浅析小说《偷窃》中女主人公面临的冲突

2016-03-15 18:17陈莹
北极光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人物冲突小说

陈莹

摘要:在凯瑟琳·安妮·波特的短篇小说《偷窃》中,女主人公“她”面临着许多冲突。她和男性角色之间的冲突,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等。本文将分析女主人公所面临的不同冲突并得出结论即冲突使得女主人公做到了自我的身份认同,同时告诫女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能迷失自我。

关键词:小说;人物;冲突

一、作家作品介绍

1890年5月15日,凯瑟琳·安·波特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迈阿密海滩附近的印第安河市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家庭里。波特在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由祖母抚养,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农场上度过她的童年,八岁到十二岁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十二岁到十六岁在厄苏林修道院读书。天主教修道院里刻板、繁琐的清规戒律不但束缚不了波特的倔强的性格,反而激起了她强烈的反感。她抛弃宗教信仰,从修道院里出走,同人结婚,从此结束了她的正规的学习生活,也同她的家里人,尤其是同她父亲的关系产生了一道始终没有弥合的裂痕。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玛丽亚·孔塞普西翁》在《世纪》上问世。1930年,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开花的犹太树和其他的故事》出版,书名小说以墨西哥为背景。除此之外,波特的代表作《愚人船》描写了1931年希特勒政权以前从墨西哥开往德国的一艘客轮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描绘了一幅大难临头的世界图景。

在波特的短篇小说《偷窃》中,女主人公是匿名的,波特称之为“她”,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前一晚由于淋了雨把钱包放到凳子上晾干。第二天却发现钱包不见了,于是她开始回忆前一晚所发生的事,她想起女门卫在她洗澡的时候进来过,说散热器打开之后必须有人看管着,说完大声的关门出去了。他坐在沙发上想着过去的种种,越想越气决定去找女门卫要回钱包。当然女门卫矢口否认,但后来女门卫随“她”上楼准备把钱包还给她,原来女门卫想把钱包给自己的侄女,因为年轻女孩需要好东西来配,在门卫看来女主人公是有钱人,而且大大咧咧。钱包丢了可以再买。在女主人公想要让步的时候,女门卫反而说钱包是“她”偷的,这么颠倒是非让女主人公意识到现实的残酷。进而想到以前所失去的种种。《偷窃》就是这样一个情节简单的带有意识流色彩的短篇小说。

二、“她”和四个男性角色之间的冲突

整部小说中出现了四个男人在与这些男人的对抗中,女主人公“她”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步,处于劣势。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个男性角色是卡米洛,他是一个虚荣的人,但女主人公却处处为他着想。小说中出现的一些情节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例如“当她看到,他停在遥远的角落,脱下他的帽子,把它藏在了他的大衣下面。然而“她”却因为看到了这一幕而觉得是她自己背叛了卡米洛,因为他如果知道“她”竟然怀疑是他自己把帽子藏了起来,卡米洛会感觉很丢脸。”从这个情节我们不难看出当“她”看到卡米洛藏帽子,“她”感到很内疚。事实上,卡米洛是虚荣的,但她却认为这是她的错。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与卡米洛的关系中女主人公实在不断妥协,失去自我。“她”遇到的第二个男性角色是罗杰,他是虚伪的,他叫了一辆出租车,但最后却让“她”付车钱。在谈话中,他提到了一封信,这表明他对女朋友的态度是冷漠的。当罗杰听到一群男孩子说:“当我结婚时绝不会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我要为爱结婚,明白吗?”他说,“疯子,傻瓜”。这样的态度表明,罗杰不相信爱情。因此他是一个伪善的人,虚伪的人。而面对这样一个虚伪的男人,女主人公在最后还是对他做出了让步,在最后给了他一些钱。下一个男性角色是比尔。比尔是一个自私的人,他有足够的钱去买那条价值九十五美元的地毯,但他抱怨给他的孩子赡养费,他甚至没有给女主人公那本应该属于她而且迫切需要的五十元钱。面对这样一个自私的男人,不幸的是,她还是做出了让步,说算了吧。所以在与比尔的关系中“她”仍然处于劣势。最后一个男性角色事实上并没有真的出现在小说中,他是女主人公的情人,他给“她”写了一封分手信。在信中他说了很多女主人公的事,似乎他们分手的原因是女人的错。从这封信我们不难看出男人在抱怨女人,而女人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女主人公和四个男性角色的关系中,女主人公总是处在被动和劣势的地位。面对每一个男性角色,“她”总是在不断让步,进而失去自己的个性和身份认同感。

三、女主人公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

在小说中作者描述了女主人公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当“她”刚刚发现钱包被偷了,女主人公决定“放手”,然而这一“放手”却让她想起了之前的每一次“放手”。这让她勃然大怒,感觉就像一团火在血液里燃烧。她把之前的每次失去都投射到这一次被偷的事件中,于是她决定追究下去,决定去质问那个女门卫。但是女门卫并不认罪。于是跟以前一样女主人公又做出了让步,只能痛苦地说,“噢,那么,你留着它吧。”后来,女门卫跟着她上楼并把钱包还给了她,但同时也提醒是女主角自己太不小心把钱包暴露在小偷的面前,才让小偷有机可乘的。再一次的,愤怒占据了女主人公的全部思想,她毫不留情的把她的钱包甩给了女守卫,而这时女守卫竟然颠倒黑白的说女主人公才是真正的窃贼。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起初想让步,但女守卫却如此步步紧逼,恬不知耻,使得女主人公想起了以前她所失去的东西都像是被人“偷”了一样,在这一刻她觉得她被抢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于是,她反思她过去的所作所为:她想起生活中她从来不锁门。在她的内心,她总是莫名其妙地因为拥有某样东西感到不自在。面对朋友们的警告她总是夸夸其谈地炫耀说她从来没有被偷过一分钱。正是她的美好的理想——相信人性本善,使得她一味的让步从而使得自己“丢失”了许多本应该属于她的美好的东西。正是由于钱包的丢失使女主人公感觉失去了“她”所有的理想:“她”梦想社会应该井然有序,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同时,在她的理想里,“她”认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可以互相信任,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整个社会负责。然而,在现实中,她所有的梦想全部破灭了:她理想的爱情因为一封分手信而破灭了,她理想的友谊被她的三个虚伪自私的男性朋友给破灭了。因此残酷的现实把女主人公的理想击得粉碎。女主人公只能选择接受现实。进而选择了在社会中只能依靠自己,不能一味的让步,只有靠自己才能在社会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总之,在分析了小说中女主人公所面临的各种冲突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她面对冲突时,女主人公总是做出各种让步,不论是与四位男性的冲突,还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等,女主人公都习惯性的让步。经历这么多的冲突之后,终于丢失钱包这件事使她获得顿悟“我是对的,我不需要惧怕任何小偷”这意味着女性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在社会活动中不应该一味的让步使自己处在劣势之中。通过分析,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女性自己才能找到适合的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女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女人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独一无二的作用,与男性平等地工作与生活。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物冲突小说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