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常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57-02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创新教育要培养的正是人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思维创新素质的标志
人的素质,一般是指人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知识品质和行为品质。对人进行素质教育,就是使这些优良品质在人的个体身上素质化和机能化,使之成为个人所具有的东西,成为“把人引到深处的东西”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素质的黄金时期,所以十分强调要抓好素质教育。创新的思维素质具有以下几个标志:
1.有积极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获得,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把学习与个人升学、前途、国家富强结合起来。
2.有不甘落后、竞争向前的决心
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在前进的道路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是肯定会有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上的困难是暂时的,一定能克服,虽然一时落后但不甘心落后,就不会永远是学习的弱者!要在思想上战胜落后。
3.有勤于思索、善于思索的习惯
勤于思索、善于思索的习惯是人是思维素质的主要表现。思维正确,意味着能如实的认识客观世界,揭开客观世界的规律,能接受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勤于思索、善于思索,并形成习惯,学习有了这种习惯,就有下面三个突出表现:A.能用推理思想叙述知识发生过程;B.能用迁移思想学习前后连贯的新知识;C.能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4.有强烈的内驱力,自觉填补知识空白
人的学习实质是不断完善自己,人有很多的知识空缺,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种内驱力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以填补知识空缺。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会受到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的理想前途教育,形成一种爱学习的内驱力。
5.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
在解题和计算时,学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解法或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课堂学习中,认真进行扎实、合理、灵活和多变的思维训练,就能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
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等多种形式。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下面结合教学活动,谈一下如何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
①想象思维是人们在信息不充分的环境中生存和行动的时候,在不明确的认识阶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问题开放。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使他们不迷信、不守旧,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
②注重数学猜想,教师可按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分析、归纳、概括;建立起关于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论证及解题思路的各种猜想,然后用严格的逻辑方法加以验证并取舍,即是经历数学家发现数学定理的浓缩过程。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猜想—检验证明”这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等特征。它使不同的思路犹如发源于高山上的江河大川一样,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后又殊途同归,汇入创造的汪洋大海之中。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活动式教学
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实践活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热爱数学。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科学的进程表明,所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