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专家指导团队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

2016-03-15 12:39:03上海市奉贤区弘文学校何菊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专家学校文化

上海市奉贤区弘文学校 何菊芳

2005年9月,因公建配套之需,九年一贯制弘文学校应运而生。弘文办学至今十年,已基本完成速度与规模的追赶与扩张,转向更重办学综合质量提升的永无止境的内涵发展阶段。

一、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有一种说法,一所学校要提高其教育核心力,有四大要素很重要,那就是理念、管理、课程与师资。如果说,理念是文化引领,管理是价值引导,课程是支撑系统,那么,师资则是重中之重。因为任何教育行为的发生发展,其最终落脚点始终依赖于人的力量。可以说,教师发展是提高学校核心教育力的四大要素之一,学校质量永远无法超越教师的质量。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学校在创办之初,就以弘扬 “三业”教风即“专业创新、敬业爱生、乐业育人”为宗旨,成立了“三业堂”教师发展工作室,开展了系列化模块式的研修,形成了培训、培养、培育的校本培训模式。

“三业堂”带给我们的优势很明显。首先,我们在反复琢磨、逐步推进中,构建了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体系。其次,学校已形成了梯队层次清晰的相对优势教师群体,并正发挥着强而有力的示范辐射作用。

而时至今日,学校发展已站在了相对高位运行的平台上,两个较为凸显的问题则是在重点学科的打造、学科或德育领军人物的培育等方面还呈现数量不多、品质不高的现状,亟待加速培养。另外,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2%,比例较大。理想的眼光是:教师团队年轻而富有朝气,是学校发展潜在的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而现实的手法则是,“潜在”变成“现实”,需要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积淀,更需要学校形成一套基于设计的、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推动教师专业高品质发展的培训、培养和培育的校本研修模式,即靠的是学校管理。

由此,我们亟待在文化传承基础上,注重顶层设计、有策略地打造重点学科、培育“三业”名师。在内源需求、借力发展、外部推动的情境下,我们在教师发展构想之中,建构了“‘三业堂’教师发展工作室之推进项目——依托专家指导团队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项目,以积极推动弘文“课程、课堂、教师、学生”高品质地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即办学品质和质量的提升。

二、项目内容的三维度

源于学校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把项目的实施分为三个维度。即维度一:组建学校管理专家顾问指导团队;维度二:基于“三业风范·专家讲坛”的全员教师及教研组团队指导;维度三:实施“三业”首席教师后备人选培养方案。

维度一:组建学校管理专家顾问指导团队

专家库成员:国家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项目组专家、静教院附校行政团队等。

指导内容:(包含十大培训主题)

定期指导学校发展系统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活动项目的顶层设计等,为学校管理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支持等(规划制定、文化创建、课程支撑体系等)。

主题一: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制定

专家成员: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核心组专家等。

培训内容:指导学校全面梳理学校办学经验,分析办学薄弱点以及可预期成功点,做SWOT态势分析,明晰学校发展理念和培养目标,积极探寻学校新的适切的、前瞻的发展定位。

显性成果:追求教育的智慧境界——弘文学校新三年自主发展规划。

培训主题二:特色学校文化创建

专家成员:教育部华东师大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专家等。

培训内容:进一步梳理学校文化,指导特色学校文化活动项目的框架设计等,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精神。

显性成果:提炼弘文学校十大文化符号;学校办学思想凝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特色项目:文化设计蕴育优质教育的基因。

维度二:基于“三业风范·专家讲坛” 全员教师及教研组团队指导

专家成员: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联谊会专家等。

指导内容:(包含十大“专家讲坛”及三大培训主题)

1.基于全员教师的专家指导

在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如学校文化、师德建设、课堂转型、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校本作业设计、人文课堂及学生活动项目设计等模块,我们邀请各路专家,开启十大“三业风范、专家讲坛”。

成果:依托市、区级专家团队的学术支撑,关注教师发展及专业成长需求。专家的视野宽度和学识高度,能引发我们对自己人生价值追求和精神规划的深层思考,引领学校智慧发展。努力培育一支对弘文学校价值文化高度认同、勤勉智慧、目标高远而务实肯干的管理及教师团队,并激活他们为学校发展全力以赴。

如国家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专家讲坛“文化课堂建构14问”。学校文化始于班级,终于课堂。围绕“文化课堂14问”,把我们习惯了的课堂教学提升到了文化的境界和学术的高度,让教师在超越纯教学技术层面后,从“真、善、美”的角度,去实现从教书到学者、学术、乃至思想引领的角色迈进,使课堂成为文化的、人格的、信仰的场所,使学生终生受益。

2.指导三类课程实施的学科建设——教研组支柱研究项目

我们的教研组支柱研究项目,就是广大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实际的困惑、重点和难点等,在市、区级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各教研组设计“系列化、主题式、实务性”的研究主题,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序列化研究项目、小学英语单元设计项目、初中理化校本作业设计、导学案团队研究项目等,并结合课堂教学实战进行现场的、实证的研究。

如我校初中语文组在市级语文学科专家的指导下,确立了“以课内为基础,适度拓展,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阅读教学序列化教研组支柱研究项目。项目的持续研究推动了我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与品质。

成果:我们通过教研组支柱研究项目的推进,着力构建教师的专业共同体,培植教师彼此支持、互相配合、相互信任的价值观,通过分享知识、经验、计划、资料集等紧密型团队教研,促进教学的改善和自身专业的发展。

形成学校合作型文化,在互信、互谅的氛围中提供教师互相对话、互相交流、互相观摩、互相评鉴的时空,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改变教师的组织文化,使教师的工作由孤立的技术型工作转向专业探讨和追求文化。支柱研究项目的引领、驱动,不断地助推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行动研究中走向专业与合作,打造重点优势学科、培育领军人物。

维度三:实施“三业”首席教师后备人选培养方案

专家成员:弘文学校学术委员会聘请专家。

指导内容:在学校各学段中,选拔优秀学科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依托市、区知名专家的专业支持,重点打造一批区内外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和班主任领军人物、重点优势学科,培养未来的“三业”首席教师。

1.实施“双导师”带教计划,即在聘请市、区级专家带教青年教师的同时,也给他们同学科或同备课组聘请静教院附校骨干教师带教16位青年教师,定期开展教学“五环节”指导活动。

2.定期邀请市、区级专家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及教研组、备课组“同课异构”等专题教学研究。

成果:近三年,市、区级专家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达40余次,加速推进青年教师成长、成熟,乃至优秀。市、区级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5人;二等奖12人;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培养人选3人;区名教师3人。区优秀青年教师8人、校“三业”新秀9人等。

三、项目实施的目标

1.“专家指导团队”

由市、区域内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及德育管理等领域内专家组成。他们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内有前沿的管理思想和学术话语权,项目三个维度的内容,即对弘文行政管理团队整体领导力提升的专家点拨、基于教师全员研修的专家讲坛及教研组团队项目指导,以及对“三业”首席教师后备人选的较高层次专业引领等,已成为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品质的专家智囊团队。项目的实施以及持续推进,将使学校整体创新发展、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内涵品质发展站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了学校核心教育力。

2.我们的感悟

一所学校要持续地激活教师,就始终要有一件东西在引领或吸引、或迫使、或驱动教师不断的有新的目标去追求和发展,而这件东西就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个项目。项目驱动或项目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这一个个的项目,首先是基于学校自身文化背景之下,又一定是饱含创新元素,是学校亮点乃至特色形成的重要载体。如果是学生活动项目,那就是课程了。而如果是教师发展项目,那就是校本研修的载体了。一个新项目的诞生、实施或推进,必定会牵引一批教师,为适应项目需要而再学习、再培训,从而促成教师的持续发展。

四、项目之后的持续行动

《依托专家指导团队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作为一个项目,注定是要短暂的、终止性的,而项目之后我们对于学校发展的思考方式与行动路径则是永恒的,即要在学校发展相对高位运行状态下的持续地传承与创新、变革与突破。

继续努力做实做强“理念、管理、课程、师资”等四大提升学校核心教育力的要素,通过学校文化经营来唤醒教师的工作价值和追求使命,引导教师在专业成长的成功体验中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通过学校管理制度等程序要件的优化和完善,来稳固教师的规则感和稳定感,培育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积极关系。通过学校管理重心的进一步下移来持续激活教师团队的力量。通过“弘毅·人文”校训育人课程体系的完整建构,呈现弘文师生精彩的校园生活印记,让师生得到更多文化的润泽和熏陶。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始终在“弘毅·人文”校训感召之下,犹如“鸡蛋破壳”那样,不断地追求自我内生与生命成长,努力实现“办优质教育、创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用弘文的专业成就我们孩子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专家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致谢审稿专家
计算机应用(2022年2期)2022-03-01 12:35:06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奇妙学校
专家答疑
家庭医学(2009年2期)2009-02-25 03:13:10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