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苍梧县石桥二中 陈水英
十几年的教育实践工作告诉我。管理一个班级就像经营一笔生意,要想得心应手,就需一定的艺术与手段。简言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在教学过程中的表扬与批评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表扬一般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不是说批评没有效果,就看如何操作。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年幼的儿童乐于接受表面的表扬,而年纪稍长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表扬,已能分辨,理解是否故意所为和符合事实。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一味的表扬与鼓励有时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寓鼓励、爱护、关心、尊重于教育之中的批评艺术。
有一次我班下午要进行测试,因为学生们都知道我将给他们测哪个一份题,于是有个别男生竟为了得高分,趁中午无人在办公室时,到我办公桌上把我的答案拿走,然后传给多个同学,让他们把答案都写在桌子上,到下午测试时他们答题都答得很好。在巡堂过程中,我知道这几个同学平时成绩总拖班后腿肯定有作弊行为,但一时就是找不到他们的“尾巴”。我只好待考试结束后,把这几个有“作弊嫌疑”的同学逐一找来谈话,最后到张某时,他说不出个所以来。但就是不肯说出是谁到我的办公桌拿答案。我内心非常愤怒,但考虑到处理效果问题,我还是强压怒火,对他说了利害得失关系,还讲到“抗拒从严,坦白从宽”等处理方式,说他这样的成绩就算骗得了父母,但绝对骗不了老师,也骗不了自己等。最后,他承认了是他到我办公桌拿答案的事实,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写了说明书给我。考虑到这位同学的认错态度较好,同时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我只在班上点名批评了他。自此之后,他也吸取了教训,能自觉认真听课,争取用努力换来成绩。又如,班里有几位男同学上课常开小差,小声说话,课后作业马虎。特别是几何作业,乱七八糟,不知所云,我简直无法批改。开始我点名警告了他们几次,但均无效。于是我找他们单独谈话,先向他们了解对我讲课有何看法与建议,然后向其说明做作业的必要性,再讲做人的最基本的文明礼貌,尊师就应该从尊重老师的劳动做起。最后再问,假如你在众人面前演说或讲故事,而其中一部分听众则在下面搞其他动作或讨论其他事情,在这种场面与气氛中你还有心情讲下去吗?又如,“你家的菜园长了草,你叫弟妹去拔草,结果草没拔掉,还把菜弄得七零八乱,你会有何感受?”让这些学生从中领会老师的意思。
有任课教师向我反映,班里的某同学在课堂上练习书画,不听课。我找了这位同学,让其把书画拿给我看,我先是对其书画作了肯定。我说,“你大概是为即将举行的书画展作准备吧?但凡事要有轻重主次之分,你上课时间应该认真听课,否则课后哪怕你付出多一倍的时间,有些问题也可能不解决,即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以后在课余时间再练习书画好吗?”学生欣然接受了我的批评。
又如,学校即将举行元旦文艺晚会,要求各班都出几个节目,我班有一个舞蹈,在排练过程中,有两位女同学自认为练了几下就可以了,不愿参加排练。我没有直接批评她们,而是让她们到校文艺队看看怎么样排练。回来我问她们,校文艺队练得怎么样?她们回答文艺队的同学动作很整齐,也很到位。我再问她们,那你们练得怎么样?很好吗?是不是超过她们啦!自我感觉不错?其它的我不必多说,她俩已经很知趣了。
看到有些学生分帮结派,耍哥们义气,不团结。我说:一碗水,一个人不费力气就可拿起,几十碗水合成一桶水你需一定的力气提得起,但当几十桶水合成一大缸水时,你能提得起吗?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并领悟到∶团结就是力量。
看到有些学生自私心理严重,只顾自己学习,不愿为班级做事。我说∶一个学生除了学习好,不参与班、校活动,不进行身体锻炼、对老师不尊敬、对同学不友好、对班里的事不闻不问,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状,这也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吗?又如一个农民,播了种、浇了水,但不除草、不施肥,这样的庄稼能长得好吗?会有好收获吗?还有我班的一位女同学陈某,在我安排座位时,这个和她同桌觉得不合适,那个和她同桌又觉得不理想。于是我找她谈心,问她对这些同学有什么看法。她如实说了这个同学怎么样,那个同学如此。于是我说,牡丹花很漂亮,是吧!但它有没有香味?陈某回答没有。我又说,玉兰花很香,对吧!但它的颜色有没有牡丹那么鲜艳?她回答没有。我再说,玫瑰花既鲜艳又香,但它有刺…….最后跟她总结了一个道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要总对别人要求太高,凡事也应从自身找找原因…….虽是简单的举例,但有很强的说服力,令人深思!
有次我们教师开例会,刚好我又发了测试题给学生,我一再强调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许作弊,要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但中途我返回检查时,我发现有些学生交头接耳,互相抄袭。当时真有点气愤。想大大批评他们一顿。但理智很快告诉我,这样做可能效果不好,需要换种方法。于是我说∶老师相信了你们,放心让你们做,你们却辜负了老师,你们这样算对得起老师吗?你们这样考出的成绩能让老师高兴吗?就如你哥或你姐用不正当的手段换来的钱给你父母,你父母会用得放心、用得开心吗?一句简单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学生心悦诚服。
事实证明,通过讲故事、打比方、引习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启发,比起硬梆梆、恶狠狠的训斥,效果要好得多。教育中要注意批评的艺术,适当地把鼓励和批评结合起来运用,在批评的同时又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