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继军
(湖南省国家税务局,湖南长沙410114)
对照毛泽东同志言行,做合格共产党员*
□袁继军
(湖南省国家税务局,湖南长沙410114)
围绕“做合格共产党员”这一主题,结合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著作,对照毛泽东同志言行从四个方面做好合格共产党员:把理想和信念驻在心间,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道德和品行树在高地,把奉献和担当落在实处。
毛泽东;合格共产党员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音在合格。合格,指符合标准,符合要求。
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既是原则的、也是具体的,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从延安时期陈云同志确定的“六条标准”,到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五种精神”,再到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的“四讲四有”,虽然不同时期对合格共产党员标准的要求有所差异,但其核心要求始终贯穿在每一阶段的合格标准中。这些合格标准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在传承党的先进基因和延续党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同志是从我们湖南走出去的一代伟人,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他的丰功伟绩、科学思想、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不仅赢得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敬仰,也为全世界一切向往进步的正直人士所钦佩。下面,围绕“做合格共产党员”这一主题,结合自己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著作,谈点粗浅体会。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毛泽东同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笃信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纵观毛泽东同志早年的思想历程,他先后信仰过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正如他自己后来回忆道:“在那个时候,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后来,实践证明这些思想在中国都行不通,打消了毛泽东同志对它们的信仰。直到“五四”前后,毛泽东同志才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同志说明了这一点:“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此外,1925年底,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征询意见调查表时,毛泽东同志写道:“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自此,毛泽东同志一生再也没有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过。他曾这样描绘共产主义:“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纲领。总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铸就了毛泽东同志坚强的革命品格、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怀。
毛泽东同志既是开国领袖,又是诗书大家。我们可以从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的七首诗词,重温他人生理想与实践的轨迹。1910年,毛泽东同志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之前,在其父记账簿上留下了一首言志诗《离乡》。“孩儿立志出乡关”,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同志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同年,毛泽东同志在小学堂里,以《咏蛙》自励。“绿荫树下养精神”,以蛙作喻,把在这里的学习当成是养精神,为将来的发展养精蓄锐。从前两首诗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少年时就志存高远,心怀大志。1925年,毛泽东同志回湖南,领导开展农民运动。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严峻的革命形势,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发出千古一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巨大的提问,是一种内在果敢的坚定,一种改天换地的使命感。1935年10月上旬,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胜利越过六盘山,即将进入陕北,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表明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此时,他认为胜利在望,革命即将取得主动权,只要等待时机去取得进一步的胜利,即可“缚住苍龙”。1936年2月,为了解决进一步发展问题,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准备东征,写下了《沁园春·雪》。他把长征和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看成了前无古人的壮举。回首革命的历程,历数古今的历史,他才会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感慨。1959年6月,毛泽东同志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写下了《七律·到韶山》。此词可以看作是《离乡》的回应,是他成名后荣归故里的见证。一句“敢教日月换新天”所透出的豪气,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当年在东山小学上学的诗句。1965年5月,毛泽东同志乘车重上井冈山,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没有井冈山斗争的经历就没有后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成就。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形容自己过去38年所从事的事业。回顾自己的一生,他总结了两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总之,毛泽东同志从要“出乡关”的理想,到“敢教日月换新天”理想的实现。一个出生低微的农村青年,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实现了100多年来许多中国人的梦想,改变了许多中国人的命运。
毛泽东同志关于理想信念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引发我们的思考:理想信念是何物?如果把人生比作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轮船,那么理想信念就是乘风破浪的动力之源。理想信念绝不是空洞、抽象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微芥小事,更不是“虚无缥缈”的命题,而是具体、实在的,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核心。理想信念从何来?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想信念才能让人信服,才能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来自于对人类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这次学习教育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通过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进一步加深对理想信念来源的认识,以此更好地补钙壮骨、立根固本,铸就理想信念之魂。理想信念有何用?只有在理想信念的校准下,才能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做好选择题,在能力要求和水平不足之间做好填空题,才能做好思维、行为等方面的改错题,才能做好人生的论述题,交出一份高分答卷。党员干部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脚步就实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如何坚定?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是一辈子的事情。坚定理想信念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和实践。中央对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调,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学习教育中,我们应该从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源头抓起,坚持正本清源,并注重贯穿始终,使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唯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毛泽东同志指出:“鉴于张国焘严重地破坏纪律的行为,必须重申:(一)个人服从组织;(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孙行者头上套的箍是金的,列宁论共产党的纪律说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这是上了书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上就有。”
毛泽东同志在受打击的情况下,仍能维护党的统一,坚持正确的路线和主张。毛泽东同志早年曾受过三次大的“处分”:第一次是在1927年召开的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被认为“完全违背中央策略”、犯了“军事投机”的错误而受到“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并“撤销其湖南省委委员的资格”的“处分”,后来被误传为毛泽东同志被开除了党籍。第二次是在1929年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被批评有“个人英雄主义和家长式领导作风”。大会决议案认为毛泽东同志应对会前发生的争论负较大的责任,“故应予以严重警告处分”。在随后的大会选举中,毛泽东同志落选前委书记职务。他受到“处分”后,被迫离开红四军。第三次是在1932年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因为“消极怠工”“守株待兔”等错误受到“处分”。他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被完全剥夺,被迫离开红军,回到后方做政府工作。这一次“处分”历时最长,对毛泽东的影响也最大。不过,历史证明这三次对毛泽东的“处分”都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不放弃自己正确主张的同时,顾全大局,遵守党的纪律。
讲规矩、守纪律,是毛泽东同志在亲情前的选择。从公开的文献来看,1949年11月14日至1958年9月10日的近10年间,毛泽东同志共计给韶山的93位亲友写过87封回信。每每回复韶山来信,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同志大都是集中在某一天完成。譬如,1949年11月28日,他给表兄文南松、塾师毛宇居、堂弟毛泽荣等4人写了回信;1950年5月12日,他就给弟媳周文楠、邻居毛爱桂等7人写了回信。他的回信,长则一二百字,短则只有一行十来个字。他坦诚地向家乡亲友一再声明:“我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不是韶山毛家的主席,家乡亲友要勤耕守法,好自为之。”凡会见来北京的亲友,他总要强调他的3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
毛泽东同志自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对贪污腐败的干部也深恶痛绝。无论他们功劳有多大,官职有多高,一旦走上犯罪的道路,一旦与人民为敌,他都毫不手软,严厉处置。1933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人民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全苏大会工程处主任左祥云及总务厅腐败案件,次年2月最高法院对左祥云执行了枪决。这是我党历史上因贪污等腐败问题而被判处死刑的较高级别的干部,也是毛泽东同志直接过问的腐败案件。1937年10月,延安抗大发生了黄克功逼婚杀人案。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三反”运动中,抓住影响和震动最大的刘青山、张子善典型案件,迅速果断处理,引起了全党的警惕和社会的震动。针对党内给刘、张留一条生路的说情,毛泽东斩钉截铁地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毛泽东同志关于纪律规矩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引发我们的思考:遵守纪律规矩可否讲条件?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是工人阶级政党制定纪律规矩的目的,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不管是否符合自己意愿、是否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和监督之下,都要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规矩、维护党的纪律规矩。要切实增强严格遵守纪律规矩的自觉性、坚定性,视党的纪律规矩为根本遵循,在政治上把住方向、行为上把住原则、生活上把住小节。执行纪律规矩可否有例外?纪律规矩的权威来自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人人平等。党的成员不论职位高低、资历长短、功劳大小,在党的纪律规矩面前是平等的。党内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纪律规矩之上的特权,党内任何人、任何组织违反了纪律规矩都必须受到追究。要坚持铁面执纪,一把尺子量到底,决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决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查处违纪违规可否设禁区?党纪党规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任何目无党纪党规、以为位高权重就可以胡作非为的人,最终都逃不脱党纪党规的严惩。谁都不要指望“法外开恩”,谁都不要幻想进入“真空地带”。只有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才能使纪律规矩产生更大的威慑力。近年来,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于触犯党纪国法的案件,不论涉及谁、不论职务高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捍卫党纪,赢得了党心民心。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标准。就是说,可贵的是他一辈子总是做好事,不做坏事,做有益于人类的事。如果开头做点好事,后来又做坏事,这就叫做没有坚持性。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
毛泽东同志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人格典范,具有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巨大的人格力量。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时代》首席记者白修德采访毛泽东同志以后,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对毛泽东同志的人格力量叹为观止:“毛泽东的人格支配着整个延安!”30多年过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婿戴维·艾森豪维尔走出中南海新华门之后,同样折服于毛泽东同志的人格魅力,用一句话传神地描绘了对垂暮之年的毛泽东同志的深刻印象:“十里之外,就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
为了教育全党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毛泽东讲过一个“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他在高级干部会议上说:“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据跟随毛泽东20多年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侍卫长李银桥等回忆和介绍,毛泽东同志在个人生活上极其俭朴。他吃饭的菜被喻为“老三样”:一盘辣椒、一盘霉豆腐、一盘野菜马齿苋;偶尔改善生活增加一碗红烧肉。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一双拖鞋,毛泽东同志穿了二十多年。这双拖鞋破到鞋匠也不肯补的地步,他也不舍得丢掉。1966年6月的一天,长沙街头一家修鞋铺内,有位顾客送来了一双皮拖鞋要求修理。接过鞋子一看,修鞋师傅愣住了:“这么破的鞋,怎么补?买双新的吧。”修鞋师傅把鞋扔到了一边。送鞋来的顾客却反复恳求。说这是我爷爷喜欢穿的鞋子,请您补下。然后拿了烟敬修鞋匠,最后,修鞋匠盛情难却,才下功夫把这双皮鞋补好了。三年后到武汉这双拖鞋又出了问题,工作人员又到街上找人修补,不过这回,这双鞋的运气没有上次这么好。武汉的鞋匠死活也不肯再补它。工作人员只好简单地补补。1974年,这双拖鞋被晾在湖南省委九所的窗台上,晒晒太阳。尽职尽责的值勤人员发现了,赶紧丢到垃圾桶里。心想:这是谁呀,竟然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住的地方放一双这么烂的鞋,太不雅观了!工作人员去收鞋时,遍寻不着,一查问,方知被值勤人员丢掉了,赶紧从垃圾桶里找回那双鞋。
毛泽东同志关于道德品行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引发我们的思考:服众靠什么?“小胜靠智,大胜靠德”。道德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立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需要很多波折和磨砺。错误,每个人都难免,关键是‘知耻而后勇’,从错误中认识错误,得到更快更好的升华,这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所以,应该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经常反躬自省。只有具备了远大理想、道德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这种精神和气概,才具备了领导干部的资格。自律做什么?治政先治身,这是为官为人古今遵循的规律与真谛。要自律,做到“五官”端正,即:“眼不偏”,既要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又要防止“红眼病”的发生;“耳不软”,既要有从谏如流的胸怀,又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嘴不浮”,既不讲或少讲不偏不倚的套话、不咸不淡的空话、不痛不痒的废话,又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手不长”,牢记“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古训,把权力作为造福于民的工具,不作谋私的资本;“腿不懒”,既要勤下基层,沉到一线,触摸矛盾,解决问题,又要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修身严什么?修身是成长的必修课,是干事立业之本。要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中,增强严以修身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坚持严字当头、从严从实,带头以勤学强身、以自省养身、以实干立身、以制度护身,严以修德、严以修行、严以修为,对严以修身终生践行,永不松懈。
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什么叫拼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每一个人有一条生命,或者六十岁,或者七十岁,或者八十岁、九十岁,看你有多长的命。只要你还能工作就多多少少应当工作。而工作的时候就要有一股革命热情,就要有一种拼命精神。有些同志缺乏这种热情,缺乏这种精神,停滞下来了。这种现象不好,应当对这些同志进行教育。”
毛泽东同志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毕生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考虑、为人民行事、为人民谋福。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同志曾四次流下了热泪。他为穷人流泪、为17处负伤的妻子流泪、为警卫班长恸哭、为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和牺牲的战友流泪。从毛泽东同志的泪水里,我们看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革命、对红军、对战友、对人民的真挚情感,也是共产党人“爱民如子”、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一个缩影。1947年3月,胡宗南军队大举进攻延安,毛泽东同志带领2000多人的中央直属单位,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转了一年多,敌人硬是没弄清毛泽东同志到底在哪里。这是因为没有给敌人通风报信的群众,而共产党人却通过群众对敌人的行踪了如指掌。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军成功创造了以2万兵力战胜胡宗南23万大军的战争奇迹。
毛泽东同志颇具躬事实践的作风。毛泽东同志少年时期当过农民,师范毕业参军当过半年兵,青年时期搞过学运,1919年领导湖南学生“驱张”,峥嵘初露。师范期间利用寒暑假去农村搞调查,获益匪浅。所以他后来一直很重视调查,名言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1938年到1945年的八年期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毛泽东同志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如何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寻求一个从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理论体系。正如1942年2月他在延安党校的一段讲话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有些同志却在那里‘无的放矢’,乱放一通,这样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坏。有些同志则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
毛泽东同志勇于纠正错误。《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说:毛泽东同志从1944年上半年起就主动承担责任,进行了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到中央党校作报告,在大会上就讲了三次。第一次是1944年5月。他说:在整风审干中有些同志受了委屈,有点气是可以理解的,但已进行了甄别。现在摘下帽子,赔个不是。我举起手,向大家敬个礼,你们不还礼,我怎么放下手呢?第二次是在1944年10月。他说去年审查干部,反特务,发生许多毛病,特别是在抢救运动中发生过火,认为特务如麻,这是不对的。去年抢救运动有错误,夸大了问题,缺乏调查研究和分别对待。这都已经过去了。第三次是在1945年2月,准备召开七大了。他还说:这两年运动有许多错误,整个延安犯了许多错误。谁负责?我负责。因为发号施令的是我。戴错了帽子的,在座有这样的同志,我赔一个不是。凡是搞错了的,我们修正错误。毛泽东同志这样诚恳地承担责任的态度非常感人。许多受过冤屈的同志最初气很大,经过毛泽东同志这样多次地赔礼道歉,不仅气消了,反而感到不安。对运动中的事大家不再计较了,同志间的团结增强了,心情重新舒畅了。
毛泽东同志关于奉献担当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引发我们的思考:平常时候能否看得出来?不管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只要是中国共产党员的一分子,就应该牢牢地记住党员的义务和身份,事事处处当表率,时时刻刻做模范,在平凡工作中是勇挑重担的模范,在平常生活中是守法扬德的模范,对待群众是排难帮困的模范,对待自身是严以律己的模范。关键时刻能否站得出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在最前面,做到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困难、哪里最艰险,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自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永远让群众看到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的背影,成为群众的主心骨、群众的带头人。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这场税制改革大考中,两万湖南国税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彰显了英雄本色。危及关头能否豁得出来?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亮出身份,英勇无畏,挺身而出,奋力而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群众擎起一片天。在今年抗洪抢险中,涌现出“生命盾牌热血铸就”的岳阳楼区国税局干部陈华、刚下防洪大堤又赶着捐造血干细胞救人的常德市桃源县国税局干部杜君等先进典型。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照毛泽东同志,深入思考“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为民谋什么、身后留什么”,从思想上给自身强基补钙;对照毛泽东同志,围绕中央提出的“五个着力解决”,给自身来次排查检修;对照毛泽东同志,坚持边查边改、立说立行,下功夫匡正自身行为。
“合格”是个无尽的过程。昨天合格,今天未必合格;今天合格,明天未必合格。立起党员好样子永无止境,必须常修长为。要像毛泽东同志那样,始终牢记党员的身份,镌刻党员的标准,遵循党员的规矩,真正持之为明镜、内化为意识、升华为信条、固化为风尚。
[1]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毛泽东人生纪实(上、中、下)[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1.
[2]朱向前.诗史合一: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英]迪克·威尔逊.毛泽东传[A].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D263.1
A
1008-4614-(2016)06-0040-05
2016-11-16
袁继军(1968—),男,江西宜春人,湖南省国家税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