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理论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2016-03-15 21:45:37路华
关键词:习语第二语言构式

路华

(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构式语法理论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路华

(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构式被定义为形式和意义或者功能产生配对的结合体,具有不同流派的构式语法理论具有先前语言学理论不曾具有的优越性。它可以统一处理各类语言现象,构建语言单位和构式之间的连续体,凸显构式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非预见性和构式的习语性。具有功能主义倾向的构式语法对于二语习得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它体现了二语习得的系统性,突出二语习得研究中输入性语料以及语言使用的重要作用,并可以体现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因此具有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双重价值。

构式语法;形式;意义;功能;二语习得

引言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构式语法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90年代及之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构式语法理论是在对传统语言学,特别是生成语法理论的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成语法理论以内在论为前提,采用原则和参数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语言现象,不同语言结构是多种具有参数性变化的原则交互作用的结果[1]。因此,构式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与之相反的是,构式语法理论认为具有形式以及意义或者功能配对的构式是语言系统的基本单位。同时,构式以个体的经验和经历为构建的基础,是人们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得以掌握的。构式语法理论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倾向,强调要从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教学实践中获取实践操作的支持,因此它无论是对第一语言习得研究还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都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引功能。当前构式语法下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课题主要包括第二语言词库中的构式及其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构式在第二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和语言形式对习得的影响、以及语言类型差异和母语迁移等。本文将在梳理构式以及构式语言理论核心观点的基础上,从理论反思的视角结合具体的语言事实探讨构式语法对于二语习得研究而言所具有的启示。

一、构式的概念

构式对应的英文是construction。在汉语中,该词也可以译为“结构”。传统语法所说的句型、句式都可以统一归结到结构的框架中。语法学家们研究的不同语法结构,如致使结构、被动结构、提升结构等都可以归结到construction这一术语当中。但是,构式语法所关注的构式并不仅仅包含这些内容,同时其理论对于上述结构的理解也与其它理论存在不同。

首先来看构式的定义。Goldberg将构式定义为一个形式和意义产生配对的结合体,同时构式能够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一构式的意义的某些特征无法从构式的组成成分中或者其它结构中推导而来[2]。Goldberg对这一定义又进行了补充,将构式定义为一个形式和意义/功能产生配对的结合体,体现了构式语法与语言运用之间的紧密关系[3]。只要一个语言表达式的结构和意义表达不是组成部分的简单叠加,那么这一表达式就可以被称为构式。构式存在于语言的各个不同层面,如语素、词汇、句法层面等,同时不同层面的构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连续体。例如前缀词dis-、后缀词-ment、简单词conceive,复合词redcoat,固定搭配give X up,动结结构John tore the book into pieces等都可以作为构式。从定义上来看,构式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可预测性,构式并不都是语法规则生成的结果,而是需要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掌握和巩固的。

Fillmore,Kay&O'Connor以及严辰松指出构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实体构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s)以及图式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s)[4][5]。实体构式属于最为典型的构式,一般具有词汇上的固定性,其生成能力较弱,语素、词汇、以及固定习语表达一般都是实体构式。而图式构式则具有不同程度的开发性,从而具有一定的生成能力。常见的可搭配性结构式,如be worth Verb-ing,It's Adjective that X等都可以接受较一定规模的动词和形容词进入该结构式,因此生成能力相对较强。而另外一些句式结构,如先前提到的被动句、致使结构等在词汇层面则是完全开放的。因此图式构式可以根据构式结构词汇的程度可以分类为部分开放式图式构式和全开放式图式构式。无论是实体构式还是图式构式,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这些构式是人在经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习得的,属于抽象的语言表征。多种类型的构式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基本组成元素,而且还是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和结构的真实反映[6]。

生成语法认为句子的生成由自下而上的推导生成,因此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一般由组成句子的词汇以及这些词汇的组成方式所决定,从而体现组合性(compositionality)的特征。但是生成语法的这一理念无法解释语言中大量存在的习语性用法,如once in a blue moon(极少,从不)、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泄露秘密)。这些习语的意义显然不是组成习语单词的各自意义的叠加。生成语法对于这些语料缺乏解释性,但是构式语法从构式出发,认为这些表达式具有各自独立的形式和意义,它们之间的配对形成构式,构成语言知识的内容,从而能够解释这些习语性的用法,同时将习语和一般结构式同等对待,避免了生成语法将这些结构式作为边缘语料的缺陷。

二、构式语法的内容

构式语法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具有不同的派别,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研究句法结构的几种认知理论都可以归入到构式语法的框架之下。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理论模型为认知语义学[7]、认知语法[8]、构式语法[2]、以及激进构式语法[9]等。虽然这些理论模式具有不同的侧重,但是它们基本上都以构式为研究的基础,遵守相同的认知原则,并共享相同的认知构式理念。

从构式的定义可以看出,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以及功能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习得与先天性的因素关系不大,而主要受到后天语言输入的影响。同时语言的习得需要借助其他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并不具有自主性。从这点来看,构式语法具有强烈的功能主义以及认知主义的倾向,语言结构由语言的使用所决定,因而受到人类在物质世界中认知体验的影响,并有可能随着这些经验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并最终逐渐稳定下来,并获得定型,并获得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10]。语言的使用者可以将这种认知体验进行概念化和图式化操作,并最终纳入到语言能力的系统中。因此可以说,构式就是一种图式。在遇到相同或者相近的语言环境时,先前获得的图式性构式就可以被激发,从而可以容纳新的内容,体现语言的能产性特征。

构式语法理论具有如下重要的核心特征。第一,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结构没有核心和边缘性的区分,任何结构都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生成语法强调以内省的自发语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推导的方式获得具体的句子和句子类型。对于那些无法通过推导方式进行生成的熟语、习语、以及惯用表达法而言,生成语法的解释就显得苍白无力。与之不同,构式语法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加以结合,而俗语以及习语等具有固定化用法的语言材料有力地证明了形式和意义紧密配对的观点,同时这一观点也可以拓展到一般性的词汇、短语、以及句子当中。因此,对于构式语法而言,所有的语言结构都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都是以构式为基础,从而可以避免忽视部分语料的缺陷,通盘全面研究所有可能的语料。

第二、不同的构式具有相互独立的形式和意义,同时这些构式又可以构建一个连续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词汇和语言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形成一个连续体[11]。这个连续体以语音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象征性符号为联系的方式,有效地处理语言形式以及语言使用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这个特征来看,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语音、句法、语义并不存在先后之别,而是具有相同的地位,同时它们在语言系统中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另外,要研究语言,必须要考察语言结构的使用,从而体现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配对关系,体现语言的使用作为语言知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

第三,构式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非预见性。生成语法认为构式的形式和意义来源于构式组成成分的组合以及组合方式,但是构式语法则认为构式本身具有一定的意义,构式的意义并非源自构式的内部成分。因此,构式语法的这一理念符合认知语言学“总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构式的独立性,以及在语言习得和语言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第四,每个具体的构式都具有习语性的特点。构式语法一开始就是以习语为研究对象的,而构式的两种类型,即上文提到的实体构式和图式构式在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固定性。因此,只要是固定化的表达用法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构式。Jackendoff以及Langacker则指出任何具有高频率的表达法,不论是短语、子句、还是语块,都应该纳入到构式的框架当中[12][13]。因此,诸多X years ago,happy birthday等用法都应该属于语言中的构式。习语性的特点实现了不同构式的统一,同时使得认知语言学可以将语法知识的系统纳入到构式的概念之下进行统一的处理[14]。

三、构式语法对于二语习得的启示

构式语法强调构式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组配关系,并突出构式的功能,因此具有强烈的功能主义倾向。对于二语习得研究而言,构式语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以下是构式语法对于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启示。

第一,体现第二语言习得的系统性。构式语法下的二语习得不仅在语言形式和功能方面具有系统的对应关系,同时在语言单位方面也具有系统性。构式的定义说明构式语法并非只关注句法现象,构式的对象可以涵盖缀词、词汇、短语、子句、语块、话语、熟语、成语等众多语言现象,同时不同构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而形成不同语言单位的连续体[15]。这种系统性则说明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句法并不具有生成语法理论所倡导的自主性,句法只是众多语言单位中的一员,与其它语言单位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二语习得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句法现象,还需要关注音系、词法、话语、固定搭配等多种现象,并对影响习得过程的不同因素做出完整的刻画,从而更为有效地解释二语习得现象。

第二,关注二语习得的输入性材料。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对于学习者而言,目标语中的句子的数量是无限的,因此学习者不可能在获取所有句子的语料的基础上概括出具体的构式,并构建目标语的构式系统。认知语言学认为同一个范畴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地位,既有边缘性的成员,也有类典型(prototypical)的成员[16]。具有类典型性的语料可以更加容易地让语言学习者把握构式的形式和意义,从而快速构建构式的概念。因此要提高语言表达的能产性,提升二语习得的效率,语言学习者应该首先接触较为简单和熟悉的内容,然后逐步深化,在构建构式的概念后,产生知识点学习的系统性。

以词汇教学为例,否定前缀un-为置于词根之前的否定前缀,一般具有否定的意义,通过unfair,unnatural,unable等词汇的展示,学习者可以建立un-这一特殊的词汇性构式,因而un-之后的词根都是简单而熟悉的,学习者因此可以快速掌握un-的意义和使用的具体场合。而unalienable,unani⁃mated,unappeasable等词汇的教学则应该在之后加以呈现,因为此时的词根后出现了后缀,因而较为复杂,并具有相对的非典型性。通过这两个步骤的教学,学习者可以对un-这一构式进行成功习得,并了解这一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在成功概念化un-这一构式之后,学习者在知道academic意义的基础上就可以知道unacademic具有的意义,同时知道unanimous并不是一个由un-这一构式衍生的词汇,因为un-这一构式的功能是加在词根之前并表达否定的意义,而animous并不是一个词根,unanimous也不是对于animous意义的否定。这样学习者就可以把握un-这一词缀的形式要求、意义、以及表达功能,从而可以系统地学习词汇,快速提高学习的效率。从习得的过程来看,从具体的语料到构式的构建再到更多具体相关的语料,这一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符合学习的规律,对于提升二语习得的效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呈现语言习得的路径。Ellis指出二语习得遵循从惯用语到低域模式再到构式的发展路径[17]。惯用语包括程式性语句和习语,它们的开放性和能产性就较低,语言学习者因此需要储备大量的惯用语并以语块的形式储存于记忆当中。低域模式是语言学习者在分析语料共有特点和概念图式时形成的,这一模式是语言习得过程中较早出现的形式,其形式基础为较少数目的单词或者短语,比如I should+Verb以及I like+Noun这样的格式。低域模式并不是构式,但是具有较好的能产性,其数量和复杂性也会随着习得过程的变化和出现提升,并出现更为复杂的模式,直至最后构式的成功构建。

从语言习得的路径来看,惯用语为习得的前提,而低域模式是构式得以构建的中间环节。语言学习者需要接触大量的惯用语,从而为构式的搭建提供基础。这些大规模惯用语在记忆中一般以语块的形式进行储存,语言学习者通过这些语块的使用可以快速地提升表达能力。因此,语言学习者应该大量接触常用的惯用语,并不断强化。另外,低域模式是形成构式的重要阶段,因此语言学习者必须要学会对于特定结构的总结和归纳,从而奠定构式习得的基础。惯用语的习得需要大量的记忆工作,而低域模式的创建则需要理解和总结。构式的这一习得路径可以为二语习得的方法提供参考,对于学习者而言,识记和归纳同等重要,两者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以英语双宾结构的教学为例,典型的双宾句为:John gave Mary a book。该句中的动词give涉及施事、受事、以及客体三个论元,表达了“给予”和“使移”的构式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呈现大量基础性的双宾语料,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接触惯用语阶段和地域模式阶段下的大规模双宾句式,从而最终实现双宾句构式意义的成功习得。当学生再次遇到buy、lend、pay、show、save、refuse、spare等双宾动词时,教师则可以将该类动词运用于双宾结构当中,从而实现双宾结构的系统性习得。除此之外,在遇到slice这类可以运用到双宾结构的特殊动词时,如John sliced Mary a piece of cake,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双宾结构的构式意义运用于该句的理解当中,从而实现slice这一词汇在双宾结构中二价动词的特殊意义解读,而这一解读正是来源于学生对于双宾结构的构式意义习得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式的习得可以超越典型语言结构的限制,达到构式意义的构建和创造性运用的境地,从而超越语言习得的路径,体现构式习得的优越性。

第四,强调习得过程中语言使用的重要作用。构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语言形式,一个是意义与功能。如要把握构式的全部内容,必须要在了解形式的基础上彻底把握构式的意义和功能,这就要求二语学习者要在现实语境当中进行构式的习得,通过具体语境的构建把握构式的全部意义和交际性功能,因此构式语法的二语习得观具有较为强烈的语用特征。以What a dog!为例,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于这只狗的喜爱,也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于这只狗的畏惧。而具体的意义和功能则需要在提供语境的基础上获得,因此必须要通过语言的使用才能使得学习者成功把握构式的全部功能,才能建构全面合理的构式体系。构式语法的这一特征也可以为交际教学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因为这些教学法强调了学习者对于语言的使用,符合构式习得的基本特点。

第五,注意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构式语法对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都可以做出较好的分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习得过程存在一定的异同,这主要体现在以概念发展为代表的认知发展、语言输入、以及母语迁移这三个方面[18]。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而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第二语言知识的发展要依赖于世界知识和第一语言知识。第一语言习得主要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获取自然的语言输入,而第二语言习得则主要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获取特定的语言输入。从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可以使得第二语言习得借鉴第一语言习得的成果,从而提供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但是如果出现了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那么第二语言习得就会出现问题,这就造成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始终无法与目标语进行比拟的结果。因此鼓励学习者发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异同,鼓励他们进行语言构式的归纳和比较则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

任何一种语言理论都是在考察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化和系统化的,因而语言理论对于语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说明构式语法具有强烈的认知主义和功能主义倾向,同时对于二语习得研究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构式语法不仅可以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可以为二语习得研究开辟新的视角,提高二语习得的效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构式语法对于二语习得研究而言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Chomsky,N.The Science of Language:Interviews with James McGilvra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2]Goldberg,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3]Goldberg,A.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4]Fillmore,C.,P.Kay&M.O'Connor.Regularity and idiomaticit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The case of let alone[J].Language,1988,64(3):501-538.

[5]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4):6-11.

[6]邓云华,刘芬.构式观与语言构式教学[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2):14-18.

[7]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8]Langacker,R.Essentials of Cognitive Grammar[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

[9]Croft,W.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Syntactic The⁃ory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0]张韧.构式与语法系统的认知心理属性[J].中国外语, 2006(1):29-34.

[11]Croft,W.&D.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12]Jackendoff,R.Foundations of Language:Brain,Mean⁃ing,Brain,Evolu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3]Langacker,R.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4]王寅.构式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5]Hilpert,M.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nglish[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4.

[16]Ungerer,F.&H.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Harlow,England:Pearson,2006.

[17]Ellis,N.At the interface:Dynamic interactions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language knowledge[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5,27(2):305-352.

[18]李小华,王立非.第二语言习得的构式语法视角:构式理论与启示[J].外语学刊,2010(2):107-111.

责任编校 秋晨

H314

A

2095-0683(2016)04-0132-05

2016-03-08

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计划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二语习得中的构式语法模式研究”(TSSK2014B02);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构式语法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2012YQ15)

路华(198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习语第二语言构式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实用习语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
习语自有WAR
海外英语(2013年2期)2013-08-27 09:36:27
习语自有WAR
海外英语(2013年1期)2013-08-27 09:36:04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
当代修辞学(2012年2期)2012-01-23 06: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