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萍
国标教材校本化处理“四法”
●曹玉萍
宜昌市使用的是国标湘版美术教材,由于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校情、学情不符,我们对其进行了校本化处理。
添加指补充教学材料,包括补充教学素材,拓展教学内容和延伸教学功能等。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的《黑白世界》用6个版面呈现了版画和黑白画的相关内容。其中,第1-4版通过欣赏名作的方式,介绍版画的制作方法及基础知识与技法,第5-6版介绍了黑白画的表现方法、评价要点,并附了“相关链接”。这部分内容偏重于“造型·表现”学习,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了解黑白木刻,学会黑白造型的处理方法,感知黑白画中不同的造型意趣与情感倾向。
这部分内容编写意图清晰,整体设计科学合理,但选用的教学资源与我校学生实际不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宜昌六中是全国百所数字校园,学生上课时人手一台ipad。根据这样的校情,教学时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度的添加:把数字资源、学生创作的电脑黑白画作品和纸媒黑白画作品添入其中,还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添加到教材的“评价要点”之中。添加后的教材不仅更贴近学情与校情,而且内容更实用,更全面。
删减包括教学内容的删减和活动任务的删减,比如删除过时的图片,替换上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图片,删除教材上脱离学生生活的活动任务等。
七年级下册《灯饰设计与制作》第1面上呈现的灯饰作品都是多年以前的设计作品,审美价值不高。教学时,教师在保留灯饰文化的基础上,删掉了教材中样式单一的灯饰作品图片,添加了形态各异、造型巧妙、做工精致的现代灯饰作品图片。学生欣赏了添加的各种灯饰作品后,不仅快速掌握了灯饰设计的方法,还结合平时所学的色彩知识创新设计出了很多灯饰作品。
宜昌是旅游胜地,三峡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天然塔、镇江阁雄伟壮观。这些风景是美术教学的宝贵资源。
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中呈现的是北方风景《草原的路》,学生对此感到陌生。教学时,教师用宜昌青年画家刘晓明的油画作品《家乡的风景》替换下《草原的路》。教材第2面,编者选用油画名作《村道》和《母亲湖》展示风景画的透视变化规律,但透视知识比较抽象,七年级学生单纯看这些图片难以直观感受并掌握透视知识。于是,教师用自己的摄影作品《教学楼的走廊》和《夷陵长江大桥》分别替换了《村道》和《母亲湖》。教学楼走廊的墙面结构、走廊路面的宽窄、窗户的等高距离等,学生了如指掌;夷陵长江大桥等高的桥墩和等距离的钢绳比《母亲湖》中的白云更直观更有效地突出了透视规律。这样替换后,教学内容更贴近学情,学生热情倍增,学习效果很好。
整合指针对学情与校情,对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把零散的内容衔接起来,让知识更连贯,让教学进度更合理。
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和学习,了解绘画艺术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教材用三个半版面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笔下的质感,用一个版面讲述用线条表现质感。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资源的优势,把第1-4版中不同质感的物体及表现方法等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教师先放大一张突出物体质感的名画,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表现物体质感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绘画的方法和技巧;接着呈现学习用品图片,并放大其局部,引导学生结合实物进行观察;然后现场示范物体质感的表现方法,让学生直观、快捷地掌握绘画的表现方法;最后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图片,并展示学生的作品。这样整合以后,教学内容更连贯,更直观,教学效果更好。
(作者单位:宜昌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