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对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稳定性关系的探讨
□王敏(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体操运动员技术动作是否规范,与其落地时的形体稳定程度紧密相关,在竞技体育训练比赛中愈加强调核心力量训练的背景下,如何借助核心力量训练来提高体操运动员的落地稳定性,就成为体操教练员需要探讨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对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梳理提高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及落地稳定性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体操核心力量落地稳定性关系
人体核心区域的肌肉起到传递力量及调节躯体平衡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众多运动项目出于提高形体动作规范性及稳定性的目的,纷纷采取了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体操运动员技术动作得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落地稳定性,探究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其理论价值及应用价值较高。
从某种角度看,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表现直接制约影响着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及竞技成绩,在众多体操运动竞技比赛中,因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不佳而导致技术动作变形,乃至引发运动员躯体损伤的案例并不鲜见。我国在体操运动中的自由体操、平衡木、跳马等项目上,由于运动员落地稳定性欠佳而导致冠军旁落的频率较高,可以说,落地稳定性已成为我国体操运动训练比赛中的薄弱环节之一。相比之下,我国在体操中的吊环项目上,由于最终落地成功率超过35%,吊环运动的国际竞技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由此可见,良好的落地稳定性对体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及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显著。
2.1、核心力量训练的含义及其生理机制
核心力量训练是通过对运动员身体核心部位,一般指人体肩关节及髋关节之间区域,包括髋部、骨盆、脊柱、背腹等部位的肌肉、韧带及肌腱等。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借助于平衡训练、局部力量训练、肌肉稳定性训练、躯体柔韧训练等,募集及调动人体核心区域的肌肉层及周围小肌肉群,通过肌肉群对力量进行传导及稳定,使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在力量调集及发力减力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协调。在具体的训练对象上,核心力量训练可以针对远动员的膈肌、腹横肌及多裂肌进行专门训练,通过对运动员膈肌、腹部及脊柱段部位进行力量的稳定性,协调性练习及调控,以提高运动员的静态及动态稳定性。从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生理运行机制中可以总结归纳出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含义及概念,即核心力量训练指的是体操运动员在躯体不平衡的状态下,通过对人体核心区的力量进行稳定性及平衡性控制及调节,来辅助增强其在进行空中动作及落地动作展示时,身体的移动及平衡能力,使运动员身体由动作做出时的不稳定状态调整为动作收束时的稳定平衡状态。
2.2、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及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是通过对肌肉进行调控,协调及缓解身体重量及身体阻力给技术动作施加的影响及伤害,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需要遵循相应的训练原则,采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下面予以具体分析。
首先,在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上,应把握以下几点:(1)循序渐进。核心力量训练中,由于运动员身体肌肉处于待募集的状态,不应设置过大的训练量,以免对运动员核心区域的肌肉群造成损伤。具体到体操运动员而言,就要遵循循序渐进式的训练原则,结合运动员自身身体情况及肌肉发育水平,制定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方案,在训练强度及负荷上,由低到高,层层递进,不断提高自身对身体核心区肌肉的控制能力;(2)专项训练。体操运动员应针对自身的运动项目,采取专项训练的方式,针对性地进行核心力量及身体平衡度的训练,以此保障其在做出技术动作时,身体柔韧性、灵活度及稳定性能够满足竞赛标准要求。
其次,在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上,经过理论研究及实践验证,较为有效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瑞士球。瑞士球这一训练方法在国内外体育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中较为常用,其主要是借助瑞士球,唤醒运动员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群,使运动员在不平衡的身体状态下,提高肌肉群在发力及平衡上的表现;(2)悬吊法。体操核心力量训练中的悬吊法其适用范围较广泛,属于一种提高运动员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其在对体操跳高运动员的力量均衡控制、腾空姿势保持及矫正、身体协调性及柔韧性的提升等方面作用极为显著;(3)平衡球、平衡盘及平衡板训练。平衡球、平衡盘及平衡板训练,主要是对体操运动员身体发力时的肌肉控制及身体平衡能力进行专项训练,其在练习过程中,借助于平衡球、平衡盘或平衡板,体操运动员通过进行双脚或单脚下蹲及起身练习,以提高其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在平衡球、平衡盘及平衡板核心力量训练中,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训练表现及训练效果,逐渐增大运动员的身体负荷重量,但要注意循序渐进。(4)专项动作及局部身体部位力量训练。这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身体局部部位进行集中力量训练,以巩固上述训练方法带来的训练成果。例如,在训练气囊的辅助下,体操运动员可以在气囊上进行身体的站立及静止,在使气囊缓慢运动时,让运动员保持平衡状态,以锻炼体操运动员的踝关节力量;在圆形软垫上,体操运动员可以进行马步下蹲练习,在马步下蹲的过程中使运动员保持住身体的平衡性及稳定性,从而可使运动员身体在可塑性及延展性上得到极大提升;不借助训练器械,让体操运动员通过单腿直立及屈膝支撑的方式,也可以针对性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平衡度及肌肉稳定性。
从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含义及方法可以看到,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对运动员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群及周围小肌肉群进行募集,唤醒及调控,使运动员在进行技术动作施展时,保持力量、平衡性、稳定性的趋同。在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身体的平衡度、稳定性、柔韧性、肌肉的延展性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相应地,体操运动员在空中技术动作的发挥及动作收束时后的落实表现上,其稳定性也会得到极大改观。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影响着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相应地,体操运动员的落地稳定性也可以经由核心力量训练来加以提升,两者呈现出一种互为影响,互相补充的关联性。
在明确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稳定性的关系后,还要区分体操运动员与其他传统项目运动员在核心力量训练上的特殊性。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主要被用于空中动作及落地动作的控制上,其不以腰腹力量训练为核心,而要突出身体的运动性这一特征。因此,体操运动员在日常核心力量训练中,要针对具体的运动项目,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如悬吊训练、专项训练及静态,动态稳定性训练等,合理分配训练强度及负荷量,尽量让体操运动员处于不平衡的训练状态下,以此提高其驾驭身体肌肉,调控身体重心的能力,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其落地稳定性。
体操运动员竞技成绩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落地的稳定程度,在核心力量训练风靡竞技训练领域的背景下,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结合体操运动员的运动项目及自身实际情况,可以有效提高体操运动员的落地稳定性,为体操运动员获取更好的竞技成绩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哲.青少年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探讨[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3,(6).
[2]王海英,田园园.核心力量训练对女子竞技体操教学训练的作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17).
[3]陈小平.论核心力量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3).
[4]石玉虎.核心力量训练对优化女子体操运动员动作效果的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