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娇(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四川省绵阳市区重点高中体育特长生学习与训练现状分析及对策
□陈凤娇(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四川省绵阳市区重点高中体育生的学习和训练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结论:通过访谈,查阅对体育特长生的学习、训练现状产生的原因;学习与训练时间的不合理安排、学校领导以及老师的不重视、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兴趣、教练员自身学习需要加强。建议:合理安排学习与训练时间、体育教师应加强对自身理论的学习、学校应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体育特长生应学训结合,因为建立全面、科学、系统的管理系统及训练方法是保证体育特长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体育训练
1.1、体育特长生学习现状
文化课一直是体育特长生最薄弱的环节,体育特长生在体育水平提高的同时,文化成绩不断落后。高中的体育特招生选拔中没有制定严格的文化课招生标准,各个学校在招生的时候,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而要求有所不同,为了吸引竞技水平较高的体育特长生,学校甚至不会考虑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只要学生有较高的竞技水平,就可以忽略掉文化成绩以体育特招生的名义进入学校。而有些竞技水平不是特别优秀或者出众的学生,学校会对学生的文化成绩有所减少。招生目的就是让体育特长生在比赛中为学校挣得荣誉,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能让学校有更好的生源。在学校,文化学习一直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的一特殊群体,常不被看重,学校领导只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而科任老师只关注班上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教练只关注学生的训练成绩,从而导致学生自我放弃,出现了无人管理得局面。
2.1、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安排
体育特长生在进校之前,本身基础比较薄弱,进校之后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训练上面,通过对学校教练访谈得知,学生的训练时间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己的训练,文化课照常按时到教室上课,但由于训练的疲劳,学生虽然人强制性坐在了教室,但完全没有更多的精力用来学习,学生承担着学习训练的双重任务,导致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出现偏差。
2.2、学校领导及老师的不重视
学校把体育特长生招进校,完全只重视学生的比赛成绩。忽略的文化课对体育特长生的重要性。还有个别班主任老师极度的不重视与歧视也是导致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另外原因。学生因为训练所带来的身体疲劳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在老师眼里看来体育特长生就是不认真听课,而对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致使学生从意识里就放弃了自己。还有一直以来人们观念里认为体育特长生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也是导致成绩不好的又一原因。
2.3、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兴趣
在体育特长身本身看来,我的任务就是训练不用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因为从进校开始学校对学生的文化成绩就没有要求,学生自身认为我只需要提高比赛的成绩。从学校角度,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且运动场上胜利的声音也会让运动员无比的自豪,互相拼搏的精神导致学生更加注重运动场上的训练,而忽略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思想意志较为松散。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对学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特长生是指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在一定级别和规模的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且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高于一般学生,拥有一定的竞技水平。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及知名度而招收体育特长生组建运动训练队参加各种省市比赛。
3.1、领导重视程度不高
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专业的运动队,他们的任务不光是为学校挣得荣誉,提高知名度,从他们自身角度讲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升学,考取更好的学校,为自己在社会的生存谋有一技之长。而学校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训练,只是占用学生课余时间来完成学校老师交给他们的任务,认为学习才是最主要的,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学生专业技能方面没有提高,从而使学生既没有学习好又没有训练好。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训练需要,导致运动训练无法正常进行,不能科学化、系统化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训练质量也难以提高。
3.2、教练员自身学习不够
教练员的训练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运动成绩,而现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方式主要还是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要手段,之后根据学生学生具体情况安排具体的专项项目。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沿用之前一直以来教练通过长期实践所总结的经验。而且学生的训练时间有限,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成绩得以提高。
3.3、注重每个个体的不同
教练应根据每个运动员个体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运动员所承受的身体负荷以及训练强度的大小。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间有限,要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
3.4、训练时间的不合理
有研究表明,人一天之中身体机能状态是不同的,每天上午8-12时以及下午2-5时身体肌肉是训练的最好时机,如果教练员在这段时间安排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的训练能使运动员产生好的运动训练效果。通过访问得知,学校体育特长生都是安插在文化班里面,所以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间的避开上课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这就大大降低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教练在安排训练时间上不会考虑到学生身体机能变化的问题。
4.1、合理安排好学习与训练时间
体育特长生由于肩负着学习与训练的双重任务,压力较大,要合理安排训练的时间,使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训练。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合理安排好学习与训练的时间。
4.2、教练员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体育特长生训练主要是用课余的时间,远不能满足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要求,体育教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还是沿用长期以来通过实践所总结的结果与经验,没有太多的创新与研究,特别是学生在比赛时的心理困惑和紧张压力不能及时的指导与舒缓,从而影响比赛成绩。体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建议学校定期安排教练员培训,并设立相应考核制度,有必要的可以给教练予以一定的奖励,来增强教练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提高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教练之间还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以此来提高教练自身能力及体育特长生的运动成绩。
4.3、学校应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管理
首先应让体育特长生明确学习、训练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了解学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虽然很多学校可以单招进校,对文化成绩政策有所降低,但必要的文化专业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体育特长生能够自觉得严格要求自己,完成训练的同时也能够把学习的学好。同时学校应根据体育特长生的特殊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一个合理地计划,为他们指明奋斗方向。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做好学生的学习思想工作,通过思想教育提高体育特长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高度。
4.4、要做到学习训练相结合
体育特长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其次是专业技能,运动成绩好是重要的,但学习文化知识也同样重要,因为体育特长生以后从事的职业是体育教师,不仅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体育专业方面理论的培养,学生要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才能为体育事业作出贡献。很多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在比赛场上取得好的成绩,为他们文化课降低要求。这样做的目的为了降低文化课作业的负担,但从长远发展看,这种做法一点也不明智。
参考文献:
[1]刘向东.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G].体育人文社会学,2014.
[2]王海明.包头市高中体育特长生学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3,5.
[3]侯景明.高中体育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
[4]汤小武.南昌市部分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2010.
[5]张世英.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现状的调查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3,3.
[6]田海丽.河北省辛集市重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学校体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