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梦婷(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广州510500)
审美视角下体育舞蹈美学价值的探究
□谈梦婷(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广州510500)
摘要:体育和舞蹈艺术的融合是体育舞蹈的主要特征,其中美是始终贯于在体育舞蹈中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体育舞蹈中的美学特征,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体育舞蹈发挥其美学价值。主要结论:从审美的角度看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审美内容与形式、审美心理、审美创造三个方面。体育舞蹈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才能将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完整地表达出来。体育舞蹈由于其独特的心理参与,让舞者本身和观赏者都感受到美的心理体验。体育舞蹈的创编最重要的是表达某种审美理想,并通过舞蹈动作将它呈现出来。
关键词:审美体育舞蹈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体育与艺术的充分融合是体育舞蹈的主要特征。体育舞蹈是我国当前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在社会发展中不仅发挥出了增强人们身体素质的作用,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现代体育项目的不断发展,体育项目中的魅力已经不仅仅在于竞技性,同时对美学的追求也成为了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研究体育舞蹈,必须深入地研究体育舞蹈美的所在,探究其蕴含的丰富的美学价值。
完整的舞蹈美学体系共分为本质论、本体论、审美论三个组成部分。舞蹈的本质是表达与接受,它必须有表达的广度和深度,但这一点也是舞蹈所欠缺的。舞蹈本质论涉及再现说、模仿说的艺术本质论。舞蹈的本体即身体。《舞蹈概论》的著作者约翰·马丁在谈舞蹈“材料的特殊性”时说:“舞蹈先于所有其它艺术形式,因为它采用的不是什么器具,而是每个人永远随之携带的,说到底是所有器具中最有力的和最敏感的身体本身。”
审美,又称为审美活动,即感知事物之美。它是人们“发现、选择、感受、体验、判断、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和心理活动”。审美论,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理论或学说,它是美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历代美学家们成果最集中的领域之一。舞蹈审美论是一种认识和评价舞蹈艺术的方法,要求用舞蹈艺术的内在规则来评价舞蹈艺术。本文主要从体育舞蹈的审美内容与形式、审美心理、审美创作三个方面探讨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提升对体育舞蹈美的理解,促进体育舞蹈美的体现。
2.1、体育舞蹈审美内容与形式
体育舞蹈美的具体内容包括造型美、运动美、服饰美、音乐美、礼仪美。造型美又包括动作、姿态、造型和技巧。舞者通过运用变化多样的动作、挺拔秀美的姿态、高超丰富的技巧从而完成风格迥异、种类繁多的造型,带给观众美的享受。运动美是指运动员在体育竞赛或表演中表现出的敏捷协调的身体素质、积极热情的态度、顽强拼搏的意志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体育舞蹈选手的服装款式时尚设计前卫、不仅增强了选手的表现力,也突出其张扬的个性,使其风采倍增令人赏心悦目。在摩登舞中,男士身穿燕尾服,庄重而优雅;女士身着鹅毛长裙,给人以雍容飘逸、华贵高雅之感。拉丁舞中,男士穿着展现肌肉线条的紧身的舞蹈服,女士则穿着露背、露腿的别致短裙。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体育舞蹈的十支舞的音乐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华尔兹的音乐流畅潇洒、探戈的音乐刚劲顿挫、狐步舞连绵飘逸、快步舞欢快激扬、维也纳华尔兹回旋舒展、拉丁舞热烈奔放。体育舞蹈的礼仪美是从体育舞蹈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积淀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舞者温文尔雅的举止、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气质都展现出体育舞蹈独特的的文化内涵。
表现体育舞蹈形式美的方法主要有:整齐划一、比例匀称、对比照应、多样统一。整齐划一主要在体育舞蹈团体舞中运用较多,八对舞者的动作如出一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比例匀称主要指舞者的身材比例,舞者自身身体各部分间的比例,舞伴之间的比例,团体舞中各选手之间的比例匀称都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舞蹈的对比照应在反身、升降等基本动作以及舞蹈造型的设计、队形的编排、服装的选择中有较多的运用。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最高级的表现方法,换一个词说就是和谐。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相互一致。体育舞蹈中最能体现和谐美的是男女舞伴的默契配合,男士的引带与女士的跟随相辅相成,男士的豪迈阳刚与女士的柔媚缠绵协调统一,传达给人们和谐的精神享受。
体育舞蹈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应内容。只有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才能将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完整地表达出来。
2.2、体育舞蹈审美心理
所谓审美心理,主要是指审美主体的美感产生和心理体验。舞蹈审美主体主要包括舞者、舞蹈欣赏者。首先,舞者的心理参与给舞者带来美感体验。舞者进行心理参与的先决条件首先是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感受到舞蹈给自己带来的美的体验。体育舞蹈表演形式主要是双人舞以及团体舞,当一个新的舞蹈作品创编好并分配到舞蹈演员时,舞者首先要正确把握舞蹈的风格,体育舞蹈十个舞种风格迥异,有时一个舞蹈作品中先后出现多个舞种,甚至在团体舞中还出现过一个作品中两个舞种同时进行表演的情况,所以舞者需要拿捏准确。第二,舞者需要对创编者的意图以及整个作品的结构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用心去感受并理解到舞蹈角色,享受整个舞蹈角色扮演的过程,这是舞者能否成功且完美的演绎一个作品的关键。第三,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只有去全情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创作的背景和环境,同时抓住舞曲节奏、风格、旋律,在动作的演绎中,能够和音乐相互融合,才能够使自己的舞蹈展现出更大的魅力。第四,舞者的再创造,任何两个舞者在演绎同一个舞蹈作品时都是不完全相同的,舞者的再创造是对舞蹈作品的升华。
舞者的心理参与在给舞者带来美感体验的同时,也让舞蹈作品本身更具生命力,也更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换句话说也就是引起观赏者的心理参与。观赏者在欣赏舞蹈作品时,随着舞蹈的演绎,自己的感情也随之流露出来,时而鼓掌、时而哀怨、时而欢呼雀跃、时而痛哭流涕。这是由于审美客体(舞蹈作品)改变了主体(观赏者)的思想、感情,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那条界线便变得模糊不清了。这就是舞蹈主体与客体相互交融的结果,带给观众感同身受的美的体验,也就是舞蹈的的移情作用。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在聚精会神地欣赏一个孤立绝缘的意向时,我们常由物我两忘走到物我同一,由物我同一走到物我交往,于无意之中以我的情趣注于物,以物的姿态注于我。”
2.3、体育舞蹈审美创作
舞蹈最高级的舞蹈能力就是创造力,创编者不仅要考虑到舞蹈作为审美客体如何体现出美感,还要考虑到如何给审美主体带来美的享受。
首先审美理想在美的创造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美的创造活动,实际上就是实现创造者的审美理想的实践过程。体育舞蹈的审美理想就是舞蹈作品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舞蹈的主题。审美理想的确定将直接影响舞蹈作品达到的高度。
主题确定后再对作品进行选择题材。这要求创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强的思维能力,要对生活中美的事物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不断地挖掘一些简单生活现象的潜在内涵,并吸取各种艺术的精华,不论是从生活中、影视文学作品中或是大自然中看到的事件或产生的情感,都有可能激发出创作灵感,创编者需要对这些事物进行概括与提炼才能形成舞蹈创编素材,也只有这样才能选到恰当的题材去表现舞蹈主题。
此外,体育舞蹈的创造美还表现在创编的技巧和方法上。没有技巧和方法,空有再好的审美理想也不能创造出美的作品。传统的编排经常以故事或戏剧性的东西贯穿作品主线,这些东西必然会束缚创编者的思维。而在编排方法上选择符合舞蹈创作自然规律的方法会有助于创编者突破传统思想的条条框框。比如德国舞蹈大师鲁道夫·冯·拉班提出了一种环境编舞法,在这种舞蹈编排中,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表演场地,如森林、田野、公园、广场等,只要兴致所致,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中任何事物都能成为舞蹈要素之一。在题材选择方面,除了取源于古典芭蕾和早期现代舞热衷的文学经典和音乐明确外,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中的花草树木、锅碗瓢盆等都可以成为编舞的核心内容;在伴奏方面,自然中的风雨雷电、人声、鸟鸣、兽叫等声音都可以成为配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机遇编舞法、即兴编舞法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赋予舞蹈无与伦比的新意。
所以只要把握住体育舞蹈作品的主题,并合理运用创编方法,大胆创新,定会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体育舞蹈作品。
综上所述,从审美角度看体育舞蹈中的美学价值,主要有审美内容与形式、审美心理、审美创造三个方面。首先体育舞蹈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应内容。只有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才能将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完整地表达出来。第二,体育舞蹈的审美心理,包括体育舞蹈给舞者带来的美的心理体验,和审美主体(欣赏者)与审美客体(舞蹈作品)主客相交时产生的情感共鸣。第三,体育舞蹈的创编最重要的是表达一种审美理想,并通过精心设计的舞蹈动作将它呈现出来,选择符合舞蹈创作自然规律的创编方法会有助于编导进行创作。
参考文献:
[1]沈富春.从审美视角谈体育舞蹈的渊源与发展[J].大舞台, 2012,(11).
[2]靳金.吕艺生.舞蹈美学出版座谈会综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1).
[3]马丁.生命的律动:舞蹈概论[M].欧建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4]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辞典(修订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5]季水河,美学理论纲要[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6]武艳.从逻辑起点到体系建构——读吕艺生先生新作舞蹈美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4).
[7]黑格尔.哲学史讲学录-第一卷[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
[8]陶然.浅析体育舞蹈音乐的重要性[J].才智,2015,(4).
[9]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10]朱存明,王海龙.美学理论百题[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1987.
[11]鲁霏飞.试论舞蹈的创作与编排[J].大众文艺,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