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祥展
(中山市公安局,广东 中山528403)
公安科技论坛
建设公安特色新型智库的思考
邓祥展
(中山市公安局,广东 中山5284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把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和公安工作实际,就如何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公安特色、地方特点的新型公安智库,从缘起、目标、路径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公安特色新型智库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公安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并组建首批2个部级公安新型智库。笔者结合基层公安机关实际,就如何建设公安特色新型智库谈点粗浅看法。
智库被称为“智囊团”“思想库”“智囊机构”“外脑”,在国外甚至被称为继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之后的“第五权力中心”。全球共有智库6681家,但是中国量少质弱,仅占6.4%。中山市公安机关智库建设起步较早,2003年制订了《中山市公安理论调研工作奖励办法》;2006年与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省警察协会、广东警官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建立了理论研究战略联盟关系和产学研机制;2008年获得了“全国公安机关调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建立了特约研究员制度和聘任了32名中山公安特约研究员;2014年成立了中山市警察协会。目前中山市公安局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硕士学位276人,学士学位1028人,研究生学历87人。但是,在智库建设中也存在不适应问题:一是全局受热不均。对智库建设思想认识存在差异,存在可有可无理念或上热下冷现象,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重调查研究轻实践转化,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够多,精准化应对策略不够强,前瞻性决策咨询不够准。二是整体规划不全。如智库建设的整体思路、近期目标、长远规划、发展路径、功能发挥等,没有制定完整的实施方案;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投资、重大部署等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安排。三是资源配置不优。个别专业人才虚位以待、错岗使用、坐冷板凳或成为花瓶摆放,缺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高端警务技术人才。四是对策研究不够。基础研究较多,学术论文发表、专著出版等基础研究成果比较丰厚,而被有关部门采纳、影响决策等对策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建设公安特色新型智库,主要是致力于打造“三个目标”:一是科学的智库组织架构。重点突显时代特征,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适应时代发展新需求,适应经济建设新常态,适应治安形势新变化,适应人文环境新特征;凸显公安特点,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警务实战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凸显地方特色,突出珠三角城市警务发展态势和人才结构情况,凸显珠三角城市警务实战需要和公安事业长远发展需要。二是高效的决策咨询服务。凡涉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要决策、重大改革、重大投资、重要警务部署、重大经费开支、重要人事安排等事项,建立制度性安排事前决策咨询制度,做到以上重大事项决策实施前均必须具备智库意见、必须开展风险评估,以及事后必须实行责任倒查。三是完整的事业发展链条。通过智库建设,及时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进行全面客观的阶段性总结分析,既总结工作亮点,又提炼经验体会;既查找存在不足,又分析问题原因;既纵览内外形势,又明确目标追求;既坚持问题导向,又提出对策措施,形成一条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公安事业发展链条,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持续发展。
建设公安特色新型智库,是新时期国际国内大环境和复杂多变治安形势赋予公安机关的重要且紧迫任务,各级公安机关应顺势而为,着力加强“四项举措”,致力推进公安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1)提高建库思想认识。必须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充分认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建设公安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意义;要把智库建设作为推进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增强执法公信力和推动公安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公安和过硬警队的重要部分;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主官亲自挂帅,部门分工负责,智库覆盖全警”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指导、检查督导,强化智库建设的工作力度、推进速度、执行强度。
(2)搭建公安智库架构。建立一个金字塔形的公安智库架构,以地市级公安机关为宜建立一个智库,县级公安局(镇区分局)建立分库或组成部分。智库力量构成主要来自:一是公安内部。建议把内部人才分成管理类、研究类、宣传类、文体类、法律类、科技类、侦查类、情报类、维稳类、实战类等10个种类,因人适用。二是其他单位。通过聘任形式,积极吸纳党政机关中具有某项专长的人员为公安智库成员;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决策咨询服务供给体系,通过购买服务,满足公安机关决策需求;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省警察协会、新闻单位等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等,聘请专家学者为智库人才,为公安决策咨询提供高效服务。三是民间高手。在民意警务、民心工程等基层警务工作中寻找民间奇才、发现民间高手,科学引导启发和培训教育,聘请特长人才为公安智库增添力量。
(3)实施人才强警工程。首先,要明确人才标准,把智库人才标准定位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热爱公安事业、熟悉相关理论知识、精通相关业务技能;甘于吃苦耐劳,勤于学习钻研,具备攻坚克难精神;原则上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或研究专长;被上级公安机关或党委政府聘为智库的民警,或在某个专项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先进个人的民警。其次,要实施人才培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学中练、练中学”“讲教授、传帮带”等形式,大力实施中高端人才成长推进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青年民警英才开发工程、综合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迫需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程等,加强人才培育,促进人才升级。再次,要管好用好人才,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使智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不埋没,用其当时不耽误,用当其位不浪费,用人开放不自闭,用其才能不亲疏,实现人、岗、事的最佳组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合。
(4)完善智库施展平台。一要建设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依托“云”架构,建立统一、海量的哲学社会科学大型信息数据库及数据过滤系统,把握核心数据,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为智库发挥效能提供舞台和及时有效的服务;二要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建立公安文化建设领导组织机构和长效工作机制,领导高度重视,逐级抓好落实,全警参与建设,形成重智崇文的浓厚氛围,用公安文化建设陶冶民警情操,激发民警热情,推动公安智库建设;三要建立《公安智库的管理办法》,充分明确智库的重要地位、功能作用、组织领导、目标要求和建设管理,以及建立智库人才的学习培训、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定期磋商、提拔晋升、奖励激励、决策咨询、定期会商、道德修养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四要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特别是当前公安机关的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和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前瞻性、切实管用的对策措施和前瞻战略,着力提升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力促智库成果的效能转化,推动公安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