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北亚安全困局及其“病灶”探析*

2016-03-15 18:41:51林利民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东北亚萨德朝鲜

林利民 续 静



当前东北亚安全困局及其“病灶”探析*

林利民续静

【内容提要】2016年以来,因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及美韩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东北亚固有的安全困境更加突出,并引起相关国家及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密切关注。就当前而论,东北亚安全困境具体表现为朝鲜在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后,其核武器开发继续“跃马扬鞭”;美韩以朝核威胁为由加强驻韩美军实力,包括不顾中俄强烈反对,决意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日本在进一步倚美的同时,趁势拉拢韩国,强化对华敌视政策,致使中日关系频现紧张;美国一方面以应对朝核威胁为由而加强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力量和“前沿部署”,另一方面又极力拉紧美日韩同盟,其在东北亚遏制中俄的态势更趋明朗。东北亚安全局势持续紧张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由于东北亚国家间存在复杂的领土领海及历史纠葛,二是朝鲜半岛南北长期对立,三是日本在历史认知及其与东北亚邻国领土领海分歧等问题上长期采取顽固立场,四是美国搞“亚太再平衡”,利用东北亚国家间的固有矛盾从中渔利,企图通过对华进行“局部遏制”而长期维持其在东北亚的同盟体系及霸权。未来东北亚安全困境是继续加深、激化还是逐步淡化,取决于上述深层次原因的演变方向。

东北亚;安全困境;朝核危机;萨德反导系统;新冷战

当前东北亚安全环境可以说是戏中有戏,深层危机潜滋暗长。朝鲜在2016年年初进行了冲击力极强的第四次核试验;美国趁机把“萨德”反导系统(Teminal High-Attitude Air Defence,THAAD)引入韩国、加强其东北亚驻军与前沿部署,并趁机调和日韩关系、拉紧美日韩同盟;日本则在朝鲜半岛及东北亚紧张局势升级的过程中坐收渔人之利,大有乱中取栗、借美日韩同盟之力向中国全面发难之势。未来东北亚安全局势如何演变?会不会导向新的同盟对立、引发美日韩与中俄之间的新冷战?国际社会都在观察、分析和思考。本文将就当前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种种表象、根源、本质及其未来走势,略述一管之窥。

一 东北亚安全新态势

当前东北亚安全态势偏紧,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及其引出的问题。2016年1月6日,朝鲜方面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进行了自2006年以来的第四次核武试验。朝方宣称此次核试验是一次成功的“氢弹”试验。*FT Reporters, “Maverick state put Sino-US patience to the test,”Financial Times, January 7, 2016.美国等国不但认可朝鲜第四次核武器试验是在搞氢弹试验,而且认为朝鲜第四次核试验标志其在核武器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FT Reporters, “The intractable dilemma posed by North Korea,”Financial Times, January 7, 2016; Anna Fifield, “Fears that N.Korea can launch multiple rockets,”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7, 2016.朝鲜第四次核试验既是当前东北亚安全形势进入一个新的紧张周期的具体表现,也是东北亚安全形势更紧张、更复杂的直接驱动因素。在朝鲜第四次核试验的牵动下,朝韩、美朝关系出现新的紧张,中美之间出现新的分歧,中韩关系的“蜜月期”基本结束,日韩关系则出现松动,日韩可能搞“核跟进”之说更是甚嚣尘上。尤其重要的是,前几次朝鲜进行核试验后,相关国家皆以举行“六方会谈”的方式应对危机,争取朝核危机“软着陆”,而此次朝核试后,“六方会谈”机制迟迟未能启动,美韩与朝鲜的关系进入完全以强硬对强硬的“牛牴角”状态。美一方面趁机在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进行武装示威、炫耀其军力强大、加强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与前沿部署、包括宣布将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另一方面又趁机拉韩、调和日韩矛盾、拉紧美日韩同盟。不仅如此,韩日甚至迁怒于中国,扬言要搞“核跟进”。表面看,是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引起东北亚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态势,实际上,美韩日对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一系列明显的、夸张性的“过激反应”和小题大做,才是东北亚安全局势进入一个新的紧张周期的深层次原因。

二是美韩以应对朝鲜核导威胁为由正式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2016年7月8日,美韩宣布双方经过谈判已经达成协议,决定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美韩计划在18个月以内、即在2017年年终之前完成在韩“萨德”系统部署,使之能投入实战,部署地点选在韩国南部城市星州(Seongju)。*Seongju, “Defending South Korea of missiles and melons,”The Economist, July 30, 2016, pp. 19-20.美韩正式宣布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首先引起了朝鲜方面的强烈反应。军事上,朝鲜在美韩宣布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后,发誓将采取“物理性反击措施”对付“萨德”反导系统,并进行了一系列导弹发射活动,包括进行潜射导弹试验;外交上,朝以美决定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为由,完全切断了朝美之间唯一的外交联络渠道——通过朝驻联合国使团维持的“纽约渠道”。*Choe Sang-Hun, “North Korea Cuts off only Diplomatic Channel With U.S.over New Sanctions,”The New Yorks Times (International), July 12, 2016.此外,朝鲜还加强了有意配合中俄的反美宣传,称美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是其图谋建立“亚洲版北约”、遏制中俄、获取东北亚军事霸权并在军事上支配韩国的总计划的“一部分”。*Choe Sang-Hun, “North Korea Cuts off only Kiplomayic Channel with U.S. over News Sanctions,”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 July 12, 2016.在韩国,美韩决定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起了韩国内动荡和社会分裂,韩国星州郡尤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萨德”运动,并提出“反对‘萨德’,以命抗争”的口号,决心抗争到底,朴槿惠在韩政治声望也一落千丈。*Choe Sang-Hun, “South Korea Villagers Protest U.S.Defense Plan,”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 July 14, 2016; Seongju, “Defending South Korea of missiles and melons,”The Economist, July 30, 2016, pp. 19-20.美韩宣布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也引起了中俄强烈反应。中国认为美在韩部署“萨德”系统,其真正意图不是为了应对朝鲜核导威胁,而是为了遏制中国,势必会对中国构成军事威胁、加剧地区局势紧张状态并使中国更难说服朝鲜弃核。*Choe Sang-Hun, “South Korea Villagers Protest U.S.Defense Plan,”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 July 14, 2016.俄罗斯则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视角分析,把美在韩部署“萨德”与美在波兰、罗马尼亚部署反导系统及在东欧加强军力部署联系在一起,认为美是要夺取战略优势,直接破坏全球“战略稳定”。在中国,也有战略界人士从“战略平衡”的视角分析“萨德”反导系统入韩的战略后果。例如,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就认为韩国接受部署“萨德”系统将“打破中美俄之间的‘战略平衡’,引发东亚秩序重新布局”,并有可能把东亚带入“大国对决”的悲剧。*郑继永、吴心伯等 :《因为“萨德”,中国应如何报复韩国》,载《环球时报》,2016年8月1日。显然,如果美韩不改变其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决定,中俄一定会在战略上采取反制措施。若如此,则由朝搞核武器试验而产生的东北亚核扩散问题就会升级、变质,演变为威胁中美俄“战略稳定”的全球性战略危机、进而有可能引发美与中俄之间的新冷战。

三是美以朝第四次核试验威胁东北亚和平与安全为由,大力加强其在东北亚的军力与前沿部署。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后的第四天,即2016年1月10日,美便派出B-52轰炸机到朝鲜半岛上空巡航、示威;3月7日,美又根据其“5015作战计划”精神,摆出不惜刺激朝鲜的姿态,与韩举行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美韩联合军演,参演美军数达1.7万人,参演韩军更是达到创记录的30万人,军演内容甚至包括对朝领导人及朝核武基地搞“先发制人的打击”。美最先进的B-2隐形轰炸机以及最新式的航空母舰“约翰·斯坦尼斯号”(CVN-74)也参加了此次军演。*Reuben F Johnson, “Analysts remain skeptical of North Korea’s nuclear strike claims,”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March 16, 2016, p. 4; Sebastien Falletti, “US/ROK drills include tareting of NK leadership,”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March 16, p. 4.不仅如此,美还趁机大力加强其在东北亚的前沿军事部署。朝鲜第四次核试后不久,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在其提交给奥巴马政府的研究报告中就明确要求美“维持并扩大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进一步加强其盟友和伙伴的能力”。*Simon Denyer, “Balance of military power in Asia-Pacific region tilting against U.S., study says,”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21, 2016.2016年2月17日,美4架F-22第五代战机奉命进驻韩国。*Gareth Jennings, “US deploys four F-22s to South Korea,”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February 24, 2016, p.18.也正是根据这样的思路,美才会不顾中俄朝坚决反对,以应对朝鲜核威胁为由,促韩同意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美这些活动,正在加剧东北亚业已存在的军事形势紧张和军备竞赛。

四是朝鲜半岛南北对立加剧,擦枪走火的危险性急剧增大。朝鲜第四次核试后,韩国总统朴槿惠及韩国朝野反应极其强烈,明确提出要以促朝“政权更迭”为其今后对朝主要目标。2016年2月16日,朴槿惠发表公开谈话,宣称朝开发核武只能“加速其垮台”,并表示将采取有效措施“促朝政权变更”;*Anna Fifield, “South Korea vows to punish Korea for provocations,”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17, 2016.3月24日,针对朝方宣称要将韩总统府青瓦台“化为灰烬”的威胁,朴槿惠再次宣称,“如果朝鲜政权不更迭,就要采取措施促其早日灭亡”。*Anna Fifield, “North Korea says it can fit nuclear warheads on missiles,”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9, 2016.4月19日,当有情报显示朝将进行第五次核试验后,朴又一次发誓要促朝早日“崩溃”。*Anna Fifield, “S.Korea:North may be readying 5th nuclear test,”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19, 2016.在此同时,朴槿惠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与其誓言相一致的强硬对策。朝第四次核试后的次日,韩即与美日一起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推动联合国对朝搞“无情制裁”。*Choe San-Hun, “North Korea Rocket Launch Called ‘Provocation’ ,”The New York Times(International), Feburary 7,2016.朴并下令韩方对朝启动高音喇叭广播、关闭开城工业园区。联合国启动对朝制裁措施后,韩除严格执行联合国制裁规定外,又追加不少单边制裁措施,包括切断除婴儿和孕妇用品之外的一切人道主义援助、禁止在海外旅行的韩国人到朝鲜开办的餐馆用餐等。*Anna Fifield, “South Korea vows to punish Korea for provocations,”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17, 2016; Anna Fifield, “North Korea says it can fit nuclear warheads on missiles,”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9, 2016.韩甚至采取一系列行动,大规模策动朝方人员批量“脱北”。*Choe Sang-Hun, “North Korean Defectors In a New Legal Tussle,”The New Yorks Times (International), June 22, 2016.韩出动30万大军参与美韩军演,以求保持对朝高强度的军事压力,尤其对朝有刺激作用。*Simon Mundy and Charles Clover, “Missile talks reframe Seojl’s link with Beijing,”Financial Times, March 3, 2016.面对韩对朝以“政权更迭”为指向的僵硬政策,朝鲜自然要做出针锋相对的强硬反应,包括不断提高反韩宣传调门、连续进行导弹发射活动等。*Choe Sang-Hun, “Misskle Trst by North Fails, South Korea Says,”The New Yorks Times (International), June 22, 2016; Choe Sang-Hun, “North Korea’s Successful Missile Test Shows Program’s Progress, Analysts Say,”The New Yorks Times (International), June 23, 2016.朝韩双方隔着三八线进行高强度对峙,不仅使朝鲜半岛增加了火药味以及使东北亚局势更紧张,也迫使相关国家再次面临是否要在朝韩之间搞“选边站”的战略两难。

五是美日韩同盟、尤其是美日同盟出现全面加强势头,其以中国为战略指向的态势也更加突出。促韩日和解、使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实现“无缝连接”一直是美贯彻“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环节。自从朴槿惠上台以来,尽管美一直努力推动美日韩同盟沿强化路线变化,但因日本安倍政府在历史认知问题上拒绝承认侵略历史、在领土领海争端中对韩持强硬立场以及韩积极推进中韩“特殊关系”,*Simon Mundy and Charles Clover, “Missle talks reframes Seoul’s link with Beijing,”Financial Times, March 3, 2016.韩日矛盾激化,韩对美依赖也有一定下降,美促韩日和解、进而推进美日韩同盟的努力因而成效不大。朝第四次核试后,美以朝核威胁增大为由,诱迫韩日和解,从而在推进美日韩同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而韩国对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对接的立场也在朝搞第四次核试后出现逆转。韩国总统朴槿惠针对朝第四次核试于2016年2月16日在韩国会发表的演说中就明确宣布韩国“不但要与美国加强同盟合作,也要加强韩美日三国间的合作”。由此,韩对日政策出现急剧调整,从而迎合了美在东北亚对华搞“局部遏制”的战略需求。*[韩]朴槿惠 :《朴槿惠总统国会演说》,载 《成均中国观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122页。早在朝搞第四次核试前夕,韩日已就“慰安妇”问题上的韩日争议达成谅解,为双方进一步和解创造了条件。*Editorials, “Saying sorry for sex slavery,”The Economist, January 2, 2016, p.17; Editorials, “South Korea and wartimes sex slaves: Kindred spirits,”The Economist, March 26, 2016,p.29.朝第四次核试后,在韩对日政策出现明显调整的战略背景下,韩日在对朝核威胁认知、对朝搞“政权更迭”等问题上有了新的共识,两国在情报交流、人员互动等方面有不少新动作。*Mark Landler, “North Korea Nuclear Effort Seen as a Top Threat to the U.S., ”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February 10, 2016.韩日和解又为美日韩同盟的加强扫清了障碍。朝第四次核试以来,美日韩在对朝搞“无情制裁”及搞“政权更迭”方面立场一致,并采取了不少联合行动,包括一起提议案促联合国对朝搞制裁、在对朝制裁方面保持行动一致*Choe Sang-Hun, “Advance Seen In Rocket Fired By North Korea,”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0, 2016; Anna Fifield, “N. Korea fires six projectiles into sea”,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4, 2016.以及在建设“区域导弹防御系统”(BMD)方面加强合作等。*Peter Felstead, “Norty Korea’s rocket launch reveals use of ‘cloaking’ measures,”HIS Jane’s Defence, February 17, 2016, p. 6.2016年6月28日,韩一改过去的消极态度,出动海军战舰参与了在夏威夷举行历时9天的、名为“太平洋蛟龙”的美日韩三边联合军演。*Gabriel Dominguez, “Japan, US, South Korea Conduct Joint Missile-Tracking Exercise,”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July 6, 2016, p. 5.这表明朴槿惠政府已经基本扫除对日“心结”,从而扫除了美日韩同盟沿继续强化路线演变的主要障碍。

二 东北亚安全“病灶”剖析

为什么冷战结束已经超过1/4世纪,世界上大多数当年的冲突热点地区都走出了冷战困局,唯有东北亚地区在冷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来一直维持“半冷战”状态,且紧张局势持续加剧,大有回复冷战状态之势?其中原因,有些带有“普世性”、普遍性,如领土领海争端会引起地区安全形势紧张,世界各地区莫不如此;有些则具有“特殊性”,如地区国家对二战历史的不同认知就是引起东北亚国家间安全互信严重缺失、进而导致地区安全形势紧张的特殊原因。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未能实现统一也是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势的特殊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持续紧张的主要根源中,如下五个问题最值得关注。

其一,东北亚国家间存在不少极为复杂的领土领海争端,解决难度极大。就目前而论,东北亚国家间浮在水面、为世人所知的公开领土领海争端主要有日俄之间所谓“北方四岛”主权归属之争、日韩之间的独岛(日本称竹岛)主权归属之争、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归属之争、中韩之间的苏岩礁主权及相关海域划界之争以及中日之间围绕日占冲鸟礁究竟“是岛还是礁”及其相关权益之争。这些争端牵涉历史、地理、法理、国民感情及地缘政治因素,背景复杂,关联性强,很难就事论事、就争端而解决争端。例如,日俄围绕解决“北方四岛”主权争端对立半个多世纪,不仅涉及领土领海权益本身,也涉及诸多历史纠葛,尤其是涉及对二战历史的认知以及国家威望等,双方立场时进时退,时而谈判、时而对峙,曾一度有过先妥协解决其中两岛之议,后又倒退回原点。又如中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争端,中国方面曾一度主张搁置争端,留待“下一代人”解决。*谢益显主编 :《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9)》,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253页。但2012年以来,因日本无视中方主权诉求、搞所谓钓鱼岛官民之间的“买卖游戏”,引发中日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争端矛盾激化,也恶化了东北亚安全局势。

其二,东北亚国家间存在不少历史积怨,其中最主要的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东北亚中、韩、朝、俄等实行侵略政策,相继通过征服战争把韩、朝变为其殖民地;发动甲午战争侵占中国台湾,又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在中国实施残酷的烧、杀、抢、掠政策;为夺占苏联远东地区而在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后又在二战期间发动张鼓峰、诺门坎之战,等等。二战结束迄今已历半个多世纪,曾与日本一道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依据战争结束时所承诺的义务对其战争罪行进行了真诚的“认罪”和赔偿,获得了受害国人民及世人谅解,但日本迄今仍以各种借口回避其承诺、拒绝承担《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义务、拒绝就其在二战时期及其殖民统治时期的战争罪行向东北亚相关受害国中、韩、朝、俄等真诚认罪、补偿。且日本政府在其战争罪行问题上的立场时进时退,田中角荣政府与村山富市政府一个样,安倍晋三政府及小泉政府是另一个样,而同一个安倍,其在2006年担任日本首相与其目前担任首相期间的立场也不一样。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尤其以否认“侵略历史”的右翼立场而著称。这必然要引起中、韩、朝、俄等在政治及战略上不信任日本,并成为东北亚国家间缺乏战略与政治互信的主要原因。*谢益显主编 :《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9)》,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529页。这种历史积怨及由此产生的战略互信缺失一旦与固有的领土领海争端结合、发酵,其所产生的化学“毒素”对东北亚安全局势必然要产生“1+1>2”的消极影响。

其三,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始终是东北亚安全形势紧张的“溃疡”,是东北亚“病灶”中的“病灶”。朝鲜半岛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更确切地说,是二战结束之际美苏因在东北亚划分军事行动范围分割线所需而由一名美国陆军上校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在地图上“武断地”划一条铅笔线所致。*[美]小克莱·布莱尔著 :《麦克阿瑟》,翟志海等译,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第315页。自那时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三八线南北的两个朝鲜人国家虽然在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外交选择、意识形态、生活水平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南辕北辙,差异极大甚至严重对立,但是在争取半岛统一方面却有一致性,双方各自都没有放弃统一对方、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人国家的政治诉求。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肇始于朝鲜半岛南北内战,源于南北方各自都谋求以武力吞并对方,实现半岛统一。虽然后来因美国、中国及“联合国军”介入,半岛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战争,但是其内战本质没有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中及“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不过是分别为朝鲜半岛南北两方“帮场子”!朝鲜战争军事行动结束后一直未签订结束战争的和平协定,而只有一个临时性的《停战协定》,则表明这是一场政治上没有结束的内战,而南北双方也都按内战并未结束、武力统一进程并未完成的逻辑安排各自的经济、政治、外交及军事安全政策。二者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统一需求选择支持己方政策的国际盟友,同时又反对其对手的盟友介入朝鲜半岛事务。但这样一来,相关大国介入半岛事务就有了来自半岛的“内应”,因而各有其一定的“政治依据”。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南部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韩国选择了带有“招安”式的和平统一政策,例如其“阳光政策”,企图借助美国在韩强大驻军及冷战后美国及西方的综合实力与政治话语优势,贯彻其统一诉求;而发展迟缓、实力较弱的朝鲜就选择了军事优先的“先军政治”及开发核武来保障自己的生存安全,于是就有了朝鲜核问题、所谓的“朝鲜问题”以及大国介入半岛事务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状态、朝鲜内战在法理上尚未结束以及半岛南北双方都不放弃统一诉求、又无力独立实现统一诉求直接相关联。其结果是,朝鲜半岛不但成为冷战后全球核扩散的渊薮,也是冷战后全球军备竞赛和军力集结程度最高的地区。在朝鲜半岛总面积不过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一隅之地,竟然集结了150余万大军、约6 000辆坦克和30 000余门大炮。其中朝鲜大约拥有100万大军、3 500辆坦克和21 100门大炮,而韩国也拥有50余万大军、2 414辆坦克和11 000门大炮。*HB Warimann, “Asia Defence Expenditure Continues to Rise,”Asia Defence Journal, 2015 Asia Defence Yearbook, 2015, pp. 62-65.另外,朝鲜半岛还驻有数达28 500人、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Julian Ryall, “US mulling deployment of more THAAD units to South Korea,”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July 27, 2016, p. 16.这样一来,不但朝鲜半岛安全形势长期高度紧张,也导致东北亚安全局势长期高度紧张,并使东北亚地区面临严峻的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军备竞赛和核扩散压力。

其四,日本成为东北亚真正的“问题国家”和“搅局者”是导致该地区安全形势趋于紧张的一个新因素。在分析东北亚安全形势紧张的根源时,人们很容易聚焦于朝鲜的内政外交及其坚持开发核武器政策,掌握国际话语霸权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尤其如此。然而,朝鲜目前奉行某些与全球化脱节的政策、尤其是其坚持“拥核”,与其说是东北亚安全形势紧张的根源,还不如说是东北亚安全形势长期紧张的战略后果及朝鲜对这种紧张局势所作的战略反应。相比之下,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内政外交的一系列变化对东北亚安全形势的消极影响更大、更发人深省。在东北亚国家间的领土领海争端中,日本首当其冲,是与俄、韩、中等东北亚主要国家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的唯一国家,且日本对这些领土领海争端长期采取毫不妥协、且带有强烈“攻击性”的顽固立场,并不时主动挑起争端,如2012年主动挑起中日之间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争端。东北亚国家间在日本侵略历史认知问题上的分歧,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日本对二战历史、尤其是二战时期日本侵略东北亚各国的历史长期采取不真诚“认罪”立场,例如,其在“靖国神社”供奉日本甲级战犯、日本首相不时参拜;在诸如慰安妇、南京大屠杀、对朝韩殖民统治、对华战争是“侵略”还是“进入”等历史问题上,日本避重就轻,总想解脱侵略“罪责”;*The Economic, “Japan, South Korea and their History wars: Saying sorry for sex slavery,”The Economist, January 2, 2016, p. 17.日本迄今仍未与朝鲜签署《和平条约》从而结束二者间的“战争状态”,也不主动考虑对朝予以巨额战争赔偿,这在战败的“轴心国”集团中是独一无二的。2015年以来,日本在东北亚的“问题国家”身份表现更为突出。一是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纪念,日本如何真诚对其二战历史进行反省、认识的问题再次浮上台面,这也是历史给予日本的一次政治机会。但安倍政府仍然避重就轻,拒不正面反省其侵略历史。最令东北亚国家不满意的是,安倍对美反省是一套说辞,对受害最深的东北亚国家又是一套说辞。二是在“修宪”和“安保法”问题上,日本不顾东北亚各国的反对,处心积虑企图废除制约日本再度发动侵略战争的“宪法第九条”,争取所谓“集体自卫权”和“正常国家化”,为其扩充军备和向海外派兵松绑。*Adam P. Liff, “ Japan’s Defense Policy:Abe the Evolutionary,”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38, No.2 (Summer 2015), pp. 77-89.三是日本军费开支人均水平在东北亚已经最高,但安倍政府仍然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增加军购。从2015年4月开始的新财年,日本军费开支为411.3亿美元,较上年有明显增加。而从2014到2019年的五年间,日本军费开支总额为2 039.6亿美元。*HB Warimann, “Asia Defence Expenditure Continues to Rise,”Asia Defence Journal, 2015 Asia Defence Yearbook, 2015, pp. 60-61.日本并不时放话要搞核武装。*Kana Inagaki, “Abe’ nuclear ambitions knocked as court prevents restarting of reactors,”Financial Times, April 15, 2015.不仅如此,日本还积极推动美国修订以朝鲜、中国为指向的“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拉美为其助威。*Geoff Dyer, “US-Japam defence pact aims to check China,”Financial Times, April 28, 2015.四是在对外活动中,日本不惜把打击矛头对准东北亚崛起势头最猛、主导能力最强的中国。东北亚各国对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计划都采取积极姿态,但日本却扮演“搅局者”角色,包括拒不参加亚投行;以向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开行”)注资1 100亿美元用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直接与亚投行竞争、对抗;以安倍出访南亚、中亚、东南亚等地的形式直接搅局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等等。日本甚至主动跳起来“搅局”南海问题,以牵制中国。*Aadam p. Liff, “Japan’s Defense Policy: Abe the Evolutionary,”The Washing Quarterly, Vol.38, No.2 (Summer 2015), pp. 79-89.日本之所以成为东北亚安全形势的“搅局者”和“问题国家”,其原因固然与其民族性格及其历史文化有关联,但更与近年东北亚地区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格局变化有关联。自明治维新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直到21世纪初,日本在经济、政治、军事上一直走在东北亚各国前列,一度成为东北亚霸权国家,并对东北亚各国怀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韩发展迅猛,中国贸易总量、经济总量先后超过日本;韩国在经济、贸易及科技水平方面则开始追平日本;朝鲜开始拥有核武。这样一来,日本就失去了昔日面对东北亚各国时的优越感,战略心理由此而出现失衡。在此情形下,日本一方面越来越“自外”于东北亚国家的身份认同,越来越把自己定位为西方国家、太平洋国家和太平洋岛屿国家,另一方面又对东北亚各国、尤其是对中国崛起并导致其在东北亚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而无可奈何,进而在情感上产生“羡慕妒忌恨”。于是,对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稳定,日本不是以建设者的姿态出现,而是常以“搅局者”的姿态出现。例如,在历次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中,日本每每在即将达成妥协的关键时刻,总要祭出“被绑架日本人”的议题搅局。日本在美军长期驻日及拉紧美日同盟方面的积极姿态也与韩国不同,同样显示日本没有特别在意其东北亚国家的身份。南海仲裁案发生后,东北亚相关国家都对中国的立场表示理解,唯有日本在南海仲裁案问题上与中国直接对立、跳得最高,企图借南海问题寻找中国的“出血点”和针对中国的“压力点”。但这并不能解脱日本在东北亚的“问题国家”身份,反而因其故意找机会加剧中日间的对立情绪而受到谴责,也无助于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其五,美在“亚太再平衡”的旗号下,在东北亚日益增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遏制力度,导致中美在东北亚的合作面下降、对立面上升。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九一一事件以后的近十年时间,美国对华奉行以“接触”为主的政策,中美经济、政治、安全与外交合作关系有较大发展。在东北亚,尽管从2002年秋起,朝核问题开始浮上台面,但中美采取合作政策,共同应对危机,推动多次“六方会谈”,从而有效管控了因朝鲜坚持开发核武器而引起的战略危机。其间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韩关系有长足发展、中日关系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是,近年来,因中国相继超过日本成长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以及超过美国成长为世界头号贸易大国,美国对华政策基调由以“接触”为主转向以“防范、遏制”为主。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国推出了以“防范、遏制”中国为主要内容的所谓“重返亚太”“转身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东北亚,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核心内容,一是扶持日本,驱使日本直接挑战中国,包括支持日本增加军费、加强军备、修改宪法、更积极地参加联合军演,甚至拉其参加海外军事行动,包括派舰机巡航南海,在实际行动中解禁“集体自卫权”等。*Aadam S. Liff, “Japan’s Defense Policy: Abe the Evolutionary,”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38, No.2 (Summer 2015), pp.79-89.美尤其改变其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问题上不“选边站”的立场,暗中支持日本向中国“叫板”。美在中国宣布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立即派B-52轰炸机飞越中国宣布的防空识别区,其实质就是要为日本“打气”。二是拉拢韩国,离间中韩关系,促韩日和解。正是在美国撮合下,日韩于2015年末围绕慰安妇问题的争论暂时达成妥协。*Choe Sang-hun, “South Korea and Japan reach deal on sex slaves,”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December 29, 2015.美国在拉韩国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谈判的同时,却公开阻止韩国参加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及阻止韩国参加中国举办的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9·3”大阅兵活动。*Simon Mundy and Charles, “Missle talks reframes Seoul’s link with Beijing,”Financial Times, March 3, 2016.三是加大对朝鲜遏制力度,谋求对朝鲜搞“政权更迭”,并挑拨中朝关系,孤立中国。第四次朝核危机爆发后,美没有选择与中国合作共同推动“六方会谈”的固有反危机战略,争取朝核危机“软着陆”,而是对朝奉行以搞“政权更迭”为主要内容的僵硬制裁政策,并不断对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参加对朝“无情制裁”。*Carol Morello and Simon Denyer, “China back U.N. move to denounce N.Korea, Hesitant on stronger rebuke,”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28, 2016.四是加大对华军事防范的力度与部署。美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军力部署,尤其是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明显是“项庄舞剑”,意在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威逼。美国在东北亚奉行日益明朗化的对华“局部遏制”政策,是东北亚安全形势趋于紧张的总根源。

国际上有人判断,2017年“若希拉里上台,很可能将以经济、贸易、金融秩序为基础,推行套牢(entrap)中国的政策。因为再晚一步,美国就会错失中国崛起的最好时机”;而“若特朗普上台,美国的外交政策将回归到相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在南海与朝核问题上,会采取比奥巴马政府更加强硬的立场”。*[韩]李熙玉 :《亚太再平衡的未来与中美关系及韩半岛》,载《成均中国观察季刊》,2016年第3期,第9页。值得注意的是,做出这一判断的是在韩国有一定声望的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为什么在朝第四次核试后朴槿惠领导下的韩国的对美、对华政策出现“急转弯”,包括改变政策、转向同意美在韩部署“萨德”系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美如在东北亚奉行对华“局部遏制”政策将如何深刻影响东北亚国际格局及安全态势。

三 未来变数与变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七十余年间,东北亚国际安全形势经历过三个紧张周期。第一个紧张周期出现在战后初期,其起点是美苏划分三八线、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并在各自占领区扶持一个按己方意识形态和经济政治模式建立的独立政权、造成半岛政治分裂,其高潮是朝鲜战争;第二个紧张周期是20世纪70-80年代,其起点是苏联在东北亚军力急剧膨胀、全面挑战朝鲜战争以后美在东北亚确立的军事优势,其高潮事件则是苏军飞行员为保护苏联在鄂霍茨克海的“军事机密”而误击韩国客机、导致韩国客机机毁人亡。目前则可认为东北亚国际安全形势有可能步入第三个紧张周期,如果这一“概然性”判断最终成为事实,其起点与其说是朝鲜进行第四次核武器试验,还不如说是美韩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从东北亚先后经历的几次安全形势紧张周期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看,东北亚之所以周期性出现安全形势紧张局面,其根源在于大国之间在东北亚形成战略对抗关系。东北亚第一次国际安全紧张周期形成的背景及其战略竞争主线是美苏冷战全面展开,朝鲜内战、中国介入朝鲜战争、甚至朝鲜战争结束的时机与方式,都无不从属于美苏冷战这一大背景与战略竞争主线;东北亚第二次国际安全紧张周期形成的背景与战略竞争主线是美苏在东北亚的军事力量对比出现转折,苏联方面在太平洋方向转取攻势,而美国力求保住其在东北亚的地位,此间无论是日苏间的“北方四岛”争端、抑或是中苏边界冲突、中日关系正常化以及韩国客机被误击的善后事宜等,也无不从属于美苏在东北亚形成军事对抗局面这一大背景与战略主线。时下如果东北亚进入第三次周期性安全形势紧张局面不可逆转的话,则其大背景及其战略竞争主线一定是美国在东北亚奉行对华“局部遏制”政策、或者说中美在东北亚形成直接战略对抗。在此情形下,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及“修宪”活动、中日钓鱼岛之争、朝核问题、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问题以及中韩关系与“萨德”问题,等等,都将从属于美国在东北亚奉行对华“局部遏制”政策、或者说从属于中美在东北亚形成战略对抗这一大背景与战略竞争主线。

当前,确实有不少迹象表明美国有可能奉行对华“局部遏制”政策、或者说中美在东北亚有可能形成局部战略对抗局面,其中最突出的迹象是美国不顾中国的安全感受而决意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以及拉紧美日韩同盟等。美国战略界以及日本不少战略精英也纷纷力主美在东北亚采取类似对苏冷战的对华“局部遏制”政策。但是,美国决策者是否最终下决心在东北亚对华搞“局部遏制”、中美之间在东北亚是否最终形成类似当年美苏关系的冷战对峙局面,还没有最后定论,还要受美国2016年大选结果、韩国政策调整及韩国民众反“萨德”运动的效果、日本安倍政府的政策选项、朝鲜内政外交如何调整等变数影响,更要受中国以及俄罗斯对美国东北亚战略及相关变数战略反应的影响。

从地缘政治观点看,东北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安全及和平发展大局具有关键意义。从地理看,涵盖中国的东北亚地区,纵横各有数千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从经济实力看,东北亚地区总人口超过3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超过7万亿美元,外贸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例如,2014年日本贸易额约为15 000亿美元、韩国贸易额约为11 000亿美元;中国东北辽吉黑三省2014年贸易额约为1 700亿美元;再加上朝、蒙及俄远东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贸易额,东北亚地区的年额外总额当在3万亿美元以上。参见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编撰 :《国际经济情势双周报》,第1841期,2015年10月29日,第92-93页;中国海关统计 :《中国内地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总值统计》,载《国际贸易》,2014年第2期,第72页。从其与中国的经贸关联看,东北亚所有国家都以中国为头号贸易伙伴,其中朝、蒙对华贸易额分别占其外贸总额的2/3以上,韩国对华贸易额超过其对日、美贸易额之和,东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之和约达7 000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6。即是说,东北亚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区,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贸易额已超过中国与欧盟、北美以及与东南亚、拉美等贸易集团的贸易额。*例如,2014年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贸易额达7 119亿美元,超过与欧盟(6 151亿美元)、北美(6 105亿美元)、东盟(4 803亿美元)及拉美(2 634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6;2015年中国外贸总额下滑8%,仍达6 335亿美元,在中国的各大贸易区中仍保持第一。参见中国海关统计 :《中国内地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总值统计》,载《国际贸易》,2015年第2期,第70页;2016年第2期,第70页。以中国为联系平台和中心,东北亚各国的经济、贸易与资源的互补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已经相当高。最后,从文化上看,东北亚地区的蒙古曾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朝韩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蕃属”、日本也长期使用汉字并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因而与东北亚国家在地理、人种及文化价值观上有天然的“亲近感”。因此,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实现打造“和谐周边”、进而打造“和谐世界”之梦以及时下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能否顺利推进“一带一路”设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争取实现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以及争取中美两大国在东北亚和平共处及合作共赢,避免在东北亚与美国形成类似美苏冷战的战略对抗关系、或者说要尽可能阻止美在东北亚对华搞“局部遏制”的危险性变成东北亚地缘政治现实。

中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应立足现实,尽可能争取目前直接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势变局的几大变数朝有利于东北亚实现和平与稳定的方向转化,尽可能阻止中美在东北亚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转化为冷战对抗关系。为此,中国目前一是要尽全力阻止美韩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如果“萨德”部署到位,东北亚战略稳定将受到严重破坏,中俄一定会采取战略反制措施,则东北亚军事安全形势的紧张度就会升级。二是在反“萨德”的同时,要争取韩国不完全倒向美日同盟。韩国不少民众及精英在反“萨德”问题上与中国有一定共识。韩国以中国为头号贸易伙伴,中国也是韩国重要投资场所及海外游客的主要来源地。因此,中国有作韩国工作的不少空间。三是对安倍领导下的日本倚美反华要有准备,对日战略可采取类似美国对华“接触加防范”的方针,在钓鱼岛及相关领土领海权益问题上坚持不妥协的同时,对日本在历史认知问题上“开倒车”、搞“修宪”以及“解禁集体自卫权”等活动,要从捍卫二战成果的政治高度坚决斗争,但在经贸、投资等问题上仍要坚持合作政策。四是对朝政策在坚持反对朝搞核武开发及坚持参与联合国对朝“有限制裁”的同时,也要顾及朝鲜及朝鲜民众的合理生存权益,对与朝鲜国计民生有关的经贸关系要继续维持。五是对美在东北亚搞霸权主义,如其坚持在韩部署“萨德”系统、推进美日韩同盟、以朝鲜威胁为由大举增强其东北亚军力等,要坚持斗争,但斗争要注意策略。与此同时,在可合作的领域,如争取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等,也要继续坚持与美合作。六是“一带一路”规划在东南亚、南亚及中亚方向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在东北亚方向则相对滞后。鉴于在东北亚推进“一带一路”规划符合相关各国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目前俄、蒙已积极参与其中,韩、朝也有一定期待,因而应采取积极措施在东北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规划,争取朝韩参与其中,并使之最终在促进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过程中发挥“功能性”作用。最后,战略上要有底线思维,在尽可能争取中美关系不在东北亚滑入局部冷战轨道的同时,也要做必要的战略准备。例如,如果美在韩“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到位并列装,则中国就有必要考虑在维持东北亚战略稳定方面与俄罗斯加强战略合作,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如美决意在东北亚全面贯彻其对华“局部遏制”战略,则中国就有必要从地缘政治的观点全面调整东北亚安全战略。

【修回日期 :2016-08-26】

【责任编辑 :苏娟】

林利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延边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 邮编 :100081);续静,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邮编 :100081)。

D815.5

A

2095-574X(2016)05-0023-16

2016-08-12】

*感谢《国际安全研究》期刊匿名评审专家和编辑部给予的评审意见与建议,文中疏漏由作者承担。

【DOI】10.14093/j.cnki.cn10-1132/d.2016.05.002

猜你喜欢
东北亚萨德朝鲜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一个值一百万元的好主意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环球时报(2018-09-10)2018-09-10 04:10:44
韩暂停部署新增“萨德”系统
人民周刊(2017年11期)2017-08-02 16:34:39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辽宁经济(2017年5期)2017-07-12 09:39:40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部署“萨德”意欲何为?
太空探索(2016年9期)2016-07-12 10:00:02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南方周末(2016-01-07)2016-01-07 15:47:28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环球时报(2012-01-09)2012-01-09 09: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