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6-03-15 17:51杨绪强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兴媒体媒体融合

杨绪强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推动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杨绪强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媒体融合渐进式革新着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办刊环境。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已经“自动”开启了与新兴媒体融合之路,并体现出较强的从“自动无意识”融合状态向“自觉主动积极”融合状态转变的特征。当前,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应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内容质量、扩展传播平台、完善运行模式、健全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制定,在推动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创新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新兴媒体;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渐进式革新着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以下简称“社院学报”)的办刊环境。社院学报已经“自动”开启了与新兴媒体融合之路,并体现出较强的从“自动无意识”融合状态向“自觉主动积极”融合状态转变的特征。当前,社院学报应立足自身鲜明统战特色学术优势和严谨丰富的办刊经验,科学正确判断媒体融合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困难,主动运用新兴媒体,顺势而为,推动实现学报创新发展。

一、转变思想观念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基于网络技术,体现出鲜明的开放、平等、协作和共享特征的思维方式,它极大地改变和推动着推动学报发展的态度和行为工作方式。互联网思维在帮助认识和思考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遇到的困难,探索推动学报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导向性功能。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部分社院学报编辑为了增强编读互动及时性,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运用QQ、微信等新兴媒体与作者、读者随时保持沟通;绝大部分社院学报探索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合作实现数字化传播等。以上这些变化为学报走向融合发展积累情感和技术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这也正是当前互联网思维推动学报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但是,社院学报与我国大部分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比较,其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进程略显得缓慢和被动。当前大多数学报自身对媒体融合还保持着半开放的观望态度,在主观上对数字化的编辑方式和新媒体技术具有陌生感,在客观编辑实践中又对新兴媒体的运用进行着审慎的探索,这根本上揭示了社院学报在融合发展中思维与融合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状态。应在进一步总结办刊规律基础上,主动用互联网思维来认识和驾驭新兴媒体,更好地引导新兴媒体在帮助学报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等方面准确发挥作用。

(二)树立用户观念和互动观念。

社院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就是要运用网络技术更好地为统一战线研究的学者和读者服务,促进统一战线学术交流和传播。以用户为中心的观念和平等参与人际互动观念是新兴媒体传播的重要理念,将更好地帮助学报在实现融合发展中体现自身独特价值。树立用户观念能够更好地彰显学术传播的价值。新媒体时代统一战线学术传播的价值在于能否有益于推动解决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统一战线发展。社院学报属于小众期刊,学报的用户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大多分布在各级统战部门、民主党派组织和工商联以及高校和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中,他们阅读社院学报普遍目的是为了快捷的了解统一战线学术研究动态,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就能精准把握学报用户的学术研究动态,扭住学术研究热点推出有生命力的精品科研成果。树立互动观念能够更好地体现引领学术的价值。基于新媒体的平等参与的人际互动,为学报实现引领学术的价值提供行之有效的渠道。学报要在自身的用户中培育忠实的读者和高质量的稿源,就要充分运用新兴媒体实现高效的网络人际互动,逐步实现主动了解读者和作者的学术研究范围,并为他们提供学术动态参考,甚至可以通过新媒体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知名的专家作为学报的顾问、栏目负责人或审稿专家等,增强互动的参与感与获得感,进而提升学报引领学术的能力。

(三)实现“局部融合”到“全面融合”理念的转变。

根据社院学报发展情况,学报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周期来帮助学报适应这种融合变化。基于此,自觉不自觉在社院学报编辑的工作心智模式中形成了先“局部融合”后“全面融合”的融合发展理念,这具体来说包涵两方面内容。一是尊重每一家社院学报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的自身节奏和规律。对于每一家社院学报来说,媒体融合涉及到办刊方式的革新,它们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办刊优势等具体情况,实现融合发展是有一定步骤的,体现为自己的节奏。因此,社院学报往往选择将比较容易与新兴媒体联系紧密的办刊环节入手,逐步推开。二是尊重全国社院学报的发展状况。对于全国社院学报来说,要增强媒体融合的整体性,必须要尊重社院学报办刊现状。目前社院学报整体学术影响力提升,编辑队伍和办刊条件改善,但社院学报系统的全面融合需要每一家学报自身的融合为支撑,甚至可以考虑区域的融合,再考虑全国范围内的融合发展。可以说,局部融合强调融合的操作性,全面融合强调融合的整体性,在推动学报融合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推动实现“局部融合”到“全面融合”理念的转变。

二、提升内容质量

(一)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

做内容是社院学报在人文学术期刊中始终应当坚持的价值,“内容为王”彰显社院学报适应媒体融合的优势,须始终树立和坚持。首先,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就要不断在新兴媒体环境下不断增强内容提供能力。新媒体时代,学报的受众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大多是数字化的,这是一个大的改变。学报栏目策划和内容的推出,除了要注重站在统一战线学术研究前沿,掌握统战学术研究动态以外,还要考虑通过数据库等数字传播中获得下载、点击、传阅评论等所产生的学术影响力。为此,要不断提升学报通过新兴媒体完成选题策划的能力,高质量内容及时推送的能力以及扩大学报数字化学术影响力的能力。其次,树立“内容为王”理念要在发展中更新内容质量的评价标准。学报坚持内容为王,不是僵硬的说教,而是要在编辑实践中有所扬弃。新兴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对于学报来说不能等同于高质量稿源为王,而更应注重发挥其资政功能,即所刊发的科研成果对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工作是否有益,这也应该成为对媒体融合时代社院学报更具实用性的评价标准。

(二)突出学报内容的特色。

纵观全国社院学报,统战性是学报内容的最大特色,学报内容和栏目具有的统战特质是学报区别于其他人文社科期刊最鲜明的特点。社院学报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坚持专心做内容,在学术期刊方阵中提高影响力,更需要通过所刊载统战学术研究成果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前沿性来体现。一是扭住统战学科建设,优化栏目选题策划,运用新兴媒体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积淀的宝贵智力资源,激发学报内容创新。二是突出统战特质打造名栏。可以考虑强化与期刊数据库合作,对学报特色栏目内容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归类,建立学报具有自身统战特色的栏目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推送学报特色栏目内容提升学术影响力。三是社院学报可探索整合有影响力的统战理论与政策开辟网络社区,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借助新兴媒体传播的口碑效应,增强学报统一战线学术传播的权威性。

三、扩展传播平台

(一)运用数据库的传播力量。

目前大多数社院学报都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企业进行合作,合作程度包括收录并传播学报文章、提供展示学报的网络空间、提供学报采编系统等,并且这些合作还在逐步深入,学报运用数据库进行传播的效用还可以继续扩大。一是学报可以充分发挥数据库数字化传播便捷及时功能,如开通优先出版业务功能,缩短学报发行传播时间间隔周期。二是探索社院学报的开放获取。社院学报属于小众期刊,在媒体融合时代,更需要以开放和共享的方式,来推动统战学术传播。通过数据库实现开放获取,是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推动学术传播比较成熟的作法。社院学报可在借鉴的基础上,适时推动开放获取,让读者更加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获取统战学术资源。三是可以依托数据库资源,完善学报自身作者、读者数据库,加强与编读互动,建立联系档案,培养和发掘优质稿源。

(二)开设学报独立网站。

大多数社院学报现在还没有建立独立网站,一般通过在社会主义学院主页上开设学报栏目的方式展示学报,展示的内容还停留于简单的信息告知层面,如学报简介、约稿通知、过期目录、联系方式等。少部分社院学报开始尝试将学报内容的PDF版直接放在自己栏目中供学者下载,但是也是把学报全部照搬上网,缺乏精品推动环节。2016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明确将已出版的期刊数字化作品作为网络出版物。社院学报在媒体融合进程中要能够独立地为受众提供网络服务,就应有从事网络出版业务的网站域名平台。独立的学报网站是社院学报在新媒体时代为受众提供网络服务的重要平台。独立的学报网站应着重发挥统战学术信息交流互动和服务功能,打造学报数字化检索、阅读和推送一体化平台,做到内容及时上网并供读者检索或全文阅读、下载;还可以与统战系统网站合作(如统战部网站、统战新闻网、各民主党派网站和工商联网站等),在显眼位置,建立与学报网站链接,提升社院学报知名度。

(三)发挥全媒体功能。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社院学报借力包括图文新闻、腾讯QQ、微博、微信、手机报、移动终端、微电影等新媒体的传播功能。比如学报可以通过图文新闻生动展示学报工作和采编动态;开通学报微博并聘请学报特色栏目专家进驻,适时交流学术研究心得和动态;学报还可以逐步推出以精品内容为主的学报微信公众号等,以此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推送统一战线学术信息。

(四)探索打造全国社院系统拳头产品的电子期刊。

社院学报办刊经验为打造全国社院系统电子期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以根据不同社院学报特色栏目,进行数字化资源整合和共享,推出具有鲜明统一战线特色的电子期刊,如可以探索打造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电子期刊、政党研究电子期刊、民族宗教研究电子期刊等。

四、完善运行模式

(一)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

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整体架构,是搭建社院学报运用各种媒介软件、数据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平台框架,一般包括信息收集和分类处理、采编系统、网络交流平台以及移动办公平台等。全媒体并不排斥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而且在整合运用各媒体表现形式的同时,仍然很看重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1]。因此,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要基于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客观现实,通过整体架构的搭建,确保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将学术的严谨性和统战的政治性紧密结合起来的。

(二)利用不同类型媒体的差异性来实现互补。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社院学报完全可以与纸质媒体、网络媒体整合起来,利用它们的差异性,最大化学报在融合过程中的影响力,减少融合的困难程度。学报的读者阅读习惯可以分为三个“三分一”特点,即三分一的人需要依赖纸质阅读,三分之一的人完全习惯网络阅读,三分之一的人基于纸质阅读到网络阅读转换的阶段。为此,学报可以通过受众细分,根据受众阅读习惯来判断为受众提供不同的传播媒体类型,并有侧重的对媒体形式进行取舍和调整,进而提高受众对学报阅读的满意度。

(三)实现采编流程的改革。

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编辑流程进行改革,关键在于坚持在保持学报编辑流程严谨性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系统、整合优势,增强流程运行的科学性和协同性,提高采编效率和编校质量[2]。全国多数社院学报采编流程一般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查重复率、审稿(初审、二审、三审)、排版、校对(一校、二校、三校)、三校稿件核对和处理、清样检查、封面设计、付印和出版发行等环节。其中,大部分环节还是以纸质采编为主,网络采编部分主要集中在收发邮件、数字化排版等环节。目前,全国社院已经有少部分学报开始思考出版流程数字化、探索建立了学报网站。因此,学报只要从自身现有采编平台实际出发,根据编辑工作需要对采编系统进行个性化定制,就能实现及时组稿、审稿和校对,再造编辑流程。

五、健全管理体制

(一)建立健全信息化的编辑出版工作机制。

信息化工作机制是推动学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信息化的编辑工作机制应是适应扁平化的学习型组织发展的工作机制,在这种机制下面,编辑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投入到推动学报融合发展的工作当中。一是探索制定学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目前大多数社院学报没有信息化的工作机制,可以先考虑以“工作方案”暂时代替“工作机制”的做法,在方案执行过程中积累形成适合编辑部运行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在方案中应着重考虑如何构建开放共享的选题论证机制、如何积极审慎健全数字化编审制度,如何构建编辑与审稿专家的互动机制,如何构建高效高质量的编辑、排版、校对一体化和稿件处理机制等。二是修订并出台适应媒体融合的社院学报编辑部管理办法。应充分从媒体融合大趋势和社院智库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学报机构设置、编辑岗位职责内容、编辑技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和审视。如可考虑将网络编辑业务技能写入编辑技能;在编辑管理办法中还须进一步加强学报主管单位对学报的领导和管理,发挥学报编委会、专家库和编辑部三位一体推动学报发展的整体效能作用等。

(二)培养一支具有全媒体理念的复合型编辑队伍。

一是建立专兼得当的编辑队伍。社院学报的编辑大多为社院的教师,这是学报发展的优势,但是学报融合发展更需要配备一支专职和兼职编辑比例合理的编辑队伍。二是提升学报编辑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开展编辑工作的能力。推动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运用,联系实际探索解决学报媒体融合进程中编辑流程再造等核心问题。要增强编辑在数字化环境下快速鉴别和处理学术文稿的能力,加强互联网编辑技能训练,提升对多媒体及网络传播等系统驾驭能力和互联网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互动统筹协调能力。三是帮助学报编辑成长。重视编辑的继续教育,它是培养全媒体复合型编辑人才的重要途径。不能将社会主义学院教师业务培训和政治思想培训等同于编辑业务技能培训,应为编辑提供专门的编辑业务培训和从事编辑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如派出访问编辑,到同类优秀期刊做访问编辑锻炼学习。

(三)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

培养编辑人才和留住编辑人才是媒体融合时代学报编辑部管理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互联网背景下的年轻学报编辑更习惯于在开放的环境、富有弹性的工作时间以及更加人性化的激励机制中开展工作。一是物质方面在政策范围内尽量给编辑以倾斜,为编辑开展工作提供物质支撑。二是在工作岗位职责科学分工基础上,要对编辑培养提出明确要求,在工作上“压任务”和“担担子”。三是在个人发展方面,应结合编辑个人发展规划,鼓励和帮助编辑参与职称评定、学习培训。

六、加强政策制定

(一)争取与其他媒体在研究和制定政策上同等的话语权。

首先,学报融合发展应该争取与党报党刊媒体融合发展同等话语权。社会主义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是宣传和研究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平台,社院学报在统战智库建设、统战学科建设上面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和平台功能。因此,在研究和制定政策层面,建议在与党报党刊融合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标准上进行充分考虑。如现在的人民日报社坚持新媒体管理导向,其已经发展形成了一个全媒体方阵有报纸、杂志、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3]。学报融合发展的政策可以向党报党刊取经借鉴。其次,社院学报还要充分争取学术期刊的政策待遇,努力创造条件,参与申报各类支持学术期刊发展的基金项目。

(二)将支持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写入《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

在2003年出台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第三十五条已经对社会主义学院的理论刊物进行了定位。但还缺少对社院学报发展的战略性远景规划。建议参照《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第三十三、三十四条的写作方式,在进一步完善定位基础上,将“鼓励社会主义学院的理论刊物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兴媒体等互联网技术推动刊物创新发展,并逐步打造形成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统一战线学术研究传播阵地”写入《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推动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正规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杨晓峰,王君玲.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41.

[2]杨绪强.媒体融合背景下社院学报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6):85.

[3]杜飞进.推进融合发展,保持党报底色[EB/OL].(2015-09-29)[2016-01-26].http://www.mediacircle.cn/p=27998.

责任编辑:方飒

Abstract:Media integration reforms the environment of the journal of socialist institute.Journal of socialist institute has integrated with new media from unconscious to conscious.Currently,the journal of socialist institute should further change concept,improve quality of content,expand communication platform,improve operation mode,impro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 policy formulation,to achie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with new media.

Key words:journal of socialist institute;new media;media integration

收稿日期:2016-04-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2016年度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项目(XT20157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绪强,男,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副编审、讲师。研究方向:编辑学、统一战线理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310(2016)02-0060-05

猜你喜欢
新兴媒体媒体融合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论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文化传承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