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朝阳
(淮阴工学院 思政部,江苏 淮安 2230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执政党建设思想发展述论
衡朝阳
(淮阴工学院 思政部,江苏 淮安 223003)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时期为执政党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三代领导人的党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不断推陈出新。邓小平将全党思想统一于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取得了重要成就;江泽民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突出强调执政党内涵建设,进一步发展了执政党建设理论;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确立执政党建设的新目标和新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以权力监督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强调执政党建设重在落实,坚决打击腐败现象,推动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新飞跃。
执政党建设;思想发展;理论贡献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几代领导人的交替。他们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针对执政党建设的不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推动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巨大发展。
“文革”结束后,如何凝聚人心,将全国人民统一到党的周围,将全党统一到中央的周围,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是摆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前的一件大事。邓小平高屋建瓴,迅速将执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1]”因此,执政党的建设,主要围绕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建设能力的建设。
为领导现代化建设,执政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①。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须要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领航者。即必须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2]。正是在这里,邓小平将执政党建设和发展生产力及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邓小平对执政党建设突出贡献首先在于注重党的思想建设,他认为,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关键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全党的成熟,首先是在思想上”②。为拨乱反正,统一全党思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首先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下将全党认识统一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来,统一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全党思想的高度统一既实现了党的核心凝聚力提升,也有效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的实施,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邓小平对执政党建设的另一个贡献在执政党组织建设。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需要,邓小平对党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组织建设方面,邓小平提出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3],要求基层党员、党组织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功能。干部选拔“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4],这都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对全党提出的切实要求。党员、干部的核心作用和党的凝聚力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冲锋在前、享乐在后、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等行动发挥出来,在新时期则只有通过成为经济建设专家和生产力发展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显现。
邓小平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也做出了贡献。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5]。邓小平把执政党作风建设的立足点放在经济发展上,端正党风、反对腐败。邓小平强调艰苦创业是实现现代化的保证,要严重注意干部被腐蚀,刹住歪风,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等思想。这些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防止和消除腐败的理论问题。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还有很多方面,如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究其核心,是围绕执政党如何正确、有效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全党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上来,这是邓小平党建思想的主要特色,也是在对新的时代主题正确把握下邓小平对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大发展。
针对国内政治风波和国际苏东剧变的严峻现实,江泽民不断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对执政党的建设目标提出一系列具体、明确的论断。他说,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一是我们的党建工作,要紧紧抓住一个主题,就是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在改革和建设中的战斗力”③,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完整概括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总目标,即“把全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④。江泽民关于执政党建设目标的最终也是最高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个代表’要求,是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6]。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7]。江泽民适应时代要求,对建党目标作出新的概括,这是对邓小平党建思想的发展。
江泽民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江泽民指出,“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能力、领导水平”。现实的情况是,“新的形势下……一些惰性的、消极的甚至腐朽的东西逐渐滋生起来,从思想上、作风上和组织上严重侵蚀着党员、干部队伍,影响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和党同群众关系的加强”,“这就向我们提出,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从严治党”[8]。直面执政党的现实问题,痛陈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反映江泽民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对党和国家历史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与上述相应,江泽民进一步提出党执政规律研究的重大课题。2001年,在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提出“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三大规律的研究课题。把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放在一起,并成为三大规律进行研究,首先是一种战略思考。其中一点是,江泽民把社会主义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进行思考,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统一起来,把党的执政规律和前两者统一起来,充分体现党的历史使命感,从而也对执政党建设提出历史的要求;另一个关键考量是,从思考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更长远的眼光反思、总结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从而为党更好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贡献在于执政党能力建设思想。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反映江泽民对迅速发展的世界形势的敏锐感知和党的适应能力的深刻反思。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必须善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9]。江泽民要求全党积极反思自身与形势发展变化的差距,提高增强自身能力的自觉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地位和历史责任决定的,“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肩负着重大的领导责任。要把我们包括一个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领导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10]。
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形成于苏东剧变和国内政治风波的思考,在继续强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江泽民对于执政党建设的聚精会神,甚至上升到亡党亡国的高度,反映出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江泽民的高度重视。由此形成的江泽民对执政党自身内涵建设的全面要求,尤其是其核心“三个代表”思想,构成江泽民党建思想的新特色。
针对新的形势,胡锦涛在继续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的新的科学回答[11],充分体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先进性要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执政党的治国方略和理念上,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福祉上,这就是充分体现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观思想。离开科学发展观,党的先进性建设就失去了现实意义,离开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也就失去了主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胡锦涛立足二十一世纪之初新的时代特征,对于执政党治国方略和自身建设的统一思考所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
胡锦涛高度重视执政党建设中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他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12]。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一再对党的领导干部强调的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强国思路、社会公平正义等主张⑤,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这些当然也是执政党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最能体现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相结合的理论思路,是“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和基本要求,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宗旨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告诫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4]。正是在此层面上,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针对新的形势,胡锦涛提出符合时代潮流的科学发展观,并把它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发展观把执政党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体化和时代化,给执政党建设树立了新的目标和原则,同时也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给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和动力。这是胡锦涛对于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加强执政党建设首先在于认识的改变,对于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15]。对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缺失。[16]”高度认识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习近平和以往领导人相似的一面。
习近平更加重视党的建设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思考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要求,是执政党建设的最高要求。习近平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最高要求⑥。执政党建设的标准是人民满意,目标是实现中国梦。习近平高度重视执政党建设的落实,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全力做好让人民满意的实事,如食品安全、行政服务,这样一些事关群众生活的事情,就不是小事,这些事情的解决和党的建设存在密切关系。从弘扬正能量的角度,执政党必须抓好这些事关民生的小事,在实干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宏观来说,执政党建设的关键是加强自身监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17],最基本的措施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8]。制度建党的核心是权力监督,习近平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系统治理腐败的方式方法,为彻底治理腐败指明了道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反腐败为突破口,以制度建设为本,强化权力监管,是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核心。考量执政党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进展。这是习近平现阶段对于执政党建设的突出贡献。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32.
② 邓小平文选(一九三八—一九六五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24.
③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3-06-25:1.
④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
⑤ 胡锦涛在中央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7-24:1.
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3-15.
[1][2][3][4][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7][8][9][10]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1][12][13][14] 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7]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c_113711665.htm.
[15][16] 任仲文.人民日报重要文章选: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17][18] 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张中胜)
On the Development of CPC Construction Theor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HENG Zhao-ya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Jiangsu 223003,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CCP construction theory has made much progress.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Hu Jin-tao and Xi Jin-ping have put forward in succession their respective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kind of party to be constructed and ways to construct it, thus bringing the CPC construction to a new phase. Deng Xiao-ping focused on CPC's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Jiang Ze-min made the "Three Represents" the guideline for the party. Hu Jin-tao contributed his view on the party'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Xi Jin-ping developed the theory with a greatest emphasis on power supervision and system innovation.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Xi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anti-corruption and thus makes a significant lea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party; theory development; theory contribution
2015-12-18
2015年淮阴工学院党建研究课题
衡朝阳(1976-),男,江苏涟水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研究。
D261.1
A
1009-7961(2016)04-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