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雁冰
(1.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贺州542899;2.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论创新城市文化品牌的基本原则——以贵港创建“和为贵”文化品牌为例
康雁冰1,2
(1.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贺州542899;2.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为推动贵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立城、文化铸城、文化兴城、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贵港市提出了“和为贵”的城市文化品牌战略。在打造“和为贵”的城市文化品牌过程中,在基于文化遗存、文化传统和文化现实的客观基础上,贵港遵循了“源于历史、基于现实、扎根生活、紧跟时代、引领未来”的基本原则,符合培育城市文化品牌的科学规律,是可塑、可行的。
创新;贵港“和为贵”文化;城市文化品牌
一个城市文化品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心血来潮拍脑袋拍出来的,也不是某地长官意识的产物。一个城市文化品牌,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源于历史、基于现实、扎根生活、紧跟时代、引领未来。可以说,贵港市之所以打造“和为贵”文化品牌,就是因为“和为贵”文化品牌源于贵港的历史、基于贵港的现实、扎根贵港的生活、紧跟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引领贵港未来的发展。
贵港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底蕴丰厚,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在儒家“和”文化的长期熏陶和浸淫下,形成了以寿文化、孝文化、廉文化、荷文化和佛文化为代表,镌刻着“和”文化印记的丰富的“和为贵”历史文化资源。
贵港南山具有丰富的寿文化资源,唐念指出,“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雕刻有万寿象征型的太阳纹,南山的佛教菩提圣树、万寿古佛、万寿摩崖、不老松、葛洪丹灶和‘南山万寿’石刻,桂平白石山寿圣寺、会仙观、千年佛树均具有‘寿’的特征,这是寿文化的历史证据”[1];元文宗图贴睦尔书题“南山市”门额留存至今。据《平南县志》《浔州府志》以及《广西通志·人物卷》记载,平南籍清末进士莫如瑗,生于1770年,卒于1893年,101岁中举人,117岁中进士,寿124岁(虚岁),可能是贵港最高寿的人,也可能是我国历史上中进士时最高龄和享年最高的进士。
贵港的孝文化源远流长,最典型的是三国东吴时期任职“郁林太守”的大孝子陆绩。其事迹“怀橘奉亲”的故事代代相传至今,成为为人子女学习的楷模。贵港市港南区江村“橘井名区”牌楼和匾额等遗存保留至今。平南“白马双英”景点纪念的两位人物也是对国家、社会的大孝:袁崇焕是明末抗清名将,因中反间计而被朝廷陷害,但其民族气节却彰显对国家的大孝;五代南汉时期,平南籍状元梁嵩辞官归里不受朝廷厚赐,只求减免平南一年赋税的壮举,也是一种对社会的大孝。
贵港“廉文化”以明代陆绩、清代杨必正、杨燝在贵港为官清廉、肃贪拒贿、造福百姓的历史典故最具代表。陆绩任满归乡时,所携甚简,船轻不禁风浪,遂取巨石压船。明代弘治九年,监察御史樊祉把这块巨石移入苏州城内官衙中,取名“廉石”,以此作为百官之诫。清朝乾隆年间,苏州知府陈鹏年将廉石搬移至况钟祠,以祈学子敬石做人,考取功名后能清廉为官。解放后,周恩来总理听说“廉石”后,指示当地政府对这块石头要妥善保存,并发挥作用。至今,南江村还保留有当年陆绩任满回乡下船时的古码头,“廉石”仍保存在苏州市内,成为廉文化的精神支柱。
贵港自古以来因盛产莲藕而被称为“荷城”。因“荷”与“和”、“藕”与“偶”、“莲”与“廉”谐音,故有和谐之意,被誉为“和文化”的载体和代表。历史上,贵港城区的东湖、东西汕湖、蒙塘、鲤鱼塘等连绵数十平方公里都是产藕区,有诗“百丽荷城百里塘,适逢盛夏吐芬芳”为证。1979年4月,市区罗泊湾二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已经炭化的莲藕种子“莲子”,印证了贵港悠久的“荷文化”历史。据记载,古代贵县的路云塘长满了荷莲,呈现出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夜晚芽月时分,莲叶上的露珠洒落,沙沙作响,让游人误以为下雨了。“莲塘夜雨”因此而得名,成为贵港八景之一。
佛文化代表心灵的和谐,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也是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贵港的“佛文化”历史集中体现在南山和桂平西山两座名山上。南山寺有“南宗正脉”和“千年古刹”的美誉,历史上它曾与四朝五帝有过关系:唐朝武则天赐经5000卷;宋朝宋真宗将太宗墨迹“天下名山”和太宗御书224轴赐予南山寺;宋仁宗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南山寺,故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元朝元文宗图贴睦尔书题“南山寺”门额留存至今;明朝建文帝曾在南山寺削发为僧多年。桂平西山有“洗石庵”和“龙华寺”两大著名禅院。历史上原是佛教胜地,历代文人墨客赞赏西山诗词对联四千余首,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也位居此地。佛文化中“崇厚”“尚和”“贵中”的文化内涵与天平天国起义对于天下大同的道义追求均体现了贵港“和为贵”文化的历史渊源。
塑造贵港“和为贵”文化品牌,是对贵港“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基于建设和谐贵港、塑造城市精神、培育文化品牌的现实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现实目标。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和谐贵港同样也是贵港城市建设的现实目标。和谐文化包涵着人与人平等相待、和谐共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价值理念,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思想道德,对于教化、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求同存异、化解分歧、形成共识,具有重要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培育“和为贵”文化品牌,就是培育和弘扬和谐文化,符合建设“和谐贵港”的现实需要。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21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2]6。文化是塑造城市精神的基础,涵盖了城市精神的内容。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意蕴、实质和核心。它集中反映和表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易言之,一座城市的文化决定了它的精神,城市精神面貌反映了城市文化品位。城市精神的塑造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它既可以提高市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又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而言,塑造“和文化”文化品牌,符合塑造贵港城市精神的现实需要。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品位的集中反映。文化与其它产业一样,需要品牌,这也是城市相互区别所在。培育“和为贵”的文化品牌,有利于提升贵港的城市形象、城市品位,是提升贵港知名度的现实需要。贵港提出的培育“和为贵”文化品牌的目标是:通过5至10年左右的努力,建设中国“和文化”之都,形成寓“荷”为“和”、以和为贵的文化发展理念,展现“和谐在贵港、贵港最和谐”的特色文化品牌,使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从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塑造“和为贵”文化品牌,不仅是贵港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和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它来源于本民族的生活实践,又服务于人民生活,是人类物质、精神生活的反映和需要。扎根生活土壤,是文化艺术的基本规律。塑造“和为贵”文化同样概莫能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3]38-39。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互结合,吐故纳新,才能实现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塑造“和为贵”文化品牌,就是要实现原有贵港的“和文化”与百姓的生活环境、文化需要的相互承接、整合和创新,使之与百姓生活融为一体。文化越是本地的,越是百姓的,越是能为市民喜闻乐见,百姓生活相融,越能增进百姓与文化的互动交流、交融,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只有来自于群众生活的文化,反映群众心声的文化,才能为百姓所接纳,依靠群众力量,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相反,如果盲目堆砌、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贵港“和为贵”文化扎根于千百年来贵港人民的生活土壤,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壮汉人民和谐相处,奋发图强、共同建设贵港的伟大实践,历经悠久而深厚的生活实践而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1]6。贵港市围绕“和为贵”文化品牌,以服务人民为宗旨,重点推进了“五大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城市的风格品位。在文化工程建设和推进过程中,着重体现“和为贵”的文化理念和元素,并着力推进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宣传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基层文化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文化只有服务于民,为人民所接纳,尊重人民的主体作用,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互动,文化才能走进人民心里,才能传承、传播、弘扬和创新,文化品牌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和文化”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是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随着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文化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塑造“和为贵”文化品牌也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建构原则。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交往、合作交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发展潮流。“和为贵”也是当今社会以和谐包容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可以说,和平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之一,“和”文化的繁荣和昌盛就是当今时代潮流的反映。“和为贵”文化精神已纳入到党的执政理念之中,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一不体现了“和为贵”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自由”“友善”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倡导“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为贵”的文化精神已经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追求和鲜明特色。“和为贵、诚为本、干为先”的贵港城市精神,敏锐地捕捉和把握这一时代脉搏,将“和”这一时代文化元素和主流价值观吸纳和融入到城市文化之中,体现了贵港市塑造“和为贵”文化品牌所遵循的紧跟时代原则和时代特色。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全球化、市场化的浪潮中,一个民族或一座城市的文化就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屹立在民族或城市发展之林。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文化也只有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同样,在现代社会,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文化力。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多次意味深长地说:“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一个国家如此,一座城市更是如此。塑造“和为贵”文化品牌,必须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才能切实增强和扩大贵港城市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渗透力和知名度。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表明:文化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重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反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经济,需要提高文化动力;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需要增强文化创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占领文化的制高点,塑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引领未来,赢得未来。
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市场化,使城市处于激烈的竞争当中,城市文化品牌战略应运而生。城市文化是基础,价值是灵魂。价值是城市文化的精髓,特色是文化价值的升华和彰显。一座城市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特色上。没有特色的城市文化,难以实现其文化的主要功能。价值观念位居文化结构的最深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文化品牌具有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导向功能。文化品牌的功能通过其价值得以实现。同样,城市文化品牌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引领也是通过其价值功能得以实现。“和为贵”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即为“和”,以“和”引领人与人和睦共处,以“和”的态度、“和”的目标来处理分歧和矛盾,以实现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引领;以“和”引领人与社会的互利共赢,以“和”的理念、“和”的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引领;以“和”的道德、“和”的伦理来应对生态问题和发展危机,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引领。
谈到法国,总会与时尚相连;说起意大利,自然会与制造精美的时装箱包、法拉利跑车相提并论;谈起日本,也就会想起索尼、佳能、富士、松下等一流品牌的电器设备;说起美国,就会提到乔布斯和苹果、比尔盖茨和微软品牌。因为它们始终在这一领域引领发展。之所以引领在于其始终不乏科技创新、理念创新的推动。创新的推动力来源于文化,文化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打造文化强市、人文立市的城市文化品牌,同样也离不开创新和文化支撑。只有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才能不断丰富和拓展其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才能始终引领城市文化的发展。贵港通过倡导互利共赢的“和为贵”理念,吸引了华润、华电、台泥、印尼爱凯尔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兴业,通过文化旅游工程、文化名城工程、文化名山工程,努力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打造,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4]1。总之,塑造“和为贵”文化品牌必须遵循引领未来的原则,才能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才能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提供支撑,才能具有生命力、吸引力和发展力。
[1]唐念.“福寿南山和谐贵港”寿文化节隆重开幕[EB/O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2011-10/08/content_23844453. htm.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中发〔2011〕14号.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1.
[4]章娅.让文化引领未来[J].乡音,2011(10).
[责任编辑]袁春剑
On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Innovation of Urban Culture Brand:A Case Study on the Creation of Harmonious Culture Brand in Guigang
KANG Yan-bing1,2
(1.School ofMarxism,HezhouUniversity,HezhouGuangxi 542899;2.School ofMarx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
For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the urban culture development,and the actu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goals which is expressed as“Culture supports a city,culture shapes a city,culture invigorates a city,culture distinguishes a city”in Guigan City,Cuigang proposed a strategy of harmonious urban culture brand.In doing so,Guigang keeps to the basic principle that is“originating from the history,basing upon reality,taking root into life,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relics,cultural tradition and cultural reality.What Guigang has done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novation;Harmonious Culture in Guigang;urban culture brand
G124
A
1673—8861(2016)01—0031—04
2016-01-20
康雁冰(1978-),男,湖南永州人,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
2015年贺州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培育项目(2015SHGZ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