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向驱动”下的北部湾港口物流协同创新研究

2016-12-02 01:45:41王威峰卓泓良卓义盛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北部湾港口驱动

王威峰,卓泓良,卓义盛

(1.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

基于“双向驱动”下的北部湾港口物流协同创新研究

王威峰1,卓泓良1,卓义盛2

(1.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

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外生转为内生、内生促进外生这一良性循环的有效路径。基于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要求与北部湾港口物流创新驱动的现实需求,提出以战略拉动和市场推动为核心的北部湾港口物流创新“双向驱动”分析框架,阐述以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的北部湾港口物流五大分系统协同创新的具体情境,以期为北部湾港口物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思路与对策参考。

港口物流;双向驱动;协同创新;一带一路

一、引言

现代港口物流是以天然口岸区位为基础,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优化港口资源、实现港城综合网链一体化为目标,以便捷的通讯条件、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国际集装箱门到门多式联运的现代运输方式为主要特征,突出港口集货、存贷、配货特长,发展具有标准化、系统化、多功能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特点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节点,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港口综合物流服务和衍生增值服务体系[1-2]。北部湾港凭借与东盟“一弯连七国”的区位优势,使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与广阔前景。但由于港口管理运营体制不顺、开发经营主体单一、资源配置不优、现代物流和港航服务业发育不足、集疏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导致综合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对区外、境外货源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在高投入带来高增长的低效率发展模式已不可为继的“新常态”时期,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与协调创新基本原理应用于北部湾港口物流的发展研究中,使其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对于确保北部湾港口物流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学术界从创新视角研究港口发展、物流发展与港口物流发展进行了较为广泛地研究,主要有:赵广田等[3]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并优化了港口供需匹配指标体系,以明确港口得到精简但含高质量信息的核心要素。申立[4]以实地调研和历史地理分析等方法为基础,提出创新管理体制是在港口功能转型背景下优化港—城界面空间组织的关键举措。慕静[5]基于循环创新链理论与模式构建了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以促进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赵道致[6]基于经济控制理论建立了物流服务创新战略模型,以识别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战略方向、确定物流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最佳服务策略。MarcellaDeMartino等[7]旨在研究组织间相互关系在海港物流创新中的角色以及区域经济体系内港口运营商与企业间多个强烈的相互关系对于海港物流创新的内在机理,为此提出了港口网络的简易视图、构建港口核心业务与港口业务供应链分析框架、分析港口业务供应链内在互动机制、阐述港口业务供应链内物流价值增值的关键环节。MarcellaDeMartino等[8]提出了一个分析不同公有和私有资源对创新网络过程贡献度的概念构架,并重点研究公有和私有服务创新网络是如何通过港口当局将其当作促进和保持港口创新文化环境的策略工具来发挥杠杆作用。以上相关研究思维与成果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港口物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及其源泉研究,缺乏对港口物流各子系统创新及其协同创新的具体情境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北部湾港口物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性分析出发,提出以战略拉动和市场推动为核心的北部湾港口物流“双向驱动”分析框架,阐述以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的北部湾港口物流五大分系统协同创新的具体情境,以期为北部湾港口物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其在物流产业体系中关键价值权力的获取提供思路与对策参考。

二、北部湾港口物流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分析

北部湾港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由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三个部分组成,自2007年北部湾港重组以来,积极加大港口投资力度,一批战略性重大基础项目相继投产和加快建设,同时多渠道地扩大运输规模,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密航线布局,已建成初具规模的专业化、大型化码头群,形成了集装箱、硫磷、非金属矿石、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油气、液体化工、粮食、汽车滚装和旅客运输等港口生产经营和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然而,由于发展水平滞后以及时代背景与现实需求的演变,北部湾港口物流创新驱动发展已面临紧迫性问题。

(一)统一协调不足,核心影响力匮乏

一是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将三港区进行重组,并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并落实,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各自为政、自谋发展,导致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货物种类等方面重复建设严重、定位冲突,加上港口功能单一化、港口产业链短带来市场的需求结构趋同以及地理位置的毗邻使得三港之间在资源与市场的争抢、临港产业的设置等方面仍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二是三港合并让港口物流建设成效较为显著,但港口的主要业务仍然停留在货物的运输、装卸和仓储等传统的初级阶段,缺乏分拣分装、货物加工与再包装等综合性多种环节的功能集成,缺乏港口物流产业链高端环节上的核心业务。

(二)信息化程度低,粗放发展明显

广西北部湾港口虽己进行相关信息化建设,但缺乏以先进的信息网络作为各种物流业务的统一承载和传输平台,缺乏以现代化信息技能为手段进行现代化运输与仓储模式,缺乏利用现代化高效的配运方式对货物进行配送的具体流程,缺乏对航班的安排与调整、货物进出的统计、商贸信息的集合、金融的结算等信息服务统一完备的网络支持,缺乏规模大、功能多、服务能力强的信息网络系统对港口企业与海关、金融、保险等相关部门之间进行组织协调。已开发的信息平台与企业操作管理实际并不完全相容的窘境,使得总体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特别是港口物流国际化发展需求,信息化和标准化的不足也成为北部湾港口物流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竞争压力与发展前景

一是“一带一路”旨在促进更大范围内经济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的深度融合,港口物流作为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最重要的信息中心、国际物流链中的技术节点、不同运输方式汇集的最关键节点,已面临全方位升级压力。二是北部湾港是我国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拥有“一带一路”战略中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与一带一路的整体推进,广西凭借着地缘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与东盟国家在产业及技术发展上的比较优势,将获得CAFTA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力和区内要素集聚的巨大推力,实现经济与贸易的高速增长,由此形成对港口物流发展需求的强大倒逼推力。

三、“双向驱动”下的北部湾港口物流协同创新模型

创新驱动发展,并非意味着资源投入要素的简单减少,反而需要高密度的创新资源投入来支持,重点在于资源要素投入结构的剧烈改变、资源要素之间的高端整合。基于此,北部湾港口集团需构建以战略拉动为主、市场推动为辅的“双向驱动”创新模型,对不同内容、不同结构、不同来源、不同层次的各类要素资源进行选择、激活、汲取和有机融合,对原有资源体系进行重构,形成新的核心资源体系。

(一)港口物流“双向驱动”创新模型的主体构成

港口物流创新源于多主体、多要素相互影响和促进下的协同推动,在其创新驱动的实施过程中需明确具体的实施主体构成,厘清各自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具体如下:

1.港口物流创新的战略拉动主体

首先,政府部门提供创新驱动顶层设计与财税支持。政府部门是港口物流创新过程中战略拉动的核心,也是“双向驱动”创新的“中枢神经”。承担着宏观层面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与规划以及各行业创新驱动发展具体布置等任务。新形势下港口物流创新发展需充分发挥政府在我国市场经济仍不完善时期所承担的正确引导资源管理和分配职能[9],一是从战略高度推动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创新发展规划、重大功能布局、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统一协调;二是迎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制定针对北部湾港口物流创新驱动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其次,高校与科研机构承担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科研机构是港口物流创新驱动过程中创意传递与技术创新的主体,负有与产业界进行技术合作以及向产业界进行技术转移的职责;大学是港口物流创新驱动过程中知识创造与人才培养的主体。一是从战略层面设置面向北部湾各港区港口物流技术创新的研究机构,引导其以产业的共性技术为突破点,加大其在港口物流方面软课题研究,以及通用技术与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港口物流关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以及作业流程创新。二是加大北部湾港口物流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力度,完善相关专业设置,推动以知识创造为主体的研究型大学向港口物流创新提供具有创造力和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推动应用型高校为港口物流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先进劳动技能的实用性人才。

再次,港口物流企业落实创新发展的具体部署与资源整合。港口企业管理部门是实现港口物流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中坚力量。北部湾港务集团及相关港口物流企业需从现实需求出发,一是充分发挥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整体规划与具体部署作用,实现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人才这三驾马车的协调配套;二是充分发挥其作为创新驱动资源整合的主体作用,包括完成对行业创意与经验的整合开发、对其他创新驱动主体产生的创新知识和技术应用的落实,推动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技能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2.港口物流创新的市场推动主体

首先,市场竞争方带来成本与服务质量压力。市场竞争方是推动港口物流创新的主要力量,主要来自于相邻港口物流企业的竞争、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将推动港口物流在更大范围内全方位竞争,具有先发优势的湛江港等相邻港口将从更深层次打破北部湾港口腹地专属化、不断增强货源分流趋势;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既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彼此推动着物流服务成本与服务质量的不断升级。建设优良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提供灵敏的各种物流解决方案将成为北部湾港口物流赢得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

其次,市场合作方提供创意传递与技术合作。在市场战略合作中,一方面创新能力与运作能力处于低态势的北部湾港口集团将在技术升级、流程再造等方面受到强大的倒逼推力;另一方面处在创新能力与运作能力高态势的先进港口在合作进程中将带来创意交流、技术指导及知识溢出。从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构建北部湾港口物流集团与国际先进港口合作方的技术知识联动创新合作机制,能充分发挥补足技术短板、跨越技术门槛等联动创新优势,实现将先进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系统化、并向创新思想转变。

再次,业务关联方推动业务的柔性化与智能化发展。付货人和收货人等业务关联方的需求升级成为推动港口物流管理创新、流程创新的重要力量。业务关联方的业务需求逐步向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具备紧急交付能力以及拥有退货逆向物流服务等柔性化、智能化需求转变,推动着现代港口物流从传统的“港对港”服务向“门对门”“网到网”服务的转型升级,以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个性化为特点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二)港口物流五大系统创新的具体情境

现代港口物流汇集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而信息流贯穿于物质流与资金流过程的始终,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推动着社会各行各业新业态、新流程的不断涌现,加强北部湾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实现其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逐步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销售终端系统(PO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应用到北部湾港口物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推动其基础设施系统创新、物流运营系统创新、业务协调系统创新、集疏运系统创新、临港产业系统创新。

1.基础设施系统创新

基础设施系统是保障港口物流系统运作的基础条件,为其正常运行提供配套的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由码头、仓库、锚地、泊位、堆场设施、航道设施、物流运作技术装备以及办公生活设施等组成。然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北部湾港需迎合港口物流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与现实需求,不断加强符合市场发展方向的大型专业码头与深水码头建设、带来效率与效益提高的专用仓储和装卸船系统的开发、符合作业需求的双吊杆货柜起重机与无人操作堆积起重机等规模化智能化专用设备的引进。

2.物流运营系统创新

物流运营系统是整个港口物流系统的核心,承担着港口物流的计划、调度、控制和实施等特定功能,是增强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北部湾港口物流需结合港口自身生产工艺特点和港口物流系统构成状况,通过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优化从准备单据到船舶靠港与报检、再到报关与通关后工作的港口物流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实现基于核心业务与广阔市场前景的计数机辅助物流运营生产决策,实现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与最终用户连成的港口物流供应链各环节活动的衔接与协调。

3.业务协调系统创新

业务协调系统是保障港口物流各环节协调运行的纽带,主要负责港口物流系统运作监督与协调、市场信息管理、设备维护管理、后勤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北部湾港需以信息化建设平台为支撑,促进港口物流内部与外部之间以及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机衔接;需通过“一次输入、全系统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港口监管能力和审批效率的提高;需从理念与运营模式上创新港口设备维护管理机制、后勤管理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保障港口物流系统的高效和畅通。

4.集疏运系统创新

集疏运系统由与港口物流相衔接的水运航线、公路运输线和铁路运输线等构成,是集中与疏散港口吞吐货物的运输服务系统,也是增强港口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关键环节。北部湾港口物流需以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综合运输网络为集疏运系统创新的重点,结合自身实际创新集疏运运营组织方式、优化集疏运节点布局、加强出海通道优化及集疏运网络路径流量的研究,不断促进物流中转、仓储、分拨、配送、运输等功能的有效整合,以缩短商品流通时间、提高码头装卸速度以及加强车船周转等具体功能的实现。

5.临港产业系统创新

临港产业系统是港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港口附近的物流增值服务企业、中介及配套的服务企业以及临港加工贸易企业等组成,是港口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潜在动力。北部湾港口企业需以港口物流产业链为轴心、以集群发展为主线,完善货运代理和船舶代理市场,完善港口与保税区的联动机制,积极发展和规范船舶代理业和仓储业,积极发展港口业务咨询及海事法律业务,积极促进与港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保税服务、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等价值增值链条的延长与对接。为了更好地理解北部湾港口物流协同创新各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编制了基于“双向驱动”下的北部湾港口物流协同创新模型结构图(见图1)。

图1 基于“双向驱动”下的北部湾港口物流协同创新模型结构图

四、结语

从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要求和北部湾港口物流创新驱动的现实需求出发,一是构建北部湾港口物流创新的“双向驱动”分析框架,即以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与高校、港口物流企业为主体的战略拉动和以市场竞争方、市场合作方及业务关联方为主体的市场推动;二是阐述以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进行北部湾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物流运营系统、业务协调系统、集疏运系统、临港产业系统五大分系统协同创新的具体情境。上述分析为北部湾港口物流寻求创新发展的动力来源,厘清相关创新主体各自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提出推动各环节协同创新的关键途径等方面提供了实践参考。实现北部湾港口物流创新驱动发展,仍需紧扣“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的创新驱动发展契机,从更深层面结合区域资源异质性及区域地缘优势探究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作业流程创新等具体模式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1]张丽君等.现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4-35.

[2]杨岩.港口物流与临港工业协同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3]赵广田,汪克夷,余方平.港口供需匹配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科研管理,2015(12):92-102.

[4]申立.基于港口功能转型背景下的港—城界面空间组织优化研究——以“长江第一门户”吴淞为例[J].经济地理,2013(11): 63-69.

[5]慕静.基于循环创新链的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6):5-12.

[6]赵道致,李玮婷.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战略路径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1):152-158.

[7]Marcella De Martino,Luisa Errichiello,Alessandra Marasco,Alfonso Morvillo.Logistics innovation in Seaports:An inter-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Management,2013(8)123-133.

[8]Marcella De Martino,Luisa Errichiello,Alessandra Marasco,Alfonso Morvillo.2014.Logistics Innovation Networks for Port’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Role of the Port Authority[A].International Forum on Shipping Ports&Airpor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ipping&Transport Logistics.HongKong.432-444.

[9]肖振鑫,高山行.技术驱动、政府推动与企业探索性创新——基于产业竞争范式和制度理论的双重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46-55.

[责任编辑]张琴芳

Study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Beibu Gulf Logistics Based on“bi-directional driven”Model

WANG Wei-feng1,ZHUOHong-liang1,ZHUOYi-sheng2
(1.School ofBusiness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4;2.SAIC GMWulingAutomobileLimitedbyshareLtd,LiuzhouGuangxi 545007)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is a efficient path to implement the virtuous circle of transforming exogenous into endogenous and promoting exogenous from endogenous.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demands of modern port logistics and the reality requirements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for Beibu Gulf logistics,we put forward an analysis framework of strategic drive and market promotion centered on the“bi-directional driven”model.Then,supporting by the constitu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we elaborate on the specific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ituation of Beibu Gulf logistics’five subsystems.This analysis helps to provide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policy references to guide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of Beibu Gulf port logistics.

port logistics;bi-directional drive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One Belt One Road

F127

A

1673—8861(2016)01—0114—05

2015-12-24

王威峰(1989-),男,湖南娄底人,广西大学2013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YCSW2015015)。

猜你喜欢
北部湾港口驱动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22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港口上的笑脸
当代工人(2019年20期)2019-12-13 08:26:11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0
惠东港口
海洋世界(2016年12期)2017-01-03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