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框架和三个层面——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走向之思考

2016-03-15 16:18柳晓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改革质量能力

柳晓辉,廖 悦,谷 丰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一个框架和三个层面——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走向之思考

柳晓辉,廖悦,谷丰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构建一个框架、三个层面,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教材改革、教学学时改革、教学班级规模改革以及提升自身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关键词:教学;质量;能力;改革

引言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之后,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人数开始猛增,如湖南省今年高考录取率已经超过85%,其中本科生超过40%。这一趋势表明,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化教育,也不再是大众化教育,而是几近实实在在的普及化教育。面对这种局面,大学英语如何开展教学,的确是一个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

以本科生为例,进入第八个学期时,每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开题与撰写中,必须完成与英语有关的三项任务:(1)阅读两篇以上公开发表的英语论文,作为毕业论文或设计的文献参考;(2)将上述论文全部或部分翻译成符合要求的中文;(3)用英语撰写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摘要。

在近年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检查中,笔者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上述任务,遑论就业之后的英语应用能力了。换言之,这些学生,从初中(有些学生可能从小学)英语到高中英语,再到大一、大二英语,直至大三专业英语的长达9年的英语学习,基本上是不成功的。难怪有人将大学英语教学讥为“一壶烧不开的水”。担任大学英语教学经年的我们,每思至此,总有一种如芒在背的焦虑与不安。回头看,我们不能责怪中学英语老师;朝前看,我们不能抱怨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大学老师。我们只能自己进行教学反思,“打碎牙齿往肚里吞”,并在残酷的现实中,超越浮躁的社风,尽力闯开一条出路。

一、一个框架——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框架内涵

结合大学生入学的实际水平,参考本世纪出台的有关英语教学的文件以及即将面世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我们为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了一个框架:

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过渡到具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过渡到具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阅读+听说+写作+翻译]能力

其具体要求是,通过入学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学生至少能够具有或基本具有以下5种英语应用能力:

(1)阅读能力:能够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

(2)听的能力:能够基本听懂所学专业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课程和讲座。

(3)说的能力:能够进行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简单对话和讨论。

(4)写作能力:能够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文献阅读的读书报告以及论文英文摘要。

(5)翻译能力:能够将所学专业的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和将内容比较简单的所学专业的中文材料翻译成英文。

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当中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1]

(二)与所学专业结合

显而易见,我们确定的能力范围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相连的。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当与外语院系英语教学有所区别。后者在培养学生5种能力时,其涉及的知识领域必须是多元的,属于一种宽口径模式,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科普乃至军事、外交、旅游等诸多方面的一般性知识。而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则多是理、工、经、管、农、林、医等专业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务必要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紧密结合。如果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1978年,外语教育专家、英语学者许国璋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过一句话:“有了外语,又有了专业知识,又掌握了专业外语,这时才叫掌握好了外语这一工具。”时间荏苒,一晃37年过去。如今我们重温许先生的这番教诲,仍然觉得极具现实意义。

(三)教材务必改革

我们设计的这个框架肯定会动摇眼下正在通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根基。恕我们直言,现今的大学英语教材确实有不少弊端。比如所涉内容过于广泛,所编练习过于繁琐,很少考虑我们的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还要同时学习他们在中学阶段根本没有接触过的多门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其他公共课程。基于此,大学英语教材必须进行改革。“要大力锤炼精品教材,并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同时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2]

(四)教师务必拓宽知识面

我们设计的这个框架肯定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现状有所冲击。众所周知,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本科阶段,所学多为人文学科知识,尤其是外国文学知识;在研究生阶段,亦是偏重于语言学理论、翻译理论、文学理论等等。一旦教材内容側重于理、工、经、管、农、林、医等专业,大学英语教师将面临窘境。这就牵涉到如何拓宽知识面的问题。

日前,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刘润清先生公开亮出了自己的一种见解,即“现在当个外语老师,要有许多跨学科知识:应用语言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什么叫“专家”?原来是指精通某个专业领域的人(an expert is one who knows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而现在是指对相邻学科造诣越来越高的人(an expert is one who knows more and more about his neighboring disciplines)?”

刘教授的高见无疑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启示:作为一名综合大学或多学科大学的英语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或曰科普知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师罗春霞、柳晓辉、彭小红等人率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首先,他们编写了教材《英语报刊阅读教程》(Selective Readings from English Journals and Newspapers),内容已经涉及到金融、贸易、经济、土木建筑、建筑学、水利水电、电子科学、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环境、食品科学、工业艺术设计等等方面。其次,他们开始在课堂上使用这部教材进行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近一年的实践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完全有能力掌握一定的跨学科基础知识,且能用于教学之中。

二、三个层面——通过英语教学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三个层面

依据我们提出的一个框架,即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过渡到具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过渡到具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阅读+听说+写作+翻译)能力,我们认为还可以设置这样三个层面。

(一)底层面

所谓底层面,实际上是为大学英语的教和学设置了一根底线。这个层面的内涵为:

较强的阅读能力+较强的英译汉能力(笔译能力为主,适当考虑口译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这个层面大致相当《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的“基础目标”。

(二)中层面

这个层面的内涵为:

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作能力+一定的汉译英能力(笔译能力为主,适当考虑口译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这个层面大致相当《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的“提高目标”。

(三)高层面

这个层面的内涵为:

很强的阅读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强的英汉互译能力(含笔译、口译能力)+较强的听说能力。这个层面大致相当《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的“发展目标”。

我们必须要求每一个本科毕业生至少应当达到第一个层面的能力。

相对第一个层面而言,第二个层面的能力要求无疑要高一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指那种伴随阅读教学为应付某种考试所训练出来的三段式写作能力,而主要是指能就所学专业撰写英语报告和论文的能力。“汉译英能力”是指能将所学专业有关的中文资料和文献译成英文的能力。要求所有的本科生都能具备这种能力,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似乎不太现实,但至少应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具备这种汉译英能力。否则的话,也很难说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成功的。当然我们也应当充满信心,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第三个层面的能力要求。

三、针对以上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我们设置的大学英语教学“一个框架”和“三个层面”,肯定会与眼下正在通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发生碰撞,也会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现状产生冲击。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设想了四个方面的举措。

(一)教材改革

笔者认为,可以考虑按照理工类、农林医类、经管文类(不包括外语)等的专业特点,组织编写4类大学英语教材,即阅读类、写作类、翻译类、听说类英语教材。编写中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尽量避免那种动辄就是厚厚四大本的做法。

(二)教师“充电”

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由于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的不断渗入,已经出现明显的改观。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任务承担模式单一。“一人包打天下”,即一名英语教师同时担负读、写、听、说、译的教学。

(2)教学重点偏向。往往以读为主,其次是听。写作训练多为应付考试的三段式写作。至于说、译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大都被弱化。因此教师教法上的优势多体现在阅读课教学和听力课教学上。至于写作教学、翻译教学,较之于担任英语专业学生课程的教师,势必技逊一筹。

(3)教师知识面狭窄。教师所学本来就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加上所教几乎也多是这些方面的内容,因此难免知识的片面性。

在ESP教学当中“核心是学生,但是教师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取代的,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的结果。”[3]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充电”。充电的方法可以有两种。第一种是全面充电。在“一人包打天下”教学承担模式不变的情况下,每个英语教师,一方面尽量扩充自然科学或曰科普知识,另一方面,在巩固阅读课教学和听力课教学能力优势的前提下,对写作教学、翻译教学进行认真的研究,努力提高这两种课型的教学水平。

第二种是分流充电。可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分为三类:阅读课教师,听说课教师,译写课教师。担任三种不同类型课的教师,首先尽量扩充自然科学或曰科普知识;其次,按照各自担任的课程,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教授上讲台,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使青年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建设一大批教学团队,促进教学研讨,提高教学水平。”[4]

(三)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由于我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及就业去向和职业要求各不相同,在课程建设和课程目标的确立方面须坚持多层次、系统性的原则。”[5]在开设课程时,应当“以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开设新教程”[6]。启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开发网上考试系统,研究制订相关标准,逐步实现大学英语和网络教育全国统考课程的网上考试,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平台。”[7]

四、余论

(一)适当淡化大学生英语水平考试

毋庸置疑,任何一种考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而且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水平。所谓考试,其实不是教学的目的,而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通过考试,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的收获与欠缺,从而努力调整学习方法乃至学习态度。如果过分强调考试,有时候,难免适得其反。

(二)以务实的态度看待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我们应以务实的态度看待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认为可以一蹴而就。特别是就目前二本、三本院校(亦不排除某些一本院校)中一些大学生的实际情形而言,提高其英语水平固然十分重要,但相对所学专业的知识与能力来说,后者似乎更为重要。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有关方面曾在成都召开过一次大学英语教学会议。与会者普遍认为,大学生毕业时,英语差一点,至多是个次品,次品仍可派上用场。如果专业知识完全没有学好,就有可能成为废品。这种看法可能有些偏颇,但细细琢磨,未尝没有几分道理。

尽管目前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进而达到几乎普及化,但学生中仍不乏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这些学生不仅专业学得好,而且其英语水平不论是阅读能力、听说能力,还是写作能力、翻译能力皆处于上乘水平。这无疑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硕果。但如果硬性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如此,就未免脱离实际了。不过,有一条底线,无论如何必须守住,那就是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大学生在毕业时,都应该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较强的英译汉能力(笔译能力为主,适当考虑口译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亦即我们设计的三个层面中的“底层面”。倘若守不住这条底线,那就只能宣告大学英语教学完全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R/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4/200507/ 8296.html.

[3]王丽君.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ESP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2015(12):128.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R/OL].http: //www.moe.edu.cn/s78/A08/moe_734/201001/t20100 129_20038.html.

[5]高姣姣,马云阔.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83-84.

[6]赵旸.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文化教育,2015.

[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R/OL].http: //www.edu.cn/gao_jiao_788/20120223/t20120223_744 046.shtml.

[责任编辑:葛春蕃]

One Framework and Three Levels: Reflections on the Trend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LIU Xiao-hui,LIAO Yue,GU Fe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114)

Abstract:One framework and three levels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Colleges and teachers should make effort in the reform of textbook,class hour,scale of the class,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level,teaching capacity,etc.

Key words:teaching; quality; capacity; reform

作者简介:柳晓辉(1973-),男,湖南醴陵人,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廖悦(1991-),女,长沙理工大学2014级研究生;谷丰(1979-),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教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JG1455;JG1570)

收稿日期:2015-11-06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31X(2016)01-0049-04

猜你喜欢
改革质量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改革之路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