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凯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223000)
教科研互动视阈下高职师资水平提升对策
张春凯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223000)
高职师资水平是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应准确定位科研工作,增强科研意识,加强科研基础建设,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建立专业化的教科研团队,形成“教学催生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机制,促进师资水平的提升。
教科研互动; 高职院校; 师资水平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必然承载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三大职能。同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特点要求既要具备教学基本能力、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的能力,更要具备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行业发展趋势、技术革新等的科研能力。高职教育如果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和灵魂的教育[1]。高职教育必须遵循“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方能有效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目标的需要。
(一) 教科研互动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职责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其自身发展中必然会有很多教育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比如办学理念和特色定位、专业设置、课题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趋势、技术革新与创造、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等等,都需要高职院校加强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才能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本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行业发展的能力。
(二) 教科研互动有助于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职教师如果只注重教材体系,缺乏科研实践,那么,所教授的知识必然过时甚至是死知识,必然不能满足专业和行业发展需要,甚至当学生走到岗位上时,会产生“知识无用论”的感慨。高职教师必须紧密联系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实际,不断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增进新知识、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技能,丰富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精神,再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既是教师素质提升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2]。
(三) 教科研互动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高职教育理论认为: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的学校,高职院校的中心是教学和学生的岗位实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革新,这种传统观点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社会行业、企业对高职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满足当前岗位技能和生产任务的要求,更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以满足不断变革的新岗位、新技术所必须的生产技能和任务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深化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不仅仅是满足学校自身发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师将科研过程或者科研成果紧密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用问题研究、行动研究、项目化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四) 教科研互动有助于优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紧紧围绕教学和行业发展实际深化教科研工作,赋教学于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出题、科研求解,以科研成果助推教学改革[3]。教师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人才素质要求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优化专业建设,增加新型技能培养和训练,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 科研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很多高职院校多是从中专或者技校转型而来,在科研团队建设、科研能力水平以及科研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先天缺陷。比如从科研力量上看,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中有很多是中专或者技校的教师,学历偏低且科研意识不高、科研实践不多;从科研团队上看,很多院校没有固定的科研团队和具有院校专业特色的研究所,研究团队大多是根据课题需要临时拼凑,且在实际研究中,从项目申请到项目立项再到项目结题,基本都由项目主持人一人完成,团队成员基本属于挂名,很少直接参与课题研究。从科研硬件设施上看,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验场所、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方面也未能满足科研要求。
(二) 科研方向定位不准
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工作与社会上的科研院所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研究方向的界定。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工作者必须结合专业、行业实际,站在“教学需要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高度来把握和规划自己的教科研工作。事实上,很多教师的科研工作只是为了迎合职称评定的需要,其研究方向朝秦暮楚,不能从一而终。均是因课题能否顺利立项、论文能否顺利发表、项目能否顺利结题而定,未能从专业方向深入研究并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一些新入职的硕博研究生热心科研,但是其研究方向多是博硕课题的延伸,与当前从事的专业教学缺乏联系;有些教师参与科研是为赚点科研经费,将科研项目当做福利工具。凡此种种,都不是高职教师开展科研的本真要求。
(三) 科研意识淡薄
很多高职院校对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师生比、仪器设备、实训场所等硬件设施高度重视,但从意识上弱化了科研工作。有些领导甚至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要学生毕业能上岗、能适岗就是高职办学的本质。于是教学方案中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到企业实践和实习的时间,难以摆脱“工具性”人才培养的窠臼;在教师素质界定上,片面理解国家教学评估中的“双师”素质,很多教师将“考证”当做素质提升的核心标杆,将企业实践当做双师素质提高的一个条件,未能利用企业实践的机会认真开展专业行业调查与研究、未能对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特点、新趋势作出科学研究与判断,因此很难将这样的经历运用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中。
(四) 教科研工作存在矛盾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而师资力量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这就造成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加重,教师除了上课和照顾家庭外,还要兼职班主任工作;甚至招生、就业都要参与,科研工作精力不足;另外,高职院校领导层,往往把重心放在学校基础建设,招生工作和就业工作等方面,很少有精力去关注科研。这样,教师教学与科研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消或者抑制了教师科研究积极性。
(五) 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当前,很多省份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实行同一标准,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自身独特性;有些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和指导机构,科研管理人员属于兼职;即便有专门科研管理机构,也存在着评价机制上的不合理不完善,导向性和目的性不够准确。
(一) 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
首先,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是职业性。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定为在应用性技术研究上,而不是放在“高精尖”的创造性研究上;其次,高职教育还具有行业性和地方性特点,因此应把研究重点放在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等方面。体现高职教育服务地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性;第三,高职教育的核心工作必然是教学,科研定位不能脱离这个中心。教科研互动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片面理解“教学中心”则可能将高职教育引入误区,成为技能培训机构。
(二) 改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高等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取决于其科研能力以及人才培养对社会的科技贡献能力。高职院校领导只有基于教科研互动来理解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高职教师也要改变观念,倘若对行业领域技术发展现状缺乏了解和研究,就难以深刻理解技术知识的内涵,教学过程就很难有自己独特的思想[4]。
(三) 加强科研基础建设
高职院校应成立相应的科研管理机构,设置专门人员,服务于科研工作;开设科研信息公众平台,及时公布科技信息和政策动态,便于教育研究者有选择开展项目研究;高职院校还应与企业长期合作,及时推广和转化教师科研成果;学校应保证科研经费要足额够用,鼓励教科研团队申请地方和国家科研项目,获取经费支持;高职院校要努力为教师深入企业开展科研实践创设条件和机会,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进修,要善于培养和发现科研学术骨干;要积极引进科研能手充实到科研队伍中,切实提高学校整体教科研师资水平。
(四) 构建专业化教科研团队
高职院校要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重要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组织机制。传统的专业教研室目前多数是单纯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单位。学校可以建立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的研究所、技术中心等,并在微观上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以改变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教学、科研相互脱节的运转形式。
同时,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地域和专业优势,做大做强品牌和特色学科。以专业或者专业群为基础建立科研团队,配套仿真型实验实训场所和科研型实验室,便于教师“无界化”教学与科研。学术带动教学,实现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
(五) 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体制。鼓励教师立足高职特点,围绕社会和企业需求实际,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把技术服务、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等科研成果作为教师科研绩效的主要指标。
其次,完善科研监管体制。科研管理部门要畅通科研信息渠道,为教师科研立项提供便利;对已经立项的课题,要实施跟踪服务和动态管理,在项目开题、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等环节全程参与,全力指导。
再次,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基于企业生产的科研数据库,供教师科研选题使用。科研教师结合科研进度,将一线技术发展动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科研经费资助机制,保证科研经费足额够用;再者,学校要积极寻求合作企业,促进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既可获得资金回报,补缺科研经费,又能创设优良的科研氛围,激励教师的科研热情,促进教师素质提升。
高职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办学成败的关键。提高高职师资水平不只在于人事部门对教师入职时的短期培训,更在于高职教师对高职教育本质与内涵的深刻理解。高职教师只有对教学和科研进行双向实践,才能快速实现自身素质的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赋予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1] 王跃飞.科研与教学互动关系之管见[J].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98-202.
[2] 张小强.教学型地方高校科研与教学互动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7,22(5):85-90.
[3] 王丽欣.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关系[J].考试周刊,2015(12):152.
[4] 李斐.协调高校教学与科研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高校教育管理(社会科学版),2015,9(1):1-5.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Le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action
Zhang Chun-kai
(Jiangsu Food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HuaiAnJiangSu223000)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level is the important basi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curately locate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perfect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form the benign mechanism of teaching acceler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vides feedbacks to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teachers' 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ac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level
2016-09-12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6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6-R-49581);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b/2015/03/073 )
张春凯(1976-),男,江苏泗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电话:13852358500。
G715
A
1671-4733(2016)05-0129-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