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核心议题与发展趋势

2016-03-15 15:16季托武波
航海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海洋课程

季托,武波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核心议题与发展趋势

季托,武波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266100)

通过梳理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了解其在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探讨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对其研究新特征及不足进行评述,并分析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发展趋势。总体来看,研究有三个特点:微观理论作为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理论的生长点开始萌芽;以政策研究、课程教法、师资培养及支持平台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基本形成;研究方法趋向均衡,同时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成为常态。

海洋教育;台湾地区;海洋教育资源;海洋教育政策;核心议题;发展趋势

台湾地区从2000年开始积极推动海洋战略,2006年海洋事业推动委员会(简称海推会)颁布的《海洋政策白皮书》,确立了台湾地区海洋政策方向及目标,明确海洋教育范畴包括海洋专业教育和海洋普通教育两方面的内容,海洋专业教育有专门的学科分布在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研究时间较长,分类广泛;海洋普通教育简称海洋教育,主要是建立全民海洋意识与涵养国民海洋性格,本文以后者为研究对象[1-3]。2007年教育系统配合地公布了《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除了强调培育海洋专门人才的重要性外,也将海洋教育列为研究的重大议题之一。2008年公告中小学海洋教育课程纲要,将海洋教育纳入九年一贯课程中,开始全面实施海洋教育。

一、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

台湾地区自2001年发布《海洋白皮书》开始,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与海洋教育有关的政策,各地开始规划与推动中小学海洋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

(一)零星阶段:2000年之前

这段时间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公开发表的论文资料不多,主要是从海洋教育含义、海洋战略等宏观角度对全民及中小学海洋教育进行初步探索。也有个别学者关注海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强调在中小学中教导海洋教育相关内容刻不容缓,海洋教育应向下扎根,从小建立爱海、亲海、知海的价值观[4];一些学者研究海洋教育实施目标,认为通过教育可使民众或社会团体认知海洋环境的重要性,获得海洋环境相关的知识,进而改变对于海洋环境的主流环境典范的价值观,培养民众爱护海洋环境的态度,并于生活中遭遇海洋环境问题时,能有解决的技能,最后能利用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来参与保育海洋的工作。这个阶段研究没有明确海洋教育的内涵,有的学者认为海洋环境教育即是海洋教育,但已经开始有意识区分海洋专业教育和针对大众的海洋普通教育,此阶段的积累成为后续海洋教育研究的基础和铺垫。

(二)孕育阶段:2001年—2005年

这个阶段政策为主导,研究资料较少,主要侧重于对海洋教育理念的诠释,研究方法多采用文本分析。《海洋白皮书》中主要提及加强中小学海洋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内容,2004年设立了专门的海洋事业推动委员会,鼓励民众亲近海洋,培养海洋意识与文化。有的学者将海洋教育诠释为海洋环境教育与海洋意识教育的结合,其目标在拓深海洋环境知识、意识的觉醒以及乡土的认同感。

(三)兴起阶段:2006年—2010年

随着2006年公布了《海洋政策白皮书》,2007年教育部门提出《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中小学开始逐渐觉知海洋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增加了海洋教育活动,海洋教育逐步融于教学领域。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和思考这个领域的海洋教育问题,出现了关于海洋教育定义、课程纲要的研究资料,研究视角开始多元化,标志着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的兴起。这个阶段研究学者对海洋教育的定义有了深入的探讨,将海洋人文教育内容分为海洋文化历史和海洋人文与艺术范畴[5],从保护海洋环境的角度对海洋教育进行定义;一些学者认为海洋教育是提供学生学习相关海洋内涵的教育,使其知海、爱海与亲海,并从微观的角度提出海洋教育是海洋相关的启发性课程,要建立海洋科学、海洋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体系[6]。

另外,鉴于海洋教育课程纲要的出台,这个阶段有些学者围绕课程纲要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李胜雄(2009年)提出中小学海洋教育应是循序渐进的方式,从亲近海洋开始,慢慢引导热爱海洋,进而探索海洋,最后塑造对海洋友善的价值观;吴靖国(2010年)认为分阶段目标是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顺序与学科的逻辑结构[6]。同时还有研究者以教育部门在执行《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所制订的计划中的内容为研究方向,包括对分段能力指标的分析、学习内容的探索、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及对计划中的不足提出建议等等。

(四)成长阶段:2011年—2015年

这个阶段涌现大量相关学术研究成果,针对中小学海洋教育方面的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及硕士论文等相关学术研究文献相继出现。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研究内容丰富。海洋教育研究内容从简单的现状调查到更侧重于海洋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及个案的研究,对于师资培养和教材建设的研究也逐渐加强,内容更细致深入,研究方向更加集中。

其二,研究方法多元化。最初针对海洋教育的研究方法多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这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增加了文本分析、文献整理、比较研究、理论探索等,大部分研究采用量化方法,逐步从实证研究向理论研究倾斜,有学者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海洋教育的研究,但是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

其三,研究群体数量增加。从最初为数不多的大学教师发表海洋教育领域的文章,逐步扩展到专门的海洋教育研究所,很多高校开始注重海洋教育的研究,成果体现于硕士论文以及教师、学生发表的相关文章。另外,如《教育资料与研究双月刊》《海洋文化学刊》等期刊增加了海洋教育研究方向的内容。还有各社会团体组织相关的会议、论坛等,如海洋教育国际论坛,其目的均是促进中小学海洋教育的发展。

由上可知,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并有上升趋势。

二、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

(一)海洋教育政策

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的推动最初具有较强的政策主导性质,有一个阶段相关研究均偏向于政策需求,研究包括对海洋教育白皮书的深入解读、强调海洋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海洋教育目标的探索。海洋教育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全民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方式,除了教育全民海洋教育的知识,形塑海洋人文美学文化外,也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经由专业教育培育具前瞻性、未来性的人才,以利台湾地区永续发展[7]。台湾地区海洋教育政策的颁布前基本会有相关学术研究出现,如2001年颁布《海洋白皮书》之前,即可找到海洋教育、海洋意识、尤其是大众的海洋教育的零星研究资料。另外,有学者对海洋教育政策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海洋教育政策制定全面,涵盖教育经费、师资培训、课程纲要、教材、信息交流、校外体验等各个方面,对下属部分具体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海洋教育政策文本明确、政策继承性极强,从指导性文件到具体执行的文件,按照发展的程度,阶段性地出台,保证了海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8-9]。

除了对海洋教育政策的研究之外,还有扩大了海洋教育基本内涵和对海洋教育重新界定的研究。学者从海洋教育特质、海洋教育目的、海洋教育学习主题成长的体现点[10],包括海洋教育处于整体教育中的位置,都给出了深入的思考。海洋教育最初被使用于海洋专业人才培育的范畴,属于大中专院校中有关海事、水产、捕捞等专业教育术语,随着海洋教育政策研究的推进,慢慢由“培育专业人才”的意涵扩展为一种全民海洋素养的概念,逐渐让人们对海洋教育一词的认识转变为全民基础教育的一环。海洋教育通过学者的交流碰撞,突破了从开始局限在海洋环境方面的教育,使得海洋教育形成以海洋科技为基础,融合海洋文化、海洋艺术、海洋生态、海洋法律为一体的教育体系,达到人和海洋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课程、教材、教法

课程、教材、教法是现代教育实施的核心,以下探讨台湾地区海洋教育这三个领域的研究状况。

1.中小学海洋教育课程纲要的研究

台湾地区2008年将海洋教育议题纳入九年一贯课程纲要,2011年开始实施,相关学者针对海洋教育课程纲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纲要的深入解读、简单评价以及具体实施建议。海洋教育议题纲要的研订是以涵养海洋通识素养为总目标,塑造亲海、爱海与知海的教育情境,借由海洋资源、海洋生态、海洋保育、海洋开发、海洋文化五大主题轴的学习,让学生透过体验、省思与实践,达成116条能力指标;有的学者认为相关能力指标只能提供个参考,因为它由专家学者与教育工作者讨论后形成,并未经过教育科学性的统计分析,不具备实践基础[1][10]。其二是对课程纲要的重新建构以及课程规划设计。一些研究者针对课程纲要中有关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部分进行分析与评述,指出基本理念缺乏从学习主题的角度来建构海洋教育、分阶段目标缺乏心理发展的研究基础以及未能用教育的视角来建构主题轴,因此,提出以学习主体的观点建构海洋教育的整体课程纲要,以自然海洋、社会海洋、人文海洋三个面向的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11]。

海洋教育应该教什么的问题是学者最初关注的焦点,还有类似的研究问题,包括中小学海洋教育的目标、内容、教材和模式等,中小学海洋教育课程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如何设计海洋教育户外教学的课程,教学前如何建构镜像、教学时活动内容设计要实地验证以及教学后归纳讨论的内容等等,这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研究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2.海洋教育教学及教材的研究

海洋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研究。首先,教学方式是探索最丰富的领域,目前在台湾地区海洋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融入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即海洋教育融入各学习领域进行教学时的特点、方法、步骤等。学者分别研究融入语文、数学、艺术与人文、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体育等学科,在教学时如何将该课程有关的海洋相关知识教给学生。设计了语文课程中以大海为题的童诗创作和阅读课外书,体育课程中增设游泳教学及海洋休闲观光等,英语课程中选编海洋资料作为阅读材料[12]。还有从教学方式深入地探讨教师如何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时的课程设计、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相关改变[13]。一些研究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学习海洋教育喜好的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喜欢通过户外教学来学习海洋教育课程,运用读报教育的方式进行海洋教育相关内容的阅读和讨论,借由海洋教育机构的参观或水上休闲活动的亲身体验,以及通过融合时事有最新相关海洋方面报道的读报教育,都可以是最佳的教学方式。随着海洋教育活动和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有海洋教育的主题式教学研究,对以绘本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并分析该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这种主题式教学的探索更易出现在艺术课堂上[14]。

教材是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媒介,海洋教育教材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其一,编写什么样的教材。海洋教育教的内容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透过海洋教育的实施,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亦能培养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操,据此,实施海洋教育的教材分为科学、艺术、文学、生态四个方面来编撰。海洋教材可按照内容分为知识性单元与实验性单元,在单元方面要有逻辑的连接性,内容要国际性与本土性兼具、科技与人文并重,兼顾知识的完整性与前瞻性,注意科学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图文并茂[15]。其二,教材现状分析。现有教材是否符合要求,海洋环境教育内容介绍不够深入,以及人文领域教科书海洋教育内容偏低,海洋概念分布不均,缺乏整体规划和架构等。

3.海洋教育中人员行为的研究

人员行为的研究是针对实施海洋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的行为、认知的探讨,教师对海洋教育的认知程度以及海洋教育教学的评测规划等相关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开展,侧重教师对校长增进学生学习海洋教育气氛的教学领导情形满意度,以及教师对学校领导重视海洋教育认同感程度,也有从认知角度着手进行的针对教师的关于海洋教育满意度的调查[16]。有学者认为教师坚毅性格中控制和挑战两个因素可以影响到面对参加海洋教育研习情景时的认知程度,对未来开展海洋教育课程是有利的。

(三)支持平台

海洋教育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是研究博物馆、水族馆、大学海洋实践基地、海洋风景区、民间团体以及共享的网络平台等对海洋教育的作用。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教师对于实施海洋教育资源、海洋相关网站的资料以及海洋相关专家的咨询的需求等。研究发现海洋科技博物馆、海洋生物博物馆或海洋环境教育推广协会、高雄海洋探索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等民间机构可以提供相当多的体验活动或教学素材,供老师实施海洋教育活动和教学时的应用[12][17]。有学者调查发现利用海洋教育场馆资源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海洋知识的意愿可以高达10%左右;其二,研究包括网络平台、信息中心等海洋教育资源如何建设、维护、整合和发展,有助于培养全民海洋意识,提升海洋素养。一些学者针对中小学教师海洋教育资源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以需求为核心,从海洋教育实施者和资源网站使用者两种角色探讨海洋教育教师资源网站的功能和内涵,设计海洋教育教师资源网站[17]。因为海洋教学活动的体验式和观感式的特点,对媒体影像资料需求较高,所以有部分学者主要研究海洋教育影像,分析台湾地区海洋影像及纪录片在海洋教育主题轴上的呈现状况,以海洋为主题的纪录片为数不多,提出建议政府结合官、产、学三方,拍摄符合教育需求的海洋纪录片,建立完善相关影像资料库,整合民间相关机构;教师须要充实海洋专业知识和能力,善于利用海洋纪录片为教学媒介,应该鼓励教师自制海洋影像教学媒体;建议纪录片制作者以海洋为素材,强调海洋文化认同[18-19]。海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支撑,所以无论是对海洋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和开发,还是对实体的海洋教育支持组织机构管理运行的研究,包括各资源的整合,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都将成为未来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增长点。

(四)师资培养

教师是落实海洋教育的推手。海洋教育师资的培育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需求研究。包括在职海洋教育教师和教辅人员的相关资源需求、是否需要培训、激励措施的需求等。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方法对教师参与海洋教育研习经验、成效及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具有海洋教育的培训经历,有的教师是因为教学需要参加学习的,教师认为学习效率较高,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动态的海洋教育培训模式[20]。大部分教师海洋方面的专业素养不足,除了自己查找相关教学资料外,需要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研习。部分学者研究推行海洋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影响,认为提升教师海洋专业知识和发展海洋特色学校属于两个正面影响,教科书中海洋知识内容呈现不均、备课时间不足、教师掌握海洋知识内容专业性不够、家长配合推行海洋教育意愿不高、海洋教育社教机构不多等属于负面影响[21]。

第二,培养模式设计。台湾地区对海洋教育的师资提出种子教师培养模式,并分为播种教师和深耕教师,对该地区的海洋教育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对此种模式的设计研究比较全面。有学者认为师资培育过程的养成与永续学习机制的建立是培养老师具备海洋专业素养的方法[22-23]。

第三,师资评价。关于海洋教育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的评价研究,有学者设计了从教师知识、意愿、效果三个大类划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也有从行为研究的角度探讨教师评价体系对开展海洋教育活动的影响所占比例[24]。

海洋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其中的总舵手的地位,而从总体上看,师资培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缺少理论整合和普适性的培养模式研究。

三、评述与展望

综合上文所述,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的研究已经成为区别于海洋专业教育的一个相对较新的学术领域,研究议题涉及面广,包括政策研究、教学理论、参与人员行为以及资源支持平台等,一些经典的议题可能长期存在,主要侧重实践研究,比较微观和具体,理论研究基本未开始。随着发展,未来一定会出现新的研究特征,重新生长出学术生命力。综观以上四个核心领域的论述,可以发现目前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领域内出现的新特征,表现在三方面。

(一)研究的新特征

1.理论的生长点开始萌芽

当前,大理论或者宏观理论的发展在很多学术领域的研究中都面临一些困境,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成为理论创新的生长点。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的研究,符合了这个研究趋势,基本没有大理论的研究触碰,近两年的学术资料已经有涉及相关的微观理论,如将教育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海洋教育研究等等[25],为其寻找理论萌芽奠定了土壤。

2.研究内容细致度增加

通过对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随着研究时间的深入,海洋教育研究内容的细致度有所增加,从最初以海洋教育内涵、中小学海洋教育课程纲要以及教学模式为主的研究,将融入更多的理论方法从纯粹的海洋教育扩展到意识形态上的教育和研究,关注参与人员具体行为、资源平台的建设、教材的设计优劣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地区海洋教育未涉及政治性较强的海权、国土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基本以海洋素养、培养海洋文化、修养为主[26-27]。

3.研究方法更加均衡

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地区的海洋教育研究领域内推崇定量研究的风气盛行,这是初涉海洋教育研究的必经之路。诚然,定量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拓展和加深学者对海洋教育的研究,然而,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专家、学者在研究海洋教育方面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认识逐步回归理性,开始思考定性研究方法的使用。换言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增加定性研究的方法,或者一项研究中同时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使得研究方法变得更加广泛。

(二)存在的不足

1.研究内容的局限性

研究内容目前以教学活动的研究数量居多,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海洋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规划、实践活动、参与主客体的表现行为等方面,而教材和师资培训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相关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也鲜有涉及;针对高等学校通识性的和大众的海洋教育研究资料较少,使得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的体系容易产生偏颇,均衡性减弱,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另外,纯理论内容的学术探索基本没有,这样很容易造成海洋教育研究整体性欠缺,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一门学科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将很难立足于学术界,所以这可能将是其未来一段时间要努力的方向。再有,研究资源整合的内容不够丰富和全面,关于海洋专业教育和海洋教育之间内容、人员的整合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的调查数据以及数据分析的研究期待加强。

2.研究群体的狭窄性

研究群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大学及其所属科研院所,如国立台湾地区海洋大学、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等;二是开展海洋教育活动的中小学教师以及更细化的种子教师工作坊,如海洋教育故事工作坊、海洋教育种子教师工作坊等。它们所提供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硕士论文、发表的论文资料等。每个研究机构或组织主要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是有组织的还是独立的,都不是很明确,群体缺少具有导引性的专家。

研究者范围如果能够从教育学者扩大到关心教育的社会贤人或相关领域的民间团体及企业,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来探究海洋教育的问题,拓宽研究群体,才能碰撞出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研究趋势

1.期待理论突破——彰显海洋教育的特色

结合教育理论与海洋教育的特点,通过研究逐步形成海洋教育的理论,产生一个新的体系。新的大理论形成有赖于微观理论的长期积累。当前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领域的大理论创新几乎没有,这是一个现实。目前大部分学者关注具体的议题研究,并构建极少部分的微观理论,这种研究取向尽管没法构建大理论[28],但是为中层理论研究和大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微观基础。换言之,在议题导向基础上的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创新非常值得关注和鼓励。未来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研究领域内的大理论形成,很可能就是在这些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积淀的基础之上产生出来。

2.研究议题更加聚焦、开放

研究的内容更加围绕核心议题:政策、课程教法、教师、资源平台四个方面展开,随着研究深入,各核心领域会产生出代表人物及其具有主导性的观点,形成学术团队,可以将每个议题开展的更加细化,提高实用性。

另外,横向研究聚焦的同时,纵向加深理论研究和普适性的研究。在探索理论体系时,不会单纯局限于教育的理论框架,而是要广泛吸纳系统科学、生物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知识,结合海洋教育的特点,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海洋教育的理论体系。

再有,海洋教育研究的开放性,既能服务于本地区,又具有普适性和较强的交流性,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交流,为世界海洋教育做贡献。

3.研究方法多样化

研究方法将逐步从以定量为主,向定量和定性研究并行,或者定性方法为主的转变。具体的研究工具为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定性的实地研究、量表、分类法、建构理论、设计以及范式等等。随着研究的需要,研究方法会更多地借助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或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方法。

[1] 行政院研考会.海洋白皮书[R].台北行政院研考会,2001.

[2] 行政院海推会.海洋政策纲领[EB/OL].[2016-02-24].http://www.cga.gov.tw/ocean /page-4.htm.

[3] 行政院海推会.海洋白皮书[R].台北行政院研考会,2006:3-4.

[4] 吴靖国.中小学海洋教育的发展与省思[C]//海洋教育国际研讨会,2009.

[5] 杨一德.海洋教育议题现状探讨[D].台湾:台湾地区国立屏东教育大学,2011:14.

[6] 吴靖国.中小学教科书海洋概念內容分析类目之建构[J].当代教育研究,2007(3).

[7] 海洋教育执行计划书. [EB/OL].[2016-02-24].http://140.111.34.34/docdb/files /dma7fffffff0f2.pdf.

[8] LIU C-M. Taiwan’s experience in ocean education at the level of junior high school: a textbook-editing project of MEEP.

[9] 周甜甜.我国海洋教育政策分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40-43.

[10] 李昭兴.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J].教育资料与研究,2006(4).

[11] 蔡锦玲.海洋科研与海洋教育发展之整合策略[J].教育资料与研究,2008(2).

[12] 罗伦新,王力中.中小学海洋教育课程与教学之资源需求调查[J].教育资料与研究,2009(2).

[13] 黄菀萱.海洋教育议题融入国小英语课程之行动探究——以课程地图作为检核工具[D]. 台湾:国立台湾地区海洋大学,2013.

[14] 陈丽巧.海洋教育融入七年级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教学之行动研究[D].台湾:国立台湾地区海洋大学,2014.

[15] 王菊霞.台湾地区与日本有关小学海洋教育之比较研究[D].台湾:国立台湾地区海洋大学,2010:80-81.

[16] 林筱梅.国民小学海洋教育能力指标建构之研究[D].台湾:国立台湾地区海洋大学,2010.

[17] 谢翰劼.中小学教师海洋教育资源网站之设计与应用[D].台湾:国立台湾地区海洋大学,2009.

[18] 台湾地区海洋教育中心[EB/OL].[2016-02-24].http://tmec.ntou.edu.tw/bin/home. php.

[19] 海洋教育资源网[EB/OL].[2016-02-24].http://oceanedu.ntpc.edu.tw/default. asp.

[20] 洪福仁.基隆市国小教师参与海洋教育研习经验、成效及需求之调查研究[D].台湾:国立台湾地区海洋大学,2012.

[21] 欧仁旗.推行海洋教育对国小教师教学影响[D].台湾:国立台湾地区海洋大学,2011.

[22] 李明杰.台湾地区地区海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5-38.

[23] 李明杰.台湾地区地区的海洋政策发展及其特点[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1).

[24] Lung kuo,Hsing.Overcoming the imbalance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marine industr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rine education in Taiwan[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8).

[25] 高才怡.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国小海洋教育之研究[D].台湾:国立台湾地区海洋大学,2012.

[26] 姜秀敏,秦龙,等.台湾地区地区海洋意识培养的借鉴与启示[J].航海教育研究,2013(1):39-42.

[27] 朱信号,马勇.我国台湾地区地区中小学海洋教育探索及借鉴——兼与大陆地区的比较研究[J].教学研究,2014(4).

[28] 左希迎.国际安全研究的新进展:核心议题与研究趋势[J].教学与研究,2015(2).

2016-03-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阶段性成果(201415004)

季托(1975-),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教育和系统科学应用研究。

G527

A

1006-8724(2016)03-0017-06

猜你喜欢
台湾地区海洋课程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爱的海洋
当代台湾地区法学教育与司法官训练制度之现状与启示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
台湾地区食品标签标准及其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