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惩罚在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性分析
王继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惩罚对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能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以及有助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但在小学教育中运用惩罚需形成正确的教育惩罚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惩罚机制、有效运用教育惩罚的艺术等措施。
惩罚;小学教育;合理性
在新课程实施下,小学教育方式已呈现出逐渐转变的态势。现今的小学,教育学生的主要方式以赏识和表扬为主,惩罚则是可有可无,甚至被人诟病。在这种背景下,惩罚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是否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这些问题已成为小学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时常思索的关键问题之一。不可否认,现今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在一定程度发展了学生个性,教育模式逐渐接近现代教育理念。但在具体实施教育过程中,过分地追求对学生赏识,而忽略惩罚对学生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这两者教育是否相悖?还是这两者教育可以相互结合?为此,本文拟从惩罚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明细惩罚教育的真实意义,对小学教育中的惩罚是否具备合理性进概述,从而为小学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惩罚是指施予个人(或集团)的处罚,旨在制止或鼓励某些行为[1],也可以从多种的角度进行论述惩罚,一是教育学角度:可释义为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手段与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是非以及善恶的分辨,并对受惩罚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反馈,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维护学校校规的严肃性;二是心理学角度,是指为减少某种错误事情继续发生的概率,从而在错误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结果。
教育惩罚是学校德育教育辅助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分清是非,并对应受惩罚的行为进行一定的回避或者改变,减少受惩罚的行为,达到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目的[2]。
(一)剥夺型惩罚
剥夺型惩罚是指因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不良的或者带来不好影响时,剥夺学生暂时想要的或者学生本应享有的部分权利,达到警戒的目的。如取消发言权、调整座位、没收物品或者留堂等行为[3]。这些惩罚,只是教师将学生在执行某一个学习任务的机会给剥夺,让学生懂得,在教师的教学中可将惩罚作为手段,可暂时剥夺学习机会这是符合人的需求的。当我们努力或者争取某种东西的机会被剥夺时,将会令人难过或者不开心,学生为避免下次再受到该项惩罚时,他们会采取一些自我控制,避免那些惩罚的行为再次在自己身上发生,但这种剥夺型的惩罚只能暂时性的使用,不能长久使用。
1.取消发言权
小学生在上课期间有时会不经过老师的同意就随意在课堂上发言,从而扰乱课堂基本秩序,这时教师可让该名学生暂时性的禁止发言。然而这种惩罚只是为了维护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正常进行,教师也可依据自身的情况或者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使用。
2.暂停
暂停又叫强化停止,目的是为控制某特定的行为再次发生或者让某行为的发生率得到一定的控制,最终达到让行为者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较好的控制自我的情绪,不再为其他的强化所刺激。如在课堂上学生自己不认真听讲,此时还扰乱其他同学的学习或者故意大声喧哗或与老师顶嘴,导致课堂教学不能正常进行,此时就可使用暂停,可让学生在教室某个角落待会,直到确保自己能够认真上课为止。
3.留堂
留堂属于小学教育中一种常见的惩罚方式,是因学生作业未能按时完成或者还有部分问题需要进行单独谈话时,让学生在下课后或者放学后留下来[4]。如在课堂上喧哗,则可以下课后让学生留下来几分钟,问清楚学生为什么上课喧哗,喧哗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堂纪律的认可。还有,当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则可将学生在放学后留下来,让其将作业完成后方可回家,这让学生能够养成自我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4.调换座位
调换座位是指让学生调离原来的位置,坐到老师便于管理且不会轻易影响其他同学的位置。但在调换位置时应在私下与学生沟通好,为什么要调换他的位置,不宜在班级上公开宣布调换位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惩罚的效果。
5.没收物品
在上课期间学生因自己所带的某一物品,在课堂上玩耍,且在教师多次提醒之下还在继续玩耍时,这时教师可采用没收物品的惩罚,让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还有一类,如学生将学校禁止所带物品带进校园时,教师也拥有没收学生物品的权利,但没收物品只是暂时性的,需要告诉学生让其在家长带领下,来老师办公室将物品领回。
6.取消参加活动权
取消参加活动权是指学生持续做出的某一个行为将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或者学生的行为存在不正当时,则可以取消该学生参加该项活动的权利。但需注意的是取消参加活动权,仅限当个活动的权利,当该活动结束后,学生同样拥有参加其它任何一项活动的参加权。
(二)偿还型惩罚
偿还型惩罚是指教师让犯错误的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作出反应,比如某种补偿或者回应,从而让学生能够得到一定的悔悟,最终愿意改正错误[5]。
1.道歉赔偿
当学生在正常活动生活中因自我疏忽而损害他人利益时,应该让学生对所犯的错误进行一定的道歉,但道歉不一定非要在当时或者马上表示歉意。因为人在冲动的情况下对自己的错误难以承认,有时如果一定当场道歉可能还会将矛盾激化,可等学生心情平复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才能向对方进行真诚的道歉,如有损坏他人物品或者公物,则就需要照价进行赔偿。
2.重做作业
重做作业通常是指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抄袭他人的作业或者对待作业的态度极不认真时,教师则可让该生按照规定要求重新完成作业。比如学生在教师规定时间段内未完成的作业时,教师可让其对原来的作业进行完成后,再将其全部重新抄写一遍。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能完成惩罚内容,也能为此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但需注意不能惩罚太多,惩罚重做或者抄写的次数不宜超过3遍,不然就有体罚的嫌疑,学生也会对此产生厌恶。
3.写检讨
写检讨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自己对所犯错误进行反思,但检讨书不能只注重表面形式,应在检讨中明确出他们具体做了什么事情,他们对该事情的想法和他们在做这件事的心理过程,以及在今后这类事情发生后应如何面对等。
(一)惩罚对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存在多数的“好孩子”的现象,但这类孩子在表面上属于好孩子的标准,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事情的困难稍微加大就会出现厌学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究其原因分析,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多数存在的都是表扬,批评与惩罚较少,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不够。现代生活中不仅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惩罚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一种体验,如果没有惩罚在该生的学习生涯中出现,则可说他们的学生经历是不健全的。往往具备良好品质的学生都不是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生长的,通常都是经历了多种挫折才获得良好的品质。因此,人须经历了多种情境才能养成良好的品质,在成长的环境中仅有奖励和表扬,缺乏惩罚或者批评是很难培养出具备完整人格的学生。然而小学生的性格品质正好处于成长和培养的阶段。因此,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除了必要的奖励与表扬以外,再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给予合理的惩罚,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羞耻之心还能让学生在所犯错误后心理得到一定的成长,最终让学生养成勇敢的性格,锻炼其成长的意志,让他们能够勇于面对错误以及勇敢的承受挫折。
(二)惩罚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
小学阶段是学生社会的初始阶段,学生能够在学校初步认识到社会的规范,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对社会的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为其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惩罚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对于违反社会道德的事情有一定的认知,能够让学生为避免惩罚而遵守社会道德规则,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善恶的标准以及对社会初级的道德规则有一定认知。最终,让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会去触碰道德底线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惩罚有助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
小学生天性活泼,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社会各种规则还没有养成一定自觉遵守的意识。所以,小学生课堂秩序的维护显得极为重要且不易。因此,惩罚在小学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的惩罚能够让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懂得什么行为能够得到奖赏、什么样的行为将会得到惩罚。因此,合理的惩罚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少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合理的惩罚下,让学生能够有约束地学习,让大家都能在良好环境中成长,最终保障课堂的教学秩序。
(一)形成正确的教育惩罚观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犯错。教师在实施惩罚之前,应将尊重学生作为惩罚的首要前提条件,在惩罚的过程应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让学生们平等相处,以诚相见。在惩罚过后教师应用自己良好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能够打开自我的心扉,使其通过惩罚后能够积极进取,并及时帮助学生消除悲观的情绪,增强学生改正错误的勇气与决心。所以,充分利用惩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惩罚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惩罚机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建立合理惩罚制度,综合多方意见(如家长、社会认可度、学校制度等)制定教育惩罚规则,该规则应遵循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立足点,审视当前惩罚制度是否具备合理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操作性,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等;第二,构建合理的惩罚监督机制,因该惩罚对象为小学生均为未成年人,在惩罚的过程中多数权利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在建立合理惩罚制度后,应有一个较好的监督机制,能够对教师的行为具备一定的约束能力,使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惩罚;最后,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教师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让教师能够在合法的范围内去实施教育权利,从而最终既能合理的使用惩罚权,又能很好的保障学生能够成长,同时教师也可得到一定的保护。
(三)有效运用教育惩罚的艺术
有效运用教育惩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善于倾听。当面对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应首先应耐心的倾听学生阐述其原因,让学生能够在诉说事情发展经过的时候,明白自己的错误。之后再增加相应的教育惩罚,这样既能让学生懂得了自己的错误产生的原因,又能对其错误承担责任,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二,善于引导。在小学教育中不仅需要善于倾听还需要善于引导,让学生从错误的事情中快速成长,使其明白下次面对类似事情的应如何处理;第三,做到有理有据。在实施惩罚的时候,应有正当的理由与真实证据,让学生明白这件事情确实是我错了,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我行为负责,既能明白自己的错误,还能尽可能的减少惩罚对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教育活动中合理的惩罚对学生成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且教师有权使用合理的惩罚。但教师在实施教育前应充分熟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明白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掌握合理惩罚艺术,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应充分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将惩罚合理的使用到整个小学教育中来。
[1]黄春梅.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
[2]宓林.张晋芳.小学教育中惩罚有效性的分析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5-20.
[3]幺文.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张红博.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8):42-46.
[5]王金伟,王淑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71-73.
Analysis of Punishment Rationality in Primary Education
WANG Ji-cheng
(School ofP.E.,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Punishment haspromoting func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good personality and quality,and also helpful for the students’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The application of punishment in primary education should have right educational punishment concept,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ducational punishment mechanism,and effective punishment strategies.
punishment;primary education;rationality
G444
A
1674-831X(2016)04-0027-03
[责任编辑:胡伟]
2016-01-06
王继承(1982-),男,湖南娄底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