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东(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肇庆526020)
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刘伟东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国内社会获得空前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国内高等教育事业获得蓬勃的发展,就当前的高等体育教育而言,教育思想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人性化。国内教育主管部门主张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的模式和方式都应该进一步改进,向着多元化的方法方向发展,这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在文本中首先分析了人性化体育教学的内涵,然后阐述了国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成果,接着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人性化视野为背景对完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深刻的研究,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人性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措施
和中小学体育课程相比,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有本质的不同。就国内中小学体育课程而言,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残留,难免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反观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不管是学生的心理还是所处的环境都比较成熟,合理的选择和诉求体育教育的基础较好。不仅如此,作为学生系统性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高等教育体育也可以把体育教育的人性化最大程度的发挥,以便于学生获得更好的体育教育,全面的促进自身的发展。当前,国内比较推崇人性化的教学理念,重视设置课程、教学的方式、目标是否贯彻人性化特征,这对国内高等教育体育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性化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进入新世纪后,物质水平的逐渐丰富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特别是高等教育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所以,未来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为贯彻人性化教育,以人性化为指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全面的贯彻该思想显得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以新的发展纲要要求来看,所谓的人性化教育指的是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以其自身的发展情况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设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全面落实人性化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教学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人性化教育的要求促使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以学生的自身属性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都得到满足,以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活动,这对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以及生命质量的提升极为有利,保障学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建设。就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必须坚持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努力实现人性化的教学目标,勇于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模式,以人性化为背景,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和完善,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学生的潜能充分的挖掘,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体现体育教育的人性化教学,综合的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
(一)人性化已经渗入教学思想
如今,随着国内连续举办各项世界性的体育赛事,我们已经进入全面体育的热潮,国内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也迎来了“春天”,无论是人们的锻炼意识还是锻炼需求都在不断提升,在校大学生逐渐凸显自身的锻炼需求,这让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出现一定的转变,出现以学生为主的个性教育和快乐教育,这种多角度、多方位的对国内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进行审视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引起强大的反响,因此为基础,国内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思想渐渐趋于人性化。这种以学生自身利益角度为出发点的人性化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促进国内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使学生更为全面化、个性化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方式更为科学
当前国内在不断完善高校班级课程制度以及学生自主选课制度,国内在个性化教学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展,以此为基础出现了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三段式、并列式以及分层式等等。就不同的高等院校而言,他们也会以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并具有发展前景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此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在以人文本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校不断改革和创新组织的方法以及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借此产生更多新的教学组织方式。不管怎样,这种独具前瞻性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课堂上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三)高校体育课程设置逐渐丰富
自从人性化教学理念被提出后,国内社会对其抱有很大的兴趣,国内高等院校渐渐的开设各异的体育课程,并以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学校学生发展的体育课。就开设的体育课程而言,不管是其类别还是其数量都比较丰富。一般都包括国内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田径、体操、篮球、健美操、排球等。也有独具中华特色的课程:武术、散打等。如今,还开设了很多比较时尚的课程:街舞、瑜伽等。在高等教育体育课程中很好的集合各类体育课程,在高校中形成形式多样、色彩缤纷的课程,让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共性需求都得到很好的满足。
(一)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国内在没有开展人性化教学之前,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和理念始终处于不断摸索、改进的阶段,并没有凸显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导致教育教学思想中缺乏人性化理念。就国内高校大部分体育老师而言,他们在从事教育事业之前接受的培训比较机械、单一,教育理念也比较陈旧,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很难游刃有余的使用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同时,国内高等院校中的体育老师有一部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开展继续学习、深造的动力,存在这样的客观情况让国内在推广人性化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阻力。而在体育教学而言,国内在传播、落实这种新理念的过程中存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此过程而言,作为整个活动的主导者,老师对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没有深入的认识,这会弱化体育教学,教学的质量很难提升。
(二)实际教学依然存在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在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在相关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老师和学生对人性化的体育教学理念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如重理论、忽视实践的情况,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国内高等教育体育教学在实践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还存在使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理念的情况,老师一人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加上高校体育老师普遍存在缺乏服务意识,这就导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越位的情况,学生自身主体地位被进一步弱化,这对学生课堂内容的学习极为不利。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滞后
高校体育老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评定成绩的方式,评价成绩的方法也会对老师的教学理念造成影响,二者相互依存。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在评价学生成绩的过程中使用的是集中评价的方式,学习的过程没有被重视,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存在客观的差异,同时“90”后大学生有很强的个性,如果使用统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很难对学生做出准确的评价,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体育教学实行人性化改革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社会出现很大的改变,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人们逐渐认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践中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充分的重视并使用该理论,把形成理念到应用,从探究教学模式到应用,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性化的改革,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为以人性化为基础开展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改革,这对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极为有利,更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提升整体素质。
(二)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高等教育老师作为组织并实施教育活动的人员,自身应该具有充足的知识技能、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服务意识,对人性化的内涵以及意义有充足的认识和了解,对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充分的学习,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老师应该具有很学生平等的施教理念。以学生自身的意愿,在实践中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付诸于行动,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使之适应于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保障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满足学生在体育上的需求,立足学生个体,发挥学生主体,让人性化教学真正的发挥作用。
(三)建立健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保证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贯彻并顺利实施人性化教学的保障是完善的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看重期末考试成绩的做法,以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为基础,综合的进行考虑。在开展考核的时候,应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思想、人性化教育思想,充分的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化差异,强化综合性、全面性的考察学生。认识到学生对教学的实际需求,综合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的以及创造性提升的教育教学方法。
(四)创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为了让国内人性化的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目标实现,需要高等院校对教学资源充分的利用,合理的安排,在校园内广泛的宣传人性化教学,促进教师人性化教学意识的提升,进一步优化教学设施,努力提升利用设备设施的效率,保障教学模式趋于人性化。教师和学生要强化思想上的交流,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理念,以人性化的角度为基础,切实的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以学生自身的情况为基础,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具有自由、舒适的学习环境,便于开展人性化的教学,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管怎样,人性化理念在国内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需要给以重视,这是国内高等教育教育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高校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这就要求国内大学要以学生为基础,提供更多的体育学习项目,让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作为老师应该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育教学理念,以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提高为施教目标,让学生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但是,在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要求作为老师要出台各种措施,把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社会的进步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栋,熊曼丽,谭志刚,邹卫国.2000-2009年十年间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述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3).
[2]兰自力,黄文仁.对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反思与梳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
[3]吴忠义,高彩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30年回顾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
[4]顾城,朱鹏屏.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4).
[5]段健芝,刘海元,彭健民,龙宋军.大学体育课程的有效配置(上)——基于课程环境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1,(4).
[6]段健芝,刘海元,彭健民,龙宋军.大学体育课程的有效配置(下)——基于课程知识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1,(6).
[7]信伟.团队考核在普通高校难美类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中的正向激励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