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琳,宋振华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张琳琳,宋振华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我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的平面构成课程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有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平面构成教学现状,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角度出发,对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观念、课题训练及与专业的衔接提出想法和建议。
平面构成;教学观念;课题训练;环境艺术设计
平面构成兴起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经发展,对提高我国艺术设计水平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平面构成课程主要研究形式美在艺术设计中的规律、法则和构成原理,它不仅可以独立地进行构成设计,还可以辅助其他相关专业设计。近年来,关于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教育界的同人也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观点。那么,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如何使平面构成课程合理地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建立合理有效的平面构成教学方式,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平面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同的设计院校都将其作为一种设计的基础训练方法。但是多数院校一直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对专业的针对性训练,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笼统,没有创新。
1.1 理论知识与专业衔接不紧密
目前,不管是美术专业还是设计专业,甚至是建筑、机械制造、园林等专业都开设了平面构成课程。很多老师在平面构成课程的理论授课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和形式依旧沿用包豪斯时期的重复、特异、渐变、矛盾空间及形式美法则等基本原理的讲解,其内容并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有所区别,甚至所用教材都是大同小异。在讲授中缺乏对不同艺术专业具体运用的延伸,在课程训练内容中,存在过于单一的现象,多以模仿为主,注重学生技法上的表现,没有结合不同艺术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侧重性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使学生们对专业的联系性思考不足,使平面构成的教学与实际专业设计出现了脱节现象。
1.2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平面构成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阶段,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在初期阶段,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常常感到不适应,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对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理解不够,学生的思维尚未转变。学生在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初期,经常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进而失去了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兴趣。第二,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习惯于知识的灌输,学习中喜欢直观的、趣味性浓厚的内容,而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上的欠缺也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1.3 作业形式过于单一
教师主要通过作业检验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但是目前学生的作业多数还停留在模仿阶段,缺少自己的创新设计。国内很多院校都主张用手绘的方式完成平面构成的作业,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特点,但是有些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作业的工整与细致程度,导致学生在作业制作上花费大量时间,忽视了对形态构成的创造,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种作业方式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留作业的模式过于单一,无创新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4 缺少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与衔接
任课教师往往不关注这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在授课中,相关的构成理论知识和示范图例也缺少专业方向的指引和联系,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够,这就导致学生在完成构成课程的学习之后,不明白这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不知道怎样将学到的构成形式美法则运用到实际的专业课程中。
2.1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
2.1.1 完善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的改变体现在对旧教学模式的反思,旧教学模式多数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课下做构成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抵触、厌学的情绪。教师应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适当调整、完善教学模式,将搜集的现代建筑作品和图例填充到教学内容中,并对其分析、组织、整合,将理论知识和图例结合,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点,引导学生用构成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设置相关课题训练,让学生用平面构成知识完成课题,实现平面构成知识与专业的衔接。
2.1.2 调整教学内容
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相对烦琐、复杂,教师在授课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认真的研究、整合、分析。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要广泛收集教学资料,还应对平面构成的课程规划、作业布置有大体的思路。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加强平面构成课程的观赏性、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平面构成本质的理解。教学内容应与时代结合,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资源,搜罗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最新图例和富有构成感的设计作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既新颖又具有时代特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1 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意的表达方式是无限多样的。在作业的制作要求上,不必要求只用黑白两色来表现,当学生有了好的创意的时候,可以选用合适的表现工具和材料,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在表现形式上也不必拘泥于统一的形式,以草图的形式表达亦可,甚至可以拓印、喷洒、剪贴等。教师在授课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创意,合理使用新的材料和工具,综合运用,体会不同材料的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兴趣。
2.2.2 与专业紧密结合的课题性作业形式
平面构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设计一系列的课题,布置作业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侧重点。“课题性”构成训练很好地解决了平面构成和专业衔接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设计作品的思考过程,要求学生在绘制每个主题性课题的同时,配以3~5张表现构思过程的草图作业,并加以说明,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锻炼。
2.3 重视平面构成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
平面构成和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每门课程都离不开形式美法则的引导。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有针对性地讲授平面构成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使学生明确环境艺术专业平面构成课的作用及如何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平面构成授课中,可以找相关的建筑外观、建筑内外的空间结构及一些有特色的平面景观园林规划图例,并将图例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相结合,让学生将平面构成的知识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结合起来,更深入地体会平面构成对专业课程的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将环境属性、功能与美学结合,更好地解决空间的表达和创造。教学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寻找适合时代发展、符合专业特色的平面构成教学模式。
[1] 胡书灵,于博.新平面构成——黑白灰艺术的创新表现[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 吴玉萍.改进平面构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硅谷,2009,(13):109-110.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reform of plane composition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ZHANG Lin-lin, SONG Zhen-hua
(School of Art,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Jilin 132012, China)
As the basic course of art design, plane composition is the key to cultivate students′ image thinking ability and design creation abilit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the course of plane composition in higher art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concept from the angle of the major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Plane composition; Teaching concept; Subject training;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2016-09-14
本文系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平面构成》课程中2.5维度表现思维的应用研究”(JX201638)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琳琳(1977-),女,硕士,讲师;宋振华(1980-),男,硕士,讲师。
J524-4
B
1674-8646(2016)23-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