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逸夫学校 王丽杰
校园话剧社团对学生的德育作用
尚志市逸夫学校王丽杰
笔者一直热爱文学艺术,尤其喜欢话剧这种艺术形式,于是在三年前,在学校组织成立了话剧社,取名“国风话剧社”。作为市中学里的第一个话剧社,成立之初我们就排演了第一部作品《永远的一二·九》,用来纪念一二·九运动,演员来自学校的高中部。这部话剧演出后效果非常好,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后来我们又排演了几部话剧,慢慢地我发现,这个以热爱文学艺术为目的的话剧社团意外地起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作用。
何为德育,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保证的作用。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育弟子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再来学习文化知识。孔夫子的这番话,阐释了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所以很多学校都把德育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但很多时候教师做了很多工作,结果却收效甚微,而我校的校园话剧活动在德育方面却意外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那么我们的校园话剧对学生的德育作用有哪些呢?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在确定话剧剧本的内容时,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材成为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那些蕴含爱国、诚信,忠诚,奋斗等内容,是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对于中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比如我们公演过的一些话剧《永远的一二·九》《青春之歌》《保卫钓鱼岛》等内容,都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青年人对于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并为保卫祖国而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故事,这样的题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激励学生发奋读书,报效祖国。
校园话剧是一门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要素的综合性艺术,所以排演的整个过程要求每一个演员或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团队合作意识。一部成功的话剧作品从创作、排演,到最后的公演,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比如我们话剧社排演的第二部话剧《青春之歌》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就需要编剧、导演、演员以及负责其他工作的人员默契配合,谁都不能只顾着自己的任务或感受,所有参演人员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相互感染,演出时才能呈现出最完美效果,因此校园话剧在培养中学生团队意识,养成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中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们若将一部校园话剧比作一栋高楼大厦,那么每一名演员与工作人员就是这栋大厦里的一块方砖,缺一个都不够坚固,只有每个部分各司其职,这个大厦才能以最完美的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感悟到集体的智慧以及团队的力量。
对于演员来说,由于要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就需要换位思考,要有意识地压抑自我,来融入到剧本中的角色中来,这样学生就能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中应该站在什么样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就更易于从他人的视角评判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意识地规范自我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更符合社会规范。比如一个学生如果扮演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或非正义的反面角色,通过剧本中社会对于这个人物的批判,他就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在现实世界里自己一定要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正义的人。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话剧艺术主要是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集中表现尖锐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突出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有效调动观众的情绪,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中学校园话剧的观众还是以中学生为主,学生们更喜欢看见自己的同学在舞台上的激情表演,看得更认真更动情,学生青春年少,坐在一起更容易产生共鸣,如话剧社公演的第四部话剧《红高粱》,演出现场观众无不激动落泪,通过现场效应强化更容易使学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促使学生对社会、人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一部成功的校园话剧就是一堂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品德教育课。我们应该更充分地发掘中学校园话剧对学生的德育作用,使这种艺术的教育魅力发扬光大!
编辑/李莉
E-mail:lili79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