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学刊》2016年总目录

2016-03-15 12:15
关东学刊 2016年12期



《关东学刊》2016年总目录

第一期

哲学论坛

物理学是否真的进入禅境?

——评朱清时先生的“禅境论”

黄其洪(1,005)

偏好与公平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

晋运锋(1,012)

学者庄园

李新宇简介及影像

(1,019)

菊花满园缕缕香:李新宇教授学术地图概览

商昌宝(1,020)

湖南自治与中国人的联邦梦

李新宇(1,032)

学术探微

关于胡适的两则新史料

林建刚(1,043)

古代文学

《论语》首篇首章内涵、价值重诠重估

赵兴葆(1,049)

朴质与放浪:就“风”意象谈阮籍《咏怀诗》的造象方式

付新营(1,055)

现当代作家研究

当代山东作家的历史反思

张艳梅(1,060)

何满子:将针砭进行到底

黎秀娥(1,068)

刊史回眸

夹缝中生存 摇摆中发展

——对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学期刊的初步观察

叶 炜(1,077)

外国文学

“雨中真的会有一只猫?”

——重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

杜维平(1,082)

谁来监视这些监视者

——从丹·布朗小说《数字城堡》看文学的“公共性”

霍盛亚(1,089)

梦幻与现实的苦乐交叠

——浅析《仲夏夜之梦》剧中剧《皮拉摩斯与提斯柏》

王文佳(1,096)

历史现场

“问题与主义”之争:同志间的唱和

耿宝强(1,103)

还原的难度

——以《沉沦的圣殿》为中心对一种文学史方法的思考

樊保玲(1,110)

史学新探

论热河抗战中的张学良与东北抗日义勇军

季 静(1,117)

艺术·影视

艺术的政治与政治的艺术

——“席勒式”问题再反思

张秀宁(1,124)

平凡之后的世界

——路遥走后会怎样?

鞠 斐(1,133)

书家论艺

功夫·悟性·学养

——古代书法家基本素养论析

刘文秋(1,138)

徐渭、朱耷书法比较研究

陈培站(1,145)

学术书评

样板戏及样板戏研究的另一面

——评张丽军《“样板戏”在乡土中国的接受美学研究》

郭 帅(1,151)

封二 刘文秋书法作品

封三 陈培站书法作品

第二期

经管纵横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系统概念

李 节(2,005)

试论特殊商品——劳动力的真正含义及劳动力商品买卖的特殊性

张树青 张原锟(2,013)

中西方传统财富观基本内容研究

於素兰(2,021)

草根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董本云(2,028)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法的我国文化产业营销影响因素探究

陈守则 韩 旭(2,035)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治理对策

詹 军(2,045)

“夫妻店”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参保问题初探

——以河北省迁安市为例

于 颖 贾永芳(2,054)

法学园地

竞争法中相对优势地位概念界说

郭学兰(2,061)

商会组织自律规范初探

杨 华 刘舒心 程 越(2,075)

对社会法院解决社保劳动纠纷的可行性研究

——兼论社保劳动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与完善

李 瑞(2,083)

政治论丛

“历史合力论”视阈下的文化软实力

郭继文(2,090)

恩格斯与“第二国际”理论家社会形态演进动力论的观点分歧

李 聪(2,097)

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境遇与应对策略

——以人权话语的发展为例

孙清华(2,1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诉求和实践价值探析

郝连儒(2,112)

教育视点

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有效路径:制度创新

孙曙光(2,119)

组织文化视阈下的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李恒庆(2,126)

大学认同:新时期校园文化构建的理论思考

孙铁环(2,132)

杨振声的教育观念及其内在矛盾

李占京(2,138)

挖掘“新常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吴林龙(2,146)

观念发展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

储著斌(2,153)

封二 邹昌霖书画作品

封三 赵彦辉书法作品

第三期

学术视野

折芳馨兮遗所思

——论褚钰泉的理念与《悦读》的风标

李建军(3,005)

杂花生树:2015年江苏中短篇小说漫议

黄发有(3,015)

螺丝钉的幕后贡献:周扬、胡乔木与《讲话》的生成

商昌宝(3,021)

诗人与诗学研究

从诗情之早悟到学人之幽思

——李新宇诗歌论

赵思运(3,026)

抒情诗人的嬗变:从王国维到海子

潘海军(3,038)

文学理论探究

西方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

谭旭东(3,045)

文学史中的“进化论”

杨 伯(3,051)

鲁迅作品细读

“觉醒”的对话:重读《一觉》

朱崇科(3,061)

论《狂人日记》的判断句与判断精神

平 瑶(3,067)

古典文学

鹤驾寻沧海 犀轩过赤城

——唐诗动物骑乘意象的个人气质因素研究

余红芳(3,076)

论屈原《九歌》的民俗特色

——答《九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何彦通(3,083)

史学新探

世界历史视阈下中国的国家现代化问题解读

吴国富(3,089)

铁路交通与近代开原城市的形成

刘 威(3,094)

刊史回眸

论早期《申报》中的传奇式新闻

郭亮亮(3,100)

郑伯奇与《良友》画报(1932-1935)

杨婧宇(3,106)

传播学研究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公共外交体系初探

刘鸣筝 李吉品(3,114)

新世纪中国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他者”逻辑与路径选择

刘 婷(3,123)

哲学论坛

多学科视域中唯物史观的生存论意义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陆 云 丁 波(3,130)

儒家“孝道”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

赵宏宇 乔世燕(3,137)

艺苑观察

传统中国人物画艺术之思

范治斌(3,144)

浅析抗战时期丰子恺的漫画创作思想

——由“儿童战事画”谈起

吴浩然(3,154)

学术简讯

搭建东北文化研究新平台:吉林省关东历史文化研究会宣告成立

姜延秋(3,129)

封二、封三 范治斌水墨画作品

第四期

政治论丛

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历史经验与方针

李桂荣(4,005)

“交往行为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关联

卢元芬(4,014)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儒家文化向度研究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

秦宁波(4,021)

马克思主义关于富农认识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教训与现实启示

陈君锋 唐 玲(4,031)

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仁银(4,041)

哲思殿堂

当代德国思潮中的两种传统观

——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之传统理解

魏 琴(4,051)

实用主义哲学的传播观念:从皮尔斯到罗蒂

冯月季(4,058)

史学新探

17世纪新英格兰殖民地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王伟宏(4,066)

“启封疆、利社稷”与春秋卿大夫的制度维新

惠翔宇(4,074)

文学论苑

传统与惯例的延伸:从纯文学到文学性

修雪枫(4,092)

“他者”的传播

——“新红颜写作”的是与非

李 洁(4,100)

“《蕙的风》论争”及其它

耿宝强(4,108)

“末日”中的现实和历史

——读薛忆沩“十二月三十一日”系列小说

冯新平(4,114)

“圣像”与权力恋物癖

——从《我们像葵花》《生死疲劳》中的两个“事件”说起

李 飞(4,120)

法律园地

南京国民政府检审分立与矛盾探析

陈晓林 杨树林(4,127)

权利与权力的角力

——法国法治发展路径选择

汪 娜(4,133)

经济纵横

市场需求约束与科技产业转型

隋映辉(4,139)

国内外科技型企业家成长环境比较分析

刘丽丽 王弘钰 詹 军(4,145)

教育视界

过程哲学视野下课程生命力展望

陈少武(4,151)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张海龙 杨世汝(4,156)

封二、封三 王鹏中国画作品

第五期

史学新探

魏晋南北朝皇家宗庙礼制若干问题再考辩

——兼与梁满仓诸先生商榷

郭善兵(5,005)

成弘时期人口流动与工商业发展

——以戴金《皇明条法事类纂》为中心

吴启琳(5,016)

清末民初的政治继承与满汉关系浅析

——以《清帝逊位诏书》为中心

安劭凡(5,025)

古代文学

细绎《词论》

林赶秋(5,034)

略论李光词的崇苏与学苏

张 琳(5,039)

《书断》版本考异

李少鹏(5,044)

现当代文学研究

胡适“中国文艺复兴之父”称呼的由来及相关问题

于阿丽(5,052)

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的流亡乡愁

冯 波(5,064)

从“自然主义”到革命历史传奇

——论《腹地》的版本之变兼及“十七年”文学批评的规范功能

徐玉松(5,072)

童年经验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小说的创作风格

宋 雯(5,078)

外国文学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与戏剧观之关系分析

车凤成(5,086)

跨越时空的生态警示作品《污染海域》

李伟萍(5,093)

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评论专栏

叶炜和他的“乡土中国三部曲”

本刊编辑部(5,103)

苏北鲁南的文学考察作家生活的精神证词

——关于“乡土中国三部曲”的对话

夏 琪(5,104)

新乡土史诗的文化反思与叙事嬗变

——以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为例

徐秀明(5,108)

乡土中国的第三种书写

——论长篇小说《富矿》的思想内蕴和悲悯情怀

李 哲(5,117)

重建乡村世界的精神信仰

——论叶炜的《后土》

贴紧大地的书写

——评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之《福地》

汪 政(5,131)

影视赏析

《老炮儿》:断裂叙事与崇高幻觉

马 彧 于松明(5,134)

电影也需思想,娱乐不是惟一

——从电影《百鸟朝凤》说起

石衡潭(5,140)

艺苑观察

水墨人物画的现代之变

范治斌(5,144)

山水画写生漫谈

蔡小龙(5,156)

书画展台

封二 崔文川藏书票作品

封三 任建玮篆刻作品

第六期

学术视野

马一浮先生对《老子》的佛学解读

韩焕忠(6,005)

魏晋六朝小说中仙境书写的南方地理特征及其道教文化渊源

万晴川 万思蔚(6,01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相互性

李海峰(6,018)

儒学研究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浅论

向 辉(6,025)

论晏子的天人观

——兼论晏子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袁 青(6,035)

东传科学视阈下康有为今文经学的时代价值

刘 星(6,044)

史学新探

拜占庭《法律选编》年代考辩

李继荣(6,053)

也论扬雄“美新”

王 瑰(6,061)

语言学研究

“一p就q”格式再论

李剑影(6,068)

聚群新词语的语义特点分析

吕 娜(6,074)

古文字学札记二则:说“中”与“古”

赵兴葆(6,080)

文论研究

救济与修持:中国诗学津渡意象分析

殷学国(6,085)

立普斯“移情论”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美学的初建

赵 欣(6,094)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空间政治理论研究

王希腾(6,101)

古代文学

试论帛书《黄帝四经》对《淮南子》的影响

杨 栋 邱 阳(6,111)

沈承瑞的山水田园诗论析

孟祥娟(6,121)

现当代文学

阎连科小说的狂欢化文学叙事研究

李缙英(6,128)

饥饿记忆与莫言的小说

夏世龙(6,137)

教育视点

内部审计在高校廉政治理中的作用探析

何彦通(6,144)

书家论艺

王铎与傅山书法崇古观念差异性研究

邓建民(6,148)

学术书评

政局与路线的互动

——读朱德军、王凤翔《长安与西域之间丝绸之路走向研究》

胡耀飞(6,155)

封二、封三 柳谦水墨画作品

第七期

学术视野

走出“东西方”

——从轴心期到太平世

刘 刚 李冬君(7,005)

东欧的两种现代性

景凯旋(7,010)

“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的对垒

——田口卯吉和犬养毅论战述评

冯 玮(7,025)

哲学论坛

善恶能够抵消吗?

刘清平(7,031)

“治道”与“玄德”

张丰乾(7,037)

刍议德里达《论文字学》的解构运作

汪韶军(7,045)

学者印象

学问如山 人格如海

——孙昌武先生的学术与人格

宁稼雨(7,052)

谢泳的学术研究之路

林建刚(7,058)

学林人物

一代名流谢无量

——生平志业、学术成就与蜀学因缘

彭 华(7,063)

身兼众才艺 好义性近侠

——论文坛隽才余天遂

刘 军(7,078)

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反思

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及省思

陈岸峰(7,092)

文学体制重建时期的文坛心态与观念格局

——以“伤痕文学”论争为中心

张 慎(7,105)

现代作家研究

茅盾译诗的症候式分析

赵思运(7,113)

诗满竹林 梦想桃源

——论废名隐逸倾向的文学表达及其意义

肖智成(7,126)

郑振铎的神话研究思想

张 岩(7,135)

当代文学文本解读

学者散文的新收获

——读李新宇先生的《故园往事》

张厚刚(7,142)

叙述缝隙的探秘

——对阎真《活着之上》的另一番解读

赵 耀(7,147)

学术探微

蔡元培佚简两通

宫 立(7,154)

书家论艺

由古人书论看大字书法审美

苏显双(7,157)

书画展台

封二、封三 苏显双书法作品

第八期

学术视野

鲁迅的古典小说理论与20世纪下半叶相关研究关系

刘克敌(8,005)

胡适的新文学题材接触进化论

——胡适的国别文学接触进化论之三

庄 森(8,021)

歧义丛生的文学:“五四”时期傅斯年文论中的论述策略

宋尚诗(8,037)

从《诗言志辨》看朱自清的研究方法

李光先(8,048)

学林人物

傅斯年三题

羽 戈(8,054)

“翁不死时书不死”

——郑振铎上海沦陷时期的书痴生涯

何 况(8,064)

文学论苑

《新青年》场域与《狂人日记》的生成及其主题规约

刘成勇(8,073)

论萧军小说的空间叙事

——以《八月的乡村》《第三代》《五月的矿山》为中心

冯仰操(8,080)

黑塞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化传统的接受与传承

郝春燕(8,086)

“我们”而非“我”

——《六人》的互文性研究

刘玉杰(8,094)

传播视点

西方涉华经济纪录片的话语分析

刘忠波(8,102)

两岸数字公共领域下的文化认同探究

谢清果 李 淼(8,110)

熊培云诗歌评论小辑

熊培云和《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本刊编辑部(8,120)

寻找意义世界或者更多

——评熊培云的《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谭旭东(8,121)

“私奔”中的思维修行

——论熊培云诗歌的理性“诗想”

柴高洁(8,128)

另一种形式的关切及其超越

——读熊培云的诗

宋宁刚(8,134)

看风吹过山岗

——熊培云诗中的意义世界

马 烨(8,142)

年谱写作研究

年谱撰写与史料禁忌

子 张(8,146)

年谱“热”的“冷”思考

——兼评徐强先生《汪曾祺年谱长编》

宋学清(8,150)

书家论议

康熙时期中国书画文献整理略论

——以《佩文斋书画谱》的编纂为中心

赵彦辉(8,157)

封二、封三 黄欢中国画作品

第九期

学术视野

巴金: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抗美援朝”

子 张(9,005)

“范长江现象”:中国现代新闻理想的历史隐喻

李晓灵(9,012)

从艺术史到亚洲一体论

——对《东洋的理想》的再思考

蔡春华(9,022)

政治论丛

发展型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与治理

朱明仕 尹 华(9,030)

哲学论坛

“薪火之喻”:庄子哲学中的生死关系及内在的两重张力

单虹泽(9,038)

试论黄宗羲的语言伦理观及其准则

黄敦兵(9,046)

先验-偶然知识何以可能?

——兼评国外学界关于“标准米”示例的争论

冯立荣(9,057)

文化广角

田野调查:道教研究的新路径

姜守诚(9,066)

颛顼“绝地天通”及其影响

王 庆(9,072)

论学衡派引介新知的文化抉择

马建高(9,080)

文学论苑

“鸳鸯蝴蝶派”考辨

孙向阳(9,089)

论转型期新写实小说“小叙事”的“隐喻性”表征

曹金合(9,096)

“主旋律”大厂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意识形态

汪 荣(9,103)

论驻藏大臣和瑛的大一统思想

——以西藏诗为中心

严寅春(9,111)

遮蔽与敞亮:当代汉族作家的新边疆叙事

闫炜炜(9,117)

李应该《公字寨》评论专栏

李应该和《公字寨》

本刊编辑部(9,125)

“公”字背后的荒诞历史和精神反思

——读李应该的《公字寨》

张丽军 王大鹏(9,126)

时代精神的小说化赋形及其历史反思

——评《公字寨》

张厚刚(9,133)

文学想象历史的方法

——读李应该及他的《公字寨》

张晓东(9,139)

教育视界

论宽容与热情兼备的教育哲学

黎秀娥(9,148)

学术书评

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研究的里程碑

——评《英国19世纪惊悚小说研究》

胡铁生(9,156)

封二、封三 王卫军中国画作品

第十期

学术视野

接收与改组:东北大学国立化始末

张在军(10,005)

作为公共物品的私家园林:荣德生与无锡梅园

汪春劼(10,017)

敦煌莫高窟第98窟《报恩经变》研究

邵强军(10,025)

古代文学

江湖满地一渔翁:论杜甫《秋兴八首》

陈岸峰(10,033)

“韵胜”:黄庭坚的人格诗学

付新营(10,056)

关东文史

风流不歇:清代东北本土诗人概览

焦 宝(10,063)

论近代辽宁基督教医疗活动的影响

郭文深(10,074)

论辽朝游牧文化对辽宁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刘 威(10,080)

李应该《公字寨》评论专栏

文革时代的乡土中国

——李应该长篇小说《公字寨》的文革叙事

王学谦(10,087)

从思想启蒙视角看长篇小说《公字寨》(第二部)

张艳梅(10,091)

看,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年代

——读李应该长篇小说《公字寨》

郭 帅(10,099)

抢救历史 打捞记忆

——读李应该的《公字寨》

张 鹏(10,105)

学术探微

故宫博物院藏钱维乔致黄易客冬札考释

许隽超(10,110)

张元济致张若谷佚札四通释读

宫 立(10,115)

经管纵横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潘福林 刘 利(10,119)

艺术·影视·传播

席勒游戏理论的政治表达与权力追求

张秀宁(10,124)

认同的迷思:北京影像与寻父之旅

——以《长大成人》《向日葵》《老炮儿》为例

袁 瑾(10,133)

“微时代”背景下的病毒式传播

邱 月(10,141)

书家论艺

论陆维钊的书法艺术观与教育观

邓宝剑(10,149)

试论汉字学的解析对草书教学的意义

李洪智(10,155)

封二、封三 邓宝剑书法作品

第十一期

学术视野

回到家乡:家乡研究之再思与展望

陶 宇 陆艳娟(11,005)

自我肯定需求视角下哈耶克自由思想的困境

汪 恺 蔡恒进(11,012)

韩国阳明学巨擘郑齐斗“性”学思想阐微

——以《存言》为中心

张瑞涛(11,018)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论

商昌宝(11,034)

政法·经济

我国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反避税制度的立法与运作

朱一青(11,042)

浅谈中韩渔业纠纷的应对策略

童舜尧(11,05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潘福林 杨行健(11,060)

教育·社会

中外高等教育近代化演变的历史比较

王 美(11,064)

由两极到中介:吉登斯对社会福利理念的反思与重构

卢成会 吴丽丽(11,070)

李应该《公字寨》评论专栏

煮酒论“无头”

——关于长篇小说公字寨(一、二部)创作的问答

李应该 张厚刚(11,079)

走出精神疫区的努力

——评长篇小说《公字寨》

于宁志(11,089)

走向历史深处的反思

——读李应该的《公字寨》

隋华臣(11,094)

“公”字旗帜下的悲歌

——评李应该的《公字寨》

张秋召(11,103)

文学论苑

丁玲和冯雪峰:变革与追踪

耿宝强(11,114)

朱光潜:一个不受欢迎的自由主义老先生

简圣宇(11,122)

个体意识与主流话语的渐融

——白朗小说论

高 爽(11,128)

翻译学术话语研究价值及学科定位

庞秀成 刘 莉(11,136)

口述史

投笔从戎

——抗战老兵黎蓉口述投身国民革命去到延安求学的艰难岁月

牛 飞 黎 蓉(11,143)

文献·出版

最早依玛堪文字文本的史料价值分析

——以《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的赫哲故事文本为例

陈 曲 王志清(11,150)

张元济古籍出版实践及其贡献

邱 阳(11,155)

封二、封三 崔宇水墨画作品

第十二期

文学论苑

刘咸炘《说诗韵语》对清代论诗绝句的发展

马 旭(12,005)

康熙宗室诗人博尔都生平及诗歌创作考论

石 艺 黄 斌(12,013)

《今生》上的高君宇佚文

金传胜 邱晶晶(12,020)

存在的荒诞与反抗的偏执

——《褐色鸟群》的存在主义解读

于京一 刘 真(12,028)

论现代化进程中都市女性的焦虑

——以《你好,忧愁》和《上海宝贝》中女性焦虑为例

夏 玲 曾子芙(12,035)

科幻文学中的现实主义

——从《北京折叠》谈起

林 萌(12,040)

空间、日常与节庆:“模拟”时空裂缝中的都市档案

——论董启章《V城繁胜录》中香港的想象

徐雨霁(12,047)

与乡村的寂静对谈

——葛筱强的诗意建构

柴高洁(12,055)

经济纵横

行政性垄断影响行业效率的机理探究

——以我国铁路运输业为例

王会宗 丁启军(12,061)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海龙 唐小易(12,069)

思政视野

现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物化及扬弃

陈 迎(12,080)

两岸青年政治观念差异冲突与交融路径探究

陈 越 连恩德(12,086)

史学新探

辨“天子七庙”及其相关问题

刘玉环(12,092)

民国时期浙江移民东北之研究

董学升(12,097)

论罗子国的历史与文化特征

王志阳(12,105)

李应该《公字寨》评论专栏

梦魇时空的历史书写

——评李应该的《公字寨》

史玉丰(12,113)

一个关于记忆的神话

——简评《公字寨》

邬红梅(12,121)

从“文革”到“改革”:以深度反思重叙乡村演变史

——评李应该的《公字寨》

聂章军(12,125)

影视·传播

《鄂尔多斯风暴》中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化表达

王金双 李 琪(12,131)

浅析泰国电视剧的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成因

任金州 卢竹梅(12,138)

关东文史

乡邦·地域·国家

——清代吉林文学现象研究省思与展望

任树民(12,145)

《关东学刊》2016年总目录

(12,152)

封二 王满平篆刻作品

封三 王金魁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