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旭光 陈燕霞 王颖芳 唐春萍 龚梦鹃 陈艳芬 戴王强 韩彬 贾真 李军 王晖
《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生课程建设探析*
文/胡旭光 陈燕霞 王颖芳 唐春萍 龚梦鹃 陈艳芬 戴王强 韩彬 贾真 李军 王晖
中药药理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专业课,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考虑到学校研究生来自全国各地院校,教育背景不一,在研究生阶段更侧重于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学习,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在中药药理学术型研究生中开设《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课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本课程围绕“基础与进展、方法与思路”均衡发展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即在介绍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进行相关研究进展的介绍,在研究方法的学习时介绍为何要进行这些研究。课程的建设内容有中药药效学研究概论、中药药动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药理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中药药理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外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常用统计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中药和天然药物新药分类与申报程序及内容、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药理研究设计的基本知识、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中药材炮制与现代制剂药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等。
本课程介绍开展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及常用研究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既有教师课堂讲解,又有学生读书报告;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验操作。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构建开展中药药理研究(包括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基本思路的构架,使学生掌握如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医药学研究方法,设计中药、中药有效成分或复方的基本药效学、药动学研究思路;了解开展研究的方法;了解中药药理研究的热点。通过培养与训练学生中药药理科研思维与设计能力,为学生后继的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3.1启发式、实践性教学
围绕提高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注意根据中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如何设计相应的药理实验来进行研究,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撰写综述,一方面对相关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文献获得、分析提炼和写作能力;每3-5人成立1个实验小组,制定相关的设计性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完善,并开展实验。通过上述工作,每年都有研究生的综述公开发表(占每届学生的40-60%);95%的同学一次通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和优良率达86%以上。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3.2互动式、讨论式教学
在以往的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应用多种形式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例如根据自己导师的课题研究方向点,介绍某个专题内容,拓展大部分学生的视野。围绕某一主题,让研究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文献调研,做PPT在课堂进行介绍,并设置其他学生提问环节(至少有回答3个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研究生得到了锻炼。
3.3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师自行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添加与讲解课程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如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播放相关实验和仪器操作录像。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网络课堂的开展,使该门课程的讲授更形象直观,使学生获得该门课程信息的途径更广泛。
3.4教学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
为促进本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开展了开放式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实验室开放,改进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达到提高中药药理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3.5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中药的药理作用大多来源于生活,经验性很强,通过联系,可以指导学习理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麦芽能帮助消化,这是一个常识,但具体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消食药,我们了解到麦芽能促进多种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分解消化;解表药生姜治疗感冒,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其含有姜酚、姜醇能扩张血管,产生发汗、抗菌、温热感。
3.6加快知识更新速度
针对药物更新速度快的现状,教师通过网络不断了解世界新药研制开发的最新信息,追踪临床新药应用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拓展新知识,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专题讨论课,要求学生分组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书写报告或综述;然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互相提问和解答,教师有针对性的及时纠错,最后进行总结。
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课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实验课程设置不多,需要通过改革进行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不足,需增加接触中药制药企业、中药研发机构等部门实际实践的机会。下一步将继续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试题库和先进的命题、考核方法等。
总之,对教师而言,教好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既是对自我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挑战,又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挑战。课程建设的任务是艰巨的,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并在探索中总结、完善和创新,才能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才能使《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研究型人才。
作者简介:胡旭光(1974-),男,副教授,博士,从事中药药理教学与科研工作;陈燕霞(1979-),女,会计师,硕士,任职于广州市医疗救助服务中心,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王颖芳(1975-),女,副教授,博士,从事中药教学与科研工作。胡旭光、王颖芳、唐春萍、龚梦鹃、陈艳芬、戴王强、韩彬、贾真、李军、王晖任职于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通讯作者:王晖,男,教授。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示范课程”(2015SFKC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