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文博浩 孙波
广东与海丝沿线国家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
文/朱文博浩 孙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策,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凭海而立、因海而兴,近年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合作。目前,广东围绕贸易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站在全球视角布局国际战略,积极参与到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中,基本形成了开放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但其中也存在诸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合作范围较窄、合作由外方主导等问题。
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党中央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战略决策,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东、西、新三线,沿线国家涉及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西线是建设初期中国重点关注和部署合作的地区,主要包括东盟十国和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四国(简称“海丝沿线国家”)。
中国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国的经济大省,近年来积极融入到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其中,已建立科技合作交流友好关系的海丝经济带沿途国家超过40个,签署各项合作协议50多项。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开放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经济带动科技,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民间来参与,产学研一体并依托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合作竞争格局。
广东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R&D经费支出1605.45亿元,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4243.15亿美元,占全国份额35. 01%。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产品占据首要地位,电子技术类产品居次。2014年广东省全年受理专利申请授权量约17.99万件,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2.23万件,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1.86万项,金额413.25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各省前列。
广东省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推进过程中,与海丝沿线国家的重点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与节能、农业培植、精密制造、中医药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基因测序应用、高能物理等领域,广东省省政府联合省科技厅,大力推动联合攻关,与海丝沿线国家在重点领域展开高层次、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入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宗旨在于传递“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命运共同”的价值内涵,发挥“全球贸易网络”的投资、贸易、经济影响作用,这与广东地处的区位通道、历史传承、经贸地位等方面的发展优势相生相应。
(一)区位优势
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经济大省,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发展,具备了完善的基础基建设施和雄厚资金优势。海上丝绸之路经由中国东南、西南沿海地区转入印度洋、太平洋,再联通到西亚、北非、东非和大洋洲等地区。广东省依托具有现代化优势的高效港口和发达的交通运输工具,承担了重要的周转港和交通运输甬道的作用,为广东省与海丝沿线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和地域依托。同时,广东省拥有避开了亚太地区紧张的军事、安全压力困境的区位优势,是现阶段“战略西向”的重要枢纽。
(二)文化和人力资本优势
广东省同时又是中国的华侨大省,南粤文化的价值认同和共通性吸引了来自港澳的诸多科技人才。人口流动性极大的地区包容性又使得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域的精英人才在广东汇集,加之在教育、科技研究领域、产学研相结合战略的融通共进,广东人口大省带来的人力资本优势在科技合作与创新领域愈加明显。国内外的诸多高新企业,科研基地已在广东落户,开放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三)政策优势
广东省省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广东省科技厅在国际科技人才资源、研发条件、信息资源等领域牵头开展建设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平台。在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过程中,广东省重点培育本土科研机构,并与国外知名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全面打造“科技示范区”,着力扶持“标志性科技创新项目”,在政府政策层面全面支持科技合作与创新发展。
(一)区域科技发展不协调
目前,广东省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主要集中在深穗两市,广州、深圳两大创新区域对周边城市和广东省东、西、北地区的带动能力有限。目前,80%的高新技术引进项目、6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量和90%的国际科技会议均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两市。深、穗两市的周边部分地区,很大一部分的R&D/GDP比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致使总体形成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性不协调的格局,极大限制了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能力。
(二)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从总体上看,在创新能力方面,广东省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不活跃,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比例较低,关键技术供给能力不足。在与海丝国家的科技合作中,技术升级的自主性不强,高精尖领域创新人才短缺造成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从而致使合作中的主导权移置外商手中,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和加强。
(三)国际科技合作的范围较窄
目前,广东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部分地区,如独联体,新加坡、以色列、欧盟的部分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极为有限。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产业技术层面,而对于能源、资源、环境、卫生等重要民生领域的国际合作及参与重要基础研究合作还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例如广东省的经济是以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在工业经济中有重要地位的石化技术和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合作和交流都相当匮乏。
(一)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的空间布局
①支持深、穗等试点城市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标杆带动作用和辐射影响力。如广州的“一园多区”模式能加快省级自助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从而创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城市试点。②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建设。打造三大增长极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联动创新城市网,为全省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重点扶植粤东、西、北地区的创新城市建设工作,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加快技术集聚,平衡差异化发展,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整体空间布局建设。
(二)引进国际智力资源,培养本土科技人才
人力资本的培育和积累是科技领域的重要支撑。积极拓展国际科技交流范围、探索建立稳定的、长效的、良好的人员交流机制,在政策层面资助科技领军人才、优秀科研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中,把人力资本的培育放在广东省探索与海丝沿线国家科技合作交流中的重要环节和工作建设中。广东省科技相关部门应重视建立国际人才引进,设立专项基金,培育顶尖的海外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团队,促进其赴粤工作的开展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服务,重视产学研产业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同时,广东省应鼓励和支持优秀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并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留学人员归赴粤就业或创业,发挥广东省的侨乡优势。
(三)优先重视重点区域科技合作与交流
广东省应重视与海丝沿线国家中重点区域和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例如东盟是广东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最先响应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主体,与中国在金融服务、对外贸易、地区维稳、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应加强合作。新加坡的经济繁荣,也是中国重要的友好邻邦,在文化价值层面与广东有很大一部分同根同源性,战略位置又十分重要,不失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而这一地位尚未引起相应的重视,在相关领域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活动有待加强。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之一的广东省来说,发掘东盟、新加坡等重点战略国家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探讨深化广东省与东盟、新加坡等重点目标国家之间的全方位科技合作,以拓展科技合作交流发展的新空间,对于广东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进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给广东未来的科技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另一方面,有着绝对地缘经济、科技和文化优势的广东,在改革开放日渐深入的新环境下又面临巨大挑战。对于未来的广东而言,抓住机遇,着眼未来,重建海上丝绸之路这重振辉煌的绝好机会是新形势下的良好契机。
广东省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应围绕国际科技合作总体战略的实施,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空间格局,打造多边及区域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国际智力资源,培养和引进尖端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科研人员,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扩大技术输出和高技术产品出口;优化科技发展总体格局、优先重视和重点区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与建设,将是一项复杂的、颇具挑战的长期性工作。未来,广东省需要抓住历史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从而再创广东发展新优势。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金融证券化和科技服务机构的互动机制研究”(2013B040404009);广东科技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新常态下的广东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体制机制研究”(2016B070704010)
作者简介:
朱文博浩(1989-),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企业管理;
孙波(1971-),男,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年金、技术经济与管理、项目管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