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奇(黑龙江电视台,哈尔滨150090)
电视编辑类新闻节目整合之道
孙一奇
(黑龙江电视台,哈尔滨150090)
摘要:在传统媒体面临激烈竞争的今天,电视编辑类新闻节目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应对挑战,需要具备“整合思维”,这种“整合思维”包括:符合电视节目的特质,注重同类事件的延展,加强服务信息的导入,尝试外地新闻的本地化转换,这样处理过的新闻才更有深度、广度和温度。
关键词:编辑类新闻;整合思维;本地化转换
全媒体时代,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对于电视编辑类新闻节目来说,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各媒体争相报道,消息及时性、选题唯一性的传统优势已逐渐被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所取代。因此,电视编辑类新闻节目要想脱颖而出,一定要有自己的节目特质和标识。具体来说,整合思维包括以下内容。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渠道往往是通过网络、智能手机,可仍然有人对电视节目情有独钟,这是因为电视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魅力,有自己的特质,而“整合性”就是这种特质最大的表现。
对于不是以自采为主的编辑类新闻节目来说,包罗万象应该是它的特征。这首先体现在选题来源要丰富,既有电视媒体,也有平面媒体,还要有网络媒体,目的就是让观众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但对各类新闻的选取和呈现,绝不应该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一定要经过转换和加工,写出符合电视独有的语言特质。将报纸语言变成电视语言、网络语言变成大众语言、书面语变成口语、专业术语变成通俗易懂语,应该是每个从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除了语言的转换,选取的每一条新闻还应该经过再次整合、梳理、创作、创意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整合思维”。
相对于偶然的个体事件,必然的共性事件更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必然性意味着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编辑类新闻节目选题很重要,对选题的进一步挖掘更重要。要特别注重对一个孤立事件的深入挖掘,重视单个新闻事件所产生的类比、对比、延伸等关联反应。有段时间,“儿童被困车内身亡”的新闻成为大家比较关心的热点话题,很多媒体都做过报道,但在具体的呈现方面,各节目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只是就事论事,有的则侧重煽情。笔者认为,对于像这种大家都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操作上就不应该只是报道某一个具体事件,而是要把一段时间内或者以前的同类事件进行汇总、梳理、归纳,从中找出共性。这样一来可以丰富选题的分量,二来可以给观众更有意义的提示。
“公众媒体虽然不能决定社会和舆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与解读,但完全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设置相关议题引导人们关注事件的角度和意见”[1]。“大妈跳广场舞扰民”也是常被媒体关注的新闻,其实报道这类新闻时,不光要看到矛盾冲突的一面,也要让观众看到和谐的一面。在报道中如果能把类似“大妈戴无线耳机跳无声广场舞”这样的新闻做关联报道,落脚点放在“凡事只要认真思考,总有解决的办法”,那么,新闻传播的事件就不只是冲突与对立,更有和谐解决问题的智慧,新闻传递的价值就不只是主观的正向引导,更有正能量客观事件的支撑。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2]新闻除了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还要向受众传播文化、科普知识、答疑解惑、纠正谬误。编辑类新闻节目也应该在这方面努力,一条新闻的播发不止是报道事件本身,还涉及新闻背景介绍、服务性知识普及、大数据链接等,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往往要超过报道事件本身。
例如,有这样一条新闻“签约后房价暴涨百万,卖家反悔撬门收房”,说的是卖家因房价上涨将卖给买方的房子强行收回的事,事件中卖家即使承担违约责任也有利可图。这条新闻中,事实叙述清楚,评论指向到位,对卖家“得了利益丢了诚信”的做法表示遗憾。但是,如果在片中能再加一个法律层面的认定就更好了,这个认定就是“谁是房子的主人谁就对房子具有支配权”,即房屋买卖过程中,谁对房屋有支配占有权要以过户登记为准,只要没过户,即使卖家反悔承担的也只
是违约责任,提醒观众买房时要及时办理过户登记,以免带来麻烦。这样一个法律背景知识的引入,一定会对观众具有很强很受用的指导意义。还有这条“米饭竟也会过敏”的新闻,吃米饭过敏,这是新闻,除了米饭还有人对水果、树木甚至纯净水过敏,这是同类事件组合。但到此还没有结束,还可以引入“目前过敏成为全球第六大疾病”、“中国有2亿多人患过敏性疾病”,这样观众在收看节目时,除了看到这条新闻本身的新奇外,还能学到对自己和家人有用的医学知识,新闻价值就更大了。
电视编辑类新闻节目多以外地新闻素材为依托,原因很简单,外地新闻比本地自采新闻更有吸引力,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国、全世界发生的事情汇集在一起当然比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件要丰富得多,但外地新闻要想好看就要解决一个本地化问题,这样才能更吸引观众,在本地打造影响力。
外地新闻看似与本地新闻关联不大,但只要用心,总能找到与本地的连接点,这个连接点就是“利益的相关点、新闻价值的接近点、心理上的动情点”[3]。比如一则关于外地电梯安全的报道,就事件本身来说可能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因为它涉及生命安全,但如何通过这样的新闻能使本地观众产生更多的关注,就需要进行本地化转换,这个转换就是关注本地的情况,例如本地电梯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安全隐患,电梯平时的维护情况如何,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否到位,等等。这样,一条外地新闻由于做了本地化转换,本地观众的关注度就会因为利益相关点的放大而产生最大化。
电视,作为传播文明最直接的工具,理应为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对于电视编辑类新闻节目来说,在媒介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也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进行符合传播规律的调整,为文明和文化的传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玮,张小林,吴象枢.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角色与网络舆论引导思路[J].东南学术,2014,(06):267.
[2]余家宏.新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3]马岳清.外地新闻本地化的策略和技巧[J].视听界,2007,(03):57.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8646(2016)02- 0139- 02
收稿日期:2015- 12- 12
作者简介:孙一奇(1980),男,黑龙江绥棱人,主任记者,硕士,主要从事网络新闻及新媒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