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验研究

2016-03-15 08:10:48王丹艳义乌市佛堂镇王宅小学浙江义乌322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器械资源运动

□王丹艳(义乌市佛堂镇王宅小学浙江义乌322000)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验研究

□王丹艳(义乌市佛堂镇王宅小学浙江义乌322000)

本文紧紧围绕我国“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新体育课程理念,开展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内容拓展的实验研究,这不仅是适应我国新一轮课程的改革,有效解决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能加速学校体育与社会结合,与文化结合,与生活结合,与终身结合的进程,发挥学校体育的长久效益,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将时间让给学生,将空间留给学生,将自由还给学生”这一难题。因此,这对全面树立新的体育课程理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素质全面,身心健全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实验研究

1、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自2001年9月开始新一轮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并逐步全面实施,在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过程中,人们发现如要达到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完成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创新,才能满足学生体育运动欲望,激发体育运动兴趣;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才能有效地改变目前青少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不正常现象,从而使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得到全面贯彻,学校体育课程价值真正得到体现。

因此,对近代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进行挖掘开发,对趣味游戏内容进行拓展,不断地研制开发新的体育教学项目,使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真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并成为广大青少年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体验、人人快乐、人人享受、人人获得成功。

2、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2.1、研究目的

紧紧围绕我国“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新体育课程理念,开展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内容拓展的实验研究,这不仅是适应我国新一轮课程的改革,有效解决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能加速学校体育与社会结合,与文化结合,与生活结合,与终身结合的进程,发挥学校体育的长久效益,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将时间让给学生,将空间留给学生,将自由还给学生”这一难题。因此,这对全面树立新的体育课程理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素质全面,身心健全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2、研究内容

(1)对现有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针对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将技术要求高,动作结构复杂,对抗性强,活动形式枯燥呆板的运动项目进行技术改造,规则修改,运动器械改制,使之适用不同层次学校青少年学生群体健身娱乐活动的需要,促进广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2)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进行挖掘和开发。

根据学校体育教育规律和体育教学特点,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并富有文化性、民族性、自主性、娱乐性的少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进行挖掘,开展器械的改制,活动形式内容改变,尤其对一些流传在民间的具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内容进行整理和技术形式的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满足现代青少年学生运动欲望,达到张扬个性,激发运动激情,培养终身开展健身活动的目的。

(3)运动器械进行研发。

成立专门运动器械研发机构,组织专门研究人员,根据我国国情,研制出一些技术要求低、化钱少、技术结构简单,不受任何场馆条件限制,便于携带的体育教学器械。

(4)对新兴运动项目进行引进。

对学生喜欢,群体有趣的抬搏、形体舞蹈、体育舞蹈(恰恰、伦巴、拉丁、牛仔舞)极限运动:攀岩、抱石、野外生存引进体育课。

2.3、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3)文献资料法;

(4)数据统计法。

3、体育资源开发的若干种类与途径

3.1、人力资源的引进及培训

为了更好地做好体育资源的开发,学校首先与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建立了体育科研基地,并聘请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徐金尧教授为课题进行指导。同时在2003年7月,从浙师大引进曾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具有课程拓展和教学内容开发特长和能力的兰建伟教师,并已将民族、民间的高跷、多人板鞋、跳竹竿、操杠、稳凳等体育项目引入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中;2005年7月,从浙师大引进曾参加过多次攀岩、野外生存活动,并举办过地级市攀岩比赛的王丹艳老师,并已将攀岩、野外生存、速降、街舞、体育舞蹈、形体舞蹈学等体育项目引入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中。

2003年12月,由体育教师兰建伟进行第一期特色项目培训,内容有高跷、多人板鞋、跳竹竿、操杠等体育特色教学课于2004年下半年,在学校练功房进行全省新课程实验教学展示,省市教研室专家教师20余人参加观摩,并得到高度评价;2005年下半年,王丹艳老师于浙师大进行第三期特色项目培训,内容有高跷、多人板鞋、跳竹杠、操杠,并于2005年10月份进行“健美操、抬搏趣味运动会”教学公开课,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受到学生的欢迎;于2015年6月份进行了传统项目——高跷的公开教学课,得到一致好评。

3.2、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他们以各种载体形式呈现出来,是我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物质动力。面对这么多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开发?首先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其次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再次对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开发。

(1)从学生角度出发,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2)根据学生所需,对新兴运动项目的进行引用;

(3)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了野外生存技巧、抬搏、形体舞蹈等新兴运动项目;

(4)对少数民族、民间体育的开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开发了武术、高跷、多人板鞋、跳竹竿等传统项目。

3.3、运动器械的研制开发

(1)传统体育器械的改造、废旧器械的利用

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把那些废弃的器械加工后再利用,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让学生可以开动脑筋。比如把废弃的栏架作为高跷的障碍;可以用断的绳子作为高跷障碍或者用来学习跳竹杠的打拍用具等。

(2)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器械的研制

借鉴少数民族运动器械,加上本校学生的需求及体育教师的精心制作,研制了以下器械:①简单的高跷;②竹与杠;③稳凳;④板鞋。

3.4、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利用校园的资源进行了简单的定向运动教学,受到学生的喜欢与欢迎,虽然在他们熟悉的校园内要找东西是一如反掌,但是要根据图上来找也的确给学生带来一些乐趣,在找准确的同时又要考虑速度,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5、体育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学校在图书馆专门开设了体育角,不但有一些体育上的资料而且有每日的体育报纸;在技术动作比较复杂时,或者场地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就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校广播站在每日课外活动期间进行体育摘要的简讯。

3.6、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

在本校体育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近一个半小时,如果不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我想也会阻碍体育的发展,因此,学校把这块时间作为兴趣小组活动期,学生们各自选择好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也可组织比赛以促进学生技术上的进步。通过体育资源开发,主要以传统类、操化类体育项目为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其中体育文化节,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4、成果分析与思考

4.1、不断建立、健全相关体育课程开发项目的教学方法及规则,促进校内体育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当前,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体育课程开发项目的教学方法及安全,确保学生能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增强自信性。尤其是安全方面,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严格检查器材的安全,确保学生体育课及体育活动的安全性,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发展,使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成为学校的亮点。

4.2、学校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场地器材的数量

根据学校的特色,增加器材,杜绝摆设,充分利用有限的器具。而在有特色且可行的情况下学校应大力支持,增加器材数量,拓展学校体育发展。

4.3、一切从学生健康、安全角度出发

传统体育一般都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无从谈起,为了增进学生身心发展,切实开发学生喜欢的项目,且与社会接地气创设安全可靠的体育运动项目。

4.4、根据校内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时间限制,但是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特殊性,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发,这样才能把这些项目运用到实处。

4.5、重视体育教师技术的培养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创造性的行业,它需要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体育专业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所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所高校培养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专业人才,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人才的匮乏对快速发展的体育事业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选择几所高校开设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人才。同时对于现有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从业人员进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中、短期培训,使其较快掌握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 Baidu.com/view/36238.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周祥.传统体育课堂常规需打破[N].中国体育报,2007,11,21.

G807

A

1006-8902-(2016)-08-LXY

王丹艳(1982-),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学历,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器械资源运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1
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器械一览表
健身器械
意林(2015年20期)2015-10-21 11:21:08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