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晓梅
(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武汉430070)
高等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与对策
尚晓梅
(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武汉430070)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这一未来社会主义生力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是捍卫民族精神、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教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在普通高等教育中研发出版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势在必行。本研究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出版的现状,提出了研发出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材的对策。
高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高校教材研发出版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关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大爱情怀,无不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满满的社会正能量,并且十分富有感染力。而这种家国情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主流思想,应当传承和进一步弘扬。因此,在当前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帮助其在面临中大是非问题时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扬道德理性,十分注重对自我人格的完善和提升。《论语》中对君子的推崇和赞许,对仁的阐释和弘扬,是对个人人格完善和道德修养关系的经典之论;《大学》指出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要以修身为本,而且态度上要正心诚意,不自欺、不糊弄;《孟子》中又进一步君子应有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传统文化对道德修养、人格完善的追求精神,经过数千年的绵延发展,已经深深植根在人们的内心,浸润和滋养着每个人的内心,并刻入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供最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是最容易产生文化心理联接,提高教育效果的途径。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本质一致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1]从这一意义上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最终落脚点都在一个“人”字上,都在于挖掘被教育者作为人的主体意识,教育人怎样做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个人道德的因素,充分的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而且在传统世界观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不断受到挑战,文化价值多元化,文化交流、冲突和融合日益显著的全球化时代,保持独特的教育特质和文化特征,就必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
要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就必须精心组织编写高水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材,形成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材体系,加大课时量,通过必需的课程学习让大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濡染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可以说,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出版缺乏科学的规划,不成系统
大部分高校的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严格的科学规划体系,大多由教师根据自身研究特长申请开课,教材的研发出版也大多跟教师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有关。因此,高校教材研发出版,一是低水平、重复率高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教材就是为解决教课的临时急需而作;二是各教材之间和一本教材之内,内容零散不成系统,层次不分明,专题设置不科学,归类不妥当,不能系统覆盖传统文化知识;三是地方传统文化教材较少,没有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内容选择不够慎重,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主要是没有解决好学生愿学和易学的问题:一是教材内容的编排不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没有形成由易到难的梯度,编排逻辑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些传统文化教材则内容难度较大,文言经典缺少导读和解析,不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困难重重之下,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难被勾起。二是没有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甚至有的教材选取了封建糟粕的内容。三是重注解,少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所蕴含的价值观,有些超越时代,至今仍引人共鸣;有些则不免带有历史的印记和局限,与现实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结合现实生活,对入选材料进行合理阐释和分析,赋予经典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呈现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材主要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其教学方式也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官体验十分缺乏,很少能引起共鸣。与我们身处的便捷的互联网时代、功能强大的媒体融合出版时代相比,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和出版呈现的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鲜活的展示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
(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出版力量不足
一是在当前教育考核体系下,高校仍是一派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教师和学校都不重视教材的研发出版,教师和学者研发教材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高校教师懂教学、会教学,同时善于做科研的教师较少,因此能够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的研发人员并不多。三是对出版单位而言,一般情况下,高校教材的发行量较小,且编辑出版的难度较大,利润薄弱,因此也投入有限。以上三点都造成了高校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出版力量的不足。
(一)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若要形成优秀的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必须先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教育模式,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重新定位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确立传统文化课程的地位,对教材进行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贯穿高等教育的长效课程管理机制,才能逐步形成规范化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教材。
同时,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出版的激励机制,加大教材研发成果在教师考核中的比重,扩大对教材研发和出版的资金投入,吸引高校教师的研发积极性。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足点
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必须结合历史,按照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中华传统文教材的顶层设计工作,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针对性、实效性。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传统教材的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想,以国家的繁荣为光荣,增加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共同努力。《纲要》还强调传统文化教材着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韧豁达、遵纪守法、奋发向上,能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道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成为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现代化中国人。因此,教材研发和出版要以《纲要》为具体指导,在教材编写中遵循系统性、典范性、适用性、规律性、规范性、实践性等原则,对内容进行科学的编排和设计,同时兼顾选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具有较为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合理利用互联网或数字技术,丰富教材的呈现形式和教学的手段
在互联网+和数字出版时代,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入结合,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比如诸多的线上教育平台和各种便捷的手机客户端(APP),它以学习者为中心,融内容、服务于一体,使得学习者获得全方位的学习解决方案,并获得强烈的个性化学习体验。[2]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和阅读随时随地成为可能。这使得教材呈现方式和出版形态进一步丰富起来。优秀传统文化教材除了纸质图书的出版外,还应考虑配套的光盘制作,以鲜活的影像方式来展现教材的内容或予以补充,或者可以考虑学习体验更为丰富的APP等。适当的丰富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关注和重视,激发其潜在的学习欲望、兴趣,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等的有效习得。[3]
(四)激励出版机构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出版的重视与投入
一部优秀教材的出版,离不开出版机构的积极策划和高质量编纂。当前,不少出版机构对于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出版兴趣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出版利润薄弱,另一方面从业人员中具有扎实传统文化功底的编辑人员较少,不足以承担相关教材出版的任务,因此,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此类教材出版的补贴和奖励力度,激励出版机构积极参与教材研发和出版。同时,出版机构自身也要加大编辑人才的培养力度,从中文、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选拔编辑人才,积极参与教材的研发与出版。优秀的教材出版品牌为出版机构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年版.
[2]李云龙.教育出版数字转型的策略选择——圣智学习集团提供的启示[J],中国出版,2012(12月上):55-57.
[3]张金桐,李云龙.教育与技术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对策[J].中国编辑.2015(4).
责任编校:饶敏
Reflections of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on Fin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 Education
SHANG Xiao-mei
(HubeiPeople’s Press,Wuhan,Hubei,430070,China)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help shape the outlook on life,on the world and value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future socialists when it is properly combined with college education.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of protecting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and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not only the carrier of culture but also an an important means of disseminating culture.So in tertiary education,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the textbook son fin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ing and publishing teaching material concern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 son it.
tertiary education;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ation in university.
G641
A
2095-7955(2016)04-0094-03
2016-06-28
尚晓梅,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