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馨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
李宜馨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双创”使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一是从国之方略认识文化使命之重、创意设计产业之强,二是以创意设计产业壮大文化传承和创新之基,三是用创意设计产业把资源优势变成文化强省之势,四是以创意设计产业开启文化创造之门。
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创意设计产业;传承;创新
著名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数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机会,因此,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背后也是创意的力量。数千年璀璨的文明史表明了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创意想象。近年,我国多次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上了国家发展日程,这使得“文化生产力”成为了继“科技生产力”之后的又一条亮丽风景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式创新”。尤其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发展从“制造”到“创造”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2011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这也是国家众多区域发展战略中唯独对中原经济区提出的重要战略要求[2]。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关键在于“创新”“创意”“创造”。“创新”的核心是“创意”,用“创意”激活华夏历史文明,创造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点”就是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河南的战略地位。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正是目前中国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也是下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破解的突出问题。河南找到了崛起之路,就是为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出路,找到了开启发展之门的“钥匙”。鉴于此,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大举措和政策支持等。《指导意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即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因此,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国家希望通过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承载厚望的中原样本和服务全局的中原支撑。2016年9月30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3],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实施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实施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实施中华“走出去”重要基地建设工程,要求河南成为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而如果通过文化建设,成为中国的文化高地,就能够通过对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全国开辟文化强国的新路子。
(二)提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意义
文化乃国家根脉之所系,创新乃国家兴衰之所在。要建设强大的经济强国,必须建设与之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和相互适应的文化强国。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怎样从大国的资源走向强国的实际,需要有科学的文化传承载体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4]。中原地区是最早进入文明门槛的地方,是中华之源、中国之源。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素有中华文化“活”博物馆之称的大河之南,至今完整保留着包括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轩辕丘、周公测景台、函谷关、白马寺、少林寺……都是华夏文明核心地位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和记忆。龙腾象舞,“清明上河图”“甲骨文”“卢舍那大佛的微笑”鼎立中原,无数盛景佳人,人杰地灵。美丽中原,仪态万方。中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命题,正是立足于中原和中原文化的根本文化地位提出的,体现出独有的中原担当。提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用意是以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5]。
(三)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任务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体现了国家战略布局,彰显了河南文化优势,集聚了区域发展动力,是国家赋予大省河南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使命,也是河南承担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责任,更是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契机。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必须大力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为全国文化改革发展探索新路子。围绕这一主题,我们认为,需要做好两篇文章、推动三个提升、构建八大体系。做好两篇文章就是做好传承和创新两篇文章,一手抓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普及弘扬,一手抓中原现代文化的创新创造。推动三个提升就是推动中原人文精神提升、推动我省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推动中原文化影响力提升。构建八大体系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精品文化创作生产体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优势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构建文化创新体系。
(一)不同国家的国际共识
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增强的结果,是人们在面临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窘境下提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将创意产业设定为战略发展目标。日本人高喊“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韩国人说过“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新加坡也把“下一个繁荣”寄托于创意产业,英国政府强调个人的创造力是创造价值的核心,美国创意产业由以艺术为中心的创意产业和以创意为中心的版权产业共同构成。因此,从全球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创意内容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前沿和高端。各国对“创意产业”的定义、分类有所区别,但都将其视为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贡献的经济增长领域,争相利用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资源[6]。
(二)文化大国的文化安全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大多是“两翼齐飞”“两轮驱动”,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二者难分难解,相辅相成,经济硬实力往往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强力支撑。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在历史文化资源非常薄弱的条件下,通过强大的文化综合和创新能力,居高临下地将他国资源综合和创新,依靠计算机“芯片”、麦当劳“薯片”和好莱坞电影“大片”的“三片”优势,加快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其中产业和传媒产业快速发展,大量输入中国。同时,英国的创意产业与音乐产业、日本的动漫与电影产业、韩国的电视剧与网络游戏产业、印度的软件与电影产业等文化产品也大量输入中国。我国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的低商品转化率、文化产品的低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单向输入式传播,使我国的文化资本、文化产业常常面临着大国失语的危机和困境,文化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计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体现出在文化贸易中的中华文化新指向。构筑稳固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必须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用创意产业撬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石。
(三)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传统文化是创意产业的根基和源泉。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其表达方式,关键在于如何与现代创意设计更好地嫁接。文化创意产业是人们关于未来生活的时尚设计,更是对悠久历史传统、浓厚文化底蕴的一脉相承。纵观世界,无论是法国的葡萄酒、德国的设计,还是意大利的时尚,这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独占鳌头的产业背后依托的都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因此,发展创意产业应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以传统文化滋养的创意产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应该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只有珍爱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用设计对历史遗迹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用创意对文化资源赋予现代表达方式,在文化传承中创新文化,在文化创新中形成产业,才能夯实传承之基和创新之基。
(四)“中国创造”的新崛起
文化引领未来。每一个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平等的,相当于圆桌会议上的一员。在这场多国文化会谈中,我国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未来当中国代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展开对话时,在这一轮对话中,需建立世界范围的“广泛的背景共识”,从而实现人类的和谐相处。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中国创造”已经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自主创新”也成为我国品牌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核心诉求。尤其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后,十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国崛起的生动图景展示的正是一个文化崛起与经济崛起同步发展的强国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创意、创造、创新”为核心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大地正迅速崛起,对中国走出“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塔西陀陷阱”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就河南而言,现在的问题是传统文化比重过大,而新兴文化业态滞后。特别是网络、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中原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2010年3月,胡锦涛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也希望我省整合文化资源、努力打造精品名作。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夏商周文化、汉魏文化、唐宋文化为代表的中原历史文化;以老子、庄子、墨子、张衡、许慎、张仲景、吴道子、杜甫、韩愈、岳飞、朱载育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龙门石窟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确山竹沟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嵩山、南太行、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汴绣、钧瓷、汝瓷、官瓷、唐三彩、南阳玉雕、朱仙镇木版年画、汤阴陕县灵宝剪纸、浚县泥沽沽、淮阳泥泥狗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文化;以宝丰民间演艺、濮阳杂技、豫西社火、豫南民间歌舞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豫剧、曲剧、越调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淮阳庙会、浚县庙会、中岳庙会、关林庙会、商丘火神台庙会、鹿邑老君台庙会、汝州风穴寺庙会等为代表的庙会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贯穿上下5000年华夏文明史,构成了华夏历史文明的根,成就了中华文化的魂,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华夏历史文明画卷。
(二)对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2003年7月,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首次提出文化强省的概念。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省委确立了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的战略布局[7]。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成为中原崛起的核心和标志之一。2010年2月,卢展工同志到河南伊始,就在河南省社科院调研时指出,“要深入研究文化建设。文化资源丰富是河南很明显、很独特的优势,也是河南最根本、最重要的优势”。郭庚茂同志出任河南省委书记后,提出建设“文明河南”的任务,倡导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努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强、文明素质高的文化强省。2016年10月31日,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谢伏瞻书记强调指出,“深化文明河南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创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增强根亲文化、古都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影响力,支持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焦作等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叫响‘老家河南’品牌,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8]。
(三)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则是文化自觉新体现。近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0~2005年文化产业发展起步阶段。标志是2005年文化强省纲要和文化产业意见的颁布。第二个阶段:2006~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孕育阶段。期间,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刺激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河南省确立登封、开封、淮阳、浚县、禹州、宝丰、新县、镇平、濮阳、鸡公山等10个文化改革试验区。第三个阶段:“十二五”期间的文化产业爆发期。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进一步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突破5%,一跃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形成了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河南实施文化产业“双十工程”,文化产业实现了规模发展、集聚发展。2015年,河南全社会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111亿元,比2014年增长12.9%。但总体来看,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充分。与全国平均水平有差距,而且落后于不少发达省市。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不活,特别是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不足。
(四)文化创意的河南探索
当代中原文化继承创新创意的优良传统,演绎了众多精品力作。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电影《少林寺》将少林文化与影视技术有机结合,成功将少林武术推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云台山的山水文化通过发掘和宣传,成为今天的全国十大名景之一。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相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经过精心保护和展示,珍贵的文化遗产已成为展示中原文化的靓丽窗口。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电视栏目《梨园春》《华豫之门》等文化创意产品,都有很好的社会影响。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淮阳太昊伏羲祭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热情参与。《程婴救孤》《风中少林》《清风亭上》《老子》《常香玉》《苏武牧羊》《铡刀下的红梅》《焦裕禄》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屡摘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动漫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小樱桃、少林海宝、少年司马光等原创动漫形象广为知晓。这些对中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正激励着我们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
(一)在把握创意规律中强化文化创意设计
在汉语中,创意即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想法、主意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21世纪的竞争已不是物质方面的竞争,而是文化创意的竞争。好的文化创意设计就是融入生活、以人为本,为方便人们的生活服务。可以说,好的创意设计就像一个“杠杆”,当它与其他产业结合的时候,就能“撬动”更大的生产力。但是,就像任何学科都有其规律可循一样,创意设计也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规律,不切实际的诡异想法必将成为笑柄。莫言家乡的“红高粱”能“红”起来吗?高密计划种植一万亩红高粱,山东旅游口号改成“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酒桌上的新规矩“先为莫言老师获奖干一杯”,“消费”莫言就走得太远了吧!因此,对于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在把握创意规律的基础上加强谋划设计,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二)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在创意设计中体现中原文化元素和时尚品质
当今时代,人类文化的传播已由原子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从一元传播进入多元传播时代,由以实体经济为主导逐步向以虚拟经济为主导转变。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必须在做好遗产保护的基础上,以创意为核心,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用创意设计打造传承载体。一方面,要真正让厚重而久远的历史文化得到充分彰显,让人们感受到华夏历史文脉的延续,对周易、道德经、禅宗、二程的中原理学思想等做好“抽象传承”,对“老家河南”充分认同。另一方面,用创意设计推动文化创新,让华夏历史文化要素与现代科技要素、艺术要素和人的情感要素有机融合,使技术和艺术结合,人文与科技相结合,生产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要将创意设计形成区域特色,发展像北京的798创意工厂、广州的TIT创意产业园区、上海的8号桥等创意产业集聚区,让登封等10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特色更足、作用更大,让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文化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美誉度更高,传播力和影响力更远。
(三)深化体制改革,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实践证明,早改革早主动、早改革早发展、早改革早受益,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生机,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但无论怎么办,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必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二者发生矛盾时,社会效益优先。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体制性束缚依然存在,体制不新、机制不活,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发挥出来。国务院《指导意见》为我们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我们要广泛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特别是英国发展创意设计产业的先进经验,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源源不断地为全面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创意设计产业注入强大活力和动力。
(四)在完善政策体系中优化创意设计的生态环境
政策体系建设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引擎,完善政策体系是优化文化建设环境的根本点,是加快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近年,我省通过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投入,同时要鼓励各类经济成分投资创意设计产业,促进其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自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以来,河南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气势、好的态势,文化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随着形势发展和实践变化,《文化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在实施过程中也凸显一些局限、出现一些问题。目前,需要认真总结《文化强省建设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的实践,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要求,重新修订、尽快出台新的《文化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完善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在修订中,要结合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扭转过去资源利用的单一型、片面性、区域化,着力整合文化资源优势,集约文化经营要素,成立河南创意研究院,通过创意规划,全面推进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创意设计行业,推动创意设计与其他产业融合渗透,形成以文化资源做大文化产业、做强文化企业、做优文化品牌、做足文化功能的燎原之势。
(五)打造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品牌
品牌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最重要的是要塑造知名文化品牌。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系,研究历史与现代的差异,研究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的变化,尽量把独特的中原风格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凝聚成一个整体,用“创意”激活华夏历史文明,以“设计”装扮中原文化资源,创作出能够体现文化内涵、可以影响国际受众的艺术精品,创造出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文化品牌,不断扩大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播能力、穿透能力,以此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相信,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用足河南的文化凝聚力,用实河南的文化推动力,用活河南的文化创新力,用好河南的文化提升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快文明河南步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就一定会出彩、出新,河南就一定能够成为中国的文化高地。
[1]陈伟雄.中国创意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1-10/07/ content_1963574.html,2011-10-07.
[3]大河网.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http://news. dahe.cn/2016/10-26/107669223.html,2016-10-26.
[4]李庚香.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发展河南创意设计产业[N].中国包装报,2012-11-22(2).
[5]张新斌.中华始祖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06):17—22.
[6]郭现军.河南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四个维度[J].许昌学院学报,2012,(3):132—135.
[7]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EB/ 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495/ 474,html,2006-10-24.
[8]谢伏瞻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l/2016/1107/ C-11705-28841845.html,2006-10-31.
责任编辑 王秀芳
G12
:A
:1007-905X(2016)12-0087-05
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