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族乜贴舍散形式看社会地位意识构建

2016-03-15 21:32李娟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地位回族

李娟

摘 要:本文从伊斯兰教常见的几种“乜贴”类型入手,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回族对舍散“乜贴”实践形式的浅描,从而对宁夏南部山区回族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意识进行了简要分析,这种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乜贴”舍散形式,通过回族的代代相传,养成了乐善好施的习惯,并对构建回族特有的良好社会地位意识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回族;乜贴;舍散;社会地位

一、回族乜贴及其类型

(一)“乜贴”之解释

“乜贴”来源于阿拉伯文“Niyah”的音译,有“愿望”、“决心”等的含义,经堂语一般指“举意”。伊斯兰教教义规定,凡信仰者须遵守“五大天命”,即“念、礼、斋、课、朝”,其中“课”即指用财力和物力完成个人的天课。回回人在礼拜、斋戒、朝觐、重病、过尔麦里及重大节日时都需要举念“乜贴”,一般通过内心举念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乜贴”就算已经“举念”出来了。

(二)乜贴的类型

宁南山区常人们常说“过乜贴”,即干尔麦里活动,在伊斯兰教中散“乜贴”属于善功。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对待施舍是绝对真诚而又无悔的,是绝对虔诚的施舍。《古兰经》说“你们决不能获得全善,直到你们分舍自己所爱的事物。你们所施舍的,无论是什么,却是真主所知道的。”(3:92)回回人不论穷富大多热衷于举念“乜贴”与进行“乜贴”的施舍散发。

宁南山区对“乜贴”的几种说法代表了“乜贴”存在的几种形式,一为“过乜贴”;二为“举念乜贴”;三为“散乜贴”。“过乜贴”指宗教活动,有纪念已故亡人的祭祀活动、新生儿的岁礼活动、婚礼中的祈愿活动等都可称之为“过乜贴”,在这种活动上都要邀请阿訇到举念者家中进行聚礼,然后将举念的“乜贴”在阿訇聚礼结束后进行舍散;“举念乜贴”是指在举行的各种宗教活动和仪式之前,通过内心和口头所表达的意愿,这种意愿体现在“乜贴”上是通过财力或物力得以表达的;“散乜贴”指因各种原因进行了举念,举念者或其家人对举念的“乜贴”进行舍散的过程。

伊斯兰教规定的“乜贴”主要类型有“则卡提”乜贴、“费特勒”乜贴、“索得格”乜贴和“尔麦里”乜贴。

1.“则卡提”(Zakah,意思是法定的施舍)属于伊斯兰的五功之一,阿拉伯语意为“纯净”,引申涵义有赈济、仁慈、发展、吉庆等意。是一种财产所得税。《古兰经》说“你要从他们的财产中征收赈款,你借赈款使他们干净,并使他们纯洁”(9:103)“你们当谨守拜功,交纳天课,与鞠躬者同齐鞠躬。” (2:43)天课是主命,是回回人的责任,只有履行了这一责任,所获得的财产才能获得“干净”、“纯洁”。《古兰经》说“他们的财产中有一个定份,是用于施济乞丐和贫民的。”(70:24)“则卡提”体现了富人时刻记住自己的财富来源于真主的恩典,应当将这份恩典与穷苦之人分享,当为宗教事业添砖加瓦,尽一份应当的力量。

2.“费特勒”乜贴,也称“则卡提·费特勒”,是“开斋捐”的意思,伊斯兰教规定“在开斋聚礼礼拜前,每一个人(主要指掌柜的)按家中成员人数,按每人一天的生活费标准(一般是以所在地的麦子价格为标准),上交阿訇或清真寺。”在宁夏南部山区“费特勒”乜贴一般是散给领“泰勒威哈乃麻子”(斋月间歇拜,一共29拜)的阿訇,也有散给穷人的,主要是感谢阿訇的辛勤领拜,和帮助穷苦人希望他们能度过一个吉祥快乐的开斋节。

3.“索得格”乜贴也叫随心乜贴,指回回人自愿将自己通过合法渠道所获得的钱财中的一部分,舍散给处在疾病中需要救治的穷苦人或生活无所靠的穷苦人等。“索得格”乜贴的乜贴数目和散乜贴的时间比较随机。举念者一般将“索得格”乜贴舍散给阿訇、清真寺、穷苦人、残疾人、孤儿寡母或乞丐等需要救助的人。

4.“尔麦里”乜贴,尔麦里是穆斯林为了追忆和纪念他们崇敬的为伊斯兰教做出过贡献的先贤之辈而举行的宗教活动,比如“法图麦太太日子”“阿里爸爸日子”“道祖太爷日子”等,还有伊斯兰教历记载和规定的一些重大宗教节日。

二、乜贴常见的舍散形式

从四种“乜贴”的舍散情况和伊斯兰教对“乜贴”舍散的主张,笔者将“乜贴”的实践形式分为明扬舍散与隐蔽舍散两种。明扬舍散主要针对缴纳天课,交纳天课是要名扬的,最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交纳,穆圣说“主命不可避人,副功最好暗藏。”名扬天课也是为了让更多的穆斯林认识天课的意义,懂得承担天课的责任。明扬舍散包括散“则卡提”乜贴和“费特勒”乜贴。

隐蔽舍散主要是针对“索得格”乜贴的舍散形式。伊斯兰强调施舍济贫要隐蔽的进行,不要大肆宣扬,不沽名钓誉,因为真主确是详知的。艾布·胡莱賴传自使者的一则圣训说“一个人悄悄地施舍,甚至他的左手不知右手施了何物。”

隐蔽散的形式多样,主要有:1.遇到大的灾难时(天灾、人祸等)举念“乜贴”,然后散给在灾难中遇到困难的人,去帮助他们尽早脱离苦海,数目不限,形式不限,时间不限;2.因年迈或体弱长期患病者无法完成斋戒而举念等量“乜贴”,散给穷苦人。圣训中指出,对无力还补斋戒者,没有机会还补者,他们只需要出赎金给穷人吃饭。“布哈里由阿塔传述的圣训,他听伊本·阿巴斯在读‘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这节经文,他说:‘这节经文并不是被停止的,它是针对年迈的老人、老妇的,他们无力封斋,故每天给一个穷人提供一餐饭。”在现代社会的宁夏南部山区,对于无力还补斋戒的人来说,基本会将等量的赎金舍散给马路上的乞丐、孤苦无依的孤儿寡母、老无所依的孤苦老者、经济困难的残疾人等,并当其面做“杜哇”,双手呈于面前,十指相对,“杜哇”做完交换“乜贴”,而这种仪式在大街上、商场中、马路上、清真寺等地随处可能会发生。3.宁南山区回回人通常有一种习惯,如果前夜做了不祥的梦境,次日则会随心举念“乜贴”散给穷人或清真寺或者直接散给阿訇,并在举念时心中默念或口述“祈求真主保佑(佑助)”,自然是希望自己或家人身体健康、出行平安、事业顺利等;4.自己或家人生重病时,也会举念“乜贴”,请阿訇念“唢”,祈求真主佑助;5.对清真寺的维修、扩建、新建等,回回人大都按自己的情况进行“随心乜贴”的舍散,直接舍散给清真寺的寺管会或者其他相关管理人员,以为教门进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三、乜贴舍散对构建社会地位意识的影响

(一)平衡人性,倡导人人平等

回回人常说“乜贴无大小”,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则为舍散的“乜贴”形式不限,数目不限,其数目不能代表诚意之轻重;二则为舍散“乜贴”的对象不论长幼顺序,只要是穷苦无助者皆可视为舍散“乜贴”的对象。我们从舍散的形式与对象可以看出,虽然宁南山区的回回人在经济水平上有明显的差别,可是在回回人心理意识上,经济贫富不影响社会地位。这在清真寺中可以得到体现,清真寺的“学董”或“乡老”多出自家境贫寒者,但不影响他们在清真寺处理宗教事务的权限与能力,而且在清真寺内,乞丐、孤儿寡母、残障人士等能够与经济条件好的人或达官显贵一桌共餐,或一起谈笑风生,在这里没有等级差别,没有穷富差别,这些穷苦之人除了可以得到经济或物质的扶持之外还可以得到内心的尊敬与平衡。

(二)创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心理治愈工具

对因各种心理疑难杂症情况而举念的“乜贴”,能够成为治愈举念者心中困顿的良药。回回人相信真主,依赖真主,当自己或至亲好友遇到大灾大难或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会想到向真主祈祷,并用举念“乜贴”的形式来完成心中夙愿;有时与人发生争执,红了耳目,甚至怒发冲冠仪态尽失,此时举念“乜贴”,求真主原谅,也给失仪的自己一个幡然醒悟的机会等,像因这样的事情而举念的“乜贴”形式多样,确是创建和谐社会无形而有力的精神抓手。

(三)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经济强实力的社会责任感

“则卡提乜贴”和“费特勒乜贴”的交纳实际是缩小贫富差距的良好途径,经济条件好的人可以将自己合法收入的一部分舍散给需要帮助的穷苦人或清真寺,如果舍散给清真寺的话,则由清真寺出面帮助救助需要救助的穷苦人,比如孤儿寡母、残障人士、老无所依者等。在宁夏南部山区,经济条件好的回回人大多愿意主动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舍散给穷人或清真寺,乐于救助社会底层百姓,通常可以看到,那些乐善好施的富人家很少遭人偷盗,生意也是风生水起,人们会说“这是源于真主的恩典,你舍散救助了穷苦人,真主便会加倍偿还于你”。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回回人会捐资助学、设立奖助学金等帮助穷苦回回学生完成学业,他们认为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是值得的,让回回后继子孙前途无量,为宗教事业再创辉煌,为回回人树立标杆旗帜。

宁南山区的回回人,代代以这种种“乜贴”的实践形式教会后人做人处事之道理。“乜贴”的这种延续形式使得宁夏南部山区的回回人好使善功,济贫助困,不以经济水平衡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遇到困难与棘手之事通过舍散“乜贴”的形式积极地排解心理方面的困顿,减少负面效应,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绿色火焰编写,《穆斯林生活常识读本新杂学》,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2013,1.

②马坚译,《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0.

③优素夫·格尔达威著,《斋戒论》,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无记载.

④马宗保主编,《伊斯兰教在西海固》,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11.

猜你喜欢
社会地位回族
中共陕甘宁边区回族干部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从《无性别的神》看藏区女性的社会地位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情
浅析《千只鹤》中女性人物的敬语使用
回族汤瓶的设计审美
农民工社会地位变迁影响因素及成因解析
5—7岁儿童绘画中社会地位的“大/小”隐喻表征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