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要】本研究在体育教学论、体育学习论、课程论以及教师发展论的基础上,探索踢踏舞这一在我国尚属年轻运动在辽宁省高校开展的可行之路,为国内踢踏舞相关文献的丰富以及踢踏舞相关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踢踏舞 高校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13-01
一、踢踏舞概述几历史
关于踢踏舞的历史可说是众说纷纭、版本多多。现我们采用美国国际踢踏舞协会ITA提供的、由美国公众广播电台采访舞蹈历史学家Sally Sommer莎莉·索姆博士的谈话记录为主要依据加以阐述如下:
早期的人类舞蹈中,许多都是以打击为形式的,即把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地面当作打击工具来舞蹈。当美国还处于殖民地时期,从欧洲来的移民和从非洲来的奴隶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庞大群体一起聚集到了美国,并且都带来了各自的打击型舞蹈,如欧洲的吉格舞和非洲的土风舞等。它们开始彼此了解,但又相互排斥。如欧洲人认为撞头、扭臀、把身体的关关节节弄出5、6种节奏来实在是不成体统;而非洲人则认为男女共舞简直不可思议,而男人拥着女人跳舞更是极其危险的事。于是他们互相排斥并各自发展着。但很快双方在用踏脚来表现舞蹈这一点上,终于找到了结合点,并由一位天才美国黑人舞蹈家,率先发明了踢踏舞(其中他借用了许多爱尔兰舞步舞蹈),并一举成名。所以可以说,踢踏舞是源自欧、非两大洲的不同文化而在美国融合为一体的产物。
二、踢踏舞的引进和发展
踢踏舞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已有多年历史,但在我国踢踏舞的引进和发展起步较晚。踢踏舞第一人是舞蹈家阎岭,是他将踢踏舞引进中国并且也是他第一个把外国的踢踏舞教材搬上中国屏幕全国发行。“2000年,阎岭在英国伦敦考取了中国第一个踢踏舞国际职业教师、国际级评审资格,所培训的学生有三名被世界踢踏舞王麦克*弗莱利评为‘中国踢踏舞王”。2002年,创办的“北京阎岭舞蹈学院”,在全国首次将踢踏舞列入专业院校的一个学科。同年编排的踢踏舞《我为祖国献石油》在首届踢踏舞比赛中荣获创作奖、表演奖、音乐奖、服装奖,此节目曾多次参加全国性演出、比赛并参加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2003年,所编排的深圳高级中学踢踏舞《橄榄绿的体验》,荣获全国中小学舞蹈比赛的一等奖。2004年,于北京举办了7706人共跳踢踏舞活动,创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跳踢踏舞的人数之最,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将踢踏舞成功地推向了新的高潮。2006年,编排了大型爱尔兰踢踏舞《火焰之舞》在国内各种大型比赛中多次荣获金奖,并多次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参加少儿春晚、舞蹈世界、元旦综艺盛典、CCTV舞蹈大赛颁奖晚会现场演出等。2006—2007年连续两年应芝加哥踢踏舞节创始人兰恩·亚历山大邀请,参加踢踏舞节并学习、交流、考察踢踏舞。2008年应兰恩·亚历山大邀请,率十多名学生赴美国芝加哥参加踢踏舞节,并应邀表演踢踏舞获得成功而引起轰动效应。截至到2012年,每年的踢踏舞教师培训班都向全国各地输送大量踢踏舞师资力量,为我国踢踏舞事业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踢踏舞在我国高校发展概况
根据笔者对国内踢踏舞资深专家的访谈调查以及查阅中国知网文献可知,国内高校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踢踏舞课程的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据不完全统计,开设此课程的高校还在少数,可以说国内高校开设踢踏舞选修课的步伐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如国内舞蹈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在继续教育学院的流行舞专业、以及本科教育中已经开设了踢踏舞选修课程长达十一年之久,此外,上海师范大学在音乐学院的建制下,设有踢踏舞专业课,并坚持了十多年,但国内多数普通高校跟随开设踢踏舞选修课的却寥寥无几,如:上海东华大学2011年曾受中央纺织部之托,组织多位老师编写“时尚体育舞蹈教程”,其中把踢踏舞也列入了六种体育舞蹈之一,准备在高校试点开课;东北地区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金融大学等正在积极蕴壤;还有包括一些老年大学也都有踢踏舞课程的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国内高校中不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兴趣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的踢踏舞社团,开展教学和演出活动的却不在少数。 上海比较活跃的有复旦大学和松江大学城各高校的踢踏舞社团,辽宁省有沈阳大学的一批踢踏舞学生组织也以各种形式从事踢踏舞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以上这些情况说明我国高校内踢踏舞项目的发展并未在全国踢踏舞发张中起到领先和带头的作用,相比于社会上的踢踏舞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下,高校踢踏舞发展倒大有滞后之嫌疑。
四、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更多高校教师提供踢踏舞培训机会,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推进踢踏舞在辽宁省高校的发展。
2.指定统一教材,有序安排教学工作,加强踢踏舞理论研究,为高校教学提供更多可用的理论知识和教辅资源。
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思想认识,营造踢踏舞良好学习氛围,加强课外辅导,积极开展踢踏舞比赛和活动。
4.积极探索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的资源共享渠道,实现师资培训、场地利用、技术交流、竞赛竞技等多个方面的互利双赢,营造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共同推进我省乃至我国踢踏舞发展的良好势头,发挥高校在全民教育的领军作用。
5.灵活选择开展形式,对于由于体制建设而在短期内不能开设踢踏舞选修课的高校,鼓励学生组织自行发展,为踢踏舞在辽宁省普通高校发展创造宽松的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陈介方.关于美国踢踏舞的历史.
[2]闫岭.中国国际踢踏舞协会第一次骨干研讨班内部资料[J].2012,1.
[3]李天民,余国芳.世界舞蹈史[M].台北:大卷文化公司,2001,34-37.
[4]赵玺.藏族民间舞“堆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3.
[5]阿松.中国踢踏舞第一人闫岭[J].中国艺术报,2000,10.
[6]闫岭.北京闫岭舞蹈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