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洁
摘 要:在小学生的教育中,语文教育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需要把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再从语文中感悟生活。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打破传统,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学习。从小学语文生活化进行简单思考,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小组学习
一、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思考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小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仅仅充当“听众”的角色。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浪费了学生与教师的大量精力,而且最终的教育效果和质量也很不理想。因此,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小学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本质,就必须了解生活本身。教材是生活的结晶,因此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懂得生活。教师要改变刻板的朗诵和黑板书写,而是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放到生活中,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又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语文贴近生活已毋庸置疑,其次还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的感悟与语文相互融合,从学生自身出发,释放出真情实感,充分发扬语文的人文精神,充实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最终达到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目的,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对语文产生更多的好奇和兴趣,从而在得到情感和文化的滋养后,创造出更加充满活力和自信的生活。
此外,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还能拓展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渠道,增加小学生思维培养的机会和方法。只依靠书本的教学是片面的,同时也很难引起小学生情感的共鸣。小学生需要更多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中找到属于自身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小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个性化与人性化,体现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多样性。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突破思想的狭隘,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二、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创设情境是将课文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主动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和表现课文内容。亲身体验远胜于重复地背诵,语文文章内容的深刻性更需要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以课文内容为主线,帮助学生排练成话剧或微电影等,让学生去模仿每一个角色,在实践中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特征,既有趣又有用,可以增强语文的感染力。
2.勤于描绘,变抽象为具体
优美的文字能够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景色的文字与优美的诗歌随处可见。利用这一特点,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对课文的理解,动手进行绘画,让心中的景象跃然纸上,既将抽象的文字生动化,同时又提供了丰富的课堂形式,去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有利于扩大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交流,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3.小组学习,展开辩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魅力在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看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培养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也要从娃娃抓起。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可以就同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对问题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因此,教师可以提倡和鼓励小组学习,让学生先通过小范围的看法和思想沟通,再展开大范围的组与组之间的辩论。这种方法,既能让小学生个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能提高其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辩论赛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取向去寻找各种内容和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在观点进行交换和融合的同时,也可以对课文进行深刻剖析,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精髓,最终达到思想情感教育的目的。
4.加强个性化阅读,训练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服务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毕竟有限,需要学生及时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经验。个性化阅读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对课内阅读量少的补充,另一方面是尊重学生的阅读取向,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语文教育要走向生活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学生要学好语文首先就要掌握好语文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阅读训练,进行有效的思维互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二者相互联系和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文字鲜活起来,使语文课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丰富性。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刻板印象,优化了语文教学模式,富有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孙小燕.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24).
[2]魏美珠.小学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方法新探[J].考试周刊.2015(55).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