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先心病的两项新技术

2016-03-14 04:02王雪飞
健康博览 2016年2期
关键词:肺动脉心内科先天性

王雪飞

儿童肺动脉支架植入术

肺动脉狭窄,尤其肺动脉分支狭窄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常见的血管疾病,也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国每年有15~2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其中肺动脉狭窄的病人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4.4%。此外,在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后可能出现继发性肺动脉狭窄的并发症。一般情况下,受肺动脉狭窄困扰的患者会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等情况,不仅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以往,治疗肺动脉狭窄(包括肺动脉分支狭窄)主要有心外科开胸手术和心内科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心外科手术对患儿有手术创伤;心内科介入手术缺乏专用于肺动脉的支架,需要采用其它类别的支架替代。此类支架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柔顺性差、支架轴向收缩率大等问题,会因此增加操作难度,无形中导致患者手术风险增加。

不久前,我国已率先在全球范围内研制出了首批钴基合金材料的球囊扩张型肺动脉专用支架(Pul- Stent),该支架针对肺动脉结构特点设计,其动物实验显示该支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显影性好、强度合适的优点;此外,支架规格型号多样,可基本上满足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需求。

前不久,两位4岁患儿、一位15岁的患儿在浙江大学儿童医院接受了肺动脉狭窄介入手术,心内科专家成功完成了对患儿的肺动脉支架植入术。

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术

动脉导管开放是早产儿的特殊问题,本该流入主动脉的血液通过开放的动脉导管进入肺动脉,从而对多脏器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使颅内出血(IV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慢性肺部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甚至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及时处理动脉导管十分重要,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必须通过手术结扎来使动脉导管关闭。但以往这些患儿往往病情较重,对呼吸机的要求很高,将患儿转移到手术室接受全麻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不及时转移容易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动脉导管结扎术直接在床边进行,并由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术中的呼吸机、液体管理,不仅可以使患儿在最佳时机手术,避免转移和搬运导致的风险,还能够使患儿得到更专业更细致的术中管理。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年硬件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医院NICU拥有层流病房,不久前为两例患儿实施了床边动脉导管结扎术。

实施手术的两例患儿,胎龄27周左右,出生体重分别只有1.0千克和1.1千克。转入前已在外院治疗1个月左右,经药物关闭动脉导管失败,同时伴有慢性肺部疾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需要高频通气支持,且病情危急。心胸外科主任张泽伟和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主任施丽萍经过讨论和分析,决定于床边开展动脉导管结扎术。手术当天,NICU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张泽伟主任在麻醉科、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实施动脉导管结扎术,最终两例患儿均平稳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手术时长不超过1个小时。

猜你喜欢
肺动脉心内科先天性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罕见病治疗获新突破
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肺动脉高压可怕的“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