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宁
2005年8月25日,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发布新软件,与会者在体验其功效
中国最早的操作系统研发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1979年,中国引进Unix操作系统,许多科研院所和院校参与了以Unix为基础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某些领域有少许影响,但市场份额不大。
1989年,原机电部副部长、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出访时了解到,发展中国家巴西开发了一个操作系统叫COBRA,是基于AT&T的SVR2.0的Unix类的操作系统。回国后,他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中国开发自主版权操作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多次研讨。
与会专家都认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是计算机工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同时,大家认为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基于Unix的开放式操作系统也是可行的。
“完全自主”的最初尝试
当时,中国计算机服务总公司与中国软件技术公司共同承担了这一任务(后来这两个公司合并成立了现在的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即后来的上市公司中国软件)。1992年3月,这一任务作为“计算机操作系统开发”专题,被正式批准在“八五”攻关计划中立项。
从1989年到1993年,COSIX1.0操作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如何取得完全自主版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取了各种措施。
比如,在制定规格定义时,尽可能采用现有的国际标准,不参照别人的产品;在进行设计和编码时,不允许开发人员接触相关的引进技术;在进行产品验收时,如果发现与国外技术有“实质性相似”的问题时,采取对开发人员提出质疑的方式,确保这种“类似”不属侵权。
现在来看,这种闭门造车的写代码方式,颇为符合当下“完全自主可控”的思潮,但由于兼容性和适配性的问题,闭门造车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突破关键技术
随后的1994年到1995年,课题组总结初始阶段的开发经验教训,决定把国产操作系统开发的重点集中在做出自己的特色上。比如中文界面开发、微内核技术研发、系统安全研究等。这种转变,不强调100%的版权,有效避免了对一些成熟技术的重复开发。
特别是课题的成果COSIX V2.0操作系统,它是一个以微内核为基础的操作系统,采用微内核、多服务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成功地突破了当时很多操作系统的关键技术,符合国际标准、与COSIX V1.X二进制兼容、支持UNIX界面、可剪裁性好。
但它在产品化和商品化上存在不少差距,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快,这些设备驱动的广泛兼容成为操作系统市场化的关键,也使系统的应用推广遇到了很大困难。另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COSIX系统在网络支持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996年到1997年,国家计委批准了“九五”头两年的攻关计划,使得COSIX的开发工作继续进行。经过两年的工作,开发出的COSIX V2.1版本,在技术上、网络支持和商品化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随后,中国软件通过和康柏公司的合作,在操作系统的产业兼容和国际化方面能力进一步加强。
世纪之交的巅峰
但在那个时代,一个耀眼的新星已经在操作系统界冉冉升起:那就是Linux。
随着上世纪90年代Linux的诞生和开源运动的兴起,Linux凭借着轻健、开源、功能强大等优异特性,无可置疑地席卷了整个操作系统产业,抢夺了许多Unix的市场,与其一同成为当时国产操作系统开发的主流。
实际上,绝大部分国产操作系统是以Linux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的操作系统,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从此焕然一新。
1999年可以说是中国Linux的元年,那一年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三家影响深远的Linux企业:中软Linux、中科红旗和蓝点。
这三家公司几乎前脚接后脚地宣布自己将从事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单在这一年里,中软Linux1.0、红旗Linux1.0和蓝点Linux1.0先后发布,在当时极大地震撼了IT产业。
很多用户一夜之间就见到了这个只在当时BBS上广为流传的操作系统,亲身体验后发现“似乎看上去也不差”,一些敢于尝鲜的用户和硬件厂商随即宣布引入这些当时大热的国产操作系统。
一时间舆论纷纷,并且带动了大批厂商跟随试水Linux。可以说,在1999到2001年间,你要是不说自己和Linux有关,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IT的。
这三家明星企业在随后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尽管最后它们的结局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确定的:Linux从此开始一统国产操作系统的江湖。
马化腾艳羡的另一只企鹅
而2000年,注定属于蓝点,三家企业中背景最不起眼、但是却最耀眼的一家。
蓝点在成立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先后拿下三个OEM大单,仅凭这三张大单,蓝点每月出货量可以做到15万套,一跃成为中文Linux最大的供应商,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以上。
2000年3月7日,还那样年轻的蓝点就通过借壳方式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第一天股价就上涨400%,市值超过4亿美元。这个国产系统的市值峰值记录至今未被打破。
2007年12月27日,科研人员在调试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这是我国首台采用国产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芯片“龙芯2F”和其他国产器件组成的高性能计算机
当时,深圳华强北赛格工业园里有两家以企鹅为公司标志的企业,一个是蓝点,还有一家就是腾讯。
从上市的时间和力度来说,当时的蓝点还强于腾讯。蓝点搬家时,照例买了乳猪,赛格工业园里不少创业者都跑过去吃烤猪喝啤酒庆祝乔迁之喜,据说当时楼上的马化腾也一起去吃了烤猪。一位腾讯当时的创业元老还曾和IT观察家林军感慨,说最开始腾讯的目标是超越蓝点。
然而,这两只企鹅还是在命运的分岔口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腾讯成功度过了那个互联网最冷的冬天,蓝点却没有。
Linux一统江湖
踌躇满志的蓝点创始人为了更高的目标,将企业的未来转型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上。如果说在2010年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努力还有可能成功。可16年前,那个过分单薄的市场还无法支撑如此超前的理念。
市场给了他们响亮的回答:机顶盒、网络终端和PDA项目全部失败。
2000年席卷全美的纳斯达克股灾将蓝点的股价打落谷底,失去了融资能力的蓝点在市场中跌跌撞撞,一路走向深渊,如同流星般划过2000年中国Linux产业的天空,之后便不知所踪。
另外的两家公司,中科红旗曾一度在Linux市场占有率上远抛下对手,成为国产操作系统代言人,最终却受困于多方面因素,于2014年宣告解散。被五甲万京集团接手后,它目前仍在缓慢恢复中。
而三家中并不起眼的中软Linux,专注于行业市场,走的是产业联合的路子。2003年,中软Linux全部团队进入新成立的中标软件,2010年又与国防科大合作,发展成为如今国产操作系统的旗手中标麒麟。
回过头来看,蓝点之后,包括中科方德、深度、优麒麟、阿里云、一铭、思普等操作系统厂商纷纷进入市场,各自攻城略地,好不热闹。只是,这个由Linux一统江湖的国产操作系统领域,却并未像世纪之交的那几年一样,闪爆国人眼球。
(作者系开源和基础软件通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