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丹
每次享受过长假以后,你是不是会感觉到总提不起劲,从内心排斥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或者在节假后的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觉得无所适从?没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症状,我们称之为“节日综合征”。
大人会有“节日综合征”,我们不觉得奇怪,但是宝宝们也会有“节日综合征”,这个你知道吗?
什么是“节日综合征”?
节日综合征,是指人们在长假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表现。通常表现为:在节后的头几天,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做事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胃不适、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而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长假期间,人们缺乏对自己的约束,无限制地聚会、游玩、娱乐,而打破了固有的生活规律。当从轻松的、无规律的假期回归到井然有序的生活时,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开始出现“反抗和抵触”,因此就有了上述的表现。
年幼的宝宝饮食作息多半是由父母和看护人来安排,甚至与父母和看护人的饮食起居捆绑在一起。如果在假期,父母和看护人没有维持好宝宝的饮食作息规律,那么势必会造成宝宝的“节日综合征”。
宝宝的“节日综合征”
宝宝的“节日综合征”主要体现在:
1.生物钟被打乱,该睡不愿睡、该起起不来;
2.生活习惯突变,食欲不振、玩得收不住心、注意力无法集中;
3.各种生理不适,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焦虑烦躁;
4.情况严重的宝宝还出现了呼吸道、胃肠道疾病;
5.恃宠而娇,脾气变得暴躁或是古怪,稍不顺心就使小性子;
6.节后要与回到工作岗位的爸爸妈妈分别的宝宝还会出现分离焦虑,情绪波动明显,甚至可能在宝宝幼小的心里埋下“爸爸妈妈不要我了”的阴影。
如何应对宝宝的“节日综合征”
最近这段日子里,圣诞、元旦、春节、元宵节……一大波节日将至,几多欢喜几多愁?节日的到来意味着将有各种长长短短的假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好好放松一下,举家团圆或者去旅游,这是叫人欢喜的;可是,又担心“节日综合征”接踵而来,尤其是家有宝宝的爸妈们,怎样预防和缓解宝宝的“节日综合征”是需要未雨绸缪的事。
情景再现1:
尧尧的爸爸妈妈都是海归族,在国外生活多年,对圣诞节特别重视。圣诞节那晚,尧尧和爸爸妈妈、一大帮大小朋友还有爸爸公司的外籍同事客户等一起欢度圣诞节。连日的happy party之后,尧尧回到家都很晚了。有时已过午夜时分,尧尧跟着爸爸妈妈玩得很兴奋,回到家洗洗涮涮,好一会儿才睡着。睡到凌晨,只听尧尧惊叫了好几次。第二天大中午了,尧尧还没起床呢。
分析:
尧尧的爸爸妈妈频繁地带他走亲访友、参加聚会,派对上通常光线强、嗓音大,再加上回来的时候又晚,已严重扰乱了尧尧正常的作息规律。这样的假期生活,影响到了尧尧的睡眠。通常,在这样的情况下,宝宝容易表现出睡不安稳、体乏、因睡眠时间不足而引起眼睛不适等症状。
给父母的建议:
1.节假日的时候,宝宝的生物钟易被打乱,爸爸妈妈应及时调整宝宝的作息时间,最好让宝宝在晚上8~9点以前入睡。
2.在宝宝睡眠时间的前一个小时至半个小时内,不要与宝宝玩兴奋的游戏。可以给宝宝读读睡前故事,或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并轻拍宝宝或是给他做做按摩,可以让宝宝达到放松状态。
3.到了宝宝的睡眠时间,爸爸妈妈应以身作则,关闭电视、熄灯,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帮助宝宝迅速进入睡眠状态。
4.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为了保证睡眠质量,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睡前给他穿上吸湿能力强的纸尿裤,以免宝宝受尿液的干扰而影响睡眠。
5.白天多带宝宝到户外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消耗体力,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
6.适当减少或提前宝宝午睡的时间,不要让宝宝太晚睡午觉,以免推迟了晚上的睡觉时间。
7.如果宝宝前一晚的睡眠已得到充分保证,到了第二天早上还不愿意起床的话,爸爸妈妈可以播放一些宝宝比较喜欢的音乐或是准备可口的早餐来吸引宝宝起床。在早餐以后,带宝宝到户外去活动活动,这样坚持几天,宝宝的作息就能恢复正常规律了。
情景再现2:
春节,妞妞和爸爸妈妈到乡下爷爷奶奶家过年。乡下地方大,过年气氛浓,家里每天都很热闹。因为经常有客人来拜年,街坊邻里也常来串门,所以家里的电视一直开着,而且还有很多糖果、零食摆在茶几上。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忙里忙外,无暇顾及妞妞。可是妞妞一点也没闲着,她正盯着电视看得起劲呢。平时爸爸妈妈都不怎么让她看电视,这几天可没人顾得上管她。而且,还有这么多美味的糖果零食可以吃。
可是没过几天,爸爸妈妈发现妞妞总是揉眼睛,她的眼睛红红的、肿肿的,而且还喊牙疼。
分析:
过节了,家里人多热闹,再加上爸爸妈妈难得与家人朋友相聚,难免会疏于对宝宝的管教。宝宝本身因为年幼,自控和自理能力差,过节时脱离了约束,一方面容易沉迷于电视节目,长时间面对电视屏幕,增加了眼睛和大脑的负担,导致眼睛红肿、全身酸痛、精神萎靡等症状;另一方面,零食、糖果热量较高,且多数有增香增甜的添加剂,如果吃得过多,会引起牙齿疼痛、肠胃不适等。
给父母的建议:
1.要合理安排宝宝的节假日生活,不要把宝宝“托管”给电脑、电视机;如果离开家去外地过年过节,可以给宝宝带上一些玩具、图书以及画画或手工材料等,也可以给宝宝多安排一些游戏运动类的项目,让宝宝在假期有“事”可做,避免无聊而成天盯着电子屏幕。
2.如果爸爸妈妈无暇顾及宝宝,可以把宝宝托管给可靠的家人照料,并提前安排好宝宝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等。
3.应该尽量避免让宝宝吃太多高热量的零食,要把这些零食放到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可以留少量相对适合宝宝吃的零食,让他体验到过节的快乐气氛。同时要照顾好宝宝的正餐饮食,避免由于没有吃饱、吃好而依赖零食。
4.宝宝吃了糖果后要多喝水,勤漱口,尽量减少高糖分食物对牙齿的伤害。
5.去亲戚朋友家做客,可以出门前让宝宝吃饱喝好,然后自带一些水果、牛奶以及健康的小吃等,以备宝宝在别人家想吃那些不适合宝宝吃的零食。
情景再现3:
转眼间,长假快要结束了,小美的爸爸妈妈要回外地工作了。在这假期里,小美和最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可开心了。可是小小的她好像也感觉到很快又要与爸爸妈妈分别了,总是黏着爸爸妈妈,要爸爸妈妈抱,就连吃饭也不肯下来。一会儿时间不见爸爸妈妈,小美就哭闹不停,脾气忽然间变得很暴躁。
分析:
马上要从热热闹闹、与爸爸妈妈相守相伴的假期回归到平静的、没有爸爸妈妈在身旁的生活中了,小美的心里自然会有落差,表现为情绪低落甚至莫名地发脾气等。这是一种分离焦虑,如果爸爸妈妈没有事先给小美打好“预防针”,无疑会让小美缺失安全感。
给父母的建议:
1.提前给宝宝打“预防针”。在假期结束前的一两天,告诉宝宝假期结束后大家都要回到原来的生活,爸爸妈妈要去工作,不能天天和宝宝在一起了,但是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或其他看护人)依然会陪伴着她。提前让宝宝知晓,让宝宝有心理准备。
2.降低亲子的依恋程度。假期的时候,不要太刻意地让宝宝黏着自己。学会适当放手,让宝宝感受到独立做自己的事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即使将来和爸爸妈妈分开,宝宝依然可以自己玩好、吃好、睡好。
3.恢复宝宝和看护人的情感联系。在假期中,要有意识地让宝宝的看护人多和宝宝一起游戏或是带宝宝出去散步等。这样,当爸爸妈妈回去工作时,宝宝保持着与看护人的依恋关系,不会瞬间失去安全感。
4.当宝宝情绪波动时,不要一味批评宝宝或是冲宝宝发脾气,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可以抱抱宝宝、给他做做身体抚触。父母自身要保持积极、乐观、信任的态度,即使是无声的交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宝宝内心的焦虑。
5.给宝宝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分散宝宝对焦虑情绪的关注。当宝宝投入到能吸引他注意力的游戏中时,心情也会变得愉悦。
6.爸爸妈妈离开时,不要偷偷摸摸地走,应该简短地和宝宝道别,并告诉他大概什么时候会再回来,给宝宝安全感,增加宝宝对爸爸妈妈的信任。
情景再现4:
终于放长假了,爸爸妈妈带着轩轩去国外探亲、旅游。可是,到了国外刚去看了轩轩的阿姨一家,才两天时间,轩轩就上吐下泻,还发起了高烧。去医院一检查,得知轩轩得了急性肠胃炎,好好的一个假期几乎都在医院里度过。
分析:
轩轩和爸爸妈妈去国外,经过车马劳顿,生物钟及原有的饮食生活规律被扰乱,再加上环境改变,可能水土不服,打破了身体内环境的平衡,胃肠功能极易紊乱。
给父母的建议:
1.国外的饮食习惯可能和国内区别较大,尤其对于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的宝宝而言,很可能不适应;再加上水土不服等原因,容易产生疾病。所以,如果去国外或是长途旅行的话,最好能自带一些自家的、本国的、宝宝已经习惯的食物,让宝宝到了异国异地的前几天有个缓冲期。
2.有的国家的宝宝从小习惯了高糖高油、冰凉或者生食的食物,但是中国的宝宝不一定能适应,所以不要为了“入乡随俗”而忽视了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应尽量按照原有的饮食习惯来喂养宝宝。
3.到了异国异地,存在时差,更要保证宝宝的睡眠时间。时差如果没有调整过来,人体会容易觉得劳累,从而让病毒有侵入的机会。所以,要让宝宝保持充分的休息,不要玩得太兴奋、太劳累。
4.多饮白开水,帮助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5.如果宝宝年幼,尽量给他制订一个相对轻松的假期,避免长途跋涉、车马劳顿。
6.在旅途中,宝宝因为疲惫,抗病能力处于低谷,如果遇上冷暖不定的天气,稍不注意就会感冒或肠胃不适,所以要适时增减衣物。随身携带体温计、退烧药、止泻药等,能及时发现和缓解宝宝的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