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金建,赵 彬,谢毅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干预对血清IL-1、TNF-a的影响
蔚金建1,赵彬1,谢毅强2
(1.兰州市城关区康乐医院,甘肃兰州730030;2.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0100)
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将社区264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77名给与社区健康管理干预,督促其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干预期6月,对照组87名不干预,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IL-1、TNF-α水平。实验组干预后的血清IL-1、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社区健康管理干预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IL-1、TNF-α水平,提示其可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炎症反应。
2型糖尿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管炎症反应及由此导致的内皮细胞受损、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之一,许多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社区干预(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低血糖的预防等5个方面,通过社区干预使糖尿病患者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糖、血脂水平,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证发生发展。目前关于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观察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TNF-α的影响,探讨社区干预对糖尿病血管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
1.1对象
选择在我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264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94例,女170例,平均年龄70.22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及其它急性并发症。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7例及实验组8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组给与社区干预(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低血糖的预防5个方面,干预期6个月;对照组不干预。
1.2检测指标
两组患者在观察前后分别于空腹8h以上留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IL-1、TNF-α。HbA1c的测定采用酶法,血清IL-l、TNF-α测定使用酶标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均由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代为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版软件。数据以均值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的HbA1c、IL-1、TNF-α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受试者干预后的组内及组间HbAlc水平无显著变化,干预组干预前TNF-α 为324.76±45.96(单位:ng/L),干预后为288.58±47.00 (ng/L),干预后下降明显P≤0.05;IL-1干预前为89.6± 13.17(ng/L),干预后为81.28±12.07(ng/L),干预后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干预前TNF-α为323.55± 60.53(ng/L),6个月后为323.17±65.07(ng/L),无显著变化P>0.05;IL-1干预前为94.14±15.28(ng/L),干预后为94.31±14.47(ng/L),无显著变化P>0.05。
3讨论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它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它是以胰岛分泌、作用或二者均有缺陷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导致糖、脂、蛋白质代谢异常和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已有2.4亿患者。而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现在已有6300万左右的患者。在DM中,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发病的主体,约占90%。随着胰岛素的问世,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慢性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肾损害仍然是治疗上的难题,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有统计资料报道每3例尿毒症患者中就有一人由DM发展而来。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相应的各种并发症人数也在增加,其中并发肾病(DN)的约占20%~30%。由于DN病变是一个非常复杂、隐蔽的发展过程,最初难以发现,而一旦到了中晚期,治疗又有很大的困难,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2]。糖尿病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结果,从胰岛β细胞合成至分泌胰岛素,从经血循环到各组织靶器官引发细胞内物质与靶特异性受体结合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异均可诱发糖尿病。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发展迅速,从而导致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和下肢坏疽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微血管病变的主要部位是视网膜、肾脏、皮肤等处的微血管,其病理变化主要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多见于青年起病型的糖尿病病人,是造成以后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肾病多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同时存在。糖尿病皮肤微血管病变,可以见于全身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胫骨前和足部皮肤微血管受累产生局部紫绀和皮肤缺血性溃疡多见。可见糖尿病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如:心梗、脑中风、肾病、失明、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其发病机制包括(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内皮细胞和凝血机制异常、遗传因素、激素调节失常、微血管病变等)[3]。近年来有关高血糖引起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已经获得重大进展,其中低密度脂蛋白 (LDL)糖化形成糖化低密度脂蛋白 (LDLAGE)的致病作用尤为重要,已经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LDL-AGE升高,并由此引起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形成LDL-AGE免疫复合物(IC),这又促进巨噬细胞的聚集、吞噬而积聚胆固醇脂,使细胞本身转化为泡沫细胞,后者可通过受体介导而激活,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平滑肌增殖,最终使内膜损伤[4]。在现代医学模式中,对糖尿病的治疗不再是单纯的控制血糖水平,更要防治并发症、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健康教育为综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5],有研究发现在社区干预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后,患者的按时复查、饮食控制、规范治疗、保持运动、自我检查等遵医行为明显提高,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致残致死率明显下降。从长远角度看,只有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提高,把糖尿病的社区管理落实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极为重要。
本研究观察了社区干预 (包括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低血糖的预防5个方面)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 及TNF-α的影响,以探讨其是否具有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别的情况下,社区干预组干预后血清IL-1及TNF-α水平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均显著下降,提示社区干预具有一定的减轻血管炎症反应及血管保护作用,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方法之一。
[1] Hemandez-JimenezS,Aguilar-SalinasCA,MehtaR,eta1.Managementoftype2diabetes:moreevidenceisrequiredto address the clinical and contextual facets[J].Curr Diabetes Rev,2011,7(2):99-105.
[2]Agarwal AS,Fuladi AB,Mishra G,et al.Spirometry and diffusionstudies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and theirassociationwithmicrovascularcomplications.[J].Indian JChestDisAlliedSci.,2010,52(4):213-216.
[3]王宏宇.关注糖尿病及糖尿病血管病变2012年出版,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出版社.
[4] 沈霞,李定国,姚建,等.现代生物化学检验与临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20.
[5]李超.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79-382.
R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