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王 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成长只在学校从书本中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校园的课堂当成小课堂,把社会当成大课堂是再好不过的了。
通州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位置优越、风光优美,古老的运河文化底蕴丰厚,这些都是通州区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我们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坐落在通州南部新城,古老的大运河文化给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于是我在思考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音乐教室,亲临大自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合理的耳闻目染中,建立起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协调美。
据史书记载,通州历来为京东交通要道。运河已经申报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
通州作为北京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有史以来一直是连接京津冀的重要交通枢纽,有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面向首都、辐射京津冀的区位优势。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是一个大型的绿色生态公园,是集休闲娱乐教育,体育竞技健身、水上游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也是目前京东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通州宽阔的河水和堤岸,在北京独一无二。因此,大运河森林公园体现了“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景点多出自历史典故。公园中包括六大景区、十八景点。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通过分析,我将音乐欣赏内容与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构建起相关的联系。
音乐艺术具有多元性,音乐体裁也是多种多样,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西方音乐的大量涌入,越来越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运河号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珍贵的民歌体裁形式。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船工号子》的欣赏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劳动号子的过程中,研究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了解劳动号子与人们生产劳动的密切联系。
明镜移舟景区占地面积千余亩,位于甘棠橡胶坝附近,是水上游运河的终点,也是项目区水面最宽阔的地方,水面最宽处达360米。水面平静如镜,站在坝头半岛眺望运河宽阔平静的水面给人无限遐想,景墙上的《潞河督运图》,向游人述说着运河繁容昌盛的历史画面。
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绿树成荫的田园景观也让我突发奇想产生了灵机一动的设想。如此之美的自然景观,正与教材中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所表达的情景相容,要是让学生在这里学习会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的童声合唱歌曲。是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曲作家刘炽共同创作的,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经典歌曲,百唱不厌,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享受。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教师要大胆的推陈出新,应该带领学生走出音乐教室,将音乐欣赏的课堂设在美丽的大运河公园。让学生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景观与音乐,填补音乐形象不直观、不具象的弊端。在视觉与听觉的共同作用下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地效果。
在赏析《船工号子》时,我们站在著名的漕运码头上,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运河的来历;介绍漕运的悠久历史;介绍船工们乐此不疲的劳动场面。似乎历史的车轮已经倒转,师生们都仿佛看到了浩浩荡荡的船队,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号子声。随后运河《船工号子》的音乐声响起学生们欣赏着、感受着音乐整齐的气势、优美抒情如歌的音乐特点,感受着工人们劳动的场面。最后教师向同学们介绍运河号子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合。领唱者就是劳动的指挥,目的是统一劳动步伐,激发劳动兴趣,提高劳动效率。
我们荡舟在明镜移舟景区,学生们的兴致极高。整个教育活动由三个环节构成:颂诗——把歌词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诵。放歌——在音乐声中深情地演唱。抒情——耳闻目染尽情地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品读着诗歌语言,品味形式之美,想象着歌曲表达的优美意境。
在活动中,我鼓励学生用有感情的声音朗读歌词,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现的内涵。在歌曲的学唱中,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演唱,教会学生连贯而优美的情绪来演唱歌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观看一望无际的水面,体会着轻舟荡漾的美感,同学们跟随音乐轻轻摇摆、轻声哼唱等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怀,委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感受歌曲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
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激发学生,为他们人生阅历的积累提供源泉活水,为他们长远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大课堂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学得更多,看的更远,收益匪浅。社会大课堂是一个巨大而丰富、潜能无尽的矿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
我们坚信:社会大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大舞台。正如学生总结时说的:“社会大课堂往往能给予我们许多的感悟,而它注定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我们会继续努力,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