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问”的艺术

2016-03-14 23:09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那龙民族中学方群兴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5期
关键词:跨度师生思维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那龙民族中学 方群兴

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互动的过程。“问”与“答”是反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行为。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以“问”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构建知识。教师的“问”不仅要创设“惊奇”的情景(对学生而言),激发求知的欲望,更要能增强智力参与度,即将知识构建与学生积极参与整合。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某一具体知识的构建,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善教必善问”。

教育教学中的“问”有多种形式。比如,教师常常会对某一问题连续发问,对同一个学生或不同的学生。不管怎样的“问”,我们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考虑学生的“答”的方式和内容。教师“问”的态度将影响学生“答”的效果,如“一公里有多少千米”和“我希望有同学能告诉我一公里有多少千米。”后者的发问带有人情味、很亲切,学生也乐于回答。教师发问的意图是促进学生获得新知,然而有的领导、教师无意图的炮制“问”,如一次集会,XXX老师发表了“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动员学习雷锋活动。接着某领导要安排该周工作,可是该领导无意图炮制了许多发问:“刚才我们听了XXX老师的讲话,你们知道题目叫什么啊?哪个同学知道?是不是?”等一些废话。这种发问只会给学生感到很啰嗦,很厌烦,得不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的“问”要问得开窍,问得美妙,启人心智。正如陶行知所说的一样,“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问”的创设是联系师生思维“共振”的纽带。如“-3-2等于多少”,明智的教师就不会直接这样问“等于多少”,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发问“-3减去2应等于-3加上什么?”“-2”“为什么”“因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所以-3加上-2等于多少?”如果,学生仍不能回答,教师可再进一步从通俗易懂的方面来引导:“若将-3看作你欠人家3元,则-3+(-2)可以看作先欠3元再欠2元,一共欠人家多少元?”此时学生都懂得欠5元,从而解决了“-3-2等于多少”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教师的“问”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要达此目标,教师必须处理好“六度”——宽度、角度、深度、跨度、梯度、密度之间的联系。这六度不能抽象说程度高好,还是程度低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以及授课者的实际情况来研究。但无论怎样,均须掌握“积极性”的原则。既不过高估计,也不能过低估计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水平。

“宽度”指问题针对的主体面要宽,要顾及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但不排除为了特定的目标而改变尺度的大小。一般地讲,问题越简单,宽度越大,学生的认识层次越低,通过提问所获得的效果相对就更差。

“角度”是指:“问”要便于学生理解,既要新颖、有启发性,也要易于学生接受,激发高层次思维。多角度提问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有利于知识的横向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深度”指问要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感觉,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一个原则是“积极的量力性”。“跨度”指既要抓好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要从整体出发抓知识的整体结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恰当的跨度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教师问的跨度过少,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作法,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

“梯度”既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问”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善于铺路搭桥。但差距不能过小,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小步子”教学。

“密度”是教学某一时段教师问问题的“频数”。一节课中不能简单的说,“频度高”就是传统“满堂灌”教学风格的革新,要有目的性,不是为了问而问,而是因为需要才问,而且教师要放手,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思考。那种因“活跃课堂气氛”而问的做法得不偿失的。盲目多问就会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盲目赶进度”,必然导致教学效益低下。

猜你喜欢
跨度师生思维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大跨度连续钢箱梁桥设计研究分析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发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