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 赵丽杰
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本文重点研讨的是在课堂中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几点探索,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有着可操作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健全人格、合作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现实意义。
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在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不愿意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明态度,之所以沉默是因为担心自己表现不佳受到他人的嘲讽。这种紧张与焦虑不仅会阻碍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后果也将导致合作学习的活动不畅和质量不高。这时需要教师为组员们营造安全和谐的交流氛围,消除小组成员的紧张和焦虑,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
针对此,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时设计两个环节,一个是群学群探,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环节;另一个是集思广益,思维碰撞环节。在第一个环节开始前,教师抛出任务,请组员按一定顺序依次发言,每位成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倾听者必须做到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可以简单记录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要点或需要反驳的问题。不允许讽刺或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便有质疑、反对意见要等到下一环节展开。所有发言人可以充分自由地、不受指责、不受批评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创意、思路和假设。因为有明确的约束因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发言是否正确。当每个成员依次发言完,第一个环节结束,第二个环节开始。教师要向所有组员澄清,讨论的目的不是驳斥或说服别人,而是为了集思广益,是为了在他人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上产生灵感,发展联想,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倾听者在发言时可以正面引用或赞扬他人的发言。注意不要急于质疑别人的观点,可以先询问发言人为什么会这样想,当对发言人的想法有看法时评价的内容也要对事不对人进行人身攻击。
快乐评价法在开始实施阶段也许会浪费时间,但是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不断增强,而且习惯成自然后,他们的思维就会被解放,会有无穷的热情、智慧、创造力,是值得尝试的一种做法。
辩论是指见解不同的人彼此阐述理由,辩驳争论。小组双方把要辩论的主题认真分析,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课堂上小组间充满火药味的辩论,最终目的并不是要驳倒对方而是力求达成共识,这是合作辩论法与其它辩论赛的不同。
辩论开始前,教师公布辩论主题,然后以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对于要辩论的话题进行了解,即可以是背景知识,也可以是话题讲解或是提供相关资料,鼓励小组成员对此主题进行自己研究,准备陈述问题的相关任务分配。
辩论开始,各方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时教师除了注意约定时间外,还要注意约束双方成员除了可以向陈述方询问一些没听懂的问题外,不能在陈述阶段发表任何评论,所有意见要放在自由辩论阶段提出。双方陈述后进入自由辩论阶段,学生们进行辩论,力争使对方认识到本方立场的正确性。到达教师约定的时间,一般是6至10分钟,辩论双方进入交换立场阶段。双方继续重复准备陈述、陈述立场、自由辩论三个阶段。辩论的最后,小组双方不再分立场,而是组内每个成员陈述对辩论问题的真实观点,整个小组力争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
合作辩论法像一面镜子,它给参与辩论的每位组员提供了换位思考的机会,使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像在“照镜子”,设身处地的理解对方的立场,同时也反思自己原有的立场,达到了与以往教学不同的效果。
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他认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要实现新课程提出的快乐、素质、成绩“三丰收”,小组成绩共享法是很好的一种教育途径。
小组成绩共享法强调小组间的竞争,各小组在能力构成上必须平等或相近从而保证竞争公平,因此教师是不能任由学生自愿选择小组的。要按照学生的成绩分组,使各小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每组以四名同学为宜,一名优秀生,一名落后生,两名中等生。分组成功后,教师讲解小组学习基本规则:小组学习的任务是努力掌握老师发放作业单上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并能够解释如何得到答案的;每个组员不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义务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任务;小组学习时,可以在组内小声讨论,但不能干扰其他组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本组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像老师求助。
第一阶段,教师开始上课,讲授的内容应紧扣即将测试的内容,方式应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间断或提问,以提高效率。
第二阶段,小组成员开始为测试做准备。主要任务是掌握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内容,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两份作业单,之所以没有人手一份目的是为了促使组员通过共享资料,进行合作。
第三阶段,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发放小测验卷子,当堂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验时,学生人手一卷,单独完成,不再允许小组合作。
第四阶段,小组得到认可阶段,教师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出小组分数。小组分数=小组成员提高分数总和/小组人数,也就是说,小组分数决定于成员的提高分而不是测验分,这样就保证了即便是落后生也为小组创造了平等贡献力量的机会。既促进了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又使每个成员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成绩分别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或奖励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学生在不断进步、变化,所以小组共享法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势均力敌的平衡被打破,为了维持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必须重新分组保证各小组实力相当。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是喜欢合作学习的,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不能顺利进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他们缺乏合作的方法——社交技能,愿所有老师都能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收获更加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