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秀 廷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语气副词“倒是”探析
王 秀 廷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从语表、语里和语值层面对语气副词“倒是”进行考察。语表方面从“倒是”的位次和关项B的隐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语里方面比较“倒是”句的认知层面在主观推测和客观反映两方面的差异;语用方面分析语气副词“倒是”修饰的句子所表达的积极和消极情感。
关键词:“倒是”;语表形式;语里内容;语用价值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405.1125.05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4-05 11:25
“倒是”经过历时演变其词汇意义已经虚化,单独考察这个词语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的语言环境。依据邢福义的小三角理论[1],该文主要从语表形式、语里方面和语用方面对复合句中的“倒是”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语表形式
语表指显露在外的可见形式。语气副词“倒是”的语表形式,可以从“倒是”的位次和关项B的隐现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倒是”的位次
语气副词“倒是”在复句中出现的位次及相关搭配词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一种是“倒是”位于前分句,一种是“倒是”位于后分句。
“倒是”位于前分句时,后分句一般情况下都有“不过”、“但”和“可是”等转折连词与之呼应,表示让步[2]124。如:
1.于保田看“愣头青”揭了他的底,心里一喜,原来这老僵眼子倒是听信了地主的话,但又非常后悔自己没掌握情况。(安危《我爱松花江》)
2.五颜六色的蘑菇和菌类,倒是随地可见,鲜艳得如同下雨天上海南京路上色彩缤纷的尼龙伞,但美的外壳下,谁是蛇蝎,谁是仙女,他认不准。(沈石溪《成丁礼》)
由例1和例2可见,“倒是”出现在复句的前分句中,引出让步条件“老僵眼子听信了地主的话”和“五颜六色的蘑菇和菌类随地可见”。后分句的转折词“但”与之呼应,说明转折情况“于保田又非常后悔自己没掌握情况”和“美的外表下,谁是蛇蝎,谁是仙女,他认不准”。
“倒是”位于后分句时,与前分句在语义上形成反义或对义,相当于“却”,表示转折[2]124。如:
3.如果这些行为叫作“民主”,那么所有的流氓、恶棍、杀人放火犯倒是真正成为“民主战士”了!(李洪林《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开端》)
4.在这里不可能把革命歌曲的各种风格、各种特点都说完,但无论如何我总不能把它与简单、贫乏、枯燥这些概念联系起来,而倒是常常与相反的一些概念联系起来。(马可《时代歌声漫议》)
从例3和例4可见,“倒是”出现在复句的后分句中,引出“真正成为‘民主战士’”和“与相反的一些概念联系起来”,这时后分句与前分句的“流氓、恶棍、杀人放火犯”和“简单、贫乏、枯燥”形成反义语义关系,前后分句的句意不一致,意思发生转折。
(二)关项B的隐现
如果“倒是”联接的句子前面有两个句子,最前面的句子一般表示条件A,后一句表示应该出现的关项B,一般情况下B不出现在句子表层,“倒是”联接实际出现的情况C。这两种情况为完整式“倒是”句即“A+B+倒是+C”和省略式“倒是”句即“A+倒是+C”。
完整式“倒是”句即“A+B+倒是+C”中,B项出现在句子中,句子语意完整,不需要读者根据语境补足关项B。如:
5.我从前投考江南水师的时候,国文题是云从龙风从虎论,这与上边的倒是一对,一个易经,一个左传,不过那时考的新生总都有十七八岁,而且也还是光绪辛丑年的故事呀。(知堂《保定县之游》)
由例5可见,在完整式“倒是”句中,条件A为“我从前投考江南水师的时候,国文题是云从龙风从虎论”,关项B为“与上边的是一对,一个易经,一个左传”,实际情况C为“不过那时考的新生总都有十七八岁,而且也还是光绪辛丑年的故事”。
省略式“倒是”句即“A+倒是+C”,B项不出现在句子中,可以根据条件A补足关项B。如:
6.街坊邻居都说杜冷丁好福气,倒是谁也不愿享受这福气。(陈一水《模拟人》)
7.为何西方各基督教国家,倒是最喜欢争斗,和最迷恋金钱主义的呢?(徐松石《基督眼里的中华民族》)
例6中,前提条件A为“街坊邻居都说杜冷丁好福气”,根据常理推测“大家应该都羡慕他这种福气,也想享受”,那么这个没有出现的推测“大家也想享受”就是隐藏在句子中的关项B。
例7中,前提条件A为“西方各基督教国家”,根据基督教义教化人们宽容的常识推测“人们不喜欢争斗,不迷恋金钱”,这个没出现在句中的推测就是隐藏的关项B。
二、语里内容
语里内容指隐含在内的不可见的关系或内容,这种关系或内容根据个人的认知不同呈现不同的结果。丁力在其论文中指出:“认知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认识以及对这种概括认识的主观判定,这种认知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主观推测和客观反映两个层面中。”[3]关于“倒是”句的语里内容从以上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借此比较由于思维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认知差异。以信赖程度值说明A、B和C成立的可能性大小,进一步探析A、B和C三者间的制约关系[4]457。
(一)主观推测层面
“主观推测层面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对客观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主观推测或判断。”[5]44“倒是”联接的复句在主观推测层面的情况是:当语境A成立时,顺承项B成立的可能性大,大多数情况下B不出现需要补足,C成立的可能性小。A与B在主观上是一脉相承的延续关系,A与C在主观上是语义相反的违逆关系,即A与B之间具有顺向制约关系,A与C之间具有逆向制约关系。用信赖程度可以表示为0.5
8.时序倒是春天,而且本应是“四月花发如蛱蝶”的日子里,来到蝴蝶泉时,却是阴雨濛濛,满目“打倒”“砸烂”的标语,贴在石围栏上,贴在大树上。(张长《心花上的蝴蝶》)
例8中,前提条件A“时序是春天”,B本应是“四月花发如蛱蝶”,即0.5
(二)客观反映层面
“客观反映层面是客观现实情况在大脑中的直接反应。”[4]47“倒是”联接的复句在客观反映层面的情况是:当语境A成立时,B没有成立,C反而成立。A、B和C三者间无制约关系。信赖程度表示为P{B/A}=0,P{C/A}=1。如:
9.你怎么不给我一张呢,我倒是很想看一看的。(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例9中,前提条件A是“我很想看一看”,B是“给我一张”,现实情况是本来应该成立的B没成立,即P{B/A}=0。客观情况C是“没给我一张”,C反而成立了,即P{C/A}=1。例句中前提条件A对结果B和C的产生均无制约作用。
三、语用价值
语用价值指听话人根据话语前境或语篇上下文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体会话语的言外之意。副词“倒是”联接的句子有两种语用价值,一种是积极语用价值,一种是消极语用价值[5]。分别表达委婉、舒缓、责难和深究等语气。
(一)表积极情感
说话人对某种说法或行为进行较委婉的评论,这类“倒是”句具有表达舒缓语气的积极语用价值。
10.不过在汉语里和其它某一语言里担任某一同样职务的词都是名词,这倒是并不希奇的事,因为两种语言尽管不同,其中也还会有许多共同点的,因为人类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是有共同点的。(曹伯韩《汉语的词类分别问题》)
11.对于这个问题,我倒是能够答得上:空气能够溶解在水里嘛!(叶永烈《海马》)
例10是对不同语言里出现的相同现象进行的解释,表达认同的积极情感。例11是对物理现象的解释,表达乐观的积极态度。
(二)表消极情感
说话人对某种行为不以为然或对某种回答深究催促,这类“倒是”句具有表达责难或催促的消极语用价值。
12.你倒是伟大,倒是心灵高尚,可是你当时的那封信差点要了她的命,你差点成了刽子手。(彭荣生《正是为了爱》)
13.李三强急了:“你哇啦半晌,倒是咋发现白鱼旺发的?”(单学鹏《渤海渔歌》)
例12中说话人对听话人当时的“高尚伟大行为”即写那封信不以为然,表达责难痛恨的消极情感。例13中说话人李三强对听话人这种“哇啦半晌”并没实质内容的讲话不耐烦,表达深究催促的消极态度。
该文从3方面对语气副词“倒是”进行了探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A、B和C项在客观反映和主观推测层面的信赖程度。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全面细致地认识“倒是”复句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邢福义.语法研究中“两个三角”的验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9):38-45.
[2]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释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丁力.汉语语法问题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4]波利亚·G.数学与似真推理[M].杨迅文,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1985.
[5]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白晨)
An Analysis on dao shi as a Modal Adverb
WANG Xiu-ting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Shaanxi 723001,China)
Abstract:The modal adverb dao shi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linguistic form,the semantic connotation and the pragmatic value.In the aspect of the linguistic form,the position of dao shi and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the relevant item B are analyzed.In the aspect of the semantic connotation,the subjective speculation and the objective reflection of the cognition of sentences with dao shi are contrasted.In the aspect of the pragmatic value,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the sentence containing dao shi conveys are studied.
Key words:dao shi;the linguistic form;the semantic connotation;the pragmatic value
收稿日期:2015-11-08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K026)
作者简介:王秀廷(1990-),女,河南安阳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中图分类号:H 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6)02-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