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自我
——庄子与尼采思想之相通性

2016-03-14 22:31
关键词:尼采庄子人格

郭 邈

(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自由与自我

——庄子与尼采思想之相通性

郭邈

(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庄子的自由思想与尼采的自我哲学是相异时空背景下的相通表达,在哲学内涵层面上深度同一。两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以“人格”为承担者,试图从人类思维发展规律出发,提倡以“探寻其相通性,上升研究层次”为最终研究目的。以两者思想的相通性分析为切入点,激发人们对自由之向往,揭示出不同民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同态关系和内在逻辑的互补交融性,从而推动中西方哲学在思想互释方面的发展。

哲学;相通性;自由思想;自我哲学;互补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608.0911.05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08 09:11

庄子的自由人格境界对后世,尤其是对后世思想型诗人的影响极为深刻。尼采的自我哲学以其蕴含着的深刻道德责任情怀与庄子的自由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探求两者思想相通性的基础上,管中窥豹,以揭示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互补交融性。

一、自由与自我在相异时空背景下的相通表达

战国时期,权威坍塌,礼崩乐坏导致价值移位,庄子的自由思想应运而生。相异时空背景下,尼采不满俾斯麦的高压统治,提倡人的精神自由,注重人的价值,成为当时强烈反对德意志狭隘民族主义的一大潮流,尼采的自我哲学因此诞生。

(一)庄子“自由”思想的背景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诸侯争霸”表明周天子一统天下的政治权威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已经丧失,而“百家争鸣”则表明思想家试图找出拯救困迫人类生存环境的灵丹妙药。

庄子自由思想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外在社会背景。其一,权威坍塌导致天下混乱。战国时期王室威信扫地,礼乐日益败坏,这是庄子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正如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1]467周王朝的核心地位被逐步销蚀。其二,礼乐崩坏导致价值位移。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言:“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2]467罗根泽也指出:“如果说春秋时期,君臣士大夫言及政治人生,无不以礼为准绳,那么战国时期礼字差不多皆指人情礼节之礼。”[3]235礼崩乐坏,中央一统局面被打破,许多人从以往的道德礼乐价值取向中挣脱出来,追求功名,寻求一种简短快捷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追求,倡导功利的追求成为社会风尚。

其内在思想背景首先表现在老子思想上承原始文化,吸收三代文化,文化底蕴浓厚,庄子则更加注重现实关怀;其次,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继承了孔子、老子和墨子等关于礼乐存废之辩的基本思想,成为当时的理论热点。各家的现实关注使各派理论相互间是非莫辨。庄子脱离了大众的这种价值取向,开始追寻独特的生命意义,他追溯到地缘文化背景研究领域,有人认为巫术、神话、乐舞、楚辞和哲学都是楚文化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了楚文化中浪漫主义艺术与美学风格[4]31。楚国信神之风盛行,人与神之间的界限模糊,人与神之间的距离也越发缩短,这种人神的渐趋接近使得平凡人也能体会到遨游天地的自由。庄子作品中对“神人”境界的描写[5]2 646,渗透着他对个性自由的强烈向往。在这种神秘的文化感召下,庄子的自由思想应运而生。

(二)尼采“自我”哲学的缘起

俾斯麦的铁血高压政策以及政治权威制度,削弱了德意志民族的自由意识、正义感和人道精神,也给世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灾难。正是在这种高压政策的统治下,尼采开始追寻一种独特的生命价值,更加注重人的精神与自由,开始建构新的价值目标。

尼采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基督教家庭。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意志帝国建立。尼采强烈反对德意志狭隘的民族眼光,提倡人的精神自由,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这是尼采自我哲学产生的外在社会背景。

尼采的思想受到了赫拉克利特哲学的影响。对于希腊的哲学思想,尼采唯独推崇赫拉克利特的变动哲学,其长流之说和一切斗争所产生的学说对尼采自我哲学的形成影响很大。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对尼采的思想也有所影响。然而,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运动在西欧各国此起彼伏,罗素说:“浪漫主义运动从本质上讲,目的在于把人的人格从社会习俗与社会束缚中解放出来。”[6]224尼采的自我哲学正是沿袭了浪漫主义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三)自由与自我背景之相通性分析

从政治背景的大环境来看,庄子和尼采所处的历史时期极其特殊。庄子生于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价值观位移。《庄子杂篇·列御寇》的一则寓言中说:“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瞳也;使宋王而寤,子为粢粉夫!”一句“为粢粉”足以反映统治者的残暴。对此,庄子极其不满。尼采生活在俾斯麦掌权和盛行暴力扩张的时代,对铁血政策也尤为不满。从政治背景上可以看出,“自由与自我”思想同是在两人极力不满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在追求人的精神与解放中逐步产生并得以发展的。

从学术背景的大熔炉中分析,庄子与尼采在差异的文化背景熏陶下,思想风格不谋而合。庄子受楚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刻,楚文化弥漫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他的思想中处处体现崇尚理想主义和注重人文关怀的现实情怀;尼采受到了赫拉克利特与叔本华哲学的影响,思想承袭了浪漫主义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他的自我哲学无拘无束、热情奔放、丰富多彩、浪漫而开放。尼采也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其作品与言行处处流露出他对人性自由与解放的追寻,具备典型的理想主义色彩。“自由”与“自我”在对个性解放的要求上都持赞成态度。虽说庄子的自由思想是要把人们从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尼采的自我哲学是要把人从基督教道德的压缩感和宗教的罪恶感中解放出来,但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兼修的创作风格却是“自由”与“自我”相通体现的最佳阐释。

二、自由与自我不同内核下精髓的深度统一

时代赋予庄子自由思想与尼采自我哲学不同的思想内涵,两种哲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背景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类人群。随着学界对于自由思想与自我哲学不同思想内核的进一步解读,不难发现,自由思想与自我哲学在各异的思想内涵下,精髓保持着高度统一。

(一)庄子“自由”思想的深层本质

庄子的自由思想主要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并加以完善和发展,引领道家走上了逍遥无束的自由道路。庄子自由思想的深层本质可初步定为:“立本性、求安命”,“四无”和“内外释神”。

“立本性、求安命”体现在从“本性”到万物的自由。庄子反对一切人为,主张率性自然。无论是医人治本、伯乐相马或者是陶者治垣,都是对万物的强加干预,使树木和陶土失去了本来的生存状态,也失去了本性。“安命”承认命运的存在与作用,实现自由生活,减少与外界各种利益集团的摩擦。

“四无”体现了政治与人格的自由,包括:从“无治”到政治的自由。庄子生活的时代,在重赏重罚政策下,人际交往缺少了本真的表现。“刑之重”导致了“德之衰”,社会秩序极其不稳定。因此,要想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状况良好的局面,需要“无为而治”的政治态度,即“无治”;从“无名、无功、无己”到人格的自由。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严重位移,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趋之若鹜。在“名与实”的关系上,庄子讲“无名”,重视生命的自然意义;在“为”与“不为”的选择上,他讲“无功”,将生命贴近本性,贴近自由;在“无己”的层次上开始走向精神的升华。

“内外释神”体现修身与追求的自由,包括从“外物”与“内养”到修身的自由。“外物”即回归自我内心,“内养”即拓展精神空间。庄子自由实现的外物与内养需做到“坐忘”、“守心”与“撄宁”,这样,时空就在这个过程中融而为一,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从“释神”到追求上的自由。庄子主张向外用功,“离形去知”。宋明时期的“心学”称吾与宇宙为一,这与庄子“同于大通”的结论非常相近,是一种功夫理论上的回归。庄子的“释神思想”标志着解心功夫的实现,从而实现追求上的自由。

(二)尼采“自我”哲学的精神主旨

尼采的自我哲学以“酒神精神”为线索,以“道德重估”为概括,体现了一种摆脱束缚、实现真我和追求价值本真的精神自由。

尼采的酒神精神是自我哲学的线索。它代表真实破坏、疯狂和本能,根植于人的至深本能。尼采认为酒神的世界是将个人的生命与世界的生命融为一体的,世界就像一条明线,人性深处的自我在其中得到了充分表达,人的生命感受也最强烈。

尼采的价值重估是他自我哲学的概括。价值重估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的价值观而发的,它极力否定西方传统的以上帝为价值根源说,而以人本身为价值创造者,进而攻击基督教的非人化及病弱的人生观。尼采认为:“自我克制的教训,压制了一切自然的本能与欲望,也妨碍人的精神的自由飞翔。”[7]36可以说,尼采的“价值重估”观念是对自我哲学的高度概括,体现个人的价值追求。尼采的自我哲学的精神主旨概括为:以酒神精神为主线,将价值重估纳入自我哲学范畴,是一种摆脱束缚、实现真我和体现本能的精神自由。

(三)自由与自我内涵精髓的异曲同工

在对“自由”思想与“自我”哲学内涵之相通性分析过程中不难发现:庄子与尼采不仅是哲学家,更是传统价值的评判者。他们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进行价值重估,在传统道德的僵固意识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思想空气。

在对自由的解读上,庄子与尼采都强调自由的重要性。庄子所说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世界,从精神上丰富了人的眼界,扩展了人的精神视野。尼采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则向新的更广阔的领域迈进,也展示了精神的自由。

对传统伦理,庄子和尼采都施以强烈的批判。一个是攻击儒家伦理道德,一个是针对基督教伦理。庄子强烈攻击儒家伦理束缚人性,将人性扭曲与功利化主张。而尼采则强烈批判基督教统治下人的不自由状态。

三、自由与自我人格追求层面上理念载体的统一

在追求人格自由和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人不仅要按照理想来改造现实,还要按照理想塑造自己。因此,人格追求层次的递升,也就是自由与自我不断实现的过程。

(一)自由思想人格方向的深层体现

从“无名”与人格的逻辑层面分析,庄子在先人思想的基础上,从讨论“名”与“实”的逻辑关系入手,对“名”与“实”进行价值评判,从而论证了他的“无名”主题。

再从“无功”与人格的实践层面上探究,与物我两分的“无名”人格相比,庄子追求自由思想中的无功,目的是抵制当时崇尚的“有为”立功的社会风气。他主张政治上要当其位而无为,排除名利干扰,实现自由追求,其本质是反对政治统治的。泯灭人们心目中将外物对象化的观念,也就是说绝对自由的获得只有进入“无己”的人格追求中才能实现。

“无己”与人格的哲学层面同样值得思考。庄子对待“无己”的思想运用了人与物的两分关系来论证。“无己”首先表现为“无变于己”,即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吃草的野兽不怕改变草场,水生的动物不怕改变水域,发生微小的变化也不会丧失更大的永恒。不以物言,不以己悲,天下万物共同存在。

庄子认为,不管环境怎么险恶,只要把握了以本性贯通物性这个根本,任何人都可以坦然面对人生,视生死为自然过程。只有进入这种境界才能体味到追求自由的本真。

(二)自我哲学人格方向的清晰展示

尼采的酒神精神是人们在痛苦面前应该呈现出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人格修养。尼采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哲学态度,不管生命多么短暂,也要笑着受苦,最后笑着死,这样才不枉活一生。

强力意志是生命的本质,是一种冲动和欲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生活的强者,做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当不存在上帝时,一切都取决于自己,我必须证明我的独立性。”[7]147精神的3种变形,一变而为骆驼,再变而为狮子,三变而为儿童。但精神为什么要变成狮子,老老实实地做骆驼岂不是更好?要想争取自由与独立,并对一切从前的传统价值和强加的责任说不,我们必须要有狮子的魄力与精神[8]23。独立人格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超人”说是建立在对基督教人格的彻底否认之上,目的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建立一个新的目标、意义和理想。超越自身和超越弱者的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

(三)自由与自我人格效应殊途同归

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了人的精神的自由活动。人在“人间世”里要能“乘物以游心”[9]1。所谓“游心”就是保持心灵的自由活动与审美意识,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尼采认为自己是“自由精神者”,追寻特立独行的生命本真与意义。如此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的哲学与尼采的哲学都是自由哲学。

从人物的塑造来说,“至人”和“超人”学说值得比较其相通性,他们都塑造了自己理想的人物形象。庄子的自由思想主要在于追求人的精神自由。他认为,人本来是向往自由的,可他们总是陷入种种束缚中,形成了自我封闭系统。尼采的“超人说”就是要人发挥潜在力量,实现独立人格,强调人格独立的重要性。从塑造人物形象上说,“自由”与“自我”对人格产生的影响有着极大的相通之处。

从尼采的处世态度不难分析出其思想对人格的影响也极为相似。尼采极力反对当时俾斯麦统治下的高压政策,积极追寻人格解放与自由,自由思想与自我哲学对人格的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都需要一种自主的人格。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庄子的自由思想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给予人们极大的精神慰藉,尼采的自我哲学也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强调一种独立自主的人格。对当今社会而言,两者的哲学思想依旧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但是,人的自由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不可能脱离人在现实中的各种关系的。当然,这是按照今天所能达到的对于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自由的认识对两者的哲学思想所作的评价。另外,庄子的自由思想与尼采的自我哲学对各国的文学派别、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构建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王国维.王国维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4.

[3]罗根泽.诸子考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王建辉,刘森淼.荆楚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5]李罗力.中华历史通鉴(第3部)[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6]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7]刘烨.尼采的智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8]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杨佩昌,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9]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责任编辑薛志清)

Freedom and Self—On the Links between Chuang-tzu and Nietzsche

GUO Miao

(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China)

Chuang-tzu’s thought of freedom and Nietzsche’s philosophy of self are interlinked though put forward in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With“personality”in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ditions as the undertaker,starting from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thinking,the paper tries to take as its objective“to seek the links in order to raise the level of research”.The analysis of the links between Chuang-tzu’s thought and Nietzsche’s philosophy is expected to stimulate people’s yearning for freedom,reveal the blend and complementarity of the internal logic between various cultur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nk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ies.

philosophy;link;the thought of freedom;the philosophy of self;complementarity

2016-03-06

郭邈(1993-),女,河北保定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B 80

A

2095-462X(2016)04-0072-04

猜你喜欢
尼采庄子人格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格言中的体系”——尼采的“反哲学”及其写作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庄子说》(二十二)
一个作为音乐家的尼采——尼采音乐思想探析
《庄子说》(二十)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庄子说》(十五)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