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品课教学法

2016-03-14 20:08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沙溪乡中心小学校周云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9期
关键词:品德同学生活

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沙溪乡中心小学校 周云芳

作为思品教师,我对任教《思品与社会》课程感到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我们如果正确认识新课政下品德与社会课程呢?二是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品德与社会课呢?三是我们如何正确实施品品德与社会课呢?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教材是吧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科学启蒙、社会活动等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是一门重要的综合课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课程的特点,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课堂与生活、社会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育课堂

以前的思想品德课是很严肃而认真的,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一切以教为中心,学生头脑里形成的都是空洞的理论。而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必须彻底的转变课堂教育观念,课堂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为体验,以此为载体,教师要设计出学生适宜、易懂得活动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把课堂教育开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感知书本内容的同时,强调让他们走出去,亲身体验,然后再与课堂相结合,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云梯。比如说:老师在教学《集体的力量》一课时,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可先把学生带出教室,参加搬运沙子填沙坑、抬杠铃等活动,通过取得成绩的情况,又组织学生回到教室,教师就抓住这一事例,引导学生畅谈一下人多人少力量大小的原因,使学生很快体会到取得的好成绩,是靠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伟大的。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有兴趣,记得牢,使学生亲身体验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加强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养成。

二、深化课堂教学,规范行为意识

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知道了我们要团结友爱,但不知如何去友爱;明白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但真正在一起时就不知怎么去友好、团结了,经常弄出一些矛盾来。这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行为的巩固,也就是说忽略生活体验造成的影响。新的品德与社会课要求教师通过行为引导、情况辨析等教育方法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成为人格健全的小公民。如教师在教学《同学之间》一课时,不仅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了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还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和同学相处时,遇到过哪些不知该怎样相处的情况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帮组解决矛盾。有的同学经常因各种小事发生吵架,如他们在课桌、板凳上画了“三八线”,只要有一个同学越过了线,就算侵犯了“主权”,两人就吵,班干部也管不了。让同学用本课所学的知识一劝导,问题就解决了。课下真正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同学友好相处。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范围广泛,仅靠课堂是远远达不到的,只有通过感性的生活体验才能到达育人的目的。因此,善于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恰到好处地点拨学生的心灵,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间接体验生活

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幼稚的、天真的,他们对外界的认识与感知往往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那些具体的情境和鲜明的图像,亲身经历体验的东西往往在头脑中频繁出现,激活了头脑中潜在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儿童获得丰富的知识能力和生活能力。但联系现实的教学过程看,有些内容和经验是无法或难以让学生亲历体验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的学生更难体验,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目的地去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的体验。而且这种情景与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比如教师在教学《有了矛盾怎么办》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刚上课时,请一名学生急匆匆地跑进教室,慌乱中把一名小同学碰到在地,这名同学看都没有看一眼被碰到的同学,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然后请同学们就对这件事展开讨论:说一说,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刚跑进来的同学做的不对,碰到了人家,应该把人扶起来,并给人家说‘对不起’才对。”有的说:“是呀,碰到了人家,一声不吭就走了,搁在谁身上谁也会生气,要不是老师在的话,说不定还打起来呢?”刚才碰倒了的小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不懂礼貌,我不跟他一般见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引出今天的课题: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这节课肯定学生会学得非常投入,他们很快就明确了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产生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这样教学效果过非常好。生动形象的教育情景的创设触摸到了儿童的心灵,并且能够得到儿童心灵真诚的认可,也会伴随他们的成长,影响他们的一生。它突出的表现了其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品德同学生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