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课题型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2016-03-14 18:44:12邓媛方刘晓燕戴本林
广州化工 2016年19期
关键词:概论课题环境

邓媛方,刘晓燕,戴本林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环境科学概论课题型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邓媛方,刘晓燕,戴本林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环境科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上,总结了“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及考核方式的实践上进行探索。提出将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途径,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引入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索多途径成绩评价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适当增加后期完善性成果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旨在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科研;人才培养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环境问题的热议,其基础课程《环境科学概论》在大学本科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1]。《环境科学概论》作为淮阴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环境的起源和发展趋势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大气、土壤等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环境问题,揭示环境基本规律,从人口、经济、资源、生态几个方面进行环境调控。对普遍关心的人口变化,资源耗竭,生态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进行探讨,介绍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战略意义[2]。

作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环境科学概论》教学过程中所遇问题,结合教学重点,现实热点和学生难点,通过设计、选定、制定课题,制定计划、调查研讨、成果交流、总结评价等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开阔视野,试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的知识体系,探寻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教学新方法。

1 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教学被视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位置,而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学家的批判。随后发展的凯洛夫教学理论开始意识到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认识活动,具有双向性,既包含教师的教,有包含学生的学,初步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首先,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实现文字、声音、图像一体化的先进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可大量快速传递信息,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掌握教学进度,如使用不当会造成学生对大量信息的被动接受,甚至对课堂产生抵触心理[3]。反之,摒弃多媒体教学会造成课堂内容单调乏味,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也是目前教学中指的探讨的热点。

其次,《环境科学概论》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知识储备不多理解能力较弱,传统教学模式又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指导,一旦结合现实生活,学生总表现出陌生。而理论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又存在与教学脱节的问题。

再次,同时该课程使用教材更新较慢,部分内容存在与时代脱节的问题。而《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本身内容覆盖面广,知识交叉性强,外界环境问题案例更新快,环境质量动态变迁迅速,应该紧跟学科发展步伐,课题教学应反映不断变化的环境热点以及前沿科学内涵,做到不断丰满教学内容。如讲到大气污染章节引入雾霾专题、有机废气光催化处理技术。水污染控制章节引入微滤、超滤、反渗透概念,及最新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通过这些前沿专题的介绍,提起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最后,传统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考核形式单一。学生对于课题型教学中所规定的论文撰写往往敷衍了事,大多数情况下视论文为一次平时作业,而忽略了其实践调查基础上的科学研究机会,内容雷同时有发生,即收不到预期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目标,又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程本身的抵触情绪。

2 教学科研一体化途径

“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就是把学习过程视为科学研究的过程,科研严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设计出科研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有效地建立起课堂与学术科研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带有目的性、目标性的学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科发展,不断向陈旧知识体系注入新鲜血液。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台前退居幕后,统筹全局,精心设计问题巧妙指引学生,恰当地评估学生的表现。例如在讲到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时,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成因、诊断及防治为教学重点。设计研究课题“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其趋势”,为使学生有充分准备时间,通常在理论教学前两周提出课题,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报道、收集图片及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探索学习提升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正确的的引导学生,教师不再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学习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生自己,学生通过文献阅读,了解事件前因后果。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在我国太湖、滇池、巢湖九十年代都发生过大规模的绿藻爆发事件,甚至三峡水库曾经也出现过7天以内的短时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顺此脉络让同学们探寻绿藻爆发的成因,水体理化指标的极端变化,水环境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环境问题,及我国针对不同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状所采取的防治工程措施等。这样的课题因为本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课外积极准备。课程设计2学时,1次课,围绕着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评价课题小组研究成果、成果交流评价、进一步完善评价三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针对不同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实例,每组重点分析案例中富营养化具体防治工程的不同特点,充分说明该措施在本案例中的适用性。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中发挥着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使教师和学生在课题型教学模式下最大程度发挥各自作用。

“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科研实践过程,注重的是过程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知识[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存在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的或者居高临下的关系。教师通过生活中可触及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机。

3 考核与评估方式的讨论

广为采用的课程评估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形式单一。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重点关注课程进行中学生的体验和参与程度,采用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方式完成课题活动,并以此作为成绩评定的指标[5],但中间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组内合作主要评价课题小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每个小组最后能够提供的相关成果载体在分数的表现形式上差别不大;组间竞争侧重各小组间的成果交流评价,主要采用以学生代表为主教师参与为辅的打分模式,在学生代表科研素质总体不高的情况下,所点评的内容不能够深入,也致使每一小组所得分数相差不大。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为更好的完善完整教学工作,作为任课教师要对各组的研究内容及方向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必要的引导,避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及内容的传播。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小结和点拨,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及适当的提问。在最终成绩评定时引入课题小组研究成果评价(权重40%)、成果交流评价(权重40%)及成果进一步完善评价(权重20%)三大部分,通过适当增加课题型研究后期完善性成果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培养同学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

4 结 论

本文提出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途径,旨在解决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社会对实践创新型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提出将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将科学研究中严谨治学的方法、态度、精神引入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倡导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改变单一学业成绩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重点关注课程进行中学生的体验和参与程度,提升完善性成果评价体系所占比重,探索多途径学业评价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

[1] 刘翠英,徐向华,李仁英.《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科研结合途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27):62-363.

[2] 左玉辉.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

[3] 杨永琼,胡丰青,梅再美,等.《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思考[J].广东化工, 2015, 42(16):269-270.

[4] 赵海涛,刘继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7, 34(12): 53-57.

[5] 李娟英,彭自然,凌云,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生研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以《水体富营养化环保策略》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173-17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Project-inspiring Model of Subject-based Gener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DENGYuan-fang,LIUXiao-yan,DAIBen-li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Jiangsu Huai’an 223300, China)

Gener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is a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in colleges.Based on practic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re summarize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teaching approach should follow the teaching syllabus combin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es spirits.Meanwhile, to construc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core evaluation system,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way should be transformed to multi-method approaches.This pedagogical reform aimed at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Gener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pedagogical reform;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 development

淮阴师范学院课程教学改革项目(2016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18)。

邓媛方 (1985-),女,讲师,主要从事生物质能研究。

X131

A

1001-9677(2016)019-0190-02

猜你喜欢
概论课题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环境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