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90)
高职《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邓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90)
通过阐述化工安全教育和职业健康科学的发展现状,分析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本文联系现代化工生产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探索,总结出适合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了高职化工类的化工安全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学生;化工安全;职业健康;教学实践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它又是潜在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生产安全事故[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健康的体魄乃生活质量的前提。近年来,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职业健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高职化工类专业旨在培养一批具备化工专业技术、安全生产技能和职业健康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因此,在高职化工类专业建设中开设《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课程尤为重要。
1.1化工安全问题
化工生产的原料、辅料及产品很多都是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等危险性。随着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工艺日益复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连续化生产、连锁反应危险性增大。例如:2015年8月天津塘沽爆炸事故,影响远及距离爆炸现场几公里的大楼爆裂倒塌,伤亡惨重;2015年7月山东日照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1000立方米液态烃球罐起火,经济损失巨大;2015年4月古雷PX化工厂发生大爆炸,对大气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化工安全事故频发,事故原因复杂,影响持久,对人身、环境及社会危害严重[2]。
1.2职业健康涵义
职业健康是对工作环境内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和防控的一门科学,是为了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影响职业健康的因素一般有:化学因素(如:油漆、杀虫水、实验室化学品等)、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温度等)和环境危害因素(如:电焊器、医疗消毒设备的光污染、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国家和行业组织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劳动保护章程,以保护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3-4]。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课程涵盖了化工生产安全技术和职业健康教育知识,充分将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化工类技能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危险化学品安全、化工特种设备安全、化工生产防火防爆、电气及静电安全等,掌握相应的安全生产技术,并从职业健康的角度将化工生产中的有害因素与人身健康建立起联系,掌握有效的健康管理技能,从而培养“以人为本”、“高效生产,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为全面投身化工生产事业奠定基础[5]。
合理有效地开设一门课程,必须以了解授课对象为前提。充分了解授课对象的整体素质,接收能力和适应的学习方式等,才能更好地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高职化工类的学生一般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6]:
2.1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随着近年来高校大幅扩招,大学的门槛一度降低,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过了提档线就能被录取,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成绩普遍偏低,这部分学生一般呈现出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方法欠佳,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特点。这意味着化工安全理论知识要少而精,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归纳和知识总结,知识点讲解要精炼易懂。
2.2理论知识基础薄弱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书本知识不感兴趣,没有耐性,很难静下心来去琢磨,同时他们呈现出热衷于动态事物,想法丰富,喜欢动手的特点。本课程需要更多地通过视频教学,仿真演练,实验操作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专业知识渗透其中。
2.3注重自我个性展示
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个性突出,追求与众不同,敢于大胆展示自我,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增大学生参与性学习的空间,比如通过ppt汇报,小组讨论,现场模拟演练等方法,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展示之中,在展示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最后,高职院校化工类毕业生大部分从事于企业车间的基础性操作,是投身化工生产一线的主要群体,这部分从业者的化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将对整个化工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3.1课程内容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是一门课时相对少,但是内容覆盖面广泛的课程,其应用性较强,需要以实际生产为依托,若仅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老师讲着空洞,学生听着抽象乏味。高职教育重点在于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7],加之高职学生本身理论基础薄弱、对书本知识的兴趣不高、难以静下心来钻研等特点,所以这门课程内容设计要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尽量“重点内容精着讲”。
从实际生产出发,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需求相对接,摒弃一些已经过时少用的,增加符合现代化、连续化生产的生产知识;回访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了解其初入一线生产所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实际走访化工生产企业,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和影响职业健康的生产因素;访问企业经验丰富的一线生产人员,获得贴合实际需要的教学大纲;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职业健康体系,参考同等院校的相关课程设计,并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获得一定的教学内容选择新思路[8]。
3.2课程教学方法
3.2.1由浅入深——案例教学[9]
以“化工防火防爆”为例,首先选用身边发生的火灾事故为例,比如:宿舍火灾,食堂锅炉爆炸等很多学生切身经历过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而且事故原因相对简单,利于引导学生分析事故,从而学习燃烧、火灾、爆炸的形成原因和发生条件。接下来选取最新影响最大的化工爆炸事故为例,如:天津塘沽爆炸事故,引起学生对化工安全事故提高警惕。通过图片、视频、新闻资料等对天津港爆炸事故进行详细了解,引导学生结合燃烧、爆炸、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等知识点进行事故分析讨论,从而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制定相关的事故报告。
3.2.2亲兵上阵——现场模拟演练
以“应急救护技术之心肺复苏术”为例,在讲解完心肺复苏术的适用范围、操作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点之后,安排一组学生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包括场景设置、角色分配和模拟操作,其他同学观摩记录。模拟结束后,请观摩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上一组同学心肺复苏术的模拟操作进行步骤分析,指出各步骤的操作要点,并进行对误判断。最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术,强调注意事项。这种高互动性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找到课堂参与感,对知识点认识更加深刻,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心肺复苏术不仅适用于化工生产的事故现场,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用武之地,值得每一位学生掌握。
3.2.3走出课堂——校企合作
以“锅炉安全技术”为例,联系好校企合作的化工企业,带领学生到厂区观察认识锅炉装置,跟着现场操作人员认识学习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最低水位报警器等主要部件及其维护,学习锅炉给水处理、锅炉常见事故及预防措施等知识。
3.2.4寓教于乐——知识竞赛
以“防火防爆技术”为例,教研组联合学校消防知识协会组织开展消防知识竞赛,包括宿舍消防、公共场所消防,电气防火等。竞赛形式主要包括笔试,考察学生对火灾、爆炸、电气着火等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抢答,考察学生对消防栓,灭火器,防毒面具等消防工具的认识;现场展示,考察学生对消防工具的使用能力,比如灭火器、防毒面具、防护服的实物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摆脱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参与度。
3.3课程时间安排
根据高职院校的三年制的学制特点,《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课程安排在化工类学生二年一期比较合适。学生经过一年的化工专业学习,对化工生产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二年级学生实习机会多,离顶岗实习、就业工作都比较近,这时候开设这门课程更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随即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3.4课程评价
改变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增加撰写化工事故应急报告、ppt汇报、模拟展示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避免学生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或抄袭,充分挖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全方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度。同时,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也能更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10]。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社会及个人开始对劳动者的健康素质愈加重视。同时,现代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也对化工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化工从业者需要既能掌握必需的化工生产和安全管理知识,也能尽量避免由化工潜在危险带来的身心伤害,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所以,对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进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通过结合现代化化工生产实际更新教学理念、依据高职化工类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生产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以《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课程为载体,培养化工类学生的化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收集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长期探索的课题。
[1]李志旗.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应对措施[J].化工管理,2014(17):80-80.
[2]蒋军成.化工安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23-42.
[3]徐卫东,李翔.现代职业健康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2(03):58-61.
[4]付瑞霞,吴超.职业健康统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8):107-112.
[5]蔡凤英,谈宗山,孟赫,等.化工安全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2-107.
[6]刘慧.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及对策浅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36-38.
[7]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0-128.
[8]钟伟.高职《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6(9):66-69.
[9]蔡永伟,许俊强,全学军,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化工安全概论课程中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2):85-88.
[10]李琳.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4,42(2):161-162.
Discussion on Teaching Innovation of Chemical Safety & Occupational Health for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DENG Hong
(Jiangmen Polytechnic,Guangdong Jiangmen 529090,China)
The status of chemical safety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development were described,and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 were analyzed.With the needing of modern chemical production an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the content of vocational course,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evaluation of Chemical Safety & Occupational Health were explored and the suitable teaching models were summarized,which further improved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chemical safety education for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 chemical safety; occupational health; practice of teaching
邓红(1988-),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精细化工方向研究。
X937
A
1001-9677(2016)011-02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