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发佚诗辑述

2016-03-14 10:08胡文建唐海宏
关键词:生命

胡文建,唐海宏



李金发佚诗辑述

胡文建,唐海宏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李金发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以及魏尔仑、雷尼耶、萨曼等人的影响,以中国象征主义先驱者之姿,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新的表现领域。研究他的10首佚诗,不仅可以厘清他的生平,亦可以补正他的创作,以更好地体味其前卫创新、大胆反叛的“跨文化书写”特色。

李金发;佚诗;辑述

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他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李金发作为中国象征诗派的先驱者、中国新诗发展初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以丑陋、晦涩、颓废的负面描写而备受世人争议。他的诗作不仅摧毁了中国文学的传统“诗教”思想范式,并且颠覆了“五四”运动后文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学界对李金发的研究可谓炙手可热,其势头可与戴望舒并驾齐驱,对他的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也不遗余力,但由于他的诗歌发表的刊物零散、时隔久远,难免有遗珠之憾。最近,笔者发现了他的10篇佚诗,它们均未被有关李金发的各种单行本、文集、选集等收录①,故辑录于此,并略加说明。

一、奔波于上海、武汉时期的佚诗

1925年6月1日李金发返抵上海,赴上海美专任教。后经刘海粟推荐于9月参与了评选孙中山陵墓图则的工作,并与王一亭担任评判顾问。1925年10月左右,李金发认识了《小说月报》主编郑振铎,经郑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6年春,李金发认识了蔡元培,蔡为李的《意大利及其艺术概要》与《雕刻家米西盎则罗》两书题写了书名,李为蔡塑了一座胸像。1926年底,李金发赴武汉谋职。经孙科的举荐,获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之职,同时他还在国际编译局和武昌美术学校兼职,其时结识了闻一多。不久,“四·一二”政变爆发,到了7月,宁汉合流,武汉政府宣告解体,李金发便离开武汉东归上海。这在其后来的《文艺生活的回忆》中有所记载:“上课没好久,就宁汉分裂了,继之清党,而宁汉合作。那时我还兼职国际编译局和武昌美术学校兼职,认识陈公博,时时帮忙。又兼武昌美术学校的雕刻指导……在清党之前,因认识陈友仁的儿子,由他介绍给他爸爸,在外交部做秘书,不料那已是强弩之末,不到几个月,又是宁汉合作,陈友仁逃俄,我们只好下旗东归了。”[1]笔者对这一时期李金发的佚诗觅得4首,分别为《圣玛利之哀吟》、《在罗马》、《我的生命像》和《中秋之月》。

《圣玛利之哀吟》刊载于刘大白主编的《黎明》1926年总第14期第4页,该期为1926年第一期,出版于2016年1月3日。全诗如下:

圣玛利之哀吟

我们在圣玛利像的炉边坐下,

旋听到一片哀吟之音,

我顿时如泛舟在海上。

身边带了神符,正随勇士去远征;

秋叶萧瑟之声纷来时,

我又以此置身深林,

伤腿之鹿从岩边狂跳,

苍苔与小草,不知什么一回事地呆望。

但不久猎者之角声渐远,

狞恶的狗群走开。

天帝遂无意中救脱此残生。

可是这第一的哀吟才止,

接着就是第二第三而至无穷之京垓亿兆

且每次增加可怕的苦楚而绝命的尾声。

于是爱人蹙额地对我说,

往昔诗人Tasso就在这世界之他的故乡,(意)塔索

靠在一棵树下吟哦,

他死得久了树也不高兴再活,

就是我们所见。

猶在山坡斜倚的杈桠树啊!

吁,横竖呻吟要轮到我们,

去!远去连圣玛利的像亦齐带拢来。

——作于金神父路

《在罗马》刊载于《黎明》1926年总第43期第21页,出版于1926年9月5日。全诗如下:

在罗马

(一)

在交际的客厅里,

我挽着她徐跳,

冒昧地成了心心相印的Cavalier。

美国丈夫还是在那里大装其增度尔孟。

终于她告诉我:

我们有三个小孩子了。

(二)

圣彼得教堂的远影儿,

早被诗人们印入脑儿去了,

待我瞥见松梢之紫黛时,

Pincio仅给人怀春者之气息。

(三)

Via Appia的斜阳下,

我们沿着古石惨墓乱走。

轻风误当她的裙裙是风帆,

牧童误认我为怀古之诗人。

(用短笛和我们的脚步。)

(四)

在Ciceron遗跡的山坡,

我书下几个字在残石上,

但终于被丹麦女人

带回寓所来了。

呵神圣的江山,

不许有我俗跡吧。

从诗中“作于金神父路”可以看出《圣玛利之哀吟》和《在罗马》是李金发对1924年11月底到1925年4月底在意大利逗留6个月的往事回忆, 金神父路为当时上海的一条路名。诗中的Tasso是文艺复兴运动晚期的意大利诗人;Pincio为罗马人民广场东面的平丘山,山顶的平顶露台是俯瞰罗马全景的好去处;Via Appia是罗马的阿庇亚大道。

《我的生命像》署名李遇安,发表于《语丝》1926年第67期第56-57页,出版于1926年2月22日。李遇安为李金发的笔名之一。

我的生命像

我的生命像,像一个脆嫩的

白梨,用极锋利的刀子切过,不显

一丝痕迹,还整全的,假作毫无

伤损的在那丛密的枝叶里,隐

藏着它粉碎飘零的苦意,隐

藏着它粉碎飘零的苦意,

夜雨虽同样可怕的向着梨园飞来,

它却起了异样的战憟!

我的生命像,像一枝清香的

红莲,冲在荒山的急流里,不露

一线倦意,还努力喷放着它的

秀透和芳香,荡漾在清水,吐

纳着它空谷静寂的枯趣,吐

纳着它空谷静寂的枯趣,

狂飙虽同样无情的向着荒山吹来,

它却起了异样的战憟!

我的生命像,像一棵柔和的

紫藤,由肥沃的一地半川,移到

高陡万丈的峭壁。它还傲然的

附着风云的胸背,摇摇在青空,呼

喊着它永无回答的问语,呼

喊着它永无回答的问语,

秋霜虽同样酷惨的向着峭壁扑来,

它却起了异样的战憟!

我的生命像,像一团细密的

游丝,被那无形的菌虫咬过,还

悠然的,盘踞荆棘,哄送着魔气,

它的圆週映出坟墓的死光,暗

暗的团着它挣扎的痛气,暗

暗的团着它挣扎的痛气,

冰雹虽同样猛烈的向着原野打来,

它却起了异样的战憟!

我的生命像,像一个迷路的

孔雀,展开受伤的金翅,寻着

它的归宿,没有饮食也失去伴侣,

只是在阳光之中鼓着翅儿,歌

叫着它迷路的叹息,歌

叫着它迷路的叹息,

夜幕虽同样慢慢的向着苍空披来,

它却起了异样的战憟。

我的生命像,像一首轻婉的

歌曲,唱在美人的口里,彷徨的

颤抖着追逐它和弦的声息,它失

望而且疲倦了,显不出一些快意,彷

徨的颤抖着它失望的悲悽,彷

徨的颤抖着它失望的悲悽。

市声虽同样粗暴的向着人间逼来,

它却起了异样的战憟!

诗作《我的生命像》中充满了颓废、怪异、神秘和失落的意象来表达情绪,体现了其“诗怪”的特质。

《中秋之月》署名金发,发表于1927年《现代评论》第7卷第157期第17页。

中秋之月

这般人们遇到了你,

都很高兴的庆贺凭吊,

歌咏天上人间的故事;

但你与我确是疏远了

即偶然想到亦仅知道你是

我疾苦之揶揄者!

去年看见你,是在海西之潮汐声里,

今年看见你,仍是在叹息状态之下,

我知道你是不关心这点的。

但我现在才发现惟有你是知已,

虽然倏来倏去,

总未忘我在天涯之一角,

我能远望你就壮了我的生之胆量。

吁,是你阴笑的声么?

显然是去年的一束,

若能以此销解月下人们的惆怅,

就在西风萧瑟处

亦还有诗意的。

我所能说的话比去年少了,

惟愁丝比往日多,

明年若能再在潮汐间相见,

决意将你外貌描写下来。

本期《现代评论》出版于1927年12月,此诗当写于1927年8、9月间李金发从武汉回到上海之后。

二、作于广州、南京时期的佚诗

1931年暑假李金发从杭州护送母亲回乡顺道南下广州谋事,这在李金发晚年《答痖弦先生二十问》有明确记载:“我还在杭州美专教书,捱得无聊,很想另图发展,乃趁暑假之便。走访在岭南大学的郭泰祺,原想再入外交部工作,那时正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候,广东政府不知怎样,忽然要做铜像来纪念伍廷芳,他们知道我是做铜像的‘专家’,即刻着傅秉常次长负此责任局订我去做这个工作,不用到外交部去找差事,当即着傅秉常次长负此责任,签约付款,一拍即合,因此放弃了两年写作的生活,接着又做了邓铿的铜像。”[2]“放弃了两年写作的生活”应该指的是1932年与1933年在广州的一段生活。1934年春李金发前往南京,在那待了2年,于1936 年春夏之间离开南京前往开封。笔者对这一时期李金发的佚诗觅得6首,分别为《闲居自语》、《哭声》、《瘫痪的诗人》、《眼簾即景》、《中年的》和《给棠》。

《闲居自语》与《哭声》刊于1934年1月1日出版的《矛盾》第2卷第5期第1—4页。两诗如下:

闲居自语

一个诗句,曾如我恋人般,

使我苦苦追问欢乐之常在;

邻家飘出不成Melody之琴音,

引出我迷途在荒谷中沉睡。

为甚笔力不像往昔的英俊,

怕是自悲的语言说尽了。

大自然的美态,

还没有动手歌唱,

全因老髦之记忆,

不曾容颓萎之意识安宁。

有时远处的火车之闹声,

被过路的风吹来,

依依在午昼的窗棂上,

我遂说:“这是幸福,

他们在生离死别中而不自悲。”

这就是我闲居的功课。

哭声

秋的舍去巡礼的傍晚,

低亚而有破洞的泥室,

呱然的发生一阵。

悲哀过度的哭声,

又是一个男的或者女的,

为时间征服了,

那是胜利者的送行曲,

使他们不致汗涔涔的上黄泉路,

使他甘心撒于这尘寰。

儿女是还要活的,

他们不因此自悼,恐怖而退却,

有了谅解,有了准备,

甜蜜的在前头,

祖先干的太傻,不识时务,

该被忘却排挤,

旧的从此结束,

换上新的手段。

呱然的悲哀过度的哭声,

荡漾在无限界的穹窿里。

《瘫痪的诗人》与《眼簾即景》刊于1934年3月15日出版的《矛盾》第3卷第1期第134—137页。两诗全文如下:

瘫痪的诗人

Ye nepuis croire a ta milancolie

Que tu sois mon mauvais DestinA. musset

鹧鸪唱破春之佗傺的心窝,

蛰虫狂敲生命的繁荣之钟,

诗人整刷尘封的外衣之襟,

因先望之火已烧上肺尖,

枯瘦的右肱

为幸福之寻觅疲乏久了,

轻风使他血液运输,

到了如搥的膝盖便凝住。

如生的呼喊算是徒然,

“创造”近乎修辞学的欺骗,

上帝之手只引人到中途,

魔鬼自喜得到首席的审判。

人类居住的地壳,

终归有他的份儿,

蛀虫已允许为他作守护,

背脊已蕴酿着杉木的气味。

眼簾即景

清晨的断途之雾气,

环绕在富人之家透出的乐声中,

衰病无力的太阳之光辉,

偏在劳力者背脊上觊觎。

景色是婀娜的新秋,

空气中可散布得夏日的电子;

铁色的无所事事的远山,

任意识散漫的诛人的盘据;

地平的蔚蓝之底层,

隐藏着远行者之尤怨;

风帆摇曳的洋面,

有蛟龙在伺候水葬者的尸体。

涛声从岩石的苍苔下散出,

站立不定的螃蟹之幼子,

冲断多节的腿骨,

无力地匍匐在野珊瑚的破枝中。

以上发表于《矛盾》的这四首诗,从时间上来看应该作于广州。

《中年的》刊载于1934年7月5日出版的《创作与批评》创刊号(即第1卷第1期)第19页上。

中年的

中年的时光,

像晚间的彩霞,

一会的鲜明,

许顿成灰死,

望着长天,我满怀悲衰。

汽笛一声,

出自飞驰的车中,

在山谷中发出回响,

为多少生灵生灭的哀歌,

望着层峦,我欲化为以太。

每年明媚的季候,

暗示万物渐近死亡,

如鱼饵似的使人欢笑,

只诗人,流行者,饕餮之徒感到,

望着折茎的小草,我潛然泪下。

《给棠》登载于1935年《人间世》第15期第42页。从时间上看该诗作于6月23日。

给 棠

缺乏你的笑声,

生活是渴者没有饮料;

待你徘徊于我的怀中,

又像丰馔之前不能下箸。

透明的蝉翼轻衣,

紧压着你微动胸脯,

如雾中摇曳的白杨,

幸福呵,假如变作无知的他。

初次痴情的人,

紧靠我的臂膀吧,

微风推你背会倒,

艸茎会刺你足踝。

捉住欢乐的今日吧,

真实的现在,远胜希望中的将来,

今日不完全消受,

没有明日没有明年。

六,二三。

三、结 语

李金发作于上海、武汉时期(1920年代)的4首诗歌更多地折射着他在欧洲游学的经历,反映着当时欧洲的文化环境。从这一时期的诗歌意象中可以看出波特莱尔、魏尔仑、雷尼耶以及萨曼等象征主义诗人对李金发的影响,其诗作更多地是对西方文化资源的吸收与借鉴。与1920年代李金发的诗歌相比,作于1930年代的6首诗作在组织结构意象运用以及意境的创设上并没有直接的、明显的变化,但诗人却在其中植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底蕴,将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传统的生命体悟与象征主义诗派纯美的艺术追求进行了融合。可以说,在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之后,李金发汲取了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这使得他的1930年代的诗歌创作融贯着中西文化的绚丽光彩,表现出“跨文化书写”的态势。在中西文化的双重关照下,他1930年代的诗歌蕴含了更为丰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意蕴。

总之,李金发在其诗作中整合了中西文化的优点,表现出前卫创新、大胆反叛的“跨文化书写”特色,将叛逆美学的新境界融入到了中国的现代诗艺之中,为中国诗坛注入了现代性因素,从而促进了中国现代诗的突进,也使得他自己成为了那一时期诗歌跨文化书写的典型个案。诚如徐肖楠所说:“李金发是将他对生命多情缱绻的古典式感受、对于女性和爱情的敏感、对于中国古典式阴柔美的追求,与象征主义诗歌对于生命本质美的追求相一致,在借艺术观照和升华生命的本质上与西方诗歌相对应、相和谐。这里追求的是生命本质和艺术内在品质的一致”[3]。

注释:

① 笔者先后查检了《微雨》(北新书局1925年版)、《为幸福而歌》(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食客与凶年》(北新书局1927年版)、《异国情调》(商务印书馆1942年版)、《飘零闲笔》(台北侨联出版社1964年版)、《从陈独秀文学革命到李金发象征派新诗》(蔡义忠,台北清流出版社1973年版)、《李金发评传》(杨允达着,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版)、《李金发诗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生之疲乏李金发的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李金发抒情诗赏析》(严翀编,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死神唇边的笑:李金发传》(陈厚诚,台北业强出版社1994年版)、《李金发代表作》(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爱之神:李金发诗歌赏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年版)、《李金发文集》(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新诗库·李金发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李金发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等作品集。

[1]李金发.文艺生活的回忆[M]//王志健,宣建人,杨群奋,等,六十年散文选:第1集.台北:正中书局, 1975:279-280.

[2]李金发.答痖弦先生二十问[C]//何万真.诗画双馨——林风眠、李金发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1:497.

[3]徐肖楠.论李金发的诗[J].文学评论,2000(5):52-59.

[责任编辑 文 俊]

2016-07-03

胡文建(1976—),男,山东临沭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欧美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

I206.6

A

1009-1513(2016)04-0015-05

猜你喜欢
生命
水为什么能成为生命之源?
生命之树
执着旺盛的生命之花
为生命护航
生命憧憬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生命的哭啼
《柔情史》:面对成长面对生命,有时无能为力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