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芦草沟南铜矿成因浅析

2016-03-14 09:07张增馨
甘肃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芦草铜矿矿床

张增馨

(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

甘肃省芦草沟南铜矿成因浅析

张增馨

(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

芦草沟铜矿位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西北约30km处,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变质特征为芦草沟铜矿床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赋存于龙首山岩群四岩组的黑云斜长变粒岩、碎裂长英质岩脉、碎斑化碱长花岗岩、辉绿岩脉、石英岩中。系统总结了芦草沟南铜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热液-区域变质型铜矿床。

地质特征;铜矿成因;芦草沟;甘肃

芦草沟南铜矿行政区划隶属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管辖,位于金昌市西北约30km处。本区先后有甘肃省地质局645队、地质六队、煤田地质勘探局145队、核工业212队等在本区进行地质及矿产普查工作,但未收集到与本次工作有关的地质资料。1984-1988年,在测区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并提交了相应的报告。

2003年核工业212队在该地区进行地质预查工作时发现了该铜矿点,未收集到相关地质资料;2004-2007年之间,相继有不同的私人投资方在此地进行了少量槽探、硐探等零星的地质工作,均未收集到相关地质资料。

1 成矿地质背景

调查区位于阿拉善地块和走廊弧后盆地接触带北部,阿拉善地块龙首山群中,地处金川铜镍矿、芨岭铀矿等重要成矿带上。

调查区处于华北地层大区,总体构造线北西西向。以龙首山南缘大断裂为界划分两个地层区,其北的龙首山地带属阿拉善地层区,图区内出露地层为新太古界—古元古界结晶基底及蓟县系,震旦系浅变质岩,在山间断陷盆地零星有石炭系及侏罗系条带状产出,新近系及第四系大面积分布在山前及山间洼地中;其南永昌北山一带属秦祁昆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祁连地层小区,主要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山前及山间盆地分布有大面积新近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

芦草沟南铜矿区临近走廊弧后盆地与阿拉善地块接触带附近,区内地层除第四系以外,主要为新太古界—古元古界龙首山岩群,地层走向大多为北西-南东向,以龙首山岩群二岩组、三岩组和四岩组构成敖包沟复背形南翼,断裂构造不发育。区内岩浆岩发育,大多为偏碱性岩和少量基性、中性岩脉。

龙首山岩群第四岩组

该套地层主要出露在工作区西南部,地层构造线总体呈北西向产出。测区内第四岩组出露面积相对较少,岩性主要为大理岩,局部夹条带状混合岩、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岩、少量二云石英片岩及斜长角闪岩。

主要岩石类型描述如下:

大理岩:呈灰白-白色,弯曲镶嵌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略具层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方解石(99%±)、石墨及绿帘石(1%±)组成;方解石呈粒状变晶,粒度0.5~1.5mm之间;岩石局部含石墨,呈弱条带状;大理岩层理较发育,大致为210°~250°∠40°~70°,岩石风化较强。

石英岩:呈紫红、浅青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石英(95%±)、长石(5%±)组成;石英呈粒状变晶,粒径1~2mm±,长石呈宽板状变晶,粒径0.5~2mm±。此外,岩石受后期构造作用的改造,局部较为破碎。

该地层多被晚期花岗岩侵入而破坏,大理岩内

发育了较多的侵入岩,主要为酸性岩,少量为基性岩。酸性岩多为黑云碱长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碎斑化碱长花岗岩、长英质岩脉等,基性岩主要是辉绿岩脉。侵入体形态规模变化较大,呈脉体、透镜体、岩株等形式侵入。

在第四岩组内发现铜矿化体14条,是铜矿的有利成矿层位。

2.2 矿体地质

芦草沟南铜矿区铜矿化带从整体看:集中分布在测区南西部的中部一带。矿化带总体沿320°~140°方向展布,倾向绝大部分呈南西倾向,倾角在38°~73°之间。矿化带断续长约0.80km,宽约30.00~100.00m之间。矿化带南西界附近有一F1主断裂,延伸方位基本与矿化带一致,其南东端大部分虽然被第四系覆盖,但由于处在沟谷地段,因而推断深部仍有断裂存在。该矿化带主要由以下四种类型的铜矿化体组成,且所有矿化体均位于F1断裂带内或其北东侧,并且伴随其赋存岩性的不同呈不连续无规律分布,局部形态受矿化岩性及构造的双重控制,具明显的膨缩、扭曲现象。

2.3 矿石特征

根据2009年度普查阶段对本矿区的物相分析结果可得出,各样品中氧化物中Cu含量占样品中Cu总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号样93%、2号样87%、3号样86%、4号样92%、5号样90%、6号样74%、7号样87%、8号样46%;由此确定均为氧化矿石。

2.4 矿体围岩和夹石

本矿区矿体的顶底板围岩有以下几种:

1)碎裂长英质岩脉中赋存的铜矿体的顶板围岩主要为长英质岩脉。矿体有Cu1、Cu2、Cu3。此类型中Cu2矿体顶、底板均为碎裂碱长花岗岩,Cu3矿体与顶板为长英质沿脉,底板为变粒岩。围岩岩石特征为:

碎裂长英质岩脉:灰白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镶嵌变晶结构,脉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石英(55%±)、斜长石(45%±)组成。石英呈它形粒状,斜长石呈半自形-它形,呈宽板状、细粒状,二者粒径均在0.05~0.50mm±。岩石很破碎,裂隙发育,沿裂隙面见有赤褐铁矿化,呈浸染状分布,其矿化很弱。

2)石英岩中赋存的铜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均为石英岩。此类矿体有Cu3、Cu4。围岩岩石特征为:石英岩:呈紫红、浅青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石英(95%±)、长石(5%±)组成;石英呈粒状变晶,粒径1~2mm±,长石呈宽板状变晶,粒径0.5~2mm±。此外,岩石受后期构造作用的改造,局部较为破碎。

3)碎斑化碱长花岗岩中赋存的铜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均为碎斑化碱长花岗岩。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 矿床成因

根据以上矿床地质特征可以看出,黑云斜长变粒岩中赋存的矿体受构造作用较少,主要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较大。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岩石中有益元素活化富集,形成含矿热液;然后随其温度、压力、化学成分、Ph值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含矿热液在适宜场所聚集成矿。

另外,由矿床地质特征可以看出,碎裂长英质岩脉、辉绿岩脉、碎斑化碱长花岗岩中赋存的铜矿体,主要受F1断裂及其派生的小破碎带控制;推测成矿机制为含矿热液顺断裂、裂隙等构造通道灌入,由于物理、化学等条件改变,在破碎带内分异、富集,与脉岩等同期固结成矿或浸染通道围岩成矿。

综上所述,初步认为芦草沟南铜矿区铜矿床成因类型分2种:

1)热液型:主要为碎裂长英质岩脉、辉绿岩脉、碎斑化碱长花岗岩中赋存的铜矿。

2)区域变质型:主要为石英岩、黑云斜长变粒中赋存的铜矿。

3.2 找矿标志

1)铜矿体往往在地表形成次生氧化带,因此地表孔雀石化、蓝铜矿化为其最明显、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2)矿体主要受断裂及蚀变破碎带的控制,因此断裂破碎带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3)符合矿床成因类型的岩性也是一种间接找矿标志。

4)矿区内矿体主要赋存于龙首山群第四岩组中的F1断裂带附近,该岩组也可作为在该区找铜矿的宏观标志层。

[1] 1:20万《河西堡》区域地质、矿产测量报告[R].1968,12.

[2] 贾群子,杨忠堂,肖朝阳,等.祁连山金属矿床成矿带划分及分布规律[J].2002(21):140-144.

[3] 甘肃省地矿局.甘肃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18-48.

[4] 毛景文,张招崇.北祁连山西段铜金铁钨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找矿评价[J].北京:地质出版,2003.

P618.31

猜你喜欢
芦草铜矿矿床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芦草轻柔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芦草
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