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区废旧农膜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6-03-14 07:15:34李兴芳
甘肃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李兴芳,李 雪

(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兰州730000)



七里河区废旧农膜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李兴芳,李雪

(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政府各级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通过分析七里河区废旧农膜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对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七里河区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思路,建立龙头企业加工利用、回收网点积极收集、广大农户捡拾交售的市场化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运作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监督管理的加强,使得废旧农膜等塑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变弃为用,有效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

1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现状

1.1农膜使用的利与弊

从20世纪80年代,农用地膜在七里河区农业生产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至今已有30多年时间,地膜最初仅在育苗中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增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为地膜覆盖技术具有增温保湿、保水保肥、节劳减支、增产增收的特性,尤其在旱作农业相对集中、面积大、且水源条件差的地区推广地膜栽培比露地栽培更有优势:一是可使地温提前升至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有效积温比露地栽培提前15~20d达到作物全生育期要求积温,可提前成熟收获,躲过夏伏旱达到高产;二是覆膜栽培保墒能力强,可减少灌溉用水,解决了水源不足的生产用水矛盾;三是减少除草、用药用工、节约生产成本;四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区的玉米、马铃薯、果菜等作物上普及推广,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地膜覆盖栽培中也相应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由于现有膜栽生产技术措施不到位,治理措施未能及时跟进,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造成“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首先,残膜在土壤中百年才能自然降解,直接破坏土壤原有结构,降低耕地质量,析出的有毒物质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其次,残膜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均匀分布,阻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作物减产;第三,有些农户以焚烧方式处理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第四,残膜随意丢弃于田边、地头,被风吹散后,挂附在农田周围的树枝、电杆上,散落到地头、路旁沟渠等处,影响自然景观,也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第五,残膜与秸秆、牧草混在一起,被牲畜误食后还会引起病害甚至死亡等等。当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不仅是“视觉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废旧农膜和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造成的土壤污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膜栽技术要进一步推广,就必须切实解决好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

1.2全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从2013年开始,七里河区通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项目的实施,初步建立废旧农膜捡拾、收购、加工利用市场化运作体系,配套完善了相关扶持政策,使回收利用率明显提高,农田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1.2.1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市场机制正在发育,回收网络逐步形成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再利用经过逐步探索,企业已将回收废旧农膜作为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并在乡村建立了回收站点,满足企业的加工需求。目前,全区2家企业已经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10个,覆盖了全区的6个乡(镇)、10个村,覆盖面达到30%。按照“网点有回收场地、收购有回收机具、乡村商贩定点包片”的网点建设要求建立回收站点,这样既为企业确保了充足的加工原料,又为农户交售废旧农膜提供了方便,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率,由于有良好的回收体系,全区的废旧膜回收率高达78%以上。

1.2.2创新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根据相关政策,七里河区将农膜采购市级资金的10%用于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全区各乡镇根据“发放回收一条线”的原则,在地膜使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组织回收废膜按政府采购地膜发放数量的基准(折纯吨),交给地膜供应企业以100元/m3计价扣抵10%资金所得,地膜供给企业出具收货证明。如果各乡镇不履行自己的职责,次年将不再享受市农委发放的地膜补助,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曝光,对问题突出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废旧农膜生产的产品市场前景好

1.3.1再生产品原料主要为地膜粉。

回收企业生产的复合材料人井是以废旧农膜的初加工品地膜粉为主要原料 (农膜使用量占95%),配以其它添加剂进行均匀充分的混合搅拌,再在挤塑机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塑化、挤出,然后在300吨油压机中高压模压成型。2013年该企业以捏炼机替代挤塑机,使原料搅拌更均匀,产品质量更高,产品的成品率大大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无二次污染,是国家建设部科研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四是助创“文明城市”尽心尽力。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2017年9月,全员投入创建活动之中,加大巡查力度,提升巡查手段,对城区所有储备地块进行地毯式的清理整治,特别是在“迎国测”期间,开展24小时巡查管护,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储备土地没有出现任何不良问题,得到了市创建办的充分肯定。

1.3.2再生产品生产对环境没有污染

回收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没有工艺废水产生,冷却产品利用水循环,生产加热使用电加热,无锅炉废气,各项污染要素对周围环影响相对较少,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1.3.3再生产品市场前景好

回收企业利用废旧农膜生产的复合材料产品种类有检查人井、雨水箅、护树板、太阳灶壳体,组装式检查井等。产品使用范围可涉及电力、通讯、市政等各种行业。回收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甘肃省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及甘肃省皮革塑料质量监督检验站专项检验认定。产品性能优良,质量可靠,规格齐全、价格合理,深受广大用户信赖。

1.4农膜市场监管有力,淘汰难以回收的超薄农膜

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08mm、耐候期小于12个月的用于农业生产的地膜;要求全区各级政府招标采购的用于农业生产的地膜厚度必须大于0.01mm、耐候期大于18个月。从2014年6月1日起全区范围内禁止销售厚度小于0.008mm、耐候期小于12个月的用于农业生产的地膜。通过对地膜生产企业和经销市场的监管,杜绝了厚度小于0.008mm、耐候期小于12个月的地膜在七里河区的销售和使用。从源头上杜绝了难以回收的超薄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存在的问题

2.1人民群众对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意识不强

一般6666.7m2地清理出来带有杂物的废旧地膜大约1m3,卖好点也仅有100元左右,如果交售不方便,农户甘愿在田间地头焚烧、掩埋,也不愿主动交售,一旦焚烧、掩埋不及时,遇风飞扬,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2.2网络不健全,售卖不划算,影响了农户交售的积极性

目前,全区仅有10个回收网点,只能覆盖大约30%的乡村,大部分乡村处于回收盲区。虽然大部分农户对捡拾清理土地上的废旧农膜的认识较高,捡拾清理土壤中的废旧农膜比较积极,但由于捡拾难度大,成本高,主动售卖又赚不了多少钱,加之网络不健全,售卖不方便,距离加工企业较远、没有回收网点的乡村农户交售废旧农膜的所得,还不足抵顶人工费和运输成本,致使农户只注重清理,不注重交售。

2.3执法机构不健全,监管工作难以深入

目前,全区的综合执法大队还没成立,农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由区农产品质量监测站承担,而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又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也挂靠在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同时农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涉及到农业、质检、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的难度比较大,对查出的问题农膜不能及时的进行现场处理和查封。从而制约了不符合要求的农膜流入市场。

2.4工作经费不足,制约了回收再利用工作的开展

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工作涉及销售、生产、运输、批发、零售、使用,环节多、面广、费用也高。特别是回收和再利用环节,如果没有经费的保障,此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目前,全区的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工作由于受经费的影响,制约了回收的数量和时限。

3 对策及建议

3.1强化工作责任

在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中,要将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地膜技术推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认识,在下达农膜推广任务的同时,下达废旧农膜清理回收指标,并由统计、农牧、环保等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3.2加强协调配合

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是一个量大面宽的全新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行区政府牵头抓总,农业部门负责指导,财政、环保、科技、宣传、工商、供销、税务等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各乡镇要成立具体抓回收的工作机制,给废旧农膜回收机构,加工企业在资金、场地、税费收取及相关手续的审批上给予优惠和支持,以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工作。

3.3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社会氛围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的宣传,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潜在危害的认识,培养农民群众不乱丢、不乱弃废旧地膜的良好习惯,增强农民群众对残留地膜回收的自觉性,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家园的进程。

3.4建立健全回收网络

做好废旧农膜的循环利用,回收工作是前提和关键。因此要在全区各乡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示范村、全膜马铃薯示范片带、设施蔬菜基地等重点区域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供销系统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鼓励有意从事废旧农膜回收的个人积极参与,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根据运输距离、交通条件和废旧农膜产生量,按照辐射面广、方便交售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废旧农膜回收站。对废旧农膜、塑料制品、农资包装袋等农村垃圾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扩大回收网点,通过在各乡镇建立回收网点,形成强大的回收网络,方便群众交售废旧农膜,并结合全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实行“交旧领新”、“以旧换新”或“交旧膜享受补贴价新地膜”等措施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同时在回收场地、加工场地的租用上给予积极支持,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

3.5提高回收利用能力

根据企业年回收废旧农膜总量,区上应参照省级废旧农膜奖励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废旧农膜加工企业给予奖励扶持,以确保企业盈利,邀请省、市农业部门的专家,定期对加工企业、回收网点的场地规划、技术改进、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企业回收加工利用能力。组织农技人员通过技术培训、现场示范等形式,积极推广一膜两年用、适时揭膜、机械捡膜等新技术,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减少田间残膜污染。

3.6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作经费

区和乡镇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有关的规定和要求,要将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各个部门也要多方努力来争取资金,确保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顺利、深入开展。

中图分类号:X71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