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别凡 闫志强
煤化工高端延伸前景可期
文/别凡 闫志强
面对水资源和环保瓶颈制约、部分技术不成熟、政策与标准不健全等挑战,煤化工该何去何从?
“推进煤炭精深加工、循环利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新型煤化工产业,追求高端化、高附加值化是煤化工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 在2016(淮北)煤基新材料及化学品发展论坛上,诸多煤化工行业内人士达成了上述共识。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均走在了世界前列,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示范工程取得重大成效,产业初具规模,基地化格局基本形成。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煤制油产能达到278万吨,产量132万吨;煤(甲醇)制烯烃产能达到792万吨,产量648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达到212万吨,产量102万吨;煤制天然气产能达到31亿立方米,产量16亿立方米。截至“十二五”末,我国已建成20套煤(甲醇)制烯烃、4套煤制油、3套煤制天然气和12套煤制乙二醇示范及产业化推广项目。
然而,煤化工的发展仍存诸多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涌指出,目前我国的煤化工行业整体来看,在建和拟建项目仍巨大,已有产能释放大约只有50%。而不少煤化工企业则深陷亏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则认为,当前水资源和环保瓶颈制约、部分技术不成熟、政策与标准不健全等因素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要实现煤化工的突破,就必须打破这四大桎梏。
针对煤化工所处的困境,金涌指出,目前我国煤化工要做的一是要通过贴息贷款、债转股等支持方式使企业不至于走入低谷,二是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相互参股等使存量资产优化配置。
业内人士认为,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还将长期保持,但会不断萎缩。同时,煤炭分质利用是合理的重要方向。煤炭转化要考虑其能源转化效率。煤化工可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互动。把煤化工从燃料变为材料使用,是有希望的产业,特别是向高端产品延伸。
笔者了解到,受能源利用率、二氧化碳排放、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条件下,煤制油的发展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数据显示,采用直接法的煤制油能源利用率为50%,间接法的利用率为40%;煤制油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在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即将全面建成的背景下,煤制油行业碳税的压力凸显;而1.2~1.6万元/吨产能的投资和5~6吨/吨产品水耗则使得煤制油成本显得过高。
但是,在其他领域,煤化工的高端化、高附加值化已逐渐成为业内期待的焦点。
以煤制芳烃为例,目前我国的技术已经可以达到甲醇消耗降低至3.07吨甲醇/吨芳烃,干气中C2返回制甲醇时单消耗可降至2.38吨甲醇/吨芳烃。与此同时,对二甲苯存在巨大缺口。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对二甲苯的产能为1102万吨,产量仅为830万吨。但是进口量则是905万吨。预计2020年,我国对对二甲苯的需求将达到2760万吨,但是产能仅为1560万吨,缺口达1200万吨;2025年需求将达到3320万吨,产能仅为1820万吨,缺口达1500万吨。
业内人士透露,正在运行和建设的甲醇制烯烃项目将在未来3-5年内向市场释放1500万吨的烯烃产能。
“延伸产业链,深加工,实现高值化,生产差异化产品已经成为煤制芳烃的必由之路。”金涌说。
对于未来现代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周竹叶建议,应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升级示范工程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生态友好的大型产业基地。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煤化工基地、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陕西榆横煤化工基地以及新疆准东、伊犁等煤化工基地。
而作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市,安徽省淮北市已经初步实现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资源再生型城市转变,这其中,煤化工的贡献不可忽视。
近年来,淮北市重点发展煤化工(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新型煤化工产业,积极推进精细化工项目,为淮北的转型发展添上了浓厚的一笔。
据淮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晓武介绍,截至2015年底,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已建成包括年洗选1600万吨的临涣选煤厂,年产440万吨焦炭联产45万吨甲醇的临涣焦化,装机容量4×30万千瓦机组的中利发电,日供水能力23万吨的临涣水务,8万吨粗苯精制项目,20万吨/年混合芳烃加氢项目,年产220万吨的水泥厂,以及年产20.4亿块标砖的建材项目等。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煤化工方面不断延伸产业链。以煤制烯烃为例,通过煤焦化、煤气化最终生产出EVA树脂等先进合成材料、异丙醚等精细专用化学品、高性能碳纤维等碳素材料。同时,还研发出了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量子碳素、碳纤维、石墨烯等新技术、新产品。
然而,尽管煤化工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仍有业内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表示,中国石化联合会对现代煤化工的定义为升级示范阶段,而非产业化阶段,煤化工仍有许多技术尚未突破,所以,新建煤化工项目还是应该慎行。
这些瓶颈和制约如何突破?关键就是创新。总书记在G20峰会上讲“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位,只有创新才能攻克其关键核心技术,只有创新才能提升化工新材料产品的自给率,只有创新才能改善化工新材料产品的高端化和差异化。创新的重点在哪里?一是以化工新材料基础产品的产业化为重点,实现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等重要产品的连续稳定生产;二是以产品的高端化和系列化为重点,加大氟硅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膜材料等下游产品链和终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三是高度关注化工新材料领域新的技术和产品,如无机陶瓷膜,因具有高效分离功能,又具有耐高温、耐化学侵蚀、机械强度好、抗微生物能力强、渗透量大、可清洗性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正在成为高性能膜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工业大学已开展了多年研发,已基本掌握了无机陶瓷膜的制备技术,正在石化行业加快应用开发,预期今后数年将形成百亿以上的市场规模。四是高度重视功能材料的开发,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功能材料是世界各国研发的热点和重点,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大飞机、高铁等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以及电子电器、通讯器材、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超导材料、平板显示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储氢等新能源材料等方面,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