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蓓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041)
明代以来兰州古典私家园林发展概述
丁文蓓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041)
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关口的兰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在此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兰州古典私家园林更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具有中国古典园林普遍特征的同时,又保持了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证,以历史时间为序,首先对兰州古典私家园林所处的城市大环境即园林发展背景进行了研究,进而分析了明代以来兰州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及演变,理清其历史发展的脉络。
兰州古典私家园林;发展概述;明代;清代;民国
明以前,处于西北地区的兰州,经济发展萧条;粗犷质朴的兰州本土居民勇武少文,移民则大多较为穷困,这使得私人造园的社会风气在兰州难以形成。兰州的私家园林也由于这些孕育私园因素的欠缺,久久不能出现。
明代是兰州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明初,受肃王移驻兰州的影响,城市快速发展。人口也随之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便利的交通优势也使兰州的经济自明代以来便不断增强。经济的发展为兰州私家园林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1.1 王府花园
明代,肃王移驻兰州,在提高了兰州城市规格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随从及其家属。这些移民在带来先进的物质、精神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兰州私家园林的发展。
由此产生了比较著名的两处王府花园,即凝熙园和莲荡池。其中凝熙园是明肃王朱楧于明建文二年(1400年)兴建的。之后成为明历代肃王的私家园林。它设立于肃王府内,位于王府东、西、北三面,被统称为“凝熙园”。另一处是位于兰州城西的莲荡池(也称“莲花池”,清改称小西湖),也是由肃王朱楧修建的,可惜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面目全非。
1.2 私人宅院
除了王府花园,明代还有几处比较有名的私人宅院,如庠生傅良弼修建的傅氏别墅、兵部尚书彭泽修建的西津别业、西宁参将周棠修建的周棠花园等。
清代,自顺治五年甘肃巡抚移驻兰州至乾隆三年兰州升府,兰州由西北交通枢纽、军事重镇逐渐成为西北政治中心,这对于兰州的城市发展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政治基础的奠定也使得兰州私家园林有了较大发展。
但是,清代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多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致使西北回族起义的爆发。作为西北中枢的兰州首当其冲,成为主战区。在清顺治、乾隆、咸丰和同治年间的几次回民起义中,兰州均是起义军与清军交战的地区。兰州城市人口迅速减少,城池及各种城市设施更是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私家园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破坏。
2.1 会馆园林
清代,兰州的会馆园林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兰州在清康熙年间成为甘肃省会,使得在这里进行的国内外贸易与文化交流越发频繁,兰州的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来兰商人增多,至乾隆后期,兰州的商号中由外地商人经营的就多达600余家,而为了在兰长期利益的考虑,各地区的商人便成立了商帮,会馆也应运而生。这些会馆大都选址于繁华的市区内,有浙江会馆、广州会馆、江西会馆、山陕会馆、四川会馆、八旗会馆等等。
2.2 私人宅院
清代,各地商人纷纷挤入有着西北商业“总汇”之称的兰州。他们在兴建大量会观园林的同时,更不遗余力地置地买田,兴建私园。如建于乾隆至道光年间的曹家花园、骆家花园、耿家花园等。另外,
一些政府官员也为了释解案牍之劳顿,在城内或近郊风景优美之地营建了不少私人宅院,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康熙年间由李渔组织修建的艺香圃(若己有园),道光八年(1828年)由陕甘总督杨遇春、甘肃布政使颜伯焘主持修建的汇园等。
2.3 王府花园
与此同时,前代留下的一些著名私家园林也在清代被不断改建与修葺,如明代肃王府在清康熙五年(1666年),被甘肃巡抚刘斗改建为甘肃巡抚署。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改为陕甘总督署;而肃王府内的凝熙园则在清康熙初年,由陕西及山西两省商人购置,兴建了山陕会馆。而另一处明代著名的王府花园莲荡池在明末被毁后,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由甘肃巡抚刘斗重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陕甘总督吴达又对莲荡池进行了复修;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被毁后,由陕甘总督杨昌浚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对其进行了重修,并将其改名为小西湖。
民国,兰州设市,这是继明肃王迁兰,兰州成为甘肃省会之后兰州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事件,这促进了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兰州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抗日战争开始后,一方面,由于战争的影响,兰州私家园林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此时的兰州成为抗战大后方,内地及国际友邦人士纷纷来兰,兰州更是成为军事物资转运及国际贸易的必经之地。兰州私家园林又得到短暂的发展。
3.1 会馆园林
民国初年,兰州已发展成为客商骈集的商业都市。抗战时期更成为西北地区物资转运站和交通中心。商业较前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因此,各地商帮在不断修缮、扩建前代留下的会馆园林的同时,又有一批新的会馆园林被修建起来。如四川商帮在民国初年对始建于同治年间的四川会馆进行了维修,并于1922年在今五泉山公园内建起一座新会馆;陕西商帮于1918年新建了俗称“小会馆”的新陕西会馆。
3.2 私人宅院
与此同时,一些在兰的商人、政客、文人也兴建起一批私人宅院。如由兰州水烟商人于民国初年修建的严氏宅院;由甘肃督军署副官韩仰鲁于民国11年(1922年)兴建的仰园(后由邓宝珊购置,改名为邓园);由被称为“陇上第一名流”的水梓兴建的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式宅院——煦园(也称“水家花园”)。可惜的是,这些私人宅院在后期被任意拆毁改建,大都面目全非,仅有少量宅院如 “邓园”于1985年被辟为公园,保留至今。
3.3 王府花园
民国至近代,始建于明代的两处王府园林,在经历了多次改建修缮后,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肃王府(凝熙园)于民国元年(1913年)被改为甘肃督军署;民国16年(1927年)改建为甘肃省政府;在兰州解放后又改为甘肃行政公署驻地;1950年改为甘肃省人民政府。而建筑群经过几次改造,已布局大变。莲荡池(小西湖)于民国12年(1923年),由刘尔炘主持,增建了多处亭阁。但之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破败不堪。建国后,又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莲荡池被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分占。
兰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但对兰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系统性研究还较为缺乏,没有形成专门的理论体系。本文希望通过对明代以来兰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研究,起到推动兰州古典私家园林系统化研究的作用,进而传播并发扬其园林精髓。
[1] 邓明.兰州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2]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志第10卷园林绿化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3]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志第18卷建筑业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4]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志第51卷文物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5] 兰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兰州古今碑刻[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
[6] 升允.甘肃新通志[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
[7] 吴鼎新.皋兰县志[M].刻本:1778(清乾隆43年).
[8] 张国常.重修皋兰县志[M].石印本.1917(民国6年).
[9] 张维.兰州古今注[M].兰州:甘肃省文献征集会,1943.
[10]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TU986